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单选题】
毛泽东指出:“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___,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根据。”
A. 中国的国情
B. 革命形势
C. 战争与革命
D. 敌友问题
【单选题】
鸦片战争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由于封建统治的腐败,中国逐渐成为___,这是近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
A. 半殖民地半独立社会
B. 半殖民地半资本主义社会
C.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 半独立半封建社会
【单选题】
在近代中国,社会矛盾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状况。在诸多社会矛盾中,___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A.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
B.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
C. 革命者和统治阶级
D.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单选题】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仍然是___。
A.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 社会主义革命
C. 资本主义革命
D. 新民主主义革命
【单选题】
从___期间,属于土地革命时期。
A. 1923-1927
B. 1921-1927
C. 1921-1935
D. 1927-1937
【单选题】
以___为标志,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崭新阶段。
A. 五四运动的爆发
B. 辛亥革命
C. 秋收起义
D. 推翻清王朝
【单选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历史上欧美各国的民主革命大不相同,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要造成___,为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做准备。
A. 各革命阶级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联合专政
B. 无产阶级领导
C. 统一战线
D. 工农联盟
【单选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在分析___的基础上,对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A. 革命趋势
B. 中国革命对象
C. 中国革命动力
D. 近代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
【单选题】
从___期间,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
A. 五四运动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B. 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
C. 辛亥革命到新中国成立
D. 大革命到新中国成立
【单选题】
1939 年,毛泽东在___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
A. 《实践论》
B.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C. 《矛盾论》
D. 《新民主主义论》
【单选题】
1948 年,毛泽东在___中完整地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
A. 《新民主主义论》
B. 《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C. 《论持久战》
D. 《论联合政府》
【单选题】
___,这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A. 分清敌友
B. 武装斗争
C. 阶级斗争
D. 党的建设
【单选题】
___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
A. 封建主义
B. 资本主义
C. 官僚资本主义
D. 帝国主义
【单选题】
15___是中国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最大障碍,是近代中国贫困落后和一切灾难祸害的总根源。
A. 帝国主义
B. 官僚资本主义
C. 资本主义
D. 封建主义
【单选题】
推翻___的压迫,是中国走向独立和富强的前提。
A. 封建主义
B. 帝国主义
C. 官僚资本主义
D. 资本主义
【单选题】
___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和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
A. 民族资产阶级
B. 官僚资本主义
C. 封建地主阶级
D. 城市小资产阶级
【单选题】
___是中国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主要障碍。
A. 民族资产阶级
B. 官僚资本主义
C. 封建地主阶级
D. 城市小资产阶级
【单选题】
在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革命的主要对象是___。
A. 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
B. 日本帝国主义
C. 国民党新军阀
D. 美帝国主义
【单选题】
在土地革命时期,革命的重要对象是___。
A. 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
B. 日本帝国主义
C. 国民党新军阀
D. 美帝国主义
【单选题】
在抗日战争时期,革命的主要对象是___。
A. 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
