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经停少数民族自治地区车站的列车可根据需要增加当地通用的___播音。
A. 汉语
B. 英语
C. 方言
D. 民族语言
查看试卷,进入试卷练习
微信扫一扫,开始刷题
相关试题
【单选题】
售货车配___,利用售货时为有需求的旅客提供补水服务。
A. 水杯
B. 热水瓶
C. 一次性水杯
D. 水壶
【单选题】
卧具终点站收取,贴身卧具___。
A. 途中更换
B. 单程更换
C. 一客一换
D. 返程更换
【单选题】
商务座车饮品有茶水、饮料,品种不少于___种,茶水全程供应。
【单选题】
晚点___以上并逢用餐时间需向旅客发放免费供餐食品时,列车长要将车内人数、交接位置向调度员报告,接到免费供餐食品后与车站办理签字交接,组织乘务人员免费发放。
A. 30min
B. 45min
C. 1h
D. 2h
【单选题】
热备过程中不得私自离岗、缺岗,确保在车站的热备车底___或在动车所的热备车底(A )内具备车站发车条件。
A. 10分钟、20分钟
B. 15分钟、20分钟
C. 20分钟、30分钟
D. 15分钟、30分钟
【单选题】
遇有“SOS”报警时,___立即赶到现场确认,妥善处理,因旅客误按,及时复位。
A. 乘务人员
B. 列车长
C. 乘警
D. 随车机械师
【单选题】
动车组列车在区间被迫停车时,随车机械师、客运乘务组均应听从___指挥,处理有关行车、列车防护和事故救援等事宜。
A. 列车长
B. 上级
C. 调度
D. 动车组司机
【单选题】
15元盒饭和2元预包装饮用水不断供,始发首次配量不低于总量___,途中、折返时应根据销量及时补充。
A. 10%
B. 0.2
C. 0.25
D. 0.3
【单选题】
利用载客动车组列车运输时,应使用规格统一的专用箱等集装容器。集装容器外部长、宽、高尺寸之和不大于___厘米(D袋状容器最大直径不大于(D )厘米),最短边长不小于(D )厘米,采取防水、防漏、防撞、防滑及内部捆绑、衬垫等必要防护措施,在高铁列车指定位置装载,装货后集装件总重量不超过(D )千克。
A. 150、80、30、25
B. 160、80、20、25
C. 150、80、20、25
D. 160、80、30、25
【单选题】
利用广播穿插播放广告时,每次广告播放时间不得超过___。
A. 60s
B. 100s
C. 120s
D. 150s
【单选题】
利用车载电视穿插播放广告时,每次广告播放时间不得超过___。
A. 60s
B. 100s
C. 120s
D. 150s
【单选题】
两次广告之间的间隔时间均不得少于___,期间播放的节目不得含广告内容。
A. 10min
B. 15min
C. 20min
D. 30min
【单选题】
播放客运作业信息前后___内不得播放独立广告;采用植入方式发布广告时,广告内容不得超过(C )个字。
A. 5min、6
B. 5min、8
C. 5min、10
D. 5min、12
【单选题】
遇列车空调故障时,有条件的,将旅客疏散到空调良好的车厢;需开启车门通风的,在车门安装防护网,有___防护。
【单选题】
车门故障无法自动开启时,手动开启车门,并通知___处理;
A. 司机
B. 列车长
C. 乘警
D. 随车机械师
【单选题】
车门故障无法关闭时,由专人看守并通知___处理。
A. 随车机械师
B. 司机
C. 列车长
D. 乘警
【单选题】
若确认因吸烟等非火情导致烟火报警时,由___做好恢复处理,乘警依法调查,并向旅客通告。
A. 乘务员
B. 随车机械师
C. 列车长
D. 乘警
【单选题】
餐车销售的商品质价相符,明码标价,一货一签,价签有“___”标志,提供发票。
A. CRH
B. 高铁
C. 动车组
D. 铁路
【单选题】
售货车内外清洁,定位放置,有___和防撞胶条。
A. 把手
B. 制动装置
C. 止闸
D. 拉杆
【单选题】
超过保质期限、变质的食品贴有“___”标识,单独存放,回收、销毁。
【单选题】
夜间运行时,不得进入卧车销售,座车可根据情况适当延长或提前销售时间,但不得超过___。
A. 15分钟
B. 30分钟
C. 1小时
D. 2小时
【单选题】
餐车供应品种多样,有高、中、低不同价位的预包装饮用水、盒饭等旅行饮食品,___预包装饮用水和(B )盒饭不断供。
A. 3元、15元
B. 2元、15元
C. 2元、20元
D. 2元、30元
【单选题】
一次性餐饮茶具符合___卫生及环保要求。
【单选题】
单节车厢装载的集装件总重量不超过列车允许载重量(A二等座车厢标记定员乘以___千克)。
【单选题】
发现高铁快件集装件短少的,列车长确认后,组织查找,上报运行所在局客调;破损的,会同乘警或其他列车乘务人员共同检查,并拍照留存(C含可视的内装高铁快件)。开具___,并通知(C )。
A. 客运记录、发站
B. 电报、到站
C. 客运记录、到站
D. 电报、发站
【单选题】
故障车乘务组随故障车返回的,由负责___途中看管,与动车所所在地(A )办理交接。
A. 故障车乘务组、高铁车站
B. 救援车乘务组、高铁车站
C. 故障车乘务组、普速车站
D. 热备乘务组、高铁车站
【单选题】
故障车乘务组随救援车继续担当乘务的,___安排专人与乘务组办理集装件交接。
A. 总公司
B. 铁路局
C. 客运处
D. 客运段
【单选题】
动车组乘务人员女性身高不低于___Cm,男性身高不低于(A )Cm。
A. 160、170
B. 165、170
C. 160、175
D. 160、180
【单选题】
动车组列车长原则不超过___周岁,中共党员, 从事客运乘务工作时间满(D )年。
A. 40、1
B. 35、2
C. 35、1
D. 40、2
【单选题】
备品柜、洁具柜及餐车内各类储藏空间由___部门使用,监控室由(A )部门负责管理和使用,客运部门可以使用监控室内的广播设备。
A. 客运、车辆
B. 客运、公安
C. 客运、机务
D. 机务、车辆
【单选题】
配有急救药箱,有常用非处方药品、器械,药品、器械齐全、有效,用药___。
A. 有记载
B. 有登记
C. 有签字
D. 有交接
【单选题】
配备保险柜,营运进款结算准确,票据、现金及时___,到站按规定解款。
A. 入柜
B. 加锁
C. 入柜加锁
D. 加锁保管
【单选题】
站车客运信息无线交互系统手持终端应在始发前___登录,途中及时更新信息,核对席位,及时、正确地为旅客办理补票业务。
A. 5min
B. 10min
C. 15min
D. 20min
【单选题】
动车组列车运行时间超过___的,始发后全面验票1次,途中对上车旅客进行验票。
A. 1小时
B. 1.5小时
C. 2小时
D. 2.5小时
【单选题】
动车组列车乘务班组在始发前___站台交接时,进站前(C )到达站台指定地点接车。
A. 15min、15min
B. 30min、30min
C. 30min、15min
D. 20min、15min
【单选题】
列车长在___与车站指定高铁快件交接人员按集装件交接单和装载清单办理交接。
A. 车门处
B. 车厢内
C. 立岗位置
D. 大件行李处
