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
导入试题
【单选题】
我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写诸葛亮用木马车送粮,而不是用汽车;《西游记》中的孙悟空能做到七十二变,可就是变不出计算机。这说明( )?
A. 人们的立场不同,所以认识就不同
B. 古代文学家思想保守,不善于联想,想象力不够
C. 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事物
D. 人们的思想认识是发展变化的
查看试卷,进入试卷练习
微信扫一扫,开始刷题
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题】
事物发展的“度”是指( )?
A. 事物质变的关节点
B. 事物质变的临界点
C. 事物保持一定质的量的限度
D. 事物保持一定量的限度
【单选题】
“意识是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这种观点属于( )?
A. 庸俗唯物主义
B. 朴素唯物主义
C. 辩证唯物主义
D. 机械唯物主义
【单选题】
沙柳是防风固沙的优良树种。但是由于种植沙柳费钱费力,又无法带来经济效益,难以有效实施。针对这种情况,内蒙古自治区当地政府支持建立了以沙柳为原料的制板.造纸加工业,给种植沙柳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极大地激发了个人和集体的种植积极性,沙柳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有效地减少了土壤沙漠化。这一事例的成功之处在于当地政府( )?
A. 发现了沙柳在防风固沙中的重要作用
B. 掌握了植树造林的规律性
C. 发现了事物之间更深刻的联系
D. 掌握了利用沙柳制板造纸的技术
【单选题】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之前不存在的斗争是( )?
A.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B.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
C. 一元论和二元论的斗争
D. 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
【单选题】
六七十年代,山西省昔阳县大寨村遵循“以粮为纲”的思想,单纯追求粮食产量,在山坡上修建梯田,导致水土流失严重。近年来,大寨提出以林养土,以木蓄水,改善生态环境的思想,将坡度在三十度以上的坡地全部退耕还林,使原来的荒山变了样,既增加了经济效益,又改善了生态环境。这一事实蕴含的哲理是:( )?
A.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B.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积极和消极两种作用
C. 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
D.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单选题】
古诗云: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这是用神话的形式说明时间( )?
A. 是客观的
B. 是有限的
C. 是相对的
D. 是可知的
【单选题】
二零零四年九月十一日,联合国安理会正式将“东突伊斯兰运动”列入安理会颁布的恐怖主义组织名单。长期以来,境内外“东突”恐怖势力,为了达到分裂中国的目的,在我国新疆制造了一系列爆炸.暗杀.绑架等暴力恐怖事件,是不折不扣.典型的恐怖组织。为了打击恐怖主义,维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公安部特别设立了反恐怖局,专门负责研究.规划.指导.协调.推动全国的反恐怖工作。这份材料包含的哲理是:( )?
A. 辩证否定观点
B. 劳动的观点
C. 群众的观点
D. 因果联系的观点
【单选题】
近年来,一些骗子打着弘扬祖国传统文化的幌子,借科学术语把封建糟粕装扮起来,编造各种荒谬的理论,并声称发展了新科学。如曾经轰动一时的“水变油”骗局,使得不少人受骗上当,其中不乏高学历者。一些高学历的人之所以受骗,是应为他们( )?
A. 不懂得现象与本质之间存在区别
B. 看不到理论要在实践中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
C. 没有能够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
D. 缺乏抽象思维能力
【单选题】
人类意识产生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 生产劳动
B. 语言的产生
C. 物质文明的发展
D. 人脑的形成
【单选题】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古语说明( )?
