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空题】
98、交费盈:集___与___为一体的特色功能,一分钱起投,低风险,随存随取,还可提供自动交费服务,据您的选择而进行定额的自动代扣电费。
查看试卷,进入试卷练习
微信扫一扫,开始刷题
相关试题
【填空题】
99、业务受理实行限时办结制,办理居民客户收费业务的时间每件不超过___分钟,办理客户用电业务的时间每件不超过___分钟。
【填空题】
100、服务人员上岗时做到精神饱满、注意力集中,接待客户时积极主动,做到面带微笑、态度和蔼、热情周到,避免出现“___”、“___”、“___”等服务忌语。
【填空题】
101、接待客户要做到___、___、___、___。
【填空题】
102、高压增装是高压客户增加___的用电业务。
【填空题】
103、当直接交易用户过户后,新用户将不属于直接交易用户,若要参与,需重新向经信局提出申请,经经信局认定的过户后准入用户,在营销系统中发起直接交易关系建立流程,于___开始直接交易电费的结算。
【填空题】
104、用户申请暂停业务,须提前___个工作日提出申请,每次“普通用户暂停”和“临时性减容”时间不得少于___天。
【填空题】
105、光伏的国家补贴是2018年1月1日前投运的为0.42元/千瓦时,2018年1月1日后投运的为___元/千瓦时,一补20年。全额上网项目不享受该补贴。
【填空题】
106、光伏的省级补贴___元/千瓦时,一补20年。全额上网项目仍享受该补贴。
【填空题】
107、光伏的乐清补贴___元/千瓦时,一补5年。全额上网项目仍享受该补贴。
【填空题】
108、减容___后容量达不到实施两部制电价规定容量标准的,应改为相应用电类别___电价计费,并执行相应的分类电价标准。
【填空题】
109、减容___后容量达不到实施两部制电价规定容量标准的,应改为相应用电类别___电价计费,并执行相应的分类电价标准。
【简答题】
若低压居民用户在过户时存在电费未清算时,首先应如何处理?
【简答题】
用户申请暂停用电时,所需提供资料有哪些?
【简答题】
用户办理高压用电时,需要提供哪些资料,并填写哪些表单?
【简答题】
低压居民新装(增容)需要收取哪些资料?
【简答题】
用户办理业务时,营业厅实需向用户提供业务办理告知书。告知客户哪些信息?
【简答题】
什么是销售电价?目前我省销售电价如何分类?
【简答题】
乐清市供电公司缴费截止日期是如何规定的?
【简答题】
营业厅柜台电费收取解款后发现错误的,应该如何处理?
【简答题】
推广电子发票后,哪些用户需要录入纳税人信息?系统是直接识别人名就不用维护吗?
【简答题】
国家电网公司“十项承诺”中,关于装表接电期限和客户电能表校验申请答复的相关内容是什么?
【简答题】
计费计量装置接线错误,供电企业如何退补电费?
【简答题】
根据《温电营字〔2017〕27号 国网温州供电公司群众企业办事“最多跑一次”工作方案》文件中已出台的《最多跑一次事项简易版办事指南》包含哪些业务?
【简答题】
请按照以下信息,对该投诉工单进行分析,写出存在问题和防范措施。
受理内容:客户来电投诉3月8号到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新桥街道西湖三浃村山水居小区54栋,办理居民增容,营业厅工作人员就直接告诉客户居民不可以办理增容,客户表示非常不满(女士),现在客户想知道居民到底可不可以办理增容。要求供电公司相关部门尽快核实处理。
处理结果:客户3月8日下午来营业厅窗口咨询单相居民增容业务是否可以办理,受理人员当时正在给其他用户进行业务受理。受理人员误以为客户是要申请更大规格的单相表,而常规居民单相表就只有一个规格,因此回复不可以办理。等受理人员给用户办完业务后,想进一步向客户询问具体业务时,客户已经离开。3月9日,新桥供电所工作人员赴用户报装现场进行实地勘察。经核查,用户所在楼层线路前期已由开发商铺设好,不具备三相供电的条件。同时也对用户家中电器设备进行了核实,现有电能表能满足需求,无需办理增容手续。台区经理将继续对用户后续用电情况进行追踪,如确实用电量过大,需要增容的,将向省公司特别申请更大规格的单相表,满足用户需求。经核实,客户投诉内容属实。
【简答题】
请按照以下信息,对该投诉工单进行分析,写出存在问题和防范措施。
受理内容: 客户来电反映,温州市鹿城区供电营业厅营业厅工作人员将客户信息泄露给他人,客户表示由于此人错交电费至客户户号(3926051485),后此人从营业厅得知客户号码后于3月17日打电话威胁客户,客户对信息泄露表示非常不满,请供电公司相关部门尽快核实并答复客户。
处理结果:用户张某于3月16日将3月份电费(金额410元)用支付宝错缴于投诉人电费户号上。当时张某发现自己错缴电费后比较着急,来到营业大厅让工作人员立即帮其解决,营业厅工作人员马上通过电话多次联系投诉人,而一直没有接通,也联系过该地段的抄表员,去找投诉人解决电费错缴问题。而当时张某有点不耐烦了,坚决要求我们立即把对方的联系号码给他,说自己去解决。为避免引起投诉,营业厅工作人员将电话号码告知了张某。后续张某就多次电话联系投诉人,而他也一直没接电话,无奈张某只好通过短信方式联系对方,后来投诉人认为,张某有威胁他,就投诉营业厅工作人员泄露了他的个人信息。营业大厅负责人接到工单后,立即上门赔礼道歉,张某也通过短信向投诉人表示歉意,不存在威胁和骚扰行为。经核实,客户投诉内容属实。
推荐试题
【判断题】
41、《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规定,摩托车4年以内每
2年检验1次;超过4年的,每年检验1次。
【判断题】
42、《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十七条规定,已注册登
记的机动车进行安全技术检验时,机动车行驶证记载的登记内容与该机动车
的有关情况不符,或者未按照规定提供机动车登记证书的,不予通过检验。
【判断题】
43、《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第十七条规定,取得校车标牌的车辆应当配备统
一的校车标志灯和停车指示标志。校车未运载学生上道路行驶的,不得使用