【单选题】
动车组列车开车前,列车长提示___播放广播、监听音量及内容。
A. 乘务员
B. 兼职广播员
C. 随车机械师
D. 司机
【单选题】
动车组列车未配备乘警的,由___兼职行使列车安全员职责。
A. 乘务员
B. 列车长
C. 随车机械师
D. 餐车人员
【单选题】
动车组列车未配备乘警时,列车长要及时掌握车内治安动态,积极调解旅客矛盾纠纷,对调解和处理不了的,要立即报告___,并先行固定提取相关证据。
A. 调度
B. 客运段
C. 客运处
D. 公安指挥中心
推荐试题
【单选题】
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是___
A. 毛泽东
B. 刘少奇
C. 周恩来
D. 邓小平
【单选题】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标志是___
A. 1949年新中国成立
B. 1952年底土地改革完成
C. 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 1978年改革开放
【单选题】
我国最大的实际是___
A. 人口众多
B. 文明古国
C. 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D. 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单选题】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从根本上说是由中国进入和建成社会主义的___决定的(C)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B.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C. 历史条件和社会状况
D. 物质基础和思想条件
【单选题】
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___
A.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矛盾
B.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矛盾
D.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单选题】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被概括为___
A. 推翻三座大山
B. 一化三改
C.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D. 四个现代化
【单选题】
首先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命题的领导人是___
A. 毛泽东
B. 邓小平
C. 江泽民
D. 习近平
【单选题】
我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是在___
A. 1992年
B. 1997年
C. 2001年
D. 2007年
【单选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首先开始于___
【单选题】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___
A.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 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C.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 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单选题】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的表述错误的是___
A.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
B. 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
C. 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
D.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高潮
【单选题】
江泽民首次对"三个代表"进行比较全面论述是在___
A. 1989年
B. 1992年
C. 1997年
D. 2000年
【单选题】
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___
A. 按劳分配
B. 按需分配
C. 按资分配
D. 按能力分配
【单选题】
人民民主专政是___
A. 我国的国体
B. 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C. 我国的政党制度
D. 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
【单选题】
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___
A.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 多党制
C. 一党制
D. 两党制
【单选题】
我国的政体是___
A. 人民民主专政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单选题】
社会主义本质是___
A. 公有制
B. 计划经济
C. 按劳分配
D. 共同富裕
【单选题】
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是___
A. 人民当家做主
B. 权力的相互制衡
C. 政治协商
D. 多党合作
【单选题】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___
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方针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基本方针
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基本方针
【单选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是___
