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
导入试题
【单选题】
街道公共设施___米范围之内禁止设置户外广告。
A. 4.5
B. 5
C. 5.5
D. 6
查看试卷,进入试卷练习
微信扫一扫,开始刷题
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题】
在除道路隔离栏外的交通安全设施、交通标志___米范围内,禁止设置户外广告。
A. 5
B. 10
C. 15
D. 20
【单选题】
在城市主要道路交叉路口半径___米范围内,禁止设置户外广告。
A. 45
B. 50
C. 55
D. 60
【单选题】
在城市次要道路交叉___米范围内,禁止设置户外广告。
A. 40
B. 45
C. 50
D. 55
【单选题】
在城市环岛半径___米范围内,禁止设置户外广告。
A. 80
B. 90
C. 100
D. 120
【单选题】
在霓虹灯广告照明控制中,霓虹灯管的排气真空度应达到___PA.。
A. 5-10
B. 10-15
C. 15-20
D. 20-25
【单选题】
在霓虹灯广告照明控制中,接入的各台霓虹灯变压器的额定初级电流的总和,一般应小于___A。
A. 40
B. 30
C. 20
D. 10
【单选题】
一类设置地块商业建筑墙面户外广告总面积应小于该建筑物设置广告墙面面积___
A. 40%
B. 50%
C. 30%
D. 60%
【单选题】
其余建筑墙面户外广告总面积应小于该建筑物设置广告墙面面积的___
A. 40%
B. 30%
C. 25%
D. 20%
【单选题】
一类设置地块公益性广告比例应占到总广告数的___。
A. 40%
B. 30%
C. 25%
D. 20%
【单选题】
44非一类设置地块:商业部分建筑墙面户外广告总面积应小于该建筑物设置广45告墙面面积的___,其余建筑墙面禁止设置。
A. 40%
B. 30%
C. 25%
D. 20%
【单选题】
46关于行政办公建筑设置广告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
A. 可利用行政办公建筑及围栏设置商业广告,不可设置标识;
B. 建筑的底部或裙楼为商铺,则商业部分按商业建筑的要求进行控制;
C. 新建的每一幢建筑物原则上只可设置两个及以上与建筑物相对应的名称标识,该标识可设置于建筑物的立面上,但不得影响建筑物使用者和建筑物外行人的工作和生活;
D. 对于一幢建筑物有众多单位的,除了一层的临街可设店招店牌外,在该楼宇入口处可设置标识牌和附带商业广告。
【单选题】
47关于文化体育建筑设置广告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
A. 不得影响或防碍到原有的景观,且不得喧宾夺主;
B. 科技馆、图书馆、展览馆、博物馆等场馆除场馆标示外,可在墙体、屋顶设置广告,因业务需要,可以在该用地内的入口广场上设置临时宣传展板;
C. 影剧院、游乐健身场馆具有较强的娱乐性,不宜设置颜色丰富多彩的商业广告;
D. 因商业活动,可适当设置一些展示、演出等临时性广告设施,但尺度、形态不能损害建筑形象。活动结束,不应拆除。
【单选题】
电子屏广告设置区域在符合交通管理要求,不得妨碍城市道路行车安全的前提下,可以设置在以下几个区,下面哪个说法不正确___:
A. 火车站、汽车站、入城口等城市门户地区;
B. 城市各级商业中心;
C. 主要城市广场地区;
D. 住宅建筑
【单选题】
电子屏广告原则禁止在城市快速路及交通性主干道交叉口___范围内设置大屏以上电子显示屏,防止道路交叉口电子显示屏广告的高强度灯光对交通造成的不利影响。
A. 20米
B. 30米
C. 40米
D. 50米
【单选题】
大屏以上电子屏___对城市风貌影响较大,仅允许设置在城市门户地区及商业中心地区,且不得破坏所在地区的整体空间形象和建筑造型。
A. 30平方米以上
B. 40平方米以上
C. 50平方米以上
D. 100平方米以上
【单选题】
媒体墙附属广告管理应由___评审决议。
A. 株洲市城市户外广告设置专家委员会
B. 株洲市规划局
C. 株洲市城市管理与综合执法局
D. 株洲市城乡规划专家委员会
【单选题】
灯箱广告、三面翻广告应设置在实体墙面上,与所在墙面四周应保持一定间距,突出墙面距离应小于___。
A. 1米
B. 0.5米
C. 2米
D. 3米
【单选题】
实物造型广告设置不得影响人行道空间内其他设施及建筑物、构筑物的使用,并避免对其他设施及建筑物、构筑物产生消极影响;设置在场地内商业步行空间的实物照型广告,其步行街宽度不得小于___,且距离人行道宽度不得小于();
A. 5米、2米
B. 5米、3米
C. 4米、2米
D. 4米、3米
【单选题】
在施工场地围墙附属户外广告仅允许设置在___,不得侵占道路空间,影响通行安全。
A. 红线范围外
B. 镂空围墙
C. 红线范围内
D. 文保单位、历史建筑围墙
【单选题】
公交服务亭附属户外广告内容公益广告发放不得低于广告总量的___;位于严控区范围内的公交服务亭附属户外广告仅可用于公益宣传。
A. 40%
B. 30%
C. 60%
D. 80%
【单选题】
地下人行通道附属户外广告设置间距不得小于___。
A. 4米
B. 3米
C. 5米
D. 6米
【单选题】
地下人行通道附属户外广告中公益广告发放不得低于广告总量的___。
A. 40%
B. 30%
C. 60%
D. 80%
【单选题】
规范范围内原则上禁止新增大型高立柱广告,如特殊情况必须设置,需经由___评审通过。
A. 株洲市城市户外广告设置专家委员会
B. 株洲市规划局
C. 株洲市城市管理与综合执法局
D. 株洲市城乡规划专家委员会
【单选题】
以下哪个广告类型是原则上是可以设置的?___
A. 大型支架式广告
B. 大型高立柱广告
C. 附柱式广告
D. 橱窗广告
【单选题】
下列哪出公共设施禁止设置附属户外广告?___
A. 电、灯杆
B. 公交服务亭
C. 地下人行通道
D. 高架道路桥身、人行天桥
【单选题】
下面哪项不属于公益广告集中设置点?___
A. 铜霞路、清荷路、迎宾大道、东环路、莲易大道、东城大道、湘江大道、武广大道、株洲大道等对外门户门户位置
B. 清水湖综合客运枢纽、云龙综合客运枢纽、金山综合客运枢纽、株洲综合客运枢纽、红旗综合客运枢纽、株洲西综合客运枢纽、株洲南综合客运枢纽、群丰综合客运枢纽等主要交通枢纽
C. 株洲主要公园以及广场
D. 居住小区
【单选题】
沿街建(构)筑物立面的店招牌匾宜设置在___,包含门楣广告、遮棚广告和骑楼广告。
A. 一层门沿
B. 一层门沿以上二层窗户下沿口以下设置
C. 二层窗户下
D. 一层门沿以下
【单选题】
店招牌匾的设置,不得超出建筑物外轮廓线范围,与城市市容、景观相协调,总体符合___的要求。
A. “一楼一线,一店一招”