校车标牌、校车标志灯和停车指示标志。
【判断题】
44、《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配备校车的学校和校车服务提
供者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做好校车的安全维护,建立安全维护档案,保证校车
处于良好技术状态。不符合安全技术条件的校车,应当停运维修,消除安全
隐患。
【判断题】
45、《校车安全管理条例》规定,伪造、变造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校车标
牌的,由交通运输部门收缴伪造、变造的校车标牌,扣留该机动车,处2000
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判断题】
46、《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第十三条规定,计量检定工作应当
符合经济合理、就地就近的原则,不受行政区划和部门管辖的限制。
【判断题】
47、《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第十一条规定,使用实行强制检定
的计量标准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向主持考核该项计量标准的有关人民政府计
量行政部门申请设备标定。
【判断题】
48、《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第二十五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
不准在工作岗位上使用无检定合格印、证或者超过检定周期以及经检定不合
格的计量器具。在教学示范中使用计量器具不受此限。
【判断题】
49、《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第五十条规定,使用不合格计量器
具或者破坏计量器具准确度和伪造数据,给国家和消费者造成损失的,责令
其赔偿损失,
没收计量器具和全部违法所得,
可并处二千元以下的罚款。
【判断题】
50、《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所称的计量认证是指政府计量行政
部门对有关技术机构计量检定、
测试的能力和可靠性进行的考核和证明。
【判断题】
51、《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规定,小、微型非营运载客汽车、大型非
营运轿车、轮式专用机械车无使用年限限制。
【判断题】
52、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第十二条规定,在
本市办理机动车注册登记期间,机动车需要临时在道路上行驶的,应当取得
临时通行牌证。
【判断题】
53、《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总局令第163号)第二十二条规
定,检验检测机构及其人员从事检验检测活动,应当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的规定,遵循客观独立、公平公正、诚实信用原则,恪守职业道德,承担社
会责任。
【判断题】
54、《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总局令第163号)第二十六条规
定,从事检验检测活动的人员,因工作需要可以在两个以上检验检测机构从
业。
【判断题】
55、《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总局令第163号)规定,检验检
测机构授权签字人应当符合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规定的能力要求。非授权签字
人经最高管理者同意后可以签发检验检测报告
【判断题】
56、《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总局令第163号)第二十七条规
定,检验检测机构不得转让、出租、出借资质认定证书和标志;不得伪造、
变造、冒用、租借资质认定证书和标志;不得使用已失效、撤销、注销的资
质认定证书和标志。
【判断题】
57、《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总局令第163号)第二十八条规
定,检验检测机构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检验检测数据、结果的,应当
在其检验检测报告上加盖检验检测专用章,并标注资质认定标志。
【判断题】
58、《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总局令第163号)第三十五条规
定,检验检测机构应当按照资质认定部门的要求,参加其组织开展的能力验
证或者比对,以保证持续符合资质认定条件和要求。
【判断题】
59、《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总局令第163号)第三十七条规
定,检验检测机构应当定期向资质认定部门上报包括持续符合资质认定条件
和要求、遵守从业规范、开展检验检测活动等内容的年度报告,以及统计数
据等相关信息。
【判断题】
60、《机动车登记规定》(公安部令第124号)第四条规定,车辆管理所
应当使用计算机登记系统办理机动车登记,并建立数据库。不使用计算机登
记系统登记的,登记无效。
【判断题】
61、《机动车登记规定》(公安部令第124号)第五十一条规定,机动车检
验合格标志灭失、丢失或者损毁的,机动车所有人应当持行驶证向机动车登
记地或者检验合格标志核发地车辆管理所申请补领或者换领。车辆管理所应
当自受理之日起一日内补发或者换发。
【判断题】
62、关于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机动车检验工作的意见》的通知要求,机动