A.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 中国共产党领导
C. 人民当家做主
D. 依法治国
【单选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优势是___
A.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 中国共产党领导
C. 人民当家做主
D. 依法治国
【单选题】
邓小平理论在哪次会议上成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___
A.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B. 党的十二大
C. 党的十四大
D. 党的十五大
【单选题】
科学发展观被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是在___
A. 党的十五大
B. 党的十六大
C. 党的十七大
D. 党的十八大
【单选题】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什么作用___
A. 革命性
B. 基础性
C. 决定性
D. 全面性
【单选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所要建立的国家的政体是___
A. 总统制
B. 三权分立的议会制
C. 民主共和制
D. 人民代表大会制
【单选题】
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___
A. 议会斗争
B. 和平请愿
C. 武装斗争
D. 改良主义
【单选题】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是___
A. 军事作战
B. 为人民服务
C. 为党服务
D. 政治宣传
【单选题】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哪次会议上被写入党章成为党的指导思想___
A. 党的十四大
B. 党的十五大
C. 党的十六大
D. 党的十七大
【单选题】
中共七大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理论上作出进一步阐述的领导人是___
A. 毛泽东
B. 刘少奇
C. 周恩来
D. 朱德
【单选题】
1940年,毛泽东在()中,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___
A. 《反对本本主义》
B. 《(共产党人)发刊词
C. 《新民主主义论》
D. 《论联合政府》
【单选题】
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是___
A. 资产阶级专政
B. 无产阶级专政
C. 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
D. 人民民主专政
【单选题】
下列著作哪一项不是毛泽东的___
A. 《实践论》
B.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C. 《反对本本主义》
D. 《改造我们的学习》
【单选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___
A. 辛亥革命
B. 新文化运动
C. 五四运动
D. 中共一大的召开
【单选题】
毛泽东认为,认清和解决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是认清___
A. 中国的国情
B. 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
C. 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
D. 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单选题】
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的矛盾是错综复杂的,其中最主要的矛盾是___
A. 工人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B. 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
C. 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D.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单选题】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___
A. 农民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
B. 人民群众内部矛盾
C. 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
D. 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的矛盾
【单选题】
1953年,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提出了加快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___
A. 土地革命的总路线
B.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C. 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
D.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单选题】
毛泽东提出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的著作是___
A. 《论十大关系》
B.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C. 《论人民民主专政》
D. 《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单选题】
邓小平完整地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是在___
A. 党的十二大
B. 党的十三大
C. 党的十四大
D. 1992年南方谈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