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
(35916)枕木垛基础应平整坚实,松软地段应铺垫碎石或抛填片石加固。(1.0分)
查看试卷,进入试卷练习
微信扫一扫,开始刷题
相关试题
【判断题】
(35917)地道桥顶进时,分配横梁的主要作用是承受顶镐荷载。(1.0分) )
【判断题】
(35918)地道桥顶进中,开挖宽度较箱身宽10cm,以减少侧面阻力。(1.0分) )
【判断题】
(35919)螺栓涂油完后,重新安装,拧紧螺丝帽,扭矩应达到150N•m以上。(1.0分) )
【判断题】
(35920)顶进中采用的千斤顶,计算顶力时,应按额定顶力的80%计算。(1.0分)
【判断题】
(35921)弧形支座锚螺栓直径不得小于26mm。(1.0分)
【判断题】
(35922)桥梁上常用的铆钉是高头锥体铆钉。(1.0分)
【判断题】
(35923)允许速度200km/h的线路上,本线封锁施工,邻线来车速度不大于120km/h时,可不下道。 (1.0分)
【判断题】
(35924)铆钉头处有流锈痕迹,或周围油漆有裂纹现象时,即可判为铆钉松动。(1.0分)
【判断题】
(35925)普通螺栓的连接和计算方法与铆钉完全相同。(1.0分)
【判断题】
(35926)简支梁的温度跨度是按固定支座到相邻墩台间的距离计算的。(1.0分)
【判断题】
(35927)高强度螺栓的终拧有扭矩法和转角法。(1.0分)
【判断题】
(35928)高强度螺栓是通过板束间摩擦力来传递各种外力的。(1.0分)
【判断题】
(35929)对涵洞端翼墙的检查主要有无因填土、冻害和局部冲刷而发生裂纹、挤出、倾斜和冲空。 (1.0分)
【判断题】
(35930)高强度螺栓的施工预拉力应符合设计要求,欠拧值或超拧值均不超规定的20%。(1.0分)
【判断题】
(35931)在行车线上更换铆钉时,可使用50%以下的冲钉。(1.0分)
【判断题】
(35932)钢结构应具有要求的刚度、强度和稳定性,确保施工质量和行车安全。(1.0分)
【判断题】
(35933)钢梁上的存水处应加泄水孔,泄水孔直径应大于80mm。(1.0分)
【判断题】
(35934)钢梁杆件的缝隙均先用钢梁腻子封闭,然后涂装。(1.0分)
【判断题】
(35935)K型扣件的主要作用是增强桥上线路稳定。(1.0分)
【判断题】
1/9928.(35936)在砂质土中顶进,采用锯齿形刃角有利于施工挖土。(1.0分)
【判断题】
(35937)安装高强度螺栓,为减少摩阻力,可在螺母的螺纹上涂少许机油。(1.0分)
【判断题】
(35939)同一测深垂线,水面流速最大,河底流速最小。(1.0分)
【判断题】
(35940)有桥面系的钢梁,每个节间应安装一对防爬角钢。(1.0分)
【判断题】
(35941)木工下料的原则是先下大后下小,先下主、后下辅,先主体后局部的顺序进行。(1.0分)
【判断题】
(35942)木材容重小而强度高,质量轻,而它的单位容重强度仅次于钢材。(1.0分)
【判断题】
(35943)允许速度200km/h的线路上,下道避车时,距钢轨头部外侧不小于2m。(1.0分)
【判断题】
(35944)允许速度200km/h的线路上,列车活载作用下,支承垫石与梁底之间的纵向相对变位不应大 于1mm。(1.0分)
【判断题】
(35945)桥枕防腐浆膏一般可用氟化钠、煤焦油按重量比1:1混合配制。(1.0分)
【判断题】
(35946)高强螺栓终拧应从自由边缘向节点刚度大的部分进行。(1.0分)
【判断题】
(35947)桥枕净距专用线上可放宽到300mm。(1.0分)
【判断题】
(35948)桥枕因腐朽、挖补、削平和挖槽累计深度不应超过80mm。(1.0分)
【判断题】
(35949)砂浆的流动性用坍落度表示。(1.0分)
【判断题】
(35950)抛石防护仅适用于桥梁墩台防洪抢险。(1.0分)
【判断题】
(35951)喷锌喷涂完毕,应先断电,后将枪口移开涂面。(1.0分)
【判断题】
(35952)勾缝砂浆所用的沙宜稍细,并不得使用火山灰质水泥。(1.0分)