车安全技术检验报告式样要严格遵守GB21861的规定,检验报告应由授权签
字人签字批准,报告一式三份,一份交机动车所有人(或者由送检人转交机
动车所有人),一份交车辆管理所,一份留存检验机构。
【判断题】
63、关于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机动车检验工作的意见》的通知要求,推行
机动车预约检验。要在有2条(含)以上检测线的检验机构推行预约检验服
务,在核定检验机构检测能力的基础上,允许机动车所有人通过互联网、电
话等方式预约检车。
【判断题】
64、
《专用校车安全技术条件》
(GB24407—2012)规定,专用校车可以设置
车外行李架。
【判断题】
65、
《专用校车安全技术条件》
(GB24407—2012)规定,车内外不得有容易
卡住幼儿和小学生手指的孔洞,并不应存在可能致人员受伤的突起、凹陷、
尖角等缺陷。
【判断题】
66、
《专用校车安全技术条件》
(GB24407—2012)规定,驾驶员座椅应配备
2点式安全带。
【判断题】
67、
《专用校车安全技术条件》
(GB24407—2012)规定,专用校车应有倒车
语音提示系统。
【判断题】
68、
《专用校车安全技术条件》
(GB24407—2012)规定,乘员舱内应配
备灭火器,应保证至少一个照管人员座椅附近和驾驶员座椅附近各有一
只至少2kg重的ABC型二氧化碳灭火器,其要求应符合GB4351.1的
规定。灭火器的安装位置应清晰或清楚标识,在紧急情况易于取用。灭
火器的压力表应在不移动灭火器的条件下能观察到压力情况。
【判断题】
69、
《专用校车安全技术条件》
(GB24407—2012)规定,专用校车应在
车后围板外表面、后方车辆接近时可以看到的区域,清晰标示“请停车
等候”及“当停车指示牌伸出时”红色字样。
【判断题】
70、
《汽车、挂车及汽车列车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
(GB
1589—2016)
规定了汽车、挂车及汽车列车的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的限值。
【判断题】
71、
《汽车、挂车及汽车列车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
(GB
1589—2016)
适用于在道路上使用的汽车、挂车及汽车列车。也适用于军队、武警、公安
特警装备的专用车辆。
【判断题】
72、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第十三条规定,机
动车安全技术检验,除符合国家机动车安全技术标准外,还应当符合国家和
本市环境保护标准;不符合标准的,不予办理相应登记或者不予核发检验合
格标志。
【判断题】
73、
《汽车、挂车及汽车列车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
(GB
1589—2016)
规定,客车及封闭式车厢(或罐体)的汽车及挂车后悬应小于或等于轴
距的65%。
专用作业车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
后悬可按客车后悬要求核算,
其他车辆后悬应小于或等于轴距的55%。
【判断题】
74、
《汽车、挂车及汽车列车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
(GB
1589—2016)
规定,汽车或汽车列车驱动轴的轴荷不应小于汽车或汽车列车最大总质
量的25%。
【判断题】
75、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
(RB/T
214
—2017)
是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对检验检测机构能力评价的通用要求,
针对各个不同规模的检验检测机构,应参考依据本标准发布的相应领域
的补充要求。
【判断题】
76、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
(RB/T
214
—2017)适用于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结果的检验检测机构
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不适用于检验检测机构的自我评价。
【判断题】
77、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
(RB/T
214
—2017)规定,检验检测机构应是依法成立并能够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判断题】
78、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
(RB/T
214
—2017)规定,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检验检测机构应经所在法人单位
备案。
【判断题】
79、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
(RB/T
214
—2017)
规定,
应由熟悉检验检测目的、
程序、
方法和结果评价的人员,
对检验检测人员包括辅助人员进行监督。
【判断题】
80、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
(RB/T
214
—2017)规定,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人员培训程序,确定人员的
教育和培训目标,明确培训需求和实施人员培训。培训计划应与检验检
测机构当前和预期的任务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