B. “一楼一线,一店多招”
C. “一楼多线,一店多招”
D. “一楼两线,一店两招”
【单选题】
___在屋顶设置店招牌匾。
A. 禁止
B. 宜
C. 必须
D. 不宜
【单选题】
依附于一层门楣的店招店牌:下端不得低于骑楼或悬挑架空部分底沿,上端不得高于二层窗户下沿,且总高度不得大于___,宽度应以建筑开间为单元;
A. 3米
B. 2米
C. 4米
D. 5米
【单选题】
依附于骑楼或檐下的店招店牌:广告下端与地面垂直距离不得低于 ___ 米,厚度不得大于() 米;骑楼外柱及外柱间不得设置广告。
A. 3米、0.2米
B. 3米、0.3米
C. 4米、0.2米
D. 4米、0.3米
【单选题】
下列关于店招牌匾设置哪项是错误的?___
A. 同一幢建筑物店招牌匾设置的规格尺寸应相对统一,且同一建筑物的店招牌匾不得多层设置,宜以主要的一个店招店牌在建筑外部设置,其余店招店牌统一在公共入口的室内墙面设置。
B. 同一道路或同一街区相邻建筑物墙上设置的牌匾标识,其形式、体量、色彩、灯光效果等应达到整体和谐。
C. 店招牌匾的设置应牢固、安全,不得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结构安全及消防安全,不得占用人行道、绿化带等公共区域,不得妨碍公共安全。在残旧的建筑立面设置户外招牌,应进行建筑立面装修,整体设计设置。
D. 店招牌匾设置支架裸露、可使用喷绘布等简易材料。
【单选题】
店招牌匾的面积原则上不得超过___,个性化或非常规类的店招牌匾由相关主管部门结合建筑整体风貌及实际情况进行审批。
A. 5㎡
B. 4㎡
C. 6㎡
D. 7㎡
【单选题】
店名应与___保持一致。
A. 经营者理念
B. 营业执照名称
C. 经营类型
D. 服务特色
【单选题】
城市快速道、内外环路及其联络放射线在行车视线影响范围___使用闪烁光源和红色光形式的户外招牌。
A. 禁止
B. 宜
C. 必须
D. 不宜
【单选题】
下列属于株洲市户外广告近期整治重点区域是___。
A. 株洲市中心广场区域
B. 株洲市红旗广场区域
C. 株洲市响石广场区域
D. 株洲市神农城区域
【单选题】
《株洲市城市户外广告设置管理办法》的适用范围为___
A. 株洲市行政区域内城市建成区
B. 中心城区
C. 株洲市市域范围
D. 环线以内
【单选题】
户外广告的设置应当坚持___
A. 限制数量
B. 美观大方
C. 统一规划
D. 干净有序
【单选题】
下列哪些部门不属于户外广告监督部门___
A. 环保
B. 规划
C. 交通
D. 教育
【单选题】
___应该配合城市管理部门做好本辖区的户外广告设置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A. 乡(镇)人民政府
B. 其他社会公益组织
C. 村委会
D. 环卫工人
推荐试题
【判断题】
试算平衡只能根据 全部账户借方发生额合计等于全部账户贷方发生额合计这一个等式关系进行。
A. 对
B. 错
【单选题】
实现“一国两制”的前提是___
A. 港、澳、台享有高度自治权
B. 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C. 国家主权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D. 港、澳、台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单选题】
1997 年 7 月 1 日,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开始实施。香港进入“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历史新纪元。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权是___
A. 特别行政区的完全自治
B. 中央授权之外的剩余权力
C. 特别行政区本身固有的权力
D. 中央授予的地方事务管理权
【单选题】
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前提是___
A. 实现两岸三通
B.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C. 发展两岸经贸关系
D. 促进两岸关系良性互动
【单选题】
解决国际国内问题,实现国家统一的基础是集中力量搞好___
A. 经济建设
B. 军事建设
C. 政治建设
D. 文化建设
【单选题】
从“一国两制”的构想延伸下去,邓小平进一步提出了解决某些国际争端的新思想___
A. 主权第一,共同开发
B. 搁置主权,共同治理
C. 主权第一,和平共处
D. 搁置主权,共同开发
【单选题】
澳门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权的授于者是___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 国家主席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国务院
【单选题】
我国实行“一国两制”不会改变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这是因为___
A. 特别行政区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行政区域
B. 特别行政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
C. 特别行政区享有内地一般地方行政区所没有的高度自治权
D. 两种制度地位不同,社会主义制度是主体
【单选题】
《反分裂国家法》通过于___
A. 2002 年
B. 2003 年
C. 2005 年
D. 2006 年
【单选题】
2006 年 4 月胡锦涛提出的理应成为两岸关系主体和两岸同胞共同为之奋斗的目标是___
A. 和平发展
B. 两岸统一
C. 共创双赢
D. “一国两制”
【单选题】
首次以“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来代替“解放台湾”的是___
A. 1978 年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B. 1949 年新华社发表的《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的时评
C. 1979 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
