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多选题】
正线的轨距变化率不大于___。
A. 1/1000
B. 1/500
C. 1/250
D. 1/200
【多选题】
其他线路的轨距变化率不大于___。
A. 2/1000
B. 1/300
C. 1/250
D. 1/200
【多选题】
全面捣鼓时,尖轨尖端及前后各___根枕轨枕,适当增加捣鼓力。
【多选题】
正线起道时,要求水平不超限,正线的误差不超过___mm.
【多选题】
停车场起道时,要求水平不超限,误差不超过___mm。
【多选题】
正线道岔起道后,要用___M弦线检查高低。
【多选题】
停车场道岔起道后,要用___M弦线检查高低。
【多选题】
线整改道岔前,一定要与___进行联系。
A. 工程师
B. OCC
C. DCC
D. 不用
【多选题】
车辆段整改道岔前,一定要与___进行联系。
A. 工程师
B. OCC
C. DCC
D. 不用
【多选题】
车辆段道岔中的尖轨开口标准值为___。
A. 150
B. 152
C. 155
D. 160
【多选题】
位于弦___的点的矢距叫做正矢
A. 起始处
B. 1/4处
C. 1/2处
D. 终点处
【多选题】
弦长___的矢距称为外矢距。
A. 起始处
B. 1/4处
C. 1/2处
D. 终点处
【多选题】
测量现场正矢时如果曲线方向很差,应先粗拨___,但应在新拨动部分经
【多选题】
为平衡离心力的作用,在曲线轨道上设置___超高。
【多选题】
超高与地铁列车速度的平方成___。
A. 正比
B. 反比
C. 不成比例
D. 倒数
【多选题】
高低是指钢轨顶面沿钢轨方向的___凹凸不平顺。
【多选题】
轨向是指钢轨头部内侧面沿钢轨方向的___凹凸不平顺。
【多选题】
车站站台段线路一般设在直线上,困难条件下可设在半径不小于___的曲线上。
A. 600m
B. 700m
C. 800m
D. 900m
【多选题】
破底清筛后,枕下清碎厚度不少于___。
A. 250mm
B. 300mm
C. 350mm
D. 400mm
【多选题】
清筛时,枕心处低于枕底___,枕头处低于枕底150mm,枕头土垅应筛至路基面。
A. 250mm
B. 200mm
C. 150mm
D. 100mm
【多选题】
清筛时,枕心处低于枕底100mm,枕头处低于枕底___,枕头土垅应筛至路基面。
A. 100mm
B. 150mm
C. 200mm
D. 250mm
【多选题】
车站站台计算长度内和道岔范围内___竖曲线。
A. 不得设置
B. 可设置一条
C. 可设置两条
D. 可设置三条
【多选题】
竖曲线离开道岔端部的距离不应小于___。
【多选题】
凡相邻坡段的坡度代数差大于___时,须设置竖曲线。
【多选题】
每20m竖曲线长度的变坡率,凸形应不大于___。
【多选题】
每20m竖曲线长度的变坡率,凹形应不大于___。
A. 0.5‰
B. 1‰
C. 1.5‰
D. 2‰
【多选题】
竖曲线半径应根据运营条件采用2000-10000m;困难条件下不小于___m。
A. 4000
B. 5000
C. 6000
D. 7000
【多选题】
线路设备状态评定时,是以___为单位。
【多选题】
每段无缝线路应设位移观测桩不少于___对
【多选题】
观察列车从第一个公里标到第二个公里标所用时间为1min,则行车速度是___km/h。
【多选题】
曲线某点的拨道量为6mm,其前后两点正矢的影响量为___。
A. 前后两点和为6mm
B. 前后两点各为-6mm
C. 前后两点和为3mm
D. 前后两点各为-3mm
【多选题】
铺设无缝线路,___需要单独布置轨条。
A. 桥梁
B. 隧道
C. 道口
D. 小半径曲线
【多选题】
长轨条的焊缝部位工作边用直尺测量,矢度不得大于___。
A. 0.3mm
B. 0.5mm
C. 1mm
D. 2mm
【多选题】
车站必须设在曲线时,半径应不小于___。
A. 500m
B. 600m
C. 800m
D. 1000m
【多选题】
线路综合维修周期依据___确定。
A. 通过总重
B. 年通过总重
C. 机车轴重
D. 车辆轴重
【多选题】
调高垫板应垫在大胶垫之间,一般情况下,每处调高垫板总厚度不超过___。
A. 8mm
B. 10mm
C. 15mm
D. 20mm
【多选题】
下列___不是DTⅥ2-1型扣件调整轨距垫
A. 6号
B. 10号
C. 12号
D. 2号
【多选题】
查照间隔及护背距离在心轨轨头宽___mm断面丈量。
A. 20~30
B. 10~30
C. 20~40
D. 30~50
推荐试题
【填空题】
43、杂质检查法通常采用对照法、灵敏度法和___
【填空题】
44、 重金属检查使用的显色剂主要有___和___
【填空题】
45、酸碱度检查的方法有_________
【填空题】
46、使用对照法进行杂质检查时须注意___原则
【填空题】
47、溶液的澄清度检查有目视法和___
【填空题】
48、薄层色谱法的英文缩写___高效液相色谱法的英文缩写___气相色谱法的英文缩写___
【填空题】
49、用古蔡氏法检砷时,能与砷化氢气体产生砷斑的试纸是___
【填空题】
50、《中国药典》2015版第一法检查药物中的重金属杂质时,排除微量Fe3+的方法是___
【填空题】
51、检查某药物中的砷盐,取标准砷溶液2ml 〔每1ml相当于1μg的As〕制备标准砷斑,砷盐限量为0001%,应取供试品的量为___
【填空题】
