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单选题】
气力除灰系统中管道容易___。
A. 结垢;
B. 磨损;
C. 堵灰;D、腐蚀。
【单选题】
气力除灰系统中干灰被吸送,此系统为___气力除灰系统。
A. 正压;
B. 微正压;
C. 负压;
D. 微负压。
【单选题】
周期性地排放干态细粉的除灰设备是___。
A. 罗茨风机;
B. 仓式泵;
C. 灰渣泵;
D. 碎渣机。
【单选题】
在煤粉炉中,除尘器装在___。
A. 吸风机之前;
B. 吸风机之后;
C. 空气预热器之前;
D. 烟囱之前。
【单选题】
在锅炉内产生大量灰渣,必须及时排出,这是保证___安全运行的重要措施。
A. 灰渣泵;
B. 汽轮机;
C. 磨煤机;
D. 锅炉。
【单选题】
气力除灰管道的流速一般不超过___m/s。
A. 30~40;
B. 25~30;
C. 40~45;
D. 20~25。
【单选题】
当电晕极支承绝缘套管对地产生沿面放电时,二次电流___。
A. 升高;
B. 降低;
C. 正常;
D. 不稳定,毫安表指针急剧摆动。
【单选题】
若干元件流过同一电流称为___。
A. 串联;
B. 并联;
C. 混联;
D. 星形联。
【单选题】
在串联电路3个电阻上流过的电流___。
A. 愈靠前的电阻电流愈大;
B. 愈靠后的电阻电流愈大;
C. 在中间位置的电阻电流愈大;
D. 相同。
【单选题】
空压机气缸的冷却靠___。
A. 冷却水;
B. 冷却风;
C. 冷却油;
D. 润滑油。
【单选题】
电动机两相运行的现象有:起动电动机只响不转;外壳___;出现周期性振动;运行时声音突变;电流指示升高或到零。
A. 带电;
B. 温度无变化;
C. 温度升高;
D. 温度降低。
【单选题】
水力输送灰(渣)的重量浓度不宜大于___。
A. 25%;
B. 40%;
C. 55%;
D. 60%以上。
【单选题】
电晕线周围的电场强度很大,使空气电离,产生大量___和正、负离子。
A. 中子;
B. 电子;
C. 离子;
D. 原子核。
【单选题】
荷电尘粒在___向收尘极运动,最后放出电荷,经振打,在重力、惯性力作用下,尘粒掉落至灰斗,完成收尘工作。
A. 磁力;
B. 重力;
C. 吸引力;
D. 电场力。
【单选题】
电除尘由本体和___两大部分组成。
A. 振打装置;
B. 供电装置;
C. 阴极板;
D. 阳极板。
【单选题】
静电本体包括阴极、阳极、槽型极板系统,___和壳体。
A. 电源装置;
B. 振打装置;
C. 集尘装置;
D. 均流装置。
【单选题】
阴极板系统主要包括阴极绝缘支柱、大小框架、___电晕线。
A. 振打装置;
B. 电源装置;
C. 均流装置;
D. 电源装置。
【单选题】
由于接班人员检查不彻底发生的问题,由___负责。
A. 交班人员;
B. 接班人员;
C. 值长;
D. 班长。
【单选题】
因交接班记录错误而发生的问题由___负责。
A. 交班人员;
B. 接班人员;
C. 值长;
D. 班长。
【单选题】
一般第一电场火花率是___次/min。
A. 20~40;
B. 40~60;
C. 60~80;
D. 80~100。
【单选题】
浓缩机正式运行前应先___。
A. 空转一周;
B. 检查油质;
C. 检查齿条;
D. 检查轴承。
【单选题】
启动时,按控制器电源按钮,指示灯不亮, 电源电压正常,此时电除尘器可能发生了___ 故障。
A. 一次回路有过电压产生;
B. 操作保险熔断;
C. 晶闸管保险接触不良或熔断;
D. 高压硅整流变压器高压线圈局部短路。
【单选题】
通常把交流___确定为人体的安全电流值,当通过人体的电流低于这个数值时,一般人体不会受到伤害。
A. 50~60Hz、10mA;
B. 50~60Hz、15mA;
C. 50~60Hz、20mA;
D. 50~60Hz、30mA。
【单选题】
电除尘器中的高压供电装置的功能是对尘粒的荷电和捕集提供强的电场和___。
A. 电流;
B. 电源;
C. 电极;