A. 没有量的积累,不可能发生质变
B. 在新质基础上量的扩展
C.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 事物发展的无限性
【单选题】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表明( )
A. 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识
B. 每个人的认识都直接来源于实践
C. 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D. 书本上的知识不是从实践中得来的
【单选题】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句话包含的认识论道理是( )
A. 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单选题】
当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科研成果层出不穷。从根本上说,这是由( )
A. 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决定的
B. 正确的科技政策决定的
C. 环境和资源状况决定的
D. 生产实践的需要决定的
【单选题】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
A.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B. 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C. 主体头脑中固有的
D. 绝对观念在头脑中的显现
【单选题】
感性认识的形式是( )
A. 概念.判断.推理
B. 感觉.知觉.表象
C. 分析和综合
D. 总结和概括
【单选题】
理性认识的形式是( )
A. 感觉.知觉.表象
B. 感觉.分析.综合
C. 概念.判断.推理
D. 识记.联想.判断
【单选题】
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各项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 )
A. 调查研究,了解情况
B. 深人思考,形成理论
C. 精心安排,制定计划
D. 执行计划,付诸实践
【单选题】
一个认识的完整过程是( )
A. 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
B. 实践—认识—实践
C. 认识—实践—认识
D. 概念—判断—推理
【单选题】
一个正确的认识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整个人类的认识是( )
A. 有限与无限的统一
B.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C. 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D. 正确与错误的统一
【单选题】
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
A.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B.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C. 唯物论的反映论与唯心论的认识论的对立
D. 能动的反映论与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
【单选题】
驳斥不可知论最有力的论据是( )
A. 指出物质是可以通过感觉感知的
B. 指出感性认识可以上升到理论认识
C. 指出人的认识可以透过现象揭示本质
D. 指出社会实践可以证明人能够正确认识客观世界
【单选题】
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 )
A. 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
B. 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
C. 相互依存的关系
D. 相互作用的关系
【单选题】
真理和谬误的区别在于( )
A. 真理是绝对的,谬误是相对的
B. 真理是不变的,谬误是可变的
C. 真理来源于实践,谬误是主观自生的
D. 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
【单选题】
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
A. 真理具有绝对性
B. 真理具有客观性
C. 真理具有相对性
D. 真理具有全面性
【单选题】
承认真理的客观性与( )
A. 承认真理的相对性是一致的
B. 承认真理的全面性是一致的
C. 承认真理的具体性是一致的
D. 承认真理的绝对性是一致的
【单选题】
把经过实践证实的理论看成是绝对真理,并把它当成是检验其他一切认识真理性的标准,这是一种( )
A. 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的观点
B. 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观点
C. 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D. 轻视实践经验的唯理论观点
【单选题】
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 )
A. 能否满足人的需要
B. 能否被多数人认同
C. 能否付诸实际行动
D. 能否在实践中达到预期效果
【单选题】
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强调( )
A. 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B. 书本知识不能指导实践
C. 一切知识都直接来源于实践
D.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单选题】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为实践是一种( )
A. 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B. 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C. 具有自觉能动性的活动
D. 具有社会历史性的活动
【单选题】
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就是检验认识是否同( )
A. 已有的理论相符合
B. 已被实践证明的真理相符合
C. 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相符合
D. 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符合
【单选题】
下列各项正确说明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对错标准的是( )
A. 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
B. 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
C. 以众人的意见定是非
D. 以实践中是否达到预想目的定是非
【单选题】
在真理观上坚持辩证法,就必须承认( )
A. 真理是主体对客体的正确反映
B. 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C. 真理既是正确的又包含某些错误
D. 真理既是全面的又是具体的
【单选题】
在真理检验标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是承认( )
A. 实践标准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
B. 实践标准既是普遍的又是具体的
C. 实践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
D. 实践标准既是不变的又是可变的
【单选题】
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是坚持了检验真理的标准的( )
A. 确定性
B. 全面性
C. 具体性
D. 稳定性
【单选题】
既承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又承认逻辑证明在认识和探索真理中的作用,就是认为( )
A. 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多元的
B. 逻辑证明可以取代实践标准
C. 逻辑证明可以最终证实或驳倒真理
D. 被逻辑证明和证伪了的认识最终还要靠实践的检验
【单选题】
真理的价值问题是指( )
A. 真理是否与对象相符合的问题
B. 真理是否能满足人的需要的问题
C. 真理是否具有客观性的问题
D. 真理是否发展的问题
【单选题】
真理是有价值的,说的是( )
