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
导入试题
【填空题】
11. 不得在涉密计算机和非涉密计算机上___使用移动存储介质。
查看试卷,进入试卷练习
微信扫一扫,开始刷题
答案
交叉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试题
【填空题】
12. 涉密网络不得直接或间接连接国际互联网,必须实行 ___。
【填空题】
13. 计算机口令在网络中必须加密___和___。
【填空题】
14. 涉密计算机的密级应按___和存储信息的___确定。
【填空题】
15. 携带涉密计算机和存储介质外出,应当履行___手续,带回时应当进行___。
【填空题】
16. 机关、单位对承载国家秘密的___、___、___等载体以及属于国家秘密的设备、产品,应当做出国家秘密标志。
【填空题】
17. 收发涉密载体应当履行___、___、___、___等手续。
【填空题】
18. ___国家秘密是最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安全和利益遭受特别严重的损害。
【填空题】
19. ___国家秘密是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安全和利益遭受严重的损害。
【填空题】
20. ___国家秘密是一般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安全和利益遭受损害。
【填空题】
21. 国家秘密的知悉范围,应当根据___限定在最小范围。
【填空题】
22. 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除另有规定外,机密级国家秘密不超过___年。
【填空题】
23. 移动存储介质不得在___和___之间交叉使用。
【填空题】
24. 涉密信息系统、涉密台式计算机、涉密便携式计算机不得与___连接,不得具有___功能。
【填空题】
25. 禁止在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或者在未采取保密措施的___中传递国家秘密。
【填空题】
26. 举办会议或者其他活动涉及国家秘密的,___应当采取保密措施,并对参加人员进行___,提出具体保密要求。
【填空题】
27. 摘录、引用国家秘密内容形成的涉密载体,应当按原件___、___和___管理。
【填空题】
28. 未经审批的涉密信息系统,在试运行期间不能存储和处理___。
【填空题】
29. 涉密办公自动化设备现场维修时,应由有关人员___陪同。
【填空题】
30. 存储在涉密计算机或存储介质中的电子文件,只要内容涉密,就应当___。
【填空题】
31. 机密级涉密计算机的系统登录如采用用户名加口令的方式,则系统口令更换周期不得长于___。
【填空题】
32. 处理秘密级信息的计算机,口令长度不少于___位。
【填空题】
33. 处理机密级信息的计算机,口令长度不少于___ 位。
【填空题】
34. 处理绝密级信息的计算机,应采用___等强身份鉴别措施。
【填空题】
35. 高密级的移动存储介质禁止在___使用。
【填空题】
36. 严禁将用于处理国家秘密信息的具有打印、复印、传真等多功能的一体机与___连接。
【填空题】
37. 涉密信息系统按照涉密程度分为___、___和___。
【填空题】
38. 资质单位应当成立___,为本单位保密工作领导机构。
【填空题】
39. 国家秘密的知悉范围以外的人员,因工作需要知悉国家秘密的,应当经过机关、单位负责人___。
【填空题】
40. 机关、单位对所产生的国家秘密事项,应当按照国家秘密及其密级的具体范围的规定确定密级,同时确定___和___。
【填空题】
41. 绝密级国家秘密载体应当在符合国家保密标准的设施、设备中保存,并指定___。
【填空题】
42. 机关、单位应当按照保密法的规定,严格限定国家秘密的___,对知悉机密级以上国家秘密的人员,应当作出___。
【填空题】
43. 涉密人员应当通过___,并签订___后方能上岗。
【填空题】
44. 涉密人员离岗离职须经资质单位保密审查,签订___,并按相关保密规定实行___管理。
【填空题】
45. 资质单位应当按照___,严格控制涉密载体的___和涉密信息的___。
【填空题】
46. 涉密办公场所应当安装___、___、___等安防系统,实行___管理。监控机房应当安排人员值守。
【填空题】
47. 涉密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的设计方案、研发成果及有关建设情况,资质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不得擅自以任何形式___、___或___。
【填空题】
48. 确定国家秘密知悉范围的两个基本原则:一是___,不应简单把国家秘密视为一种政治待遇,或把行政级别作为确定国家秘密知悉范围的依据。二是___,能够具体限定到人员的限定到具体人员,不能限定到具体人员的限定到机关、单位,由机关、单位限定到具体的人员。
【填空题】
49. 保密工作应当坚持最小化、全程化、___、___、___五项原则。
【填空题】
50. 退出使用的涉密计算机未经___,不得赠送、出售、丢弃或改作其他用途。
