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
正线有驻站工班,自部门生产调度接到应急信息完毕后至首名应急抢险人员出发到达驻站站台时间不超过 5 分钟
查看试卷,进入试卷练习
微信扫一扫,开始刷题
相关试题
【判断题】
非运营期间 正线有驻站工班,自部门生产调度接到应急信息完毕后至首名应急抢险人员出发到达驻站出入口时间不超过 8 分钟。
【填空题】
1、电客车车体两侧顶升点距离钢轨面高___cm。
【填空题】
2、电客车车顶包括空调距钢轨面高度≤___mm
【填空题】
3、转向架和车体设备最低点至轨面距离___:___mm
【填空题】
4、车钩顶升点距离轨面高___cm,钢轨高约___cm。
【填空题】
5、电客车车钩长___mm,水平角度+-___度,垂直角度+-___度。Sin25度=___ sin6度=___左右横移最大量为___mm,垂直最大顶升高度为___mm。
【填空题】
6、工程车两侧顶升点距离钢轨面高___cm。
【填空题】
9、车钩顶升点距离钢轨面高___cm。复轨桥高___mm、长___m和___m,复轨桥放钢轨上能承载___KN,复轨桥下方垫实能承载___KN。复轨桥+横移小车+低油缸=___cm高度,横移小车+低油缸=___cm高度复轨桥+横移小车+高油缸=___cm高度,横移小车+高油缸=___cm高度
【填空题】
10、双活塞顶升缸HP/T450R工作顶高度___mm第一节高度:___mm,活塞顶升力大于等于___KN;第二节高度:___mm,活塞顶升力大于等于___KN;
【填空题】
11、低高度三活塞顶升缸HP10/T280R工作顶高度___mm第一节高度:___mm,活塞顶升力大于等于___KN;第二节高度:___mm,活塞顶升力大于等于___KN;第三节高度:___mm,活塞顶升力大于等于___KN;
【填空题】
12、一体式横移机构高度为___mm。
【填空题】
13、横移油缸推动/拉动力为:___N/___N
【填空题】
14、横移油缸一次横移行程:___mm
【填空题】
15、一体式横移机构+低油缸=___mm
【填空题】
16、低油缸顶升点距离车钩顶升点小于等于___mm有效,否则无法完成顶升操作,低油缸顶升___mm时轮缘高出钢轨面,可以横移操作。
【填空题】
17、一体式横移机构+高油缸=___mm
【填空题】
18、隧道内接触网距轨面的垂直高度:___mm最低___mm。
【填空题】
19、车辆段出入段线导线高度由洞口___mm过渡至___mm。
【填空题】
20、车辆段库外的车辆段线及试车线导线高度为___mm
【填空题】
21、运用库、双周/三月检、静调库、洗车库端洗区导线高度为___mm
【填空题】
1、现有救援枕木厚度的尺寸有___mm、___mm、___mm。
【填空题】
2、检修车间对救援设备的保养周期为___,并清点救援设备数量。
【填空题】
4、LUKAS HP10/280R型顶升油缸的第一节顶升重量为___KN,第二节顶升重量为___KN,第一节顶升高度为___mm,第二节为___mm,油缸工作行程为___mm。
【填空题】
5、正线救援时,___设备应最先搬到现场并开启,以利于救援人员及救援设备的进场、安装。
【填空题】
6、车辆部成立抢险救援指挥小组,下设___和___两个救援队。
【填空题】
7、___为车辆部突发事件___信息处理常设办公室。
【填空题】
9、车辆部的信息通报遵循这样一个流程:___ → ___→___。
【填空题】
10、按照___的原则,各车间___负责应急抢险救援行动时的基本物资保障,各车间___负责落实应急物资的储备工作,___协调综合部做好应急物质的采购工作。
【填空题】
11、每年,应急抢险救援指挥小组组织参加相关抢险救援演练活动不少于___次。
【填空题】
12、DCC接行调车辆脱轨信息:___、___、___、___。
【填空题】
13、检查汽油泵的三油位置:___、___、___。
【填空题】
14、为防止千斤顶的疲劳损坏,长时间使用千斤顶顶升时,重物的负载不得超过载荷的___。
【填空题】
15、根据现场实际,采用___或___施救法。
【填空题】
16、突发事件处理的总原则是坚持___;坚持___,优先组织人员疏散、伤员抢救,同时坚固重点设备和环境的保护,将损失降至最低限度。
【填空题】
17、发生设备故障和影响地铁运营的突发事件时,应按___的原则处理。
推荐试题
【多选题】
“要保持香港五十年繁荣和稳定,五十年以后也繁荣和稳定,就要保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制度。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这个特色,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对香港、澳门、台湾问题的处理,就是一国两制。”这段论述表明,“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核心、政治前提与根本保证是___
A. 两种制度并存
B.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 享有高度自治
D. 保持港、澳、台地区的稳定
【多选题】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是___,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
A.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 共产主义崇高理想
D.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思想
【多选题】
党的十九大明确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包括 ___
A.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B.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C. 实现社会主义的工业化
D. 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多选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伟大”是___
A. 伟大斗争
B. 伟大工程
C. 伟大事业
D. 伟大梦想
【多选题】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包括___
A. 全面深化改革
B.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C. 全面依法治国
D. 全面从严治党
【多选题】
习近平强调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___,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A. 道路自信
B. 理论自信
C. 制度自信
D. 文化自信
【多选题】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率中央政治局常委和中央书记处的同志来到国家博物馆,参观___展览,明确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A. 《鸦片战争》
B. 《五四运动》
C. 《复兴之路》
D. 《开天辟地》
【多选题】
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弘扬___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A. 以人为本
B. 爱国主义
C. 改革创新
D.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多选题】
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弘扬___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A. 以人为本