D. 电压。
【单选题】
设计完善的自动控制系统,即使当粉尘特性和浓度波动时,也能使___始终保持在最佳值。
A. 电压;
B. 电流;
C. 电源;
D. 功率。
【单选题】
在正常运行中,若发现电动机冒烟,应___。
A. 继续运行;
B. 申请停运;
C. 紧急停运;
D. 马上灭火。
【单选题】
集尘板呈___状,为了减少灰尘的二次飞扬和增加极板的刚度,通常把断面轧制成不同的凸凹槽型。
【单选题】
控制系统的功能是改变作用在电极系统上直流电压的___。
A. 波幅;
B. 振幅;
C. 波谷;
D. 波峰。
【单选题】
当表盘显示二次电流不稳定,毫安表指针急剧摆动,则可能发生了___。
A. 气流分布板孔眼被堵;
B. 电晕线肥大;
C. 电缆击穿;
D. 烟气湿度过小,使粉尘比电阻值上升。
【单选题】
绝对压力就是___。
A. 气体的真实压力;
B. 压力表所示压力;
C. 真空表所示压力;
D. 大气压力。
【单选题】
警报响、跳闸指示灯亮、电源电压正常、柜内开关接触正常,再次启动后,一、二次表计均无指示,此时电除尘器可能发生了___故障。
A. 一次回路有过电压产生;
B. 调节控制器的插件接触不良;
C. 晶闸管保险接触不良或熔断;
D. 高压硅整流变压器高压线圈局部短路。
【单选题】
触电人心脏停止跳动时,应采取___方法进行抢救。
A. 口对口呼吸;
B. 心肺复苏法;
C. 打强心针;
D. 摇臂。
【单选题】
当电除尘器顺气流方向串联4个电场,在气流分布均匀性试验时,只需测量第___电场进口断面的气流分布均匀性,就可表示整台电除尘器的均匀性。
【单选题】
泵常采用___调节。
A. 入口调节;
B. 出口调节;
C. 中间调节;
D. 出入口调节。
【单选题】
锅炉的各项热损失中损失最大的是___。
A. 散热损失;
B. 化学不完全燃烧热损失;
C. 排烟热损失;
D. 排渣热损失。
【单选题】
当灰斗的阻流板脱落,气流发生短路时,一、二次电压、电流以及除尘效率分别为___。
A. 正常、不变;
B. 升高、降低;
C. 降低、降低;
D. 正常、降低。
【单选题】
高压硅整流变压器每台容量约在60~80kVA,一般200~300MW机组配置的电除尘器的变压器容量一般不超过1200kVA,这样每台锅炉安装___台高压硅整流变压器可满足除尘效率为99.9%的要求。
A. 3~4;
B. 6~8;
C. 12~16;
D. 24~32。
【单选题】
___只适用于扑救600V以下的带电设备的火灾。
A. 泡沫灭火器;
B. 二氧化碳灭火器;
C. 干粉灭火器;
D. 1211灭火器。
【单选题】
电线接地时,人体距离接地点越近,跨步电压越高,距离越远,跨步电压越低,一般情况下距离接地体___,跨步电压可看成是零。
A. 10m 以内;
B. 20m 以外;
C. 30m 以外 ;
D. 5m 以内。
【单选题】
___适用于粉尘浓度高、容易产生电晕封闭的场合和工况恶劣以及除尘效率低的场合。
A. 临界火花跟踪、最佳工作点探测的控制方式;
B. 火花频率自动跟踪控制方式;
C. 间隙供电控制方式;
D. 输出功率自动调节控制运行方式。
推荐试题
【单选题】
关于重大事故的处理原则,下列表述错误的是___。
A. 不跑、冒、滴、漏,不超温、超压、窜压
B. 事故判断要及时准确、动作迅速,请示汇报要及时,相互联系要及时
C. 可以就地排放油和气体,防止发生着火爆炸等恶性事故
D. 注意保护催化剂及设备
【单选题】
对于长距离输送较高温度介质的管线,其热补偿最好选用___。
A. 采用坡度设计
B. 膨胀节
C. 适当提高管线材质
【单选题】
电击强度与贮存能量有关,能量越大,电击越严重,虽不致使人致命,但人体可能因此坠落、摔倒等造成___。
【单选题】
下列介质中,不能作为管道冲洗介质的是___。
A. 纯水
B. 蒸汽凝液
C. 工业水
D. 冷却水
【单选题】
采用氮气涨压置换,原系统中氧含量为20%(V),每次冲压至0.5MPa(表压),泄压至0.05MPa(表压),3次后,系统中的氧含量(%V)小于___视为置换合格。