B. 日本帝国主义
C. 国民党新军阀
D. 美帝国主义
【单选题】
在解放战争时期,革命的主要对象是___。
A. 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
B. 日本帝国主义
C. 国民党新军阀
D. 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派
【单选题】
___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
A. 农民
B. 民族资产阶级
C. 无产阶级
D. 城市小资产阶级
【单选题】
___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A. 农民
B. 民族资产阶级
C. 无产阶级
D. 城市小资产阶级
【单选题】
___是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者
A. 农民
B. 民族资产阶级
C. 无产阶级
D. 城市小资产阶级
【单选题】
___也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
A. 农民
B. 民族资产阶级
C. 无产阶级
D. 城市小资产阶级
【单选题】
___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
A. 革命的性质
B.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
C. 革命的前途
D. 革命的动力
【单选题】
___,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A.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
B. 对农民问题的重视
C. 有稳固的群众基础
D. 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
【单选题】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实现对各革命阶级的领导,必须建立___,这是实现领导权的关键。
A. 人民军队
B. 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的统一战线
C. 革命根据地
D. 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单选题】
加强___,是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根本保证
A. 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
B. 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建设
C. 无产阶级政党组织学习
D. 无产阶级政党的作风建设
【单选题】
建立一支无产阶级领导的___,是保证领导权的坚强支柱。
A. 以农民为主的主力军
B. 有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的统一战线
C. 以农民为主体的强大的革命武装
D. 以民族资产阶级为主体的强大的革命武装
【单选题】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是___。
A. 社会主义革命
B. 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C. 新民主主义革命
D. 资产阶级革命
【单选题】
毛泽东指出:“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___,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
A. 必要准备;必然趋势
B. 必然趋势;必要准备
C. 必要准备;必然基础
D. 必然准备,必然趋势
【单选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___。
A. 资本主义
B. 新民主主义社会
C. 社会主义
D. 社会主义改造
【单选题】
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开始的标志是___
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 土地改革的完成
C.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单选题】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中国社会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它从属于___
A. 社会主义范畴
B. 资本主义范畴
C. 民主主义范畴
D. 共产主义范畴
【单选题】
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后中国国内的主要阶级矛盾是___
A. 人民大众和封建主义的矛盾
B. 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C. 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
D. 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矛盾
【单选题】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里,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绝对优势地位的是___
A. 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形成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B.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C. 农业和手工业为主体的个体经济
D. 国家资本主义
【单选题】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主要经济成分里居于领导地位的是___
A. 个体经济
B. 合作经济
C. 国营经济
D.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单选题】
经过了以土地革命为主要内容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广大无地少地的农民者得到了土地, 这时的农民得到的是土地的___
