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
施工现场的办公区、生活区应当与作业区分开设置,并保持安全距离
查看试卷,进入试卷练习
微信扫一扫,开始刷题
相关试题
【判断题】
可以在围挡内侧堆放泥土、沙石等散状材料,也可以将围挡做挡土墙使用
【判断题】
在学校、市场、主要人行道等行人较密集的地区,不宜使用砖墙围挡
【判断题】
安全距离是指高压线放电距离之外、施工坠落半径以内
【判断题】
不得在尚未竣工建筑物内设置员工集体宿舍
【判断题】
食堂门下方应设不低于0.5m的防鼠挡板,挡鼠板应包白铁皮
【判断题】
小型防护棚,一般可用钢管扣件脚手架材料搭设,但应符合规范要求
【判断题】
施工现场的易燃、易爆和剧毒物品在储存时,不得与其他物品混放
【判断题】
施工现场的进出口处应设置“六牌两图”,在办公区、生活区设置“两栏一报”
【判断题】
施工现场应当根据工程特点,有针对性地设置、悬挂安全标志
【判断题】
坠物的坠落半径大小与抛物的相对高度有关,与初速度无关
【判断题】
高压线的安全距离大小与输电电压和输电线是否裸露有关
【判断题】
施工单位应当根据安全标志布置总平面图设置安全标志
【判断题】
施工现场的强噪声设备不宜设置在远离居民区的一侧
【判断题】
施工现场噪声限值,是指与敏感区域相应的建筑施工现场噪音源旁边的测量限值
【判断题】
使用竹脚手架、木脚手架或单排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的不得申报省级安全文明工地
【判断题】
施工单位购置的安全防护用具和安全防护服装必须符合行业标准或者企业标准
【判断题】
了解施工现场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是作业人员的权利
【判断题】
对施工单位和工程项目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等行为,作业人员有权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直至监察机关、地方人民政府等进行检举、控告
【判断题】
在施工中发生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作业人员有权立即停止作业或者在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后撤离危险区域
【判断题】
依据《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的内容包括安全生产条件单项评价和安全生产能力综合评价
【判断题】
依据《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条件单项评价的内容包括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资质、机构与人员管理,安全技术管理以及生产安全事故控制管理4个分项
【判断题】
依据《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施工企业安全生产业绩单项评价的内容包括生产安全事故控制、安全生产奖罚、项目施工安全检查推行3个项目
【判断题】
《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中单项评分表中各评分项目的实得分可采用负值计算分值
【单选题】
气化炉投料前氮气置换合格的标准是氧含量小于___
A. 0.5%
B. 3%
C. 18%
D. 20%
【单选题】
锁斗排渣过程中通常所指的冲洗水阀为___
A. KV1304
B. KV1305
C. KV1306
D. KV1307
【单选题】
气化炉正常投料过程中,在投料按钮按下后___首先打开
A. XV1301
B. XV1302
C. XV1303
D. KV1301
【单选题】
气化炉正常停车过程中,___最后关闭
A. XV1311
B. XV1312
C. XV1313
D. XV1303
【单选题】
气化炉内第一层耐高温砖的主要成分是___。
A. AL2O3
B. SiO2
C. Cr2O3
D. AL2O3+Cr2O3
【单选题】
FO表示阀门___
A. 事故关
B. 事故开
C. 铅封开
D. 铅封关
【单选题】
煤的可磨性代表煤粉碎的___,常用哈氏可磨指数表示。
A. 粒度大小
B. 难易程度
C. 粒度分配
D. 粒度形状
【单选题】
表示流体流动时所引起的内摩擦大小的物理量是___
A. 摩擦力
B. 可磨指数
C. 粘度
D. 耐磨力
【单选题】
B气化炉炉顶小法兰盖的热偶的位号___
A. TE1310B54
B. TE1310B53
C. TE1310B52
D. TE1310B53
【单选题】
我厂气化炉投料过程中,单对烧嘴的煤浆流量为___
A. 16m3/h~17m3/h
B. 17m3/h~18m3/h
C. 18m3/h~19m3/h
D. 19m3/h~20m3/h
【单选题】
氧气流量三选二进入安全连锁逻辑系统,其中氧气流量低于___,在连锁投用的前提下,气化炉进入停车程序。
A. 7500NM3/h
B. 8500NM3/h
C. 9500NM3/h
D. 5500NM3/h
【单选题】
我公司气化炉高温热偶测量值的报警值是___
A. 1310℃
B. 1300℃
C. 1320℃
D. 1350℃
【单选题】
我公司低压闪蒸罐出口安全阀起跳压力___
A. 0.35MPa
B. 0.4MPa
C. 0.45MPa
D. 0.5MPa
【单选题】
浊度作为我厂厂控指标≦___
A. 50NTU
B. 60NTU
C. 70NTU
D. 80NTU
推荐试题
【多选题】
毛泽东指出: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的规律的认识,必须有一个过程。必须_____。 ___
A. 从实践出发,从没有经验到有经验
B. 从有较少的经验到有较多的经验
C. 从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达到自由王国
D. 逐步地克服盲目性,认识客观规律,在认识上出现一个飞跃
【多选题】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我国的民主集中制和党的集体领导制度一度遭到严重破坏。这是因为_____。 ___
A. 党和国家领导制度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
B. 受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的影响
C. 反对个人崇拜不彻底
D. 长期封建专制主义的影响
【多选题】
导致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使我国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进一步拉大,是因为_____。___
