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
涉密人员在岗期间,保密工作机构应当会同人事部门、涉密人员所在部门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保密教育和检查、考核,对严重违反保密规定的应当及时调离涉密岗位。
查看试卷,进入试卷练习
微信扫一扫,开始刷题
相关试题
【判断题】
一般涉密人员与境外人员通婚或者接受境外机构、组织及非亲属人员资助的,事后向单位报告即可。
【判断题】
涉密人员本人或其直系亲属拟申请获得境外永久居留权、长期居留权或外国国籍的应当向单位报告。
【判断题】
涉密人员离岗后,应当遵守脱密期限规定,核心涉密人员脱密期 3年,重要涉密人员脱密期 2年,一般涉密人员脱密期 1年。
【判断题】
涉密人员脱离涉密岗位 3 年内不得在境外驻华机构或者外商独资企业工作。
【判断题】
涉密人员脱密期内不得在境外驻华机构或者外商独资企业工作 ,但可以为境外组织或人员提供劳务咨询或者其他服务。
【判断题】
涉密人员脱密期内不得在国内中外合资企业工作。
【判断题】
涉密人员因私出境应经所在单位同意,还应按照有关规定办理保密审批手续。
【判断题】
涉密人员因公出国(境)的,应该按照行政隶属关系、干部(人事)管理权限和外事管理权限履行审批程序。
【判断题】
涉密人员脱密期内未经批准可以因私出境。
【判断题】
涉密人员离开涉密岗位后,就不再对本人在原涉密岗位上知悉的国家秘密事项承担保密义务。
【判断题】
涉密人员脱密期满后,对所知悉的国家秘密同样承担保密责任和义务。
【判断题】
出境后可能对国家安全造成危害或者对国家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涉密人员,不得批准出境。
【判断题】
涉密人员出国(境)期间受到境外机构、组织和人员的礼品馈赠不须向单位报告。
【判断题】
涉密单位应当对聘用的保安和临时工进行保密教育培训。
【判断题】
在私人交往和通信中不得涉及或泄露国家秘密。
【判断题】
配偶、子女和本人都是涉密人员,互相谈论涉密事项没有关系。
【判断题】
各级国家机关、单位对所产生的国家秘密事项,应当按照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及时确定密级。
【判断题】
定密工作是指对机关、单位业务活动中所产生的国家秘密事项及时、准确确定其密级、保密期限、知悉范围 ,并对国家秘密载体做出标志,及时通知应当知悉的机关、单位和人员,并按规定进行全过程管理的活动。
【判断题】
项目定密是指军工单位对从事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项目依法进行确定是否涉密以及是何种密级的工作。
【判断题】
国家秘密事项范围定得越宽,密级越高,越有利于国家秘密的安全。
【判断题】
国家秘密的标志为★,★前标密级,★后标保密期限。
【判断题】
纸介质国家秘密载体,其密级和保密期限应在首页 ( 或者封面 ) 标明。
【判断题】
涉及国家秘密的地图、图纸、图表在其标题之后或者下方标明密级和保密期限。
【判断题】
文件、资料汇编中有密件的,应当对各独立密件的密级和保密期限做出国家秘密标志,并在封面或者首页以其中的最低密级和最短保密期限做出标志。
【判断题】
摘录、引用密件中属于国家秘密的内容,应当以其中最高密级和最长保密期限做出国家秘密标志。
【判断题】
密件的密级和保密期限变更后,应当在原国家秘密标志位置的附近做出新标志,原标志以明显方式废除。
【判断题】
在保密期限内解密的密件,应当以能够明显识别的方式标明解密的字样。
【判断题】
密品应当在壳体及封面、外包装的显著位置标注国家秘密标志,无法在物品本身标注或者不宜做出国家秘密标志的,应当在密品使用维护说明书中标明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并提出相应的保密措施。
【判断题】
保密工作机构应当组织相关涉密业务部门研究制定本单位《国家秘密事项范围细目》
【判断题】
国家秘密事项的密级和保密期限一经确定,就不能改变。
【判断题】
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除有特殊规定外,绝密级事项不超过 20 年,机密级事项不超过 10 年,秘密级事项不超过 5 年。
【判断题】
保密期限需要缩短的,由原确定密级和保密期限的机关、单位或者上级机关决定。
【判断题】
保密期限需要延长的,由原确定密级和保密期限的机关、单位或者上级机关决定。
【判断题】
单位领导要求继续保密的事项,在领导要求的期限内不得解密。
【判断题】
企业的技术成果被确定为国家秘密后,在保密期限内不得擅自解密和对外提供。
【判断题】
各级机关和涉密单位编发的内部工作简报都应定为国家秘密。
【判断题】
制作国家秘密载体应当依照有关规定标明密级和保密期限,注明发放范围及制作数量,并编排序号。
【判断题】
纸介质国家秘密载体应当在本机关、本单位内部文印室或者交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审查批准的单位制作。
推荐试题
【判断题】
内部对账的岗位设置应遵循“相互制约、防范风险”的原则,记账岗位(或交易录入岗位)与对账岗位相分离,对未达账和账款差错的查核工作不返原岗处理