【单选题】
调整裂解炉平均出口温度优先考虑的方法是___。
A. 调整烧嘴风门
B. 调整炉膛负压
C. 调整燃料气量
D. 调整进料量
【单选题】
其它工艺参数不变的条件下,裂解炉负荷增加时,急冷油循环泵出口压力应该___。
A. 上升
B. 下降
C. 不变
D. 与环境温度有关,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
【单选题】
启动离心泵时,为了使泵在最小功率下启动,避免对出口管线的冲击,需要将泵的出口阀门___。
A. 全开
B. 全关或微开
C. 半开
D. 开多大无所谓
【单选题】
急冷油循环泵在正常运行时,其轴承温度在___的区间内时轴承工作最稳定。
A. 55℃~60℃
B. 60℃~65℃
C. 65℃~70℃
D. 70℃~75℃
【单选题】
调节阀旁路的主要作用是是___。
A. 冬天防冻
B. 便于停车倒空
C. 吹扫线
D. 调节阀故障时,可用旁路调节,保证生产过程连续
【单选题】
急冷水乳化以后,汽油分馏塔塔顶温度通常会___。
A. 上升
B. 下降
C. 不变
D. 因采用的工艺不同而不同
【单选题】
皮肤被碱液灼伤后的处理方法为___。
A. 呼吸新鲜空气
B. 作人工呼吸
C. 用大量清水清洗皮肤
D. 吸氧
【单选题】
系统开车前,以下各类管道系统中需要进行冲洗操作的是___。
A. 循环急冷油管道
B. 燃料气管道
C. 裂解炉炉管
D. 蒸汽管道
【单选题】
开车期间加热急冷油时,QO粘度应控制在___*10-6m2/s以内。
A. 500
B. 800
C. 1000
D. 1200
【单选题】
裂解炉单组炉管内物流量均匀分配是靠___来完成的。
A. 文丘里管
B. 进料控制阀
C. DS控制阀
D. 锅炉给水控制阀
【单选题】
烧嘴脱火的具体表现是___。
A. 火焰呈桔红色
B. 火焰软弱无力
C. 火焰底部与烧嘴之间的距离过大
D. 火焰顶部上方可见浓烟
【单选题】
当稀释蒸汽发生系统发生严重结垢后,工艺水排污量与MS用量的的变化是___。
A. 前者减少后者增大
B. 两者都增大
C. 前者增大后者减少
D. 两者都减少
【单选题】
调节系统中调节阀气开气关的选择是为了___。
A. 保证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B. 实现闭环回路的负反馈
C. 实现闭环回路的正反馈
D. 使调节阀安全运行
【单选题】
裂解炉汽包液位控制思想是采用___控制。
【单选题】
在投用串级系统前,应该首先确认___。
A. 主调节器处于“MAN”状态
B. 副调节器处于“MAN”状态
C. 主副调节器的参数经过初步整定
D. 主副调节参数基本稳定,投用自动控制
【单选题】
燃料气组分变重时,裂解炉调整正确的是___。
A. 无需动作
B. 开大风机挡板
C. 关小风机挡板
D. 提高燃料气压力
【多选题】
烯烃可发生的化学反应有___。
A. 加成反应
B. 氧化反应
C. 聚合反应 .
【多选题】
列描述正确的是:___
A. 可燃液体的闪点越低,火灾危险越小。
B. 可燃物质的自燃点越高,则火灾危险性越大。
C. 可燃液体的闪点越低,火灾危险越大。
D. 可燃物质的自燃点越高,则火灾危险性越小。
【多选题】
急冷油系统的重要工艺参数包括 。___
A. 汽油分馏塔顶温度
B. 塔釜温度
C. 急冷油粘度
D. 汽油干点
E. 闪点。
【多选题】
属于工业仪表的两个基本技术指标的是___。