A. 真理是客观的
B. 真理是发展的
C. 真理能满足人的需要
D. 有用的就是真理
【单选题】
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
A. 一切从实际出发
B. 理论联系实际
C. 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优先)?
D.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单选题】
片面强调理性认识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会导致( )
A. 经验论
B. 教条主义
C. 诡辩论
D. 二元论
【单选题】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 )
A. 两种不同性质的真理
B. 两种各自独立的真理
C. 真理的两个不同阶段
D. 客观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
推荐试题
【多选题】
220下列有关公安机关制作询问笔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
A. 公安机关应当允许被询问人自行提供书面材料
B. 人民警察可以要求被询问人自行书写书面材料
C. 记载有遗漏或者差错的,被询问人可以提出补充或者更正
D. 询问不满18周岁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应当通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到场
【多选题】
221人民警察询问被侵害人或者其他证人,可以到___进行。
A. 被侵害人或者其他证人所在单位
B. 被侵害人或者其他证人的住处
C. 某市公安局
D. 某公安派出所
【多选题】
222对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应当责令其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必要时,可以予以___。
A. 警告
B. 罚款
C. 行政拘留
D. 收容教养
【多选题】
223曾因实施___的行为被人民法院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事处罚的,不属于《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1条第二项规定的“初次违反治安管理”情形。
A. 扰乱公共秩序
B. 妨害公共安全
C. 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
D. 妨害社会管理
【多选题】
224行为人已经着手实施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但由于本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公安机关可___。
A. 从轻处罚
B. 减轻处罚
C. 不予处罚
D. 从重处罚
【多选题】
225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应当给予___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行政拘留处罚,但依法不执行。
A. 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
B. 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初次违反治安管理的
C. 70周岁以上的
D. 患传染病的
【多选题】
226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有___状态的,追究时效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A. 牵连
B. 吸收
C. 连续
D. 继续
【多选题】
违反治安管理有___情形之一的,从重处罚。
A. 有较严重后果的
B. 教唆、胁迫、诱骗他人违反治安管理的
C. 对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证人打击报复的
D. 屡犯不改的
【多选题】
228《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1条第二项规定的“初次违反治安管理”,是指行为人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第一次被公安机关发现或者查处。下列情形中,不属于“初次违反治安管理”的有___。
A. 曾被收容教养、劳动教养的
B. 曾违反治安管理,虽未被公安机关发现或者查处,已过法定追究时效的
C. 曾因实施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被人民法院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事处罚的
D. 曾违反治安管理,经公安机关调解结案的
【多选题】
下列各项表述中,正确的是___。
A. 对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情节特别轻微的,减轻或不予处罚
B. 对6个月内曾受过治安管理处罚的,从重处罚
C. 对教唆、胁迫、诱骗他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从重处罚
D. 对主动投案,向公安机关如实陈述自己的违法行为的,减轻或不予处罚
【多选题】
230办理治安案件过程中,人民警察遇有___情形的,当事人有权要求其回避。
A. 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的近亲属的
B. 本人或者其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C. 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
D. 当事人对民警不信任的
【多选题】
231公安机关调查取证过程中的下列行为,不符合《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的是___。
A. 办案人员没有到证人所在单位或者住所询问证人,而是通知证人到公安机关提供证言
B. 办案人员询问未满16周岁的证人时,没有通知其父母或者其监护人到场
C. 两名办案民警检查完与违反治安管理有关的场所后所作的检查笔录中,因被检查人拒绝签名,而现场情况又不允许找到和邀请见证人的,只有办案人员的签名和有关情况及原因说明
D. 对案件中有争议的专门性问题,经有关鉴定人鉴定后,只需加盖鉴定机构的公章,无须鉴定人的签章
【多选题】
232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对___进行打击报复的,应当从重处罚。
A. 报案人
B. 控告人
C. 举报人
D. 证人
【多选题】
违反治安管理应从重处罚的情形包括___。
A. 有较严重后果的
B. 教唆、胁迫、诱骗他人违反治安管理的
C. 对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证人打击报复的
D. 6个月内曾受过治安管理处罚的
【多选题】
234行为人自动放弃实施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结果发生的,针对此种情况,公安机关可能作出的处罚有___。
A. 从轻处罚
B. 减轻处罚
C. 不予处罚
D. 从重处罚
【多选题】
235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应当给予___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行政拘留处罚但不予执行。
A. 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
B. 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初次违反治安管理的
C. 70周岁以上的
D. 怀孕或者哺乳自己不满1周岁婴儿的
【多选题】
236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