【判断题】
高风险、可疑、异动和重点账单:必须按月发送,及时对账回收,有效回收率应保持99.50%以上
【判断题】
上门对账坚持双人办理原则,上门人员其中一人应为对账条线人员,另一人应为业务经办或交易柜员之外的其他人员
【判断题】
严禁营业机构的业务经办人员单独回收对账回执(含单独进行“银企对账回执箱”开箱操作)
【判断题】
对于对公客户注册地与开户地(对账地址)不一致的异地存款账户和短期内交易金额或交易笔数异常变动的存款账户,除实施常规对账外,必要时应上门或面对面进行核实
【判断题】
纸质渠道对账方式可由网点直接向客户打发余额对账单
【判断题】
在电子回单箱对账时,绝对不帮客户点击确认等关键信息,但其他非关键位置如果客户不熟悉操作,可酌情帮忙点击操作
【判断题】
特殊紧急情况下,网点自行打印余额对账单并发送客户
【判断题】
根据9991001BGL账户管控要求,对已实现直通处理的交易场景,可以人工过渡9991001账户
【判断题】
委托发薪单位代发薪指定人员发生变更时,经办支行须要求委托发薪单位出具委托代发指定人员变更书面申请通知,并重新填写相应的《委托授权书》,提交备案
【判断题】
可疑交易监控应遵循全面性原则,覆盖全部客户和业务领域,贯穿业务办理的各个环节
【判断题】
我行不为涉嫌恐怖或恐怖融资的人员或交易提供金融服务
【判断题】
客户身份资料,自业务关系结束当年或者一次性记账当年起至少保存10年,交易记录,自交易记账当年起至少保存5年
【判断题】
各交易机构单独平账的BGL账户,如需发起跨机构交易,可直接使用20045内部转账等直接贷记交易
【判断题】
单位客户单笔支付金额为等值500万元人民币以上(不含)的大额资金转出、外币交易业务,必须进行大额热线查证及登记
【判断题】
办理二手楼资金监管转款业务时,需审核过户成功后的新房产证,资金转入个人账户的户主应是原二手楼的业主或是其直系亲属
【判断题】
开立单位人民币基本存款账户时,在人行“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系统”的组织机构代码证号码栏位,录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第9至17位数字
【判断题】
业务经理每季度根据本机构不动户清单,清点“有余额”不动户印鉴卡,并在“印鉴卡清点表”登记确认
【判断题】
发现客户交易涉嫌洗钱、恐怖融资等犯罪活动的应当立即通过反洗钱系统调查平台向上级机构合规部门提交可疑交易报告线索
【判断题】
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反映交易甄别和内部处理情况的工作记录等资料自生成之日起至少保存5年
【判断题】
客户首次理财产品签约时,需进行风险测评,客户风险评估及理财签约需客户本人完成,不得由代理人代办
【判断题】
中银单位结算卡挂失换卡,指定持卡人办理正式挂当天可办理挂失换卡手续
【判断题】
个人客户撤销挂失业务允许代办,网点代办撤销挂失时,应注意电话联系户主本人进行核实
【判断题】
重空凭证库房保管、领缴、调运需双人操作,如遇特殊情况,经报备后可单人操作
【判断题】
经办、复核人员每日营业终了盘点重空凭证,双人核对,全程操作在视频监控下完成,确保重要空白凭证实物与系统信息核碰无误
【判断题】
不常用重空凭证实行封包管理。封包、拆封在视频监控下完成,封包重空凭证自封包日起两周内至少拆封核查一次
【判断题】
柜面一旦发现伪造重空凭证,网点应及时逐级上报至总行
【判断题】
会计档案可以分次移交,也同类档案分批次进行移交。同一类型档案要求全部收齐后一次缴清
【判断题】
会计档案立卷封装后原则上不得拆卷,对业务流程中明确保存原件的(或者没有注明特殊事项可以拆卷补充资料的),不能以其它理由将原件拆出或以复印件顶替
【判断题】
严禁开具法律法规及行内增值税发票操作指引明令禁止的内容
【判断题】
客户信息应以核心银行等系统记录为准,如信息错误或缺失,无需修改补充
【判断题】
增值税发票开票的网点应配备合格的开票人员和复核人员
【判断题】
开票员应根据客户开票需求,从发票管理系统中调取本税号下对应的开票交易,可不按照号码顺序填开,但应全部联次一次打印,内容完全一致
【判断题】
对于确需手工开票的,根据发票种类、金额,严格履行分级审批,逐笔登记台账,及时在系统中对交易进行标记,避免重复开票
【判断题】
网点柜面业务印章种类必须准入,严禁使用未经准入批准的印章,严禁擅自改变用印方式
【判断题】
及时清缴和销毁闲置印章,做好销毁全程录像留档,严禁违规使用已停用印章
【判断题】
网点负责人要每月抽查,确保各服务区域的录像资料完整、清晰
【判断题】
经办人员在营业结束后在没有客户的情况下发生金融交易,自行在柜外清设备上输入密码或确认、将柜外清设备拿进柜台等不属于异常情况
【判断题】
完善管理制度,加大技防力度,严防内部员工利用机构办公场所及身份私自对外开展业务
【判断题】
加强产品销售的风险提示和宣传引导,可通过电子显示屏、传媒电视、柜台电子相框、在营业场所醒目位置张贴“风险提示书”等形式,告知客户购买金融产品有风险、私售产品的主要表现形式和危害,以及冒充银行人员代办业务事件的防范要点与识别特征,提高客户自我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