【判断题】
交通运输部组织开展全国城市轨道交通服务质量分析提升工作,并视情对各地服务质量评价工作进行抽查。
查看试卷,进入试卷练习
微信扫一扫,开始刷题
相关试题
【判断题】
城市轨道交通服务质量评价坚持以乘客为中心,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判断题】
城市轨道交通服务质量评价坚持以乘客为中心,遵循客观、公正、公开的原则
【判断题】
城市轨道交通服务质量评价应当依照本办法和部《城市轨道交通服务质量评价规范》要求开展,评价内容包括乘客满意度评价、服务保障能力评价及运营服务关键指标评价3个部分。
【判断题】
城市轨道交通服务质量评价应当依照本办法和部《城市轨道交通服务质量评价规范》要求开展,评价内容包括乘客满意度评价、能力提升、服务保障能力评价及运营服务关键指标评价4个部分
【判断题】
乘客满意度评价应当通过面访调查、网络调查、电话调查等方式开展。
【判断题】
乘客满意度评价应当通过面访调查、网络调查、邮箱调查等方式开展。
【判断题】
对跨城市运营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由线路所在城市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主管部门按职责协商组织开展服务质量评价工作。
【判断题】
对跨省运营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由线路所在城市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主管车间按职责协商组织开展服务质量评价工作。
【判断题】
城市轨道交通服务质量评价以线路为单位开展。
【判断题】
城市轨道交通服务质量评价以线路为月份开展。
【判断题】
评价实施单位应当独立、公正、客观地开展服务质量评价
【判断题】
评价实施单位应当公平、公正、客观地开展服务质量评价。
【判断题】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主管部门应当按年度组织开展服务质量评价工作。新开通运营线路,自次年起开展服务质量评价。
【判断题】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主管部门应当按年度组织开展服务质量评价工作。新开通运营线路,自次月起开展服务质量评价。
【判断题】
开展服务质量评价时,不应影响城市轨道交通正常运营秩序。
【判断题】
开展服务质量评价时,可以影响城市轨道交通正常运营秩序。
【判断题】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布服务质量评价结果。
【判断题】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主管部门可以延迟向社会公布服务质量评价结果。
【判断题】
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每年可选取辖区内部分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开展服务质量评价,加强对城市的监督指导,促进服务质量评价工作规范化开展。
【判断题】
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每季度可选取辖区内部分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开展服务质量评价,加强对城市的监督指导,促进服务质量评价工作规范化开展。
【判断题】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运营单位和城市线网服务质量评价工作适用城市轨道交通服务质量评价规范。
【判断题】
城市轨道交通服务质量评价包括乘客满意度评价、服务保障能力评价和运营服务关键指标评价,基准分值1000分。
【判断题】
城市轨道交通服务质量评价包括乘客满意度评价、服务保障能力评价和运营服务关键指标评价,基准分值100分。
【判断题】
城市线网服务质量得分,以城市线网所有线路评价得分按各线路客运量加权平均后,再根据城市线网规模进行系数调整。
【判断题】
根据乘客满意度评价内容设计调查问卷。调查问卷采用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4级文字量表,分值系数分别对应5、1、0.5、0。
【判断题】
开展服务保障能力评价工作应组成不少10人的评价组。
【判断题】
开展服务保障能力评价工作应组成不少7人的评价组。
【判断题】
列车正点率定义:统计期内,正点列车次数与实际开行列车次数之比。
【判断题】
有效乘客投诉回复率定义:统计期内,已经回复的有效乘客投诉次数与有效乘客投诉次数之比。
【判断题】
百万乘客有效投诉率定义:统计期内,乘客有效投诉次数与该线路进站量之比。
【判断题】
发生5分钟以上(含)15分钟以下延误事件的,每起减5分。
【判断题】
发生一般运营突发事件的,每起减100分;
【判断题】
城市轨道交通服务保障能力评价包括进出站、问询、购检票、候车、乘车和基础保障等6个一级指标。
【判断题】
城市轨道交通服务保障能力评价包括进出站、问询、购检票、候车、乘车和基础保障等6个三级指标。
【判断题】
服务保障能力得分为评价组各专家评价得分的算术平均值。
【判断题】
运营服务关键指标得分为本年度该线路所有评价指标得分之和。
【判断题】
运营服务关键指标得分为本季度该线路所有评价指标得分之和。
【判断题】
服务保障能力评价应设计抽样方案,车站样本量不应少于该线路站点总数的20%,并覆盖该线路换乘车站、常态化限流车站以及日均进站量最大车站等;列车样本量不应少于5列次。
【判断题】
设备运行维修类风险:车站、车辆、供电、通信、信号、机电等方面的风险。
推荐试题
【判断题】