A. 所有权
B. 经营使用权
C. 受益权
D. 继承权
【单选题】
新民主主义社会性质是___
A. 资本主义社会
B. 后资本主义社会
C. 社会主义社会
D. 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社会
推荐试题
【单选题】
48、某井井深为3200m时气层压力预报为50MPa,钻开该气层所需的钻井液密度为___。(附加压力当量钻井液密度ρe取0.10g/cm³)。
A. 1.39g/cm³
B. 1.49g/cm³
C. 1.59g/cm³
D. 1.69g/cm³
【单选题】
49、某井用密度1.10 g/cm³的钻井液对于井深3800米处的套管鞋处地层做地破压力实验,当泵压为20MPa 时,地层发生破裂,求地层破裂压力当量密度___g/cm³。
A. 1.53
B. 1.63
C. 1.73
D. 1.83
【单选题】
50、在做地层破裂压力实验时,在套管鞋以上钻井液的静液压力和___的共同作用下,使地层发生破裂而漏失。
A. 地层压力
B. 井底压力
C. 环空压耗
D. 井口回压
【单选题】
51、对于正常压力的高渗透性砂岩,往往地层漏失压力比___小得多。
A. 地层坍塌压力
B. 地层压力
C. 地层破裂压力
D. 实际允许最大关井套压
【单选题】
52、地层___是指某一深度的地层产生钻井液漏失时的压力。
A. 坍塌压力
B. 破裂压力
C. 漏失压力
D. 承压能力
【单选题】
53、地层漏失压力是指某一深度的地层产生___时的压力。
A. 地层破裂
B. 钻井液漏失
C. 岩石变形
D. 地层坍塌
【单选题】
54、在钻井时,钻井液柱压力的下限要保持与地层压力相平衡,既不污染油气层,又能提高钻速,实现压力控制。而其上限则不能超过地层的___。
A. 地层压力
B. 破裂压力
C. 漏失压力
D. 承压能力
【单选题】
55、地层破裂压力一般随井深增加而___。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变成低压
【单选题】
56、___是指某一深度的地层发生破碎或裂缝时所能承受的压力。
A. 地层承压能力
B. 地层漏失压力
C. 地层破裂压力
D. 地层坍塌压力
【单选题】
57、___的变化反映了井壁坍塌压力的大小,从而可以确定地层的坍塌压力。
A. 钻井液性能
B. 井底压力
C. 地层压力
D. 井径
【单选题】
58、油水井的压力安全附加值为___MPa。
A. 0.01~0.05
B. 0.05~0.10
C. 1.5~3.5
D. 0.15~0.20
【单选题】
59、气井的钻井液密度安全附加值为___g/cm³。
A. 0.01~0.05
B. 0.05~0.10
C. 0.07~0.15
D. 0.15~0.20
【单选题】
60、由于抽汲压力的影响会使井底压力降低,而降低上提管柱的速度等措施只能减小抽汲压力,但不能消除抽汲压力。因此,需要给工作液密度附加一个安全值来抵消抽汲压力等因素对井底压力的影响。附加方式主要有___。
【单选题】
61、循环压耗在数值上等于___。
A. 静液压力
B. 井底压力
C. 循环泵压
D. 地层压力
【单选题】
62、地层孔隙内流体的压力称为___。
A. 地层压力
B. 钻井液静液压力
C. 淡水柱静压力
D. 井内压力
【单选题】
63、当停泵,钻井液停止循环时,环空流动阻力消失,井底压力___静液压力。
A. 大于
B. 等于
C. 小于
D. 可能小于
【单选题】
64、压力损失的大小取决于钻柱长度、钻井液密度和___、切力、排量及流通面积。
A. 钻井液粘度
B. 钻井液含砂量
C. 泵的功率
D. 钻井液失水
【单选题】
65、大部分的压力损失发生在钻柱内和___。
A. 水眼处
B. 地面管汇
C. 环空内
D. 出口处
【单选题】
66、钻井液沿环空向上流动时所产生的压力损失称为___。
A. 井底压力
B. 井底压差
C. 循环压耗
D. 环空压耗
【单选题】
67、对于硬脆性地层,岩石的剪切破坏表现为___。
A. 井壁坍塌
B. 井径扩大
C. 井壁坍塌、井径扩大
D. 井眼缩径
【单选题】
68、___的作用是阻隔地层流体与外界连通,而保持高的压力状态。
A. 生油层
B. 储油层
C. 油气运移
D. 圈闭层
【单选题】
69、钻井过程中,配制合理的___以平衡地层坍塌压力,防止地层失稳。
A. 钻井液粘度
B. 钻井液切力
C. 钻井液性能
D. 钻井液密度
【单选题】
70、地层压力正常或者接近正常,则地层流体必须一直与地面连通。这种连通常常被封闭层或隔层截断。在这种情况下隔层下部的地层流体必须支撑上部岩层。岩石重于地层流体,所以地层压力可能超过静液压力,形成___地层。
A. 异常低压
B. 异常高压
C. 地层压力正常或者接近正常
D. 碳酸盐型高压
【单选题】
71、地层压力梯度___正常地层压力梯度时,称为异常高压。
A. 大于
B. 大于或等于
C. 小于
D. 等于
【单选题】
72、在近平衡压力钻井中,钻井液密度的确定,以___为基准,再增加一个安全附加值,以保证作业安全。
A. 钻井液静液压力
B. 地层压力当量密度
C. 地层破裂压力当量密度
D. 地层漏失压力
【单选题】
73、往往地层漏失压力比破层破裂压力___。
【单选题】
74、通常把地层压力当量钻井密度大于1.07 g/cm³ 称为___。
A. 异常低压
B. 异常高压
C. 地层压力正常或者接近正常
D. 盐水压力
【单选题】
76、在钻井泵克服这个流动阻力推动钻井液向上流动时,井壁和井底也承受了该流动阻力,因此,井底压力___。
A. 减小
B. 增加
C. 不变
D. 大幅度减小
【单选题】
77、钻井过程中,配制合理的钻井液密度以平衡地层___。
A. 坍塌压力
B. 破裂压力
C. 漏失压力
D. 承压能力
【单选题】
78、地面回压(套压)必须___最大允许关井压力值。
A. 等于
B. 小于
C. 大于
D. 远远大于
【单选题】
79、___是指泵送钻井液通过地面高压管汇、水龙带、方钻杆、井下钻柱、钻头喷嘴,经过环形空间上返到地面循环系统过程中,因摩擦所引起的压力损失,其数值上等于钻井液循环泵压。
A. 关井立压
B. 循环压耗
C. 环空压耗
D. 关井套压
【单选题】
80、地层压力梯度___正常压力梯度时称为异常低压。
A. 大于
B. 大于或等于
C. 小于
D. 等于
【单选题】
81、下钻产生的激动压力能导致井底压力___。
【单选题】
83、在钻井作业中,不同作业工况下,井底压力是___的。
A. 不一样
B. 一样
C. 理论上一样
D. 理论上不一样
【单选题】
84、循环排量的变化会引起泵压___变化。
【单选题】
85、空井时井底压力等于___。
A. 静液压力+激动压力
B. 静液压力+环空流动力阻力
C. 静液压力-抽吸压力
D. 静液压力
【单选题】
86、在钻井作业中,井底压力最小的工况是___。
【单选题】
87、正常循环时,井底压力等于___。
A. 静液压力+激动压力
B. 静液压力+环空流动力阻力
C. 静液压力-抽吸压力
D. 静液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