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
CRH2A统型动车组一级修,检查受电弓控制阀板及相关配件时,升弓状态下压力表显示压力值 约310-350KPA 。( ).
查看试卷,进入试卷练习
微信扫一扫,开始刷题
相关试题
【判断题】
CRH2A统型动车组一级检修作业中受电弓网铜线外观无松动、无变形,编导线安装紧固,芯线 缺损小于15% 。( ).
【判断题】
CRH2A统型动车组一级检修有电作业 ,检查电压表定检不过期,未升弓送电状态下电压应为87V以上,通电充电电压为100V。 ( ).
【判断题】
CRH2A统型动车组一级检修有电作业 ,网压表(左侧)显示正常,网压范围在17.5-31kV ( ).
【判断题】
CRH2A统型动车组司机室有电作业,M ON显示时间与CIR时间误差在60s内。( ).
【判断题】
CRH2A统型动车组水位低于1/2时 加注雨刮水。( ) .
【判断题】
CRH2A统型动车组保压试验总风压力至880±10kpa,主空压机运转停止1min后,将BV手柄置于7 N开始保压。( ) .
【判断题】
CRH2A统型动车组制动试验中 确认制动手柄在各档位上制动控制装置在MON上显示的BC压力符合规定(BC压力允许公差±30kpa ),色标正常。( ).
【判断题】
CRH2A统型动车组警惕试验,等40秒,可以通过MON屏确认全列起紧急制动,MON屏警惕报警界 面中警惕报警与警惕制动显示异常。按下“无人警惕”按钮,确认蜂鸣器停止鸣响、报警灯灭。( ).
【判断题】
根据《南宁车辆段关于CRH2A、CRH380A统型动车组一级检修作业指导书增加部分检修项目的通知》,撒砂装置检查,喷嘴最低处距轨面高度符合限度要求42 -60mm;检查砂箱砂位,低于红色刻度线时需补砂。( ).
【判断题】
CRH2A统型动车组重联作业 时,第2编组进入连接线路,距离第1编组5m左右停车。.
【判断题】
CRH2A统型动车组辅助压缩 机气缸压力低于640±10Kpa时,司机台“准备未完”显示灯点亮。 .
【判断题】
CRH2A统型动车组侧拉门的开 关只能在1车、8车的驾驶室进行操作。 .
【判断题】
在运行途中登顶处理受电弓 故障时,可以不用挂接地线。.
【判断题】
CRH2A统型动车组在 车辆间的 连接部位,设有气密式的内风挡。.
【判断题】
在处理主变压器油泵停止故障 过程中,闭合ACK2就会使空调停机。.
【判断题】
真空断路器VCB兼具断路器和 开关的功能。.
【判断题】
CRH2A统型动车 组电动空气压缩机更换润滑油时,不能混用不同品牌的润滑油。 .
【判断题】
CRH2A统型动车组制动手柄有“运行”位、“B1~B7”位、“快速”位、“拔取”位和“切” 位。.
【判断题】
CRH2A统型动车组一级检修质 量标准中:通电时,蓄电池电压为100±5V。.
【判断题】
CRH2A统型动车组一级检修质 量标准中:接地装置和碳刷外观及安装状态良好,接地线无松动。碳刷长度在25mm以上;编导线的芯线缺损量在25%以下。.
【判断题】
CRH2A统型动车组一级检修质量标准中:0、1号车自动过分相接收装置外观及安装状态良好 。.
【判断题】
车组特高压电气系统,包含 的大部件有:受电弓、保护接地开关EGS、故障隔离开关、真空断路器VCB、避雷 器、高压电缆及高压连接器。 .
【判断题】
在检查维修制动系统、受电 弓、前罩开闭 机构、自动车钩及转向架空气弹簧等由压缩空气供给能量的系统时,要防止因空气压力变化而可能引起的意外,避免人身和设备伤害。 .
【判断题】
车顶作业时,必须采取动车 组防溜和人员防电、防滑措施。所有登顶人员上、下车顶 都必须登记,确保上、下车顶人员一一对应。 .
【判断题】
CRH2A统型动车组车载信息 系统的自诊断功能确保设备自身的正确工作。 .
【判断题】
VCB的作用是在需要的情况 下自动断开主变压器的供电。 .