D. 1982 年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单选题】
中央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___
A.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 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
C. 台湾在统后实行高度自治
D. 两种制度,和平共处
【单选题】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香港澳门回归以来,走上了同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宽广道路。“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中央政府对香港澳门实行的各项方针政策,根本宗旨是___
A. 把发挥祖国内地坚强后盾作用和提高港澳自身竞争力有机结合起来
B. 维护国家主权安全 、发展利益 ,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C. 把坚持一国原则和尊重两制差异结合起来
D. 把维护中央权力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结合起来
【单选题】
___
A.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 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C. 两岸要推进经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D. 两岸要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
【单选题】
为了维护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适时提出了“联蒋抵美"的策略。毛泽东起草的以国防部长名义发布的《告台湾同胞书)等公告,公布了对台湾的新政策。这一新政策指的是___
A. 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方针
B. 提出了武力解放台湾的政策
C. 提出了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
D. 提出了“联蒋抵美”的策略
【单选题】
台湾问题实质是___
A. 中美关系中的最大障碍
B. 二战遗留下来的问题
C. 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
D. 中国的内政问题
【单选题】
正式把“一国两制"确定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在___
A. 1985 年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
B. 1985 年的六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
C. 1979 年元且全国人大发布《告台湾同胞书》时
D. 1979 年邓小平访美时
【单选题】
和平发展理应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主题。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有效途径是___
A. 为两岸同胞谋福祉
B. 加强经济上的交流合作,互利互惠,共同发展
C. 在“九二共识"基础上进行两岸对话谈判,开展平等协商
D. 坚持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
【单选题】
2008 年 12 月 31 日,胡锦涛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 30 周年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所回答的基本问题是___
A. 为什么要维护国家主权完整怎样维护国家主权完整
B. 为什么要签订"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怎样继续推动“两岸和平协议”
C. 为什么要推动两岸和平统一,怎样推动两岸和平统一
D. 为什么要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怎样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单选题】
1997 年香港回归,回归完成了香港宪制秩序的巨大转变,构成特别行政区的宪制基础的是___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 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D. 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单选题】
___
A. 中美贸易逆差问题
B. 西藏问题
C. 台湾问题
D. 中国人权问题
【单选题】
台湾问题迟迟不能得到解决的主要原因是___
A. 岛内“台独”势力长期主政,无意与大陆和谈
B. 美国长期以来的阻挠和破坏
C. 我国的综合国力无力解决
D. 台湾同胞意见不一
【单选题】
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是___
A.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 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D. 反对台湾独立
【单选题】
台湾春节包机从 2004 年的经香港中转变为 2005 年首次双向对飞,双向载客。这一变化充分说明___
A. 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已经开始
B. 台湾地区的“一国两制”与港澳地区有重要差异
C. 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D. 实现“三通”是两岸同胞的共同愿望
【单选题】
