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人员密集场所应保证安全通道畅通无阻。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
A. 在经营时间里,工作人员要坚守岗位,并保证安全走道、楼梯和出口畅通无阻
B. 安全出口不得锁闭,通道不得堆放物资
C. 组织疏散时应进行宣传,稳定情绪,使大家能够积极配合,按指定路线尽快将在场人员疏散出去
D. 发生火灾时,应保证在场领导首先顺利通过安全出口进行疏散
查看试卷,进入试卷练习
微信扫一扫,开始刷题
相关试题
【单选题】
____是我国唯一的、专门的消防法律,是消防工作的基本法。___
A. 宪法
B. 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C.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意见
D. 消防法
【单选题】
我国现行的消防法于____开始施行。___
A. 2019年4月23日
B. 2019年4月29日
C. 2019年11月1日
D. 2019年11月9日
【单选题】
下面那种行为既是消防安全违法行为,同时又是治安违法行为____。___
A. 谎报火警的
B. 人员密集场所在门窗上设置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的障碍物的
C. 违反消防安全规定进入生产、储存易燃易爆危险品场所的
D. 建设工程投入使用后经公安机关消防机构依法抽查不合格,不停止使用的
【单选题】
下面那种行为既是消防安全违法行为,同时又是治安违法行为____。___
A. 建筑设计单位不按照消防技术标准强制性要求进行消防设计的
B. 消防设计经公安机关消防机构依法抽查不合格,不停止施工的:
C. 违反有关消防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定生产、储存、运输、销售、使用、销毁易燃易爆危险品的
D. 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或者有其他妨碍安全疏散的行为
【单选题】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344号令)属于消防法律法规体系中的 _______
A. 基本法
B. 行政规章
C. 行政法规
D. 地方性法规
【单选题】
下列选项属于地方性消防法规的是____。___
A. 《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
B. 《黑龙江省消防条例》
C. 《治安管理处罚法》
D. 《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单选题】
下列选项属于地方性消防法规的是___。___
A. 《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B.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C. 《建筑工程消防监督审核管理规定》
D. 《青海省消防条例》
【单选题】
下列选项属于由公安部和其他部委联合下的发行政规章是________。___
A. 《行政许可法》
B.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
C. 《火灾事故调查规定》
D. 《集贸市场消防安全管理办法》
【单选题】
液体物质的燃烧形式有多种,___不属于液体物质的燃烧形式。___
A. 动力燃烧
B. 直接燃烧
C. 沸溢燃烧
D. 喷溅燃烧
【单选题】
撞击和摩擦发生的火花不能点燃的是___。
A. 可燃粉尘
B. 棉花
C. 易燃气体、蒸气、粉尘与空气的爆炸性混合物
D. 柴油
【单选题】
消防技术标准根据制定的部门的不同,划分为____。___
A. 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
B. 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
C. 规范和标准两大类
D.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广播电视工程建筑设计防火标准>等等
【单选题】
下列燃烧产物中,____是不完全燃烧产物。___
A. CO2
B. CO
C. H2O
D. 灰分
【单选题】
根据《消防法》规定,建设单位应当自依法取得施工许可之日起___个工作日内,将消防设计文件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___
【单选题】
烟气的危害性有多种,___不属于烟气的危害性。___
A. 毒害性
B. 减光性
C. 扩散性
D. 恐怖性
【单选题】
在液体表面上能产生足够的可燃蒸气,遇火能产生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称为____。___
【单选题】
可燃物质在空气中与火源接触,达到某一温度时,开始产生有火焰的燃烧,并在火源移去后仍能持续并不断扩大的燃烧现象称为___。___
【单选题】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挥发的蒸气与空气形成混合物,遇火源能够产生闪燃的液体最低温度称为____。___
【单选题】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应用外部热源使物质表面起火并持续燃烧一定时间所需的最低温度,称为____。___
【单选题】
生产和储存火灾危险性为甲类的液体,其闪点____。___
A. >28℃
B. <28℃
C. ≥28℃
D. ≤28℃
【单选题】
生产和储存火灾危险性为丙类的液体,其闪点____。___
A. ≥280℃
B. <600℃
C. ≥60℃
D. ≤28 0C
【单选题】
对于责令停止施工、停止使用或停产停业,对经济和社会生活影响较大的,由公安消防部门报请____批准,并由政府组织公安机关等部门实施___
A. 上级消防机构
B. 上级公安机关
C. 国务院
D. 当地人民政府
【单选题】
________是在行政执法实践中运用最多最广泛的一种消防行政处罚形式。___
A. 警告
B. 治安拘留
C. 罚款
D. 责令停止施工、停止使用或停产停业
【单选题】