【判断题】
EGS的作用是将高压系统强制性 接地,以便车辆维护时人员的安全。 .
【判断题】
CRH2A统型动车组二级检修时,检测受电弓与接触网接触压力时,上推力和下降力两个值之差 不应超过30 N。 .
【判断题】
CRH2A统型动车组的转向架安 装了抗侧滚扭杆。 .
【判断题】
CRH2A统型动车组采用了光纤 进行信息传输。 .
【判断题】
BCU计算制动力的三要素是制 动级位指令、列车运行速度和载重。 .
【判断题】
动车组必须专列回送,每列 编组不得超过16辆。 .
【判断题】
CRH2A统型动车组三种风挡分 别是气密式外风挡、压缩形内风挡和防雪风挡等。.
【判断题】
耐雪制动是为了防止由于闸片 和制动盘面之间的积雪而引起制动力降低。.
【判断题】
CRH2A(统型)动车组关闭侧拉 门之后各车厢侧面的显示灯会熄灭,司机室驾驶台的关门显示灯会亮起 。.
【判断题】
CRH2A(统型)动车组在车体 外侧面上,设置了车侧显示灯、侧面目的地显示器、车号显示器。.
【判断题】
CRH2A(统型)动车组压紧 装置是通过油压动力缸来顶住侧门,将门和车体压紧密贴,保证车内的气密性。.
【判断题】
CRH2A(统型)动车组一级检修中基础制动检查制动闸片厚度为动车≥7mm,拖车≥7mm,外 观状态良好。.
【判断题】
CRH2A(统型)动车组MON中 央装置系统提供 一般、诊断、检修模式等三个功能模式。.
【判断题】
CRH2A统型动车组车轮径860mm,最大磨耗时为790mm,车轮宽度为135 mm,车钩中心线 高度1000mm。.
推荐试题
【多选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____。___
A. 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B. 毫不动摇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C. 毫不动摇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D. 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凭梅⒄?
【多选题】
关于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
A. 新常态不是一个事件,不要用好或坏来判断
B. 新常态虽然主要表现在经济领域,但在文化、旅游、城市管理等领域也有体现
C. 新常态不是一个避风港,不要把不好做或难做好的工作都归结于新常态
D. 新常态不是不要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而是要更好发挥主观能动性、更有创造精神地推动发展
【多选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____,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___
A. 产业平衡发展
B. 经济社会发展
C.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D. 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多选题】
打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场硬仗,要按照党的十九大的部署,把提高供给为主攻方向,着力___、降成本、补短板,同时还要重点在破立降上下功夫。___
A. 去产能
B. 去库存
C. 去顺差
D. 去杠杆
【多选题】
为什么说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___
A.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奋斗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
B.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我们党的性质和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
C.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在实践中显示了强大生命力。
D.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具有无可比拟的巨大优越性。
【多选题】
怎样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___
A.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爰岢趾屯晟迫嗣翊泶蠡嶂贫取?
C.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充分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家权力机关作用。
D. 充分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家权力机关作用,必须健全人大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
【多选题】
______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___
【多选题】
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 ____“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___
A. 专项扶贫
B. 行业扶贫
C. 社会扶贫
D. 对口扶贫
【多选题】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就要通过____等方式保障基本民生,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___