中国政府主张“一国两制”和平统一台湾,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目的是___
A. 准备最后用武力解放台湾
B. 以武力压台湾统一
C. 对付“台独”和某些外国势力企图把台湾从祖国大陆分裂出去的阴谋
D. 对付台湾人民
【单选题】
在“一国两制”构想中,港、澳、台作为特别行政区,拥有高度的自治权,这种自治权是指___
A. 可以行为允许那些叛国、分裂国家、煽动叛孔的人的行为
B. 可以允许那些企图颠覆中央人民政府的行为
C. 可以允许那些窃取国家机密的行为
D. 必须在基本法规定的范围内,而且不能有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
【单选题】
“一国两制”最重要的前提条件是___
A. 港、澳、台地区不行使军事自治
B.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C. 港、澳、台地区保持经济繁荣
D. 港、澳、台地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单选题】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我国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也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中国政府开始宣布采用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是在___
A. 《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B. 1979 年《告台湾同胞书》
C. 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
D. 1995 年 1 月 30 日,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
【单选题】
根据我国现行宪法的规定,根据特定地区的特殊情况,可以决定设置特别行政区及特别行政区实施的制度实施高度自治的中央国家机构是___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 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D. 国务院
【单选题】
在“一国两制”的构想中台湾特别行政区不同于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地方表现在它可以___
A. 保留自己的军队
B. 拥有外交权
C. 拥有国防权
D. 拥有立法权
【单选题】
台湾问题的性质不同于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台湾问题的实质是___
A. 中国与美国的关系问题
B. 中国的内政问题
C. 历史上殖民主义侵略遗留下来的问题
D. 中国与日本的关系问题
【单选题】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 ___
A. 一个中国
B. 两制并存
C. 高度自治
D. 不承诺放弃武力
【单选题】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寄希望于___
A. 大陆人民
B. 海外侨胞
C. 台湾政府
D. 台湾人民
【单选题】
飞行安全与适航合作协议》。至此,两岸两会恢复制度性协商 7 年来,已签署 23 项协议,并达成一系列共识。回顾上述成果产生的历程可以发现,两岸双方坚持“九二共识”,是两会协商得以持续向前推进的宝贵经验。坚持“九二共识”的核心在于___
A. 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B. 认同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
C. 努力增进两岸民众福祉
D. 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单选题】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上不可分制的组成部分。台湾问题的实质是___
A. 国际关系问题
B. 中国的内政问题
C. 殖民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
D. 中美关系问题
【单选题】
实现“一国两制”构想的核心和前提是___
A. 一个中国
B. 两制并存
C. 高度自治
D. 反对“台独”
【单选题】
实行“一国两制”后,台湾特别行政区比其他特别行政区享有更特殊的权力是___
A. 立法权
B. 行政管理权
C. 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D. 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单选题】
按照“一国两制”的构想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不会改变我国社会制度的性质,其原因___
A. 特别行政区外交统一于中央
B. 特别行政区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C. 特别行政区接受中央政府的领导
D. 国家的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单选题】
港、澳问题的性质是___
A. 内政问题
B. 民族问题
C. 殖民地遗留问题
D. 阶级问题
【单选题】
2008 年 5 月 28 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和中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两党在新形势下的首次会谈。此次会谈___
A. 就促进两岸关系改善和发展达成广泛共识
B. 开启了国共两党对话先声
C. 发布了“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
D. 签署了《海峡两岸包机会谈纪要
欢迎使用我爱刷题
×
微信搜索我爱刷题小程序
温馨提示
×
请在电脑上登陆“www.woaishuati.com”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