A. 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对治安案件的调查,应当依法进行
B. 公安机关调查治安案件严禁刑讯逼供
C. 公安机关调查治安案件严禁采用非法手段收集证据
D. 以非法手段收集的证据不得作为处罚的根据
【多选题】
2008年3月2日晚,李某在某宾馆房间等候其男友。某派出所几名民警接到李某卖淫的群众举报后,当晚7时将李某带至派出所,以涉嫌卖淫对其进行讯问。因李某拒不承认,办案民警对其拳脚相加。次日晚8时,因实在无法忍受,李某违心承认了自己有卖淫行为,公安机关对其处罚款500元的治安处罚。公安机关的错误做法有___。
A. 公安机关办案人员刑讯逼供
B. 公安机关对治安管理相对人采取讯问不当,应为询问,且超过法定时限
C. 公安机关作出处罚决定前未履行告知程序
D. 公安机关仅依据李某的供述即作出处罚决定
【多选题】
239人民警察在办理治安案件过程中,遇有___情形之一的,应当回避;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被侵害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权要求他们回避。
A. 是案件的当事人的
B. 本人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
C. 与案件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
D. 是案件当事人的近亲属的
【多选题】
240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对治安案件的调查,应当依法进行。严禁采用___等非法手段收集证据。
A. 刑讯逼供
B. 引诱
C. 欺骗
D. 威胁
【多选题】
241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在办理治安案件时,对涉及的___,应当予以保密。
A. 国家秘密
B. 商业秘密
C. 公共安全
D. 个人隐私
【多选题】
242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下列表述正确的是___。
A. 以非法手段收集的证据不得作为处罚的根据
B. 对现场发现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人民警察经出示工作证件,可以口头传唤,但应当在询问笔录中注明
C. 因违反治安管理被公安机关依法传唤的,公安机关应当及时将传唤的原因和处所通知被传唤人家属
D. 对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只要有行为人的陈述,就可以作出治安管理处罚
【多选题】
下列选项中,应当不予处罚的有___。
A. 行为人实施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情节轻微的
B. 行为人为实施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
C. 行为人自动放弃实施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结果发生,没有造成损害的
D. 行为人已经着手实施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但由于本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
【多选题】
244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对治安案件的调查,应当依法进行。严禁刑讯逼供或者采用___等非法手段收集证据。
A. 威胁
B. 说服
C. 引诱
D. 欺骗
【多选题】
D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对治安案件的调查,应当依法进行。严禁刑讯逼供或者采用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手段收集证据。以非法手段收集的证据,不得作为处罚的根据246 属于公安机关应受理的治安案件有___。
A. 被侵害人控告李某对其殴打致轻微伤的案件
B. 知情人举报的违法行为人偷窃少量财物的案件
C. 违法行为人主动向公安机关陈述其嫖娼的违法行为的案件
D. 人民检察院移送的治安案件
【多选题】
247公安机关对___,以及其他行政主管部门、司法机关移送的违反治安管理案件,应当及时受理,并进行登记。
A. 报案
B. 控告
C. 举报
D.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主动投案
【多选题】
248人民警察在办理治安案件过程中,需要回避的情形是___。
A. 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当事人的近亲属的
B. 本人或者其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C. 与本案无关系的
D. 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
【多选题】
249发生下列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没有超过追究期限的是___。
A. 2006年10月25日,某派出所接到群众举报,当地居民冯某于2006年4月6日在自己的录像厅内组织播放淫秽录像带,经调查上述举报属实
B. 2006年3月21日,某铁路派出所民警巡逻时发现放置在铁路边的安全标志被人移走;2006年10月5日,行为人冯某被抓获。经查,冯某系于2006年3月20日夜间将上述安全标志移走
C. 2006年11月22日,某派出所接到报案,发现印有伪造的当地某学校公章的文件。经查,该文件系陈某于2006年4月10日伪造并加盖在文件上的,使用后即将印章销毁
D. 2006年12月6日,某地公安机关发现当地居民刘某在自家果园里私自安装电网,经查,为防止有人入园盗窃,刘某早于2006年3月初就已将电网装上
【多选题】
治安案件调查结束后,公安机关应当如何处理?___
A. 确有依法应当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违法行为的,根据情节轻重及具体情况,作出处罚决定
B. 依法不予处罚的,作出不予处罚决定
C. 违法行为已涉嫌犯罪的,移送主管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D. 发现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有其他违法行为的,在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作出处罚决定的同时,通知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处理
【判断题】
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应当从轻处罚
A. 对
B. 错
【判断题】
怀孕的妇女或年老的人犯罪,不属于法定从轻、减轻处罚条件
A. 对
B. 错
【判断题】
教唆犯罪的行为可能是积极的作为,也可能是消极的不作为
A. 对
B. 错
【判断题】
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之罪,教唆者不构成犯罪
A. 对
B. 错
【判断题】
A. 对
B. 错
【判断题】
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免除处罚
A. 对
B. 错
【判断题】
对于教唆犯,一律加重处罚
A. 对
B. 错
【判断题】
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A. 对
B. 错
【判断题】
教唆犯罪的行为只能是积极的作为,而不能是消极的不作为
A. 对
B. 错
【判断题】
对于单位犯罪,《刑法》上规定实行单罚制
A. 对
B. 错
【判断题】
怀孕的妇女或者年老的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A. 对
B. 错
欢迎使用我爱刷题
×
微信搜索我爱刷题小程序
温馨提示
×
请在电脑上登陆“www.woaishuati.com”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