【判断题】
(35953)采用超声仪测量混凝土裂缝深度时,如构件断面不大,可采用平测法。(1.0分)
【判断题】
(35954)灌筑是混凝土工程施工的关键工序,对混凝土的质量好坏起着重要作用。(1.0分)
【判断题】
(35955)施工接缝处的混凝土应加强振捣,使新旧层紧密结合。(1.0分)
【判断题】
(35956)河床断面测量只需测桥位中心线的断面。(1.0分)
【判断题】
(35957)主流河槽处流速大,河滩处流速小。(1.0分)
推荐试题
【单选题】
保密要害部门、部位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保密防护措施与工程项目建设应当做到___
A. 同计划、同设计、同建设、同验收
B. 同计划、同部署、同检查、同总结
C. 同预算、同设计、同施工、同总结
D. 同设计、同安排、同建设、同检查
【单选题】
涉密计算机中的涉密电子文档,都应当标明密级标识,下面正确的是___
A. 应当标注在电子文档的首页
B. 应当标注在电子文档的首页的左上角
C. 可以建立一个标明密级标识的文件夹,将涉密电子文档都存放在涉密文件夹中,就不需要对每一个涉密电子文档逐个标明密级
D. 标注在电子文档的首页的密级标识应当采用三号仿宋字体
【单选题】
符合国家保密要求的涉密计算机屏幕保护程序等待时间应当___
A. 不超过一分钟
B. 不超过三分钟
C. 不超过五分钟
D. 不超过十分钟
【单选题】
机密级计算机,身份鉴别口令的更新周期为___
A. 3 天
B. 7 天
C. 15 天
D. 30 天
【单选题】
秘密级计算机,身份鉴别口令的更新周期为___
A. 3 天
B. 7 天
C. 30 天
D. 60 天
【单选题】
当需要将病毒库、系统补丁程序等导入涉密信息系统时,可以采取下列哪种方式___
A. 通过中间机刻录只读光盘
B. 通过中间机拷贝普通 U 盘
C. 通过中间机使用带有读写锁定开关的专用 U 盘,并且确保在涉密信息系统内使用时 U 盘处于只读状态
D. 使用 MP3 播放器作为存储介质进行导入
【单选题】
某单位新购置一批带有无线互联功能的笔记本电脑,准备作为涉密便携式计算机使用,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
A. 将便携式计算机确定涉密等级并粘贴密级标识后,作为涉密计算机使用
B. 在操作系统的“设备管理器中”将无线网卡禁用
C. 从便携式计算机的 BIOS 设置中关闭无线网卡功能
D. 拆除具有无线互联功能的硬件模块
【单选题】
根据工作需要,配备专供外出携带的涉密计算机和存储介质,对于每次归还的设备和介质应___
A. 进行保密技术检查
B. 删除涉密文件后,放入保密柜保存
C. 转交给其他涉密人员,继续携带外出使用
D. 及时销毁
【单选题】
使用便携式计算机,下列做法错误的是___
A. 非涉密便携式计算机不得存储或者处理涉密信息
B. 涉密便携式计算机携带外出应当履行程序,带出前后应进行检查
C. 非涉密便携式计算机可以短暂存储涉密信息,使用完毕后立即删除
D. 涉密便携式计算机应物理拆除无线联网模块
【单选题】
对处理国家秘密的办公自动化设备管理要求是___
A. 禁止接入国际互联网
B. 可以接入公共信息网
C. 可以接入内部非涉密信息系统
D. 可以与普通电话线连接使用
【单选题】
涉密场所通信设备的使用要求是___
A. 禁止使用无线通信设备
B. 可以使用无绳电话
C. 可以用手机连接互联网
D. 可以使用具有无线互联功能的设备
【单选题】
新闻宣传的保密管理要求是___
A. 涉及科研生产业绩的新闻宣传要实事求是
B. 单位内部的新闻宣传不用经过保密审查
C. 涉密人员在内部刊物发表涉及科研生产的文章不需审查
D. 不得涉及国家秘密
【单选题】
不符合涉密会议管理要求的做法是___
A. 涉密会议应当在具备安全保密条件的场所召开
B. 国家秘密载体发放、清退、保管和销毁应当指定人员负责,履行相关手续
C. 会议使用的音像等技术设备应当符合保密要求