52、干燥剂干燥法适用于受热 ___或___的药物,常用的干燥剂有_________
【填空题】
53、用对照法检查一般杂质, 比浊时置于___色背景,比色时置于___色背景, 比较时的观察方位是___
【填空题】
54、易炭化物检查是控制药物中遇 ___易炭化或易氧化呈色的有机杂质。
【填空题】
55、为了避免碳酸根或磷酸根等弱酸根离子的干扰,氯化物的检查需加入___,硫酸盐的检查需加入___
【填空题】
56、具有游离___的药物可直接用三氯化铁反应鉴别,如水杨酸;具有潜在酚羟基的药物可加酸水解后用三氯化铁反应鉴别,如___
【填空题】
57、取阿司匹林约0.1克,加水10ml煮沸放冷加三氯化铁试液1滴,显___
【填空题】
58、水杨酸和阿司匹林分子中均具有___,显___性,均可与碱发生中和反应,可用___滴定液直接测定其含量。
【填空题】
59、丙磺舒与NaOH熔融同时分解出___,再加入硝酸数滴可被氧化为___,用盐酸酸化后,用___鉴别生成___白色沉淀。
【填空题】
60、泛影酸的含量测定采用银量法,测定时要先使___转变为___, ChP 使用的方法是在___溶液中用___还原。
【填空题】
61、《中国药典》2015年版采用___标定氢氧化钠滴定液。
【单选题】
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___
A. 经济技术的落后
B. 社会制度的腐朽
C. 外国势力的强大
D. 人民抵抗不力
【单选题】
下列哪个条约中第一次规定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___
A. 《马关条约》
B. 《北京条约》
C. 《天津条约》
D. 《南京条约》
【单选题】
1898年,强租山东的胶州湾,把山东划为其势力范围的国家是___
【单选题】
规定帝国主义列强可以在中国领土上驻兵的条约是___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北京条约》
D. 《辛丑条约》
【单选题】
1845年,首先在上海设立租界的国家是___
【单选题】
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开办工厂的条约是___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单选题】
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___
A.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B.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C. 太平天国农民起义
D. 义和团运动
【单选题】
19世纪70年代,提出大力发展民族工商业,与西方国家进行“商战”的是___
【单选题】
1895年,喊出“救亡”口号的是___
A. 孙中山
B. 林则徐
C. 康有为
D. 严复
【单选题】
近代中国首先喊出“振兴中华”口号的是___
A. 孙中山
B. 林则徐
C. 康有为
D. 严复
【单选题】
中国人开始有了普遍的民族意识的觉醒是在___
A. 鸦片战争以后
B. 中日甲午战争以后
C.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
D. 中法战争以后
【单选题】
太平天国由胜转衰的分水岭是___
A. 永安建制
B. 北伐、西征
C. 北京事变
D. 天京事变
【单选题】
1859年,被洪秀全封为干王,总领朝政的是___
A. 陈玉成
B. 洪仁玕
C. 石达开
D. 李秀成
【单选题】
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___
A. 师夷长技以制夷
B.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 自强、求富
D. 西学为体,中学为用
【单选题】
1865年,李鸿章筹办的当时国内最大的兵工厂是___
A. 上海江南制造总局
B. 金陵机器局
C. 天津机器局
D. 湖北枪炮厂
【单选题】
戊戌维新运动失败后,新政仅存的一项成果是___
A. 农工商总局
B. 京师大学堂
C. 铁路矿物总局
D. 继续提倡实业制度
【单选题】
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兴办的民用企业多数属于___
A. 官办
B. 商办
C. 官督商办
D. 官商合办
【单选题】
洪仁玕与维新派的共同政治主张是 ___
A. 实行民主政治
B. 提倡以法治国
C. 强调自主外交
D. 废除旗人特权
【单选题】
中外反动势力合作的政治基础是 ___
A. 镇压太平天国
B. 维护清朝统治
C. 维护各自利益
D. 建立总统衙门
【单选题】
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由___首先发动的。
A. 维新派
B. 保皇派
C. 立宪派
D. 革命派
【单选题】
同盟会发动的起义中,影响最大的是___
A. 刘道一领导的萍浏醴起义
B. 秋瑾、徐锡麟领导的浙皖起义
C. 孙中山、黄兴领导的镇南关起义
D. 孙中山、黄兴领导的广州黄花岗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