【多选题】
裂解炉炉膛测爆前必须确认的项目有___。
A. 风机已运行
B. 燃料气根部阀、电磁阀已经打开
C. 所有烧嘴关闭
D. 燃料气调节阀已经打开
【多选题】
急冷岗位在裂解炉提高或降负荷时,应该进行的调整有___。
A. 调整汽油分馏塔的回流量,控制好顶温
B. 调整汽油分馏塔的釜温,控制急冷油粘度
C. 调整汽油分馏塔的塔釜及侧线采出,控制塔釜液面
D. 调整急冷油循环量及中段循环量
【多选题】
进入设备内部检修作业应具备的条件包括___。
A. 有进设备作业许可证
B. 设备里有监护人
C. 有救护器具
D. 氧含量及有机物含量合格
【多选题】
下列各选项中,影响废热锅炉运行周期的因素有___。
A. 油品性质
B. 裂解深度
C. 机械损伤
D. 锅炉给水水质
【多选题】
急冷水循环泵各润滑点温度偏高,可能的原因有___。
A. 填料过紧
B. 润滑油油冷器结垢
C. 润滑油变质
D. 轴承装配不当
【多选题】
下列各项中,可能导致急冷水塔压差偏高的原因是___。
A. 裂解炉负荷高
B. 急冷水塔回流量过大
C. 急冷水塔内填料堵
D. 冷却水温度高
【多选题】
CO中毒后的救护方法包括___。
A. 将病员撤离严重污染区域
B. 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
C. 输氧
D. 立即请医生治疗
【多选题】
汽油分馏塔塔顶温度过高时,有效的调节措施有___。
A. 适当增加塔顶汽油回流
B. 减少侧线裂解柴油的采出量
C. 适当降低汽油分馏塔塔釜温度
D. 适当降低急冷器出口温度
【多选题】
在装置低负荷运行时,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___。
A. 如果汽油分馏塔塔釜液位较低,应该首先考虑外接调质油
B. 如果急冷油循环量较低,急冷油循环泵出口压力过高,可以考虑降低急冷油循环泵的转速
C. 如果急冷水塔塔顶温度较低,应该考虑降低急冷水循环量
D. 如果超高压蒸汽过热炉入口流量过低,应该不断熄灭烧嘴至出口温度正常
【多选题】
下列各项中,属于设备在交出检修前必须完成的有___。
A. 切断物料来源
B. 倒空物料加盲板
C. 用N2置换
D. 空气吹扫至可燃物和氧含量合格
【多选题】
导致急冷油循环泵不上量的原因有___。
A. 泵体内有气体
B. 急冷油中带水
C. 泵密封油带水
D. 急冷油粘度过高
【多选题】
装置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在对驱动急冷水循环泵的电机进行巡检时,应该关注___。
A. 电流是否稳定
B. 电机是否有杂音
C. 电流大小
D. 电机温度
【多选题】
下列哪些是裂解炉SD-1跳车的原因___
A. 烃进料压力低
B. SHP蒸汽温度过高
C. 裂解炉流出物温度高高(H-118除外)D.稀释蒸汽流量低低
【多选题】
“三不动火”是指___。
A. 没有批准的动火许可证不动火
B. 没有防火措施不动火
C. 没有监护人不动火
D. 可动可不动的坚决不动
【多选题】
下列关于H2S毒物作用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___。
A. 刺激性
B. 血液毒性
C. 窒息性
D. 麻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