D. 未经审批的便携式计算机可以带入会场
【单选题】
负责组织协调外场试验的保密管理工作的单位是___
A. 参试单位
B. 上级主管部门
C. 试验任务牵头单位
D. 协管部门
【单选题】
分包涉密项目,应当选择的单位是___
A. 具有相应保密资格的单位
B. 具有相应科研生产能力的单位
C. 具有经济实力的单位
D. 具有高科技实力的单位
【单选题】
单位发生泄密事件,应当及时口头或者书面形式向当地___如实报告。
A. 公安部门
B. 国家安全部门
C. 机要部门
D. 保密行政管理部门
【单选题】
《标准》中要求,与协作配套单位签订合同时应当明确的有关事项是___
A. 项目密级、保密要求、保密责任
B. 质量标准、保密条款、保密协议
C. 交付日期、保密要求、保密责任
D. 付款方式、项目密级、保密条款
【单选题】
携带国家秘密载体参加涉外活动的正确做法是___
A. 经审批后采取保护措施,使国家秘密载体始终处于自己有效控制范围之内
B. 经过领导批准携带外出的,不必采取保护措施
C. 携带外出参加涉外活动后向单位领导报告
D. 工作需要携带外出的可以不必经过审批,但事后要备案
【单选题】
保密工作档案建立要求是___
A. 内容完整真实
B. 内容简明扼要
C. 内容应当是原件
D. 内容应都是复印件
【多选题】
《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标准》的作用体现在___
A. 是保密资格认定的依据
B. 是保密资格复查的依据
C. 是单位申请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基本条件
D. 是对单位保密工作的基本要求
【多选题】
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责任是___
A. 对保密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
B. 保证《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标准》在本单位的贯彻实施
C. 为保密工作提供财力以外的各种保障
D. 贯彻党和国家有关保密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提出明确落实要求
【多选题】
涉密部门负责人或者涉密项目负责人的责任是___
A. 对本部门或者本项目的保密工作负具体领导责任
B. 明确部门或者项目内人员的保密职责
C. 将保密管理要求融入业务工作制度中
D. 采取具体措施组织落实单位保密工作部署
【多选题】
涉密人员的责任是___
A. 对本职岗位保密工作负直接责任
B. 掌握基本的保密知识、技能和要求
C. 遵守保密法规制度,履行岗位保密职责
D. 及时报告泄密隐患,制止违法违规行为
【多选题】
涉密项目负责人是指___
A. 某一涉密科研项目的负责人
B. 某一涉密科研课题的负责人
C. 二级单位(部门)的负责人
D. 单位分管保密工作负责人
【多选题】
军工单位保密责任主体是___
A. 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B. 分管保密工作负责人
C. 涉密部门或者项目负责人
D. 分管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涉密业务工作的负责人
【多选题】
保密委员会(保密工作领导小组)的职责是___
A. 对保密工作负领导责任
B. 为保密工作机构履行职责提供人力、财力、物力等条件保障
C. 对保密工作进行研究、部署和总结
D. 及时解决保密工作中的重要问题
【多选题】
单位保密委员会组成人员是___
A. 单位法定代表人
B. 主要负责人
C. 单位负责人
D. 有关部门负责人
【多选题】
保密工作机构人员应具备的条件是___
A. 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