A. 帝国主义敌视和封锁
B. “左”倾错误
C. 受苏联的影响
D. 长期封建专制主义的影响
【判断题】
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是党在改革开放后才面临的一项崭新课题
【判断题】
《论十大关系》报告,论述了我国工业化过程中有关经济方面的十大问题
【判断题】
毛泽东认为更多的发展农业、轻工业,既可以使重工业发展得多些和快些,也可以保障人民生活的需要
【判断题】
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主要是学习苏联经验,这在当时是必要的
【判断题】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判断题】
强调正确处理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符合中国人口多、工业基础薄弱的实际
【判断题】
社会主义建设开始后,出现了急躁冒进、急于求成的倾向,其主要表现就是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偏离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
【判断题】
社会主义建设开始后,就提出我国的根本任务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判断题】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是《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一文提出的
【判断题】
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一般来说积极因素是处于主导的、统治地位的,占有压倒的优势
【判断题】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
【判断题】
苏共二十大后,相继发生了波兰和匈牙利事件。这对我国也有一定影响
【判断题】
1956年,在全党和全国工作重心由革命转向建设的时候,面临着一个如何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问题
【判断题】
毛泽东提倡运用对立统一规律分析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
【判断题】
在我国,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敌我矛盾
【判断题】
一般情况下,人民内部矛盾不是对抗性的,但如果处理不当,也可能发生对抗
【判断题】
对抗性的矛盾是敌我矛盾,非对抗性的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这两种矛盾一般不会相互转化
【判断题】
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是落后的社会生产和人民需要之间的矛盾
【判断题】
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这两类矛盾解决的方法不同。前者是分清是非的问题
【判断题】
提出“完成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艰巨任务,建成社会主义不要讲得过早了”的人是毛泽东
【判断题】
陈云提出,在工商业经营方面,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
【判断题】
陈云提出,在社会主义统一市场里,一定范围内的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是国家市场的主体
【判断题】
毛泽东认为商品生产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还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有利的工具,要有计划地大大地发展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
【判断题】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对抗性的矛盾都不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判断题】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为今天社会主义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
【判断题】
对于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矛盾,要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判断题】
对于民族之间的矛盾,要实行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方针
【判断题】
毛泽东指出,中国的民族独立有巩固的保障,就必须军事化
【判断题】
社会主义建设开始后,党对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有了较为正确的认识,并很好地坚持下来
【判断题】
社会主义改造后,剥削阶级已经消灭,社会主义社会已经不存在阶级斗争
【填空题】
1.任何人不得于发出强制休假通知前泄露有关___、___和___等具体信息。
【填空题】
2.员工接到休假通知后,应立即停止在本岗位的一切工作,并于通知 ___ 完成移交。稽核监督部门须派人监督工作交接。
【填空题】
3.强制休假不作 ___,组织人事部门或所在单位负责人于强制休假前一天通知需要强制休假的员工,并指派具备任职资格的顶岗人员或临时负责人接替工作。
【填空题】
4.对强制休假员工,根据需要,现场对其岗位工作进行 ___ 、稽核。
【填空题】
5.员工不得以任何理由 ___ 强制休假,必须于接到强制休假通知后严格遵守强制休假安排,作好工作交接。
【填空题】
6.亲属回避,是指农村信用社根据规定的范围,对有亲属关系的员工实施工作岗位回避,以增强工作的公正性,防范操作风险和___。
【填空题】
7.回避区域内的员工之间的直系血亲关系,包括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子女、___ 、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