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
(70886)旅客列车尾部加挂客车原则上不得超过2辆,遇特殊情况必须超过2辆时,应将运转车长值乘位置和列车尾部标志灯移至列车尾部。( )(1.0分)
查看试卷,进入试卷练习
微信扫一扫,开始刷题
相关试题
【判断题】
(70887)列车简略试验:有列检作业的由列检人员负责,无列检作业的由运转车长负责,无运转车长的由车辆乘务员负责,无车辆乘务员的由车站人员负责,挂有列尾装置的列车由司机负责。( )(1.0分)
【判断题】
(70888)铁路信息技术一类设备应提供不低于5日×8 h技术支持与维护服务。( )(1.0分)
【判断题】
(70889)列车调度电话、站间行车电话以及列车无线调度通信设备均须装设通信记录装置。( )(1.0分)
【判断题】
(70890)车辆修程,客车和特种用途车按走行公里进行检修,最高运行速度不超过120 km/h的客车分为A1,A2,A3,A4。( )(1.0分)
【判断题】
(70891)车辆须装有自动制动机。( )(1.0分)
【判断题】
(70892)根据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列车脱轨辆数、中断铁路行车时间等情况,事故等级分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 )(1.0分)
【判断题】
(70893)重大事故由国务院铁路主管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1.0分)
【判断题】
(70894)事故调查报告是事故赔偿、事故处理以及事故责任追究的依据。( )(1.0分)
【判断题】
(70895)一般事故分为:一般A类事故、一般B类事故、一般C类事故、一般D类事故。( )(1.0分)
【判断题】
(70896)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由事故发生地安全监管办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1.0分)
【判断题】
(70897)运用客车每年应进行2次集中整修。( )(1.0分)
【判断题】
(70898)临客列车编组整修后,由车辆段主管段长组织检查验收。( )(1.0分)
【判断题】
(70899)客车上未使用的设备、部件不属于鉴定范围。( )(1.0分)
【判断题】
(70900)装用盘形制动装置的客车,不需进地沟线检修。( )(1.0分)
【判断题】
(70901)车辆乘务员是监控旅客列车运行安全的重要岗位,承担着妥善处理列车运行途中发生的故障和为旅客提供良好服务设施的工作。( )(1.0分)
【判断题】
(70902)客车可不按其标记速度编挂列车。( )(1.0分)
【判断题】
(70903)未安装客车轴温报警装置的客车,可编入旅客列车。( )(1.0分)
【判断题】
(70904)列车编组中,子车连续编挂不得超过2辆(首尾以1辆)为限。( )(1.0分)
【判断题】
(70905)全列空调列车额定负载总和不得超过发电车额定输出功率。( )(1.0分)
【判断题】
(70906)通过电力连接线的电流量可以大于电力连接线额定容量。( )(1.0分)
【判断题】
(70907)全列空调列车上加挂外属客车时,只允许编挂在尾部,原则上不供电。( )(1.0分)
【判断题】
(70908)旅客列车运行途中,可以关闭电子防滑器、轴温报警装置和其他报警装置。( )(1.0分)
【判断题】
(70909)运用客车严禁临时配线,确需改造的,须经车辆主管部门批准。( )(1.0分)
【判断题】
(70910)严禁使用酸、碱洗刷车辆、厕所铁围板、管罩或用水冲刷地板,可在通过台堆积煤或杂物。( )(1.0分)
【判断题】
(70911)客车应装有轴温报警装置;最高运行速度120 km/h及以上的客车应装有电空制动机、盘形制动装置和防滑器,空气制动系统用风应与空气弹簧等其他装置用风分离。( )(1.0分)
【判断题】
(70912)空调控制柜线路图不正确,在运用客车质量鉴定中属于A类故障。( )(1.0分)
【判断题】
(70913)铁路信息技术设备中的一类设备是指用于铁路运输生产和管理并且不间断运行的系统设备,主要为服务器端设备、网络设备和不间断运行的客户端设备等。( )(1.0分)
【判断题】
(70914)铁路线路分为正线、站线、段管线、岔线及特别用途线,站线是指到发线、调车线、牵出线、货物线及站内指定用途的其他线路。( )(1.0分)
【判断题】
(70915)信号机按用途分为进站、出站、通过、进路、预告、接近、遮断、驼峰、驼峰辅助、复示、调车信号机,信号表示器分为道岔、脱轨、进路、发车、发车线路、调车及车挡表示器。( )(1.0分)
【判断题】
(70916)旅客列车不准编挂货车,编入的客车车辆最高运行速度等级必须符合该列车规定的速度要求。( )(1.0分)
【判断题】
(70917)曾经发生冲突、脱轨或曾编入发生特别重大、重大、大事故列车内以及在自然灾害中损坏的机车车辆,禁止编入列车。( )(1.0分)
【判断题】
(70918)列车在区间被迫停车后,对于邻线上妨碍行车地点,应从两方面按线路最大速度等级规定的列车紧急制动距离位置处防护,如确知列车开来方向时,仅对来车方面防护。( )(1.0分)
【判断题】
(70919)动车组按动力配置分为内燃动车组和电力动车组。( )(1.0分)
【判断题】
(70920)加挂客车的供风形式与列车编组不一致时,只允许编挂在列车中部。( )(1.0分)
【判断题】
(70921)双管供风的车辆加挂在单管供风列车中,须改为单管供风状态。( )(1.0分)
【判断题】
(70922)进站色灯信号机显示一个黄色灯光,准许列车经道岔直向位置进入站内正线准备停车。( )(1.0分)
【判断题】
(70923)列车库内停留时,除检修需要外,可以使用空调电气设备、电风扇、电茶炉和电冰箱。( )(1.0分)
【判断题】
(70924)事故车回送时,必须按调度命令执行,并派人护送。( )(1.0分)
【判断题】
(70925)旅客列车运行途中,客运乘务员应监视客车上各种报警设备的作用,遇有报警,应立即通知车辆乘务员。( )(1.0分)
【判断题】
(70926)客列检对发现或预报的车辆故障,必须积极修复或妥善处理,保证行车安全,对故障车是否摘车由车辆乘务员确认并负责处置。( )(1.0分)
推荐试题
【单选题】
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具有确定性,又具有不确定性。实践标准之所以具有不确定性,是因为任何具体实践活动都___
A. 具有客观性
B. 具有能动性
C. 具有历史局限性
D. 具有社会性
【单选题】
“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再好的音乐也无济于事。”这说明___
A. 人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与过程
B. 人的感觉能力决定认识的产生和发展
C. 人的认识能力是因人的生理结构决定的
D. 事物因人的感觉而存在
【单选题】
有人认为只有写到书本上的理论才是真实可靠的,便不顾实际情况,生搬硬套书本上的理论。这犯了___错误。
A. 唯心主义先验论
B. 直观被动反映论
C. 教条主义
D. 经验主义
【单选题】
最初人们把文盲定义为不识字的人;后来又把文盲确定为看不懂现代信息符号、图表的人;而现在联合国把文盲确定为不能用计算机交流的人。从哲学上看,这表明___
A. 人在确定事物的标准上起主导作用
B. 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C. 人的认识随着社会实践的变化而变化
D. 人的认识是一个反复曲折的过程
【单选题】
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拓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___