征信监管系统登录密码按照省联社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管理,定期自动提示修改密码
【判断题】
征信监管系统用户分为系统管理用户、业务管理用户、申请用户
【判断题】
客户在本行发生信贷业务时查得的信用报告、查询授权书及身份证复印件等资料应与贷款档案资料分开保管,保管期限与信贷档案保管期限保持一致
【判断题】
对征信相关档案资料的借阅应严格限定范围,无征信管理部门主管领导的审批,任何人不得擅自查询、借阅和复制
【判断题】
最先接到客户异议的营业网点、信贷业务机构工作人员作为首问负责人员,应第一时间帮助客户联系本行社异议受理人员,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或拒绝
【判断题】
对于无法提供身份证件或资料不完备的,异议受理人员应无需客户补充资料直接进行受理
【判断题】
在异议核查过程中,异议受理人员要与客户保持联系,及时回复核查情况。对于异议信息属于客户本人信用行为造成的,要告知客户不予处理,并对客户做好解释;对于异议信息属于其他金融机构造成的,要帮助客户联系相关金融机构;对于异议信息确实属于报送错误的,要在回复客户的同时尽快更正异议信息
【判断题】
原则上征信异议自登记之日起,异议信息的核查和处理时间不得超过20天
【判断题】
市县行社要做好异议登记工作,认真填写异议信息处理登记簿,保证异议处理工作有记录、有落实、有跟进,直至异议信息核查处理完毕并反馈客户。异议信息处理登记簿不需要作为征信异议处理档案资料进行整理归档
【判断题】
1:《金融企业呆账核销管理办法》所称呆账是指金融企业承担风险和损失,符合本办法认定条件的债权和股权资产
【判断题】
2:《金融企业呆账核销管理办法》所称核销是指金融企业将认定的呆账,冲销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或直接调整损益,并将资产冲减至资产负债表外的账务处理方法
【判断题】
3:法律意见书应由金融企业内部相关部门出具,就被核销债权进行的法律诉讼情况进行说明
【判断题】
4:对于发生的呆账,金融企业要统筹风险管理,财务能力,内部控制,审慎合规,尽职追偿等因素,及时从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中核销
【判断题】
5:金融企业要对已核销资产做好台账记录、立案归档、专人管理,加强追索维护权益
【判断题】
6:自法院裁定破产案件终结之日起已超过1年的债权,核销后可完全终结不纳入账销案存管理
【判断题】
7:金融企业应当建立呆账核销责任认定和追究制度
【判断题】
8:金融企业应当建立对呆账核销的专项审计制度,对核销制度、核销条件和程序、核销后的资产管理、责任认定和追究等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审计,并于年度终了后5个月内出具专项审计报告
【判断题】
9:金融企业应在每个会计年度终了后6个月内向同级财政部门报送上年度呆账核销情况以及专项审计报告
【判断题】
10:抵债资产,是指市县行社依法行使债权或担保物权而受偿于债务人、担保人或第三人的实物资产或财产权利
【判断题】
12:市县行社在取得抵债资产后应合理确定其抵债价值
【判断题】
13:市县行社在不影响法院拍卖的情况下,可根据相关规定进行债权转让
【判断题】
14:抵债资产接收后应尽快处置变现。以法院、仲裁机构裁决抵债的终结裁决书生效日,为抵债资产取得日,不动产和股权应自取得日起2年内予以处置
【判断题】
16:根据《河南省农村信用社抵债资产管理办法》规定,抵债资产接收主要有裁定(决)和协议两种方式
【判断题】
17:抵债资产收取后原则上不对外出租。因受客观条件限制,在规定时间内确实无法处置的,为避免资产闲置造成更大的损失,在租赁关系的确立不影响资产处置的情况下,可在处置时限内暂时出租
【判断题】
19:抵债资产的接收和处置实行内部审批制度
【判断题】
20:市县行社取得抵债资产时,按实际抵债部分的贷款本金作为抵债资产入账价值
【判断题】
21:抵债资产保管过程中发生的费用计入其他业务支出
【判断题】
22:当现金受偿确实不能实现时,可接受以资抵债,但抵债资产价值必须经过严格的评估,防止高估冒算
【判断题】
23:市县行社必须在抵债前对每笔不良资产进行审计,核查贷前、贷中、贷后各流程环节合规情况,做好责任认定
【判断题】
24: 不良贷款是指按照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的有关规定划分为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的贷款及表外不良贷款
【判断题】
25: 资产管理委员会委员原则上由资产管理、信贷管理、财务会计、法律合规、风险管理、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负责人组成,委员人数不低于5人,且为奇数
【判断题】
26: 参加资产管理委员会会议的每位委员应在尽职评估、充分揭示风险的基础上,独立、客观、公正地进行表决,表决意见应当明确,可以弃权
【判断题】
27:公司类不良贷款每季度至少进行一次尽职调查,个人类不良贷款每季度至少进行两次尽职调查
【判断题】
28:不良贷款清收处置可选择一种或综合运用多种方式,在同等条件下,非现金清偿优先于现金清偿
【判断题】
29:各支行不得擅自聘请委托诉讼代理人
【判断题】
30:对新形成的本金或利息逾期90天未收回的不良贷款,自形成不良之日起9个月内全面诉讼,确保笔笔起诉,依法维护债权
【判断题】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于2017年3月15日,经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判断题】
2: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