A.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B. 社会政策托底
C. 保护弱势群体
D. 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多选题】
必须坚持____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___
A. 事先预防
B. 节约优先
C. 保护优先
D. 自然恢复
【多选题】
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我们应该()___
A. 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理念
B. 实现最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
C. 坚持绿?⒄?
D. 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多选题】
从党的十六大提出“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到党的十七大提出“2020年入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再到党的十八大提出“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可題,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可以发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________。___
A. 在不断发展、完善,目标更高,标准更严
B. 表明未来中国更加重视追求经济发展速度
C. 注重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
D. 体现了同步富裕原则
【多选题】
________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坚持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___
A.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B. 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C. 增进人民福祉
D. 扩大人民民主
【多选题】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_________。___
A. 提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
B.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C.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D. 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多选题】
关于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
A.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
B. 要强化道德对法治的支撑作用
C. 要把道德要求贯彻到法治建设之中
D. 要用法治手段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
【多选题】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必须____,统筹推进党的各项建设,不断增强党的执政能力。___
A. 以党章为根本遵循
B. 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C. 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
D. 抓住“关键少数”
E. 以宪法为准绳
【多选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要坚持____,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坚决防止党内形成利益集团。___
A. 无禁区
B. 全覆盖
C. 零容忍
D. 广覆盖
【多选题】
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即____的领导,主要体现为党委领导不是部门领导、集体领导而不是个人领导。___
A. 政治原则
B. 政治方向
C. 重大方针政策
D. 具体工作
【多选题】
党的纪律主要包括政治纪律、组织纪律、____、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___
A. 廉洁纪律
B. 干部纪律
C. 作风纪律
D. 群众纪律
【单选题】
_按照WTO 1995定义,旅游__的标准 (P4)
A. 不超过一年
B. 超过一年
C. 不超过半年
D. 超过半年
【单选题】
下列不属于旅游学的研究内容的是___(P6)
A. 旅游发展变化的规律
B. 旅游媒介
C. 旅游产品的设计
D. 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单选题】
对近代旅游发展曾发挥很大作用的应首推的人是___ (P8)
A. 亨利·韦尔
B. 陈光甫
C. 托马斯·库克
D. 达·伽马
【单选题】
中国旅游业形成的标志是___ (P10)
A. 近代旅游业的兴起
B. 中国旅行经营机构的建立
C. 旅游活动的不断发展
D. 出入境旅游业务的办理
【单选题】
自我国将旅游业作为一种产业来发展以来,首先发展的是___ (P12)
A. 国内旅游
B. 国际出境旅游
C. 中国出境旅游
D. 国际入境旅游
【单选题】
现代旅游特征在旅游产品方面的表现是其具有了___功能 (P13)
A. 生产性服务
B. 多功能性服务
C. 品牌性服务
D. 生活性服务
【单选题】
关于度假旅游,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 (P18)
A. 度假旅游的访问地相对固定
B. 度假旅游者一般不需要导游
C. 度假旅游更强调休息
D. 度假旅游在一地的停留时间相对较短
【单选题】
___不是旅游者的权利。(P50)
A. 不受歧视的权利
B. 随时使用健康服务设施的权利
C. 在任何范围内不加限制地自由往来的权利
D. 选择消费的权利
【单选题】
___是旅游者的不文明行为。(P53)
A. 穿着合体,行为文明
B. 大摇大摆,扎堆抽烟
C. 爱护环境,爱护草坪
D. 自觉排队,遵守秩序
【单选题】
发展旅游业必须加强对旅游者的文明、___教育不断提高旅游者的素质。(P51)
【单选题】
影响旅游者流向和流量的因素不包括下列哪一项___(P47)
【单选题】
下列哪项属于旅行者___(P35)
A. 到另一个国家定居的人
B. 到国外学习的人
C. 在航海沿途停靠的人
D. 临时过境不停留的旅行者
【单选题】
以下不属于旅游者特征的是___(P37)
A. 异地性
B. 短暂性
C. 娱乐性
D. 长久性
【单选题】
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不包括___。(P75)
A. 综合效益原则
B. 协调性原则
C. 市场导向原则
D. 客观性原则
【单选题】
旅游资源的评价标准不包括___。(P72)
A. 可进入性
B. 旅游地的社会基础设施条件
C. 环境容量
D. 知名度
【单选题】
旅游的客体是___。(P60)
A. 旅游者
B. ;旅游业
C. 旅游资源
D. 旅游文化
【单选题】
旅游吸引物不包括___。(P61)
A. 文化景点
B. 节庆盛事
C. 户外休闲
D. 文化传承
【单选题】
旅游资源的特点不包括___。(P62)
A. 垄断性
B. 可创造性
C. 周期性
D. 历史性
【单选题】
自然旅游资源包括:地貌风景资源、水文风景资源、气候风景资源和___。(P64)
A. 人文资源
B. 动植物资源
C. 地域风情资源
D. 水文景观资源
【单选题】
旅游资源开发的基本条件不包括___。(P75)
A. 基本人文资源条件
B. 基本的自然条件
C. 交通条件
D. 旅游地的社会基础设施条件
【单选题】
旅游业的“双重性”特点中,旅游业具有劳动密集型和___的双重特点。(P93)
A. 资金密集型
B. 资源密集型
C. 技术密集型
D. 知识密集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