A. 真理具有客观性
B. 真理具有绝对性
C. 真理具有全面性
D. 真理具有相对性
【单选题】
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是要坚持___
A. 实践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统一的观点
B. 实践标准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统一的观点
C. 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观点
D. 具体的实践能对一切认识做出确定检验的观点
【单选题】
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___
A. 感觉—知觉—表象
B. 实践—认识—实践
C. 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
D. 概念—判断—推理
【单选题】
要正确实现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必须使理论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这是因为___
A. 群众是人口中的大多数
B. 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C. 群众是意见都是正确的
D. 群众的行动都是合理的
【单选题】
在认识论上“跟着感觉走”是 ___
A. 唯物主义思想的表现
B. 机械唯物论的观点
C. 不可知论思想的表现
D. 否认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单选题】
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 ___
A. 能否满足人的需要
B. 能否被多数人认可
C. 能否付诸实践
D. 能否在实践中最终取得预期的效果
【单选题】
改革开放以来,一些新的词汇不断出现。诸如:外企、知识经济、电子邮件、多媒体、下岗再就业等。这些现象表明___
A.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B. 意识对客观存在具有促进作用
C.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指导实践
D. 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单选题】
“世人闻秋悲寂寥,我道秋日胜春潮。晴冬一鹤排出去,直领诗情到碧霄”。从唯物论的角度看,这首诗表明 ___
A. 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
B. 人们对同一事物的反映是有差别的
C.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D. 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单选题】
“理论一定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才能和变化了的客观实际相符合”。这句话表明___
A. 感性认识有待发展到理性认识
B. 真理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C. 人们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
D. 理论和实践是具体、历史的统一
【单选题】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这是宋代大学者朱熹《观书有感二首》中的第二首。此诗中没有包含的哲理正确的有___
A.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的制约
B.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观因素的制约
C. 盲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必然是劳而无获的
D. 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实际条件出发
【单选题】
列宁在谈到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时指出;“这个标准也是这样的不确定,以便不至于使人的知识变成绝对,同时它又是这样的规定,以便同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一切变种进行无情的斗争。”这句话说明___
A. 实践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 实践标准并不可靠
C. 实践标准并不确定
D. 实践标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单选题】
从2000年起,报考普通高校不再受年龄和婚否的限制,这不仅体现了我国高等教育已在向大众化发展,而且体现了终身教育的思想,说明我国正在向学习型社会迈进。活到老、学到老已不仅是一种美德,而且是一种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这种变化所蕴涵的哲学道理是___
A. 正确认识只有在同错误认识的不断斗争中获得
B. 认识的任务是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C. 认识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D. 改造主观世界离不开改造客观世界
【单选题】
日本东京大家信息基础中心和日立制作所的联合研究小组2002年12月6 日宣布,他们用由144台电脑连接而成的每秒能完成2万亿次计算的超级电脑,将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12411亿位。这表明___
A. 人们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最终能够达到终极真理
B. 实践为认识提供水平越来越高的物质技术手段,推动认识不断发展
C. 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D. 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单选题】
摩尔根曾长期生活于美洲土著印第安人的部落中,掌握了大量的实际材料,对这种社会组织做了深入的了解,才写出《古代社会》这部不朽之作,提出了一系列有重大科学价值的见解。这件事说明___
A. 学习有科学价值的书本知识十分重要
B. 只要掌握实际材料,就能获得理论知识
C. 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
D. 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
【单选题】
温家宝总理在给一位国务院参事的回信中,引用了两句诗:“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这一古训蕴含的哲理是___
A. 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