B. 经过保密知识技能培训
C. 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科研能力很强
D. 熟悉本单位业务工作和保密工作情况
【多选题】
下列不属于专职保密工作人员的是___
A. 机要人员
B. 档案管理人员
C. 密码通信人员
D. 兼职保密员
【多选题】
按照《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一级保密资格标准》的规定,专职保密工作人员配备的要求是___
A. 涉密人员 1000 人(含)以上的,专职工作人员配备不得少于 4 人
B. 涉密人员 500 人(含)以上至 1000 人以下的,专职工作人员不得少于 3 人
C. 涉密人员 100 人以下的,专职工作人员不得少于 1 人
D. 涉密人员 100 人(含)以上至 500 人以下的,专职工
【多选题】
按照《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二级保密资格标准》规定,专职保密工作人员配备的要求是___
A. 涉密人员 1000 人(含)以上的,专职保密工作人员配备不得少于 3 人
B. 涉密人员 200 人(含)以上至 1000 人以下的,专职工作人员配备不得少于 2 人
C. 涉密人员 200 人以下的,专职工作人员不得少于 1 人
D. 涉密人员 100 人以下的,专职工作人员不少于 1 人
【多选题】
保密管理的内容包括___
A. 涉密人员管理
B. 国家秘密载体管理
C. 涉密会议管理
D. 定密管理
【多选题】
有关涉密人员管理正确的说法是___
A. 进入涉密岗位的人员应当通过审查和培训
B. 单位应当与涉密人员签订保密承诺书
C. 对在岗涉密人员进行保密教育培训
D. 违反保密规定的涉密人员应当及时调离涉密岗位
【多选题】
孙某在脱密期间,不能去工作的单位是___
A. 境外企业
B. 外国驻华机构
C. 外商独资企业
D. 中外合资企业
【多选题】
有关国家秘密载体管理正确的说法是___
A. 国家秘密载体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做出国家秘密标志,标明密级和保密期限
B. 未定稿的涉密电子文档也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做出国家秘密标志,标明密级和保密期限
C. 销毁磁介质国家秘密载体时应当将涉密信息全部删除干净
D. 因工作需要携带国家秘密载体外出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履行审批手续,并采取保密措施
【多选题】
下列有关国家秘密载体管理错误的说法是___
A. 国家秘密载体都应当存放在密码保险柜中
B. 对体积较大,不便于存放在保密柜中的密品,其保管场所应当具备相应的保密防护措施
C. 涉密人员岗位调整以后,仍然在本单位其他涉密岗位工作的不需要清退所保管和使用的国家秘密载体
D. 涉密人员辞职时应当在办理完辞职手续后,清退所有保管和使用过的国家秘密载体
【多选题】
国家秘密载体管理应当注意的事项是___
A. 严格控制国家秘密载体的接触范围
B. 做好对未定稿的涉密过程文件的管理
C. 做好对涉密存储介质的管理
D. 无论绝密级还是机密级国家秘密载体都应当存放在密码文件柜中
【多选题】
应当清退保管和使用的国家秘密载体的涉密人员包括___
A. 辞职的
B. 解聘的
C. 调离涉密岗位的
D. 退休的
【多选题】
不得在非涉密计算机中处理和存储的有___
A. 涉密的文件
B. 个人隐私文件
C. 涉密的图纸
D. 已解密的图纸
【多选题】
为防止涉密计算机在使用时被他人窥视,应___
A. 避免显示屏幕正对门、窗或者透明过道
B. 采取安全隔离措施
C. 设置屏幕保护,确保离开时屏幕处于关闭状态
D. 放置于要害部门、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