由于物质本身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并使温度、压力增加或两者同时增加而形成的爆炸称为____。___
A. 物理爆炸
B. 化学爆炸
C. 粉尘爆炸
D. 核爆炸
【单选题】
钢尺测量规格有150、200、___和500毫米
A. 1
B. 300
C. 0.5
D. 100
【单选题】
在输送流动过程中会因绝热压缩升温不能引发爆炸的是___。
A. 含有气泡的硝化甘油
B. 含有气泡的硝酸甲酯
C. 含有气泡的过氧化氢与甲醇的混合物
D. 含有气泡的中水
【单选题】
燃烧过程中的氧化剂主要是氧。空气中氧的含量大约为____。___
A. 14%
B. 21%
C. 78%
D. 87%
【单选题】
根据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闪点为___液体的生产属于甲类生产。___
A. >28℃
B. <60℃
C. ≥60℃
D. ≤28℃
【单选题】
沥青的燃烧属于____。___
A. 蒸发燃烧
B. 分解燃烧
C. 表面燃烧
D. 阴燃
【单选题】
1焦炭的燃烧属于____。___
A. 蒸发燃烧
B. 分解燃烧
C. 表面燃烧
D. 阴燃
【单选题】
可燃物质在无外界引火源条件下,由于其自身所发生的___而产生热量并积蓄,使温度不断上升,自行燃烧起来的现象称为自燃。___
A. 物理、化学
B. 化学、生物
C. 物理、生物
D. 生物、物理、化学
【单选题】
根据___,将能燃烧的液体分为易燃液体和可燃液体。___
A. 燃点
B. 自燃点
C. 闪点
D. 氧指数
【单选题】
闪燃往往是可燃液体发生___的先兆。___
【单选题】
能帮助和支持可燃物燃烧的物质,即能与可燃物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称为_______
A. 氧化剂
B. 还原剂
C. 引火源
D. 催化剂
【单选题】
固体、液体和气体物质都有热传导的性能。它们的强弱顺序为____。___
A. 固体物质最强,液体物质次之,气体物质较弱。
B. 气体物质最强,液体物质次之,固体物质较弱
C. 液体物质最强,固体物质次之,气体物质较弱
D. 液体物质最强,气体物质次之,固体物质较弱。
【单选题】
关于热辐射的特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
A. 只有在空气中才能传播热
B. 不需要通过任何介质
C. 不需要通过任何介质
D. 以光的速度通过真空将热传播
【单选题】
下列关于热辐射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 热源温度愈高,与受辐射物体之间的距离越大,辐射越大。
B. 热源温度愈高,与受辐射物体之间的距离越小,辐射越大
C. 热源温度愈低,与受辐射物体之间的距离越大,辐射越大。
D. 热源温度愈低,与受辐射物体之间的距离越小,辐射越大。
【单选题】
关于热对流与通风口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 通风口的面积愈大、高度愈低,热对流速度愈快
B. 通风口的面积愈大、高度愈高,热对流速度愈快
C. 通风口的面积愈小、高度愈低,热对流速度愈快
D. 通风口的面积愈小、高度愈高,热对流速度愈快
【单选题】
利用破坏燃烧爆炸的基础的原理,用阻燃剂对可燃材料进行阻燃处理,以提高耐火极限,这样的防火方法称之为____。___
A. 控制可燃物
B. 隔绝空气
C. 消除着火源
D. 阻止火势蔓延
【单选题】
利用破坏助燃条件的原理,密闭有可燃介质的容器、设备等,这样的防火方法称之为____。___
A. 控制可燃物
B. 隔绝空气
C. 消除着火源
D. 阻止火势蔓延
【单选题】
利用不使新的燃烧条件形成的原理,在建筑之间留足防火间距、筑防火墙等,这样的防火方法称之为____。___
A. 控制可燃物
B. 隔绝空气
C. 消除着火源
D. 阻止火势蔓延
推荐试题
【判断题】
彝族男女外出时都要披一件斗篷,白天用它挡风寒,晚上用它当被子。
【判断题】
傣族人居住的竹楼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住人,下层堆放杂物、关牲畜。
【判断题】
一般,傣族的男孩子长到八九岁时,都要到佛寺里当一段时间的小和尚。
【判断题】
唐朝时远嫁吐蕃(西藏)与松赞干布结婚的公主是文成公主。
【判断题】
文成公主远嫁吐蕃(西藏)以后汉藏两族的交往有了很大发展。
【判断题】
藏族有悠久的文化传统,藏文始创于公元7 世纪。
【判断题】
西藏的布达拉宫宏伟壮观,被联合国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判断题】
春节是中国的农历新年,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判断题】
俗话说“正月十五闹花灯”,因此,元宵节也叫灯节。
【判断题】
在中国,元宵节有吃汤圆的习俗,所以汤圆也叫元宵。
【判断题】
清明时节,古人有到郊外散步的习俗,这叫“踏青”。
【判断题】
清明时节,踏青时折根柳枝戴在头上,叫“插柳”。
【判断题】
清明时节,古人有插戴柳枝的习俗,据说这样可以驱除鬼怪和灾难。
【判断题】
按照中国的立法,农历七八九三个月是秋季。
【判断题】
农历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八月十五又是八月的月中,所以八月十五叫“中秋节”。
【判断题】
“正月十五闹花灯”说的是中秋节的习俗。
【判断题】
重阳节距今已有 1700 多年的历史。
【判断题】
中国人认为:一、三、五、七、九为阳数, 二、四、六、八为阴数。因此九月初九被称作重阳或重九。
【判断题】
因为九月初九正好是重九,九为阳数,所以叫“重阳节”。
【判断题】
重阳节这天,古人插戴茱萸和菊花是为了避免瘟疫,驱除恶气。
【判断题】
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也是中国的敬老节。
【判断题】
节气是中国农历特有的,一年共有 24 个节气。
【判断题】
节气是中国古人用来表示季节和气候变化的。
【判断题】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表示四季的开始。
【判断题】
冬至是一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
【判断题】
夏至是一年中白天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