B. 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
C. 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
D. 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
【单选题】
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往往各不相同,这说明…………………___
A. 认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
B. 认识不受客体的制约
C. 认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
D. 认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主观的
【单选题】
衡量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尺度是___
A. 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B. 生产工具的改进
C. 劳动对象的利用
D. 劳动者的思想觉悟
【单选题】
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___
A. 人口因素
B. 地理环境
C. 国家政权
D. 生产方式
【单选题】
国家的本质是___
A. 阶级统治的工具
B. 各阶级利益的调解者
C. 人们相互约定的组织
D. 真个社会的代表者
【单选题】
经济基础是___
A. 一定历史阶段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
B. 一定历史阶段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
C. 一定历史阶段上科学技术和经济管理的总和
D. 一段历史阶段上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单选题】
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对立统一的基础是___
A. 地理环境
B. 劳动
C. 人口的生产和再生产
D.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单选题】
必然和自由的关系是___
A. 只有摆脱必然性的制约,才能实现自由
B. 两者绝对对立的
C. 两者并无本质差别
D. 自由必须建立在对必然性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改造的基础上
【单选题】
划分阶级的标准是___
A. 经济标准
B. 政治标准
C. 思想标准
D. 社会标准
【单选题】
人的本质在于___
A. 人能够改造世界
B. 人有阶级性
C. 人有思想,有理性
D. 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单选题】
群体意识是___
A. 集体主义的产物
B. 个体意识的总汇
C. 群体实践的产物
D. 群体共同意识的产物
【单选题】
自然科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它___
A. 属于没有阶级性的上层建筑
B. 属于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
C. 属于特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D. 属于思想上层建筑
【单选题】
理解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___
A. 生产关系的发展史
B. 社会意识的发展史
C. 生产劳动的发展史
D. 阶级斗争的发展史
【单选题】
“英雄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历史”,这个观点的实质是___
A. 历史唯物主义
B. 历史唯心主义
C. 历史主义
D. 自然主义
【单选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这说明___
A. 先进的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能动的反作用
B. 上层建筑的进步可以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
C. 经济基础发展的总趋势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
D. 经济发展的规律是可以改变的
【单选题】
“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历史条件所许可的范围”,这种看法是___
A. 宿命论的观点
B. 机械论的观点
C. 历史循环论的观点
D. 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单选题】
上层建筑由两部分组成,即___
A. 政治法律制度与军队警察等武装力量
B. 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
C. 政权和政治法律制度及其设施
D. 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
【单选题】
个人意识与群体意识的联系表现为___
A. 群体意识是个人意识的总和
B. 个人意识决定群体意识
C. 个人意识从群体意识中产生
D. 两者相互依赖、作用和转化
【单选题】
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先于它的经济基础而产生,这说明___
A. 上层建筑有其相对的独立性与不同步性
B. 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经济发展规律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
C. 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相互决定的
D. 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
【单选题】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就是说___
A. 一切社会的上层建筑都要在它的经济基础建立之后才能产生
B. 一切社会的上层建筑都根源于经济基础
C. 一切社会的上层建筑的变化都是同经济基础变化同步的
D. 社会中一切经济基础成分都决定着社会的上层建筑性质
【单选题】
关于人的价值的正确观点是___
A. 人的自我价值就在人本身,人生来都有平等的价值
B. 人的自我价值就在于自由,它是通过人的自由选择实现的
C. 人的自我价值在于采取必要手段赢得一定的社会地位
D. 人的自我价值在于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单选题】
社会基本矛盾是___
A.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矛盾
B. 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
C. 生产和消费的矛盾
D.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