【填空题】
51. 涉密计算机改作非涉密计算机使用,应当经过机关、单位批准,并采取___等安全技术处理措施。
推荐试题
【判断题】
在两个平行巷道掘进中,当间距小于20m时,如果一个工作面需要进行爆破,应通知相邻巷道的全体人员撤至安全地点。
A. 对
B. 错
【判断题】
当运送硝化甘油类炸药或电雷管时,罐笼内只准放两层炸药箱,并加固不让滑动。
A. 对
B. 错
【判断题】
处理盲炮前应由爆破技术负责人定出警戒范围,并在该区域边界设置警戒,处理盲炮时无关人员不许进人警戒区。
A. 对
B. 错
【判断题】
迟爆是指炸药包比预定时间滞后爆炸。
A. 对
B. 错
【判断题】
临时存放的爆破器材数量,对大型爆破工程作业,应不超过当次爆破作业用量。
A. 对
B. 错
【判断题】
民爆库房内每个堆垛都应有标记品种、规格、数量的标识牌。
A. 对
B. 错
【判断题】
硝铵类炸药和黑火药可置于容器中用溶解法销毁。
A. 对
B. 错
【判断题】
保管员不得向未经确认为当班爆破作业人员身份的人员发放爆破器材。
A. 对
B. 错
【判断题】
爆破员应该掌握处理钻机或其他安全隐患的操作程序。
A. 对
B. 错
【判断题】
工业雷管最小计数单位不做警示标识。
A. 对
B. 错
【判断题】
人员卡包括库管员卡和安全员卡两种。
A. 对
B. 错
【判断题】
雷电、暴雨雪来临时,应停止爆破作业,所有人员应立即撤到安全地点。
A. 对
B. 错
【判断题】
运输民爆物品的车辆应按照规定的路线行驶,途中经停应当有专人看守,并远离建筑设施和人口稠密的地方,经本公司领导同意,可以在许可以外的地点经停。
A. 对
B. 错
【判断题】
爆热是炸药爆炸作功的能量指标。
A. 对
B. 错
【判断题】
导爆管雷管是专门与导爆管配套使用的雷管。
A. 对
B. 错
【判断题】
按照炸药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可将炸药分为:起爆药、猛炸药、火药及烟火剂四大类。
A. 对
B. 错
【判断题】
电子雷管采用三重密码保护,即爆破员、起爆器与雷管各自独立设置密码,三重密码对应起爆。
A. 对
B. 错
【判断题】
目前,常用的工业雷管主要有电雷管、导爆管雷管和电子雷管三大类。
A. 对
B. 错
【判断题】
炸药在岩土等固体介质中爆炸后产生的爆炸冲击波在固体介质内向四周传播过程中逐渐衰减为应力波,应力波进一步衰减为地震波,直至消失。
A. 对
B. 错
【判断题】
凡爆破后剩余的炸药、雷管等,应在下班后填写退料单如数退回民爆仓库,不准私自销毁或挪作他用。
A. 对
B. 错
【判断题】
在油气井维护作业中,一般将油气井压裂方法分为三种:一是机械压裂法;二是水力压裂法;三是高能气体压裂法。
A. 对
B. 错
【判断题】
处理盲炮时,应派有经验的安全员进行处理。
A. 对
B. 错
【判断题】
雷管爆炸,但因起爆能量不够,没有引爆炸药,这个现象属于半爆。
A. 对
B. 错
【判断题】
爆破毒气之一的一氧化碳是有色无味气体,能均匀地与空气混合、不易被人察觉。
A. 对
B. 错
【判断题】
装药完成后,应当将剩余的爆破器材撤离爆破作业面至临时存放点,由保管员检查清点后保管。
A. 对
B. 错
【判断题】
保管员应详实记录民用爆炸物品流向信息,并如实录入民用爆炸物品管理信息系统。
A. 对
B. 错
【判断题】
在民用爆炸物品储存库的治安防范措施中,储存库房属于技术防范措施
A. 对
B. 错
【判断题】
对雷管外观检查的样本量是从每1~5万发中任取40发。
A. 对
B. 错
【判断题】
安全员应监督爆破员按照操作规程作业,纠正违章作业。
A. 对
B. 错
【判断题】
爆破作业结束后应当及时检查、排除未引爆的民用爆炸物品。
A. 对
B. 错
【判断题】
根据《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爆破作业单位未经许可实施爆破作业的,由公安机关对单位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
A. 对
B. 错
【判断题】
实施爆破作业,应当在安全距离以外设置警示标志并安排警戒人员,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A. 对
B. 错
【判断题】
雷电、暴雨雪来临时,应停止爆破作业,所有人员应立即撤到安全地点。
A. 对
B. 错
【判断题】
物理爆炸的特征是爆炸时物质的形态和化学成分都发生变化。
A. 对
B. 错
【判断题】
导爆索是传递信号的索状传爆器材,用以传爆或引爆炸药。
A. 对
B. 错
【判断题】
棉线导爆索适用于无瓦斯、矿尘爆炸危险的爆破作业。
A. 对
B. 错
【判断题】
导爆管起爆网路由激发元件、传爆元件和联结元件组成。
A. 对
B. 错
【判断题】
目前,常用的工业雷管主要有电雷管、导爆管雷管和电子雷管三大类。
A. 对
B. 错
【判断题】
在有瓦斯、煤尘、矿尘爆炸危险的地方,只准选用防爆型起爆器。
A. 对
B. 错
【判断题】
裸露药包爆破时要注意大块石的形状,尽量将药包放置在凸形部位。
A. 对
B. 错
欢迎使用我爱刷题
×
微信搜索我爱刷题小程序
温馨提示
×
请在电脑上登陆“www.woaishuati.com”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