B. 爱国主义
C. 改革创新
D.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多选题】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是___
A.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B. 实现国家富强
C.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振兴
D.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多选题】
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新的要求,作出了新的部署,这就是___的奋斗目标
A. 可持续发展
B. 科教兴国
C. 依法治国
D. “两个一百年”
【多选题】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___
A. 改革开放的道路
B. 科学发展的道路
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D. 生态文明的道路
【多选题】
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二〇二〇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___,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A. 2020-2035年
B. 2025-2040年
C. 2030-2045年
D. 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
【多选题】
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二〇二〇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二个阶段,从___,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A. 2020-2035年
B. 2035-2050年
C. 2030-2045年
D. 2035年本世纪中叶
【多选题】
我们党原来提出的“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即基本实现现代化,将提前15年,即在___实现
A. 2020年
B. 2025年
C. 2030年
D. 2035年
【多选题】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其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___
A. 国家富强
B. 民族振兴
C. 人民幸福
D. 社会和谐
【多选题】
中国梦视野宽广、内涵丰富、意蕴深远。习近平指出:“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___
A. 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力量
B. 全体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力量
C. 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D. 为中国梦的实现而努力的奋斗者的力量
【多选题】
中国梦的最大特点,就是___
A. 把中国和世界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
B. 把国家、民族和个人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
C. 把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
D. 把中国梦的目标与实现途径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
【多选题】
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和___发展的经济体系基本建立,生态文明制度更加健全。
A. 绿色环保低碳
B. 绿色低碳循环
C. 低碳环保循环
D. 绿色环保循环
【多选题】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___
A.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B.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C.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D.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多选题】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人民是中国梦的主体,是中国梦的___
A. 创造者
B. 见证者
C. 领导者
D. 享有者
【多选题】
中国梦的本质是___
A. 国家富强
B. 民族振兴
C. 人民幸福
D. 经济发展
【多选题】
中国梦是___相统一的梦
A. 国家情怀
B. 民族情怀
C. 人民情怀
D. 个人情怀
【多选题】
实现中国梦必须___
A. 走中国道路
B. 弘扬中国精神
C. 凝聚中国力量
D. 传播中国文化
【多选题】
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要求,反映在政治建设方面,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___的局面基本形成
A. 科学立法
B. 严格执法
C. 公正司法
D. 全民守法
【多选题】
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要求,反映在文化建设方面,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重视___的社会风尚基本养成
A. 社会公德
B. 职业道德
C. 家庭美德
D. 个人品德
【多选题】
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要求,反映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___的国土开发格局形成
A. 生产空间安全高效
B. 生活空间舒适宜居
C. 生态空间山青水碧
D. 生存空间协调合理
【多选题】
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要求,包括我国将拥有高度的精神文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全社会自觉行动,国民素质显著提高,___成为中国发展的重要影响力和推动力,建成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A. 中国精神
B. 中国模式
C. 中国价值
D. 中国力量
【多选题】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这一战略安排把原来我们发展战略中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时间提前了15年,这是因为___
A. 我国发展的成就巨大,超出了预期
B. 未来我国发展的潜力仍然很大,长期向好的态势没有改变
C. 有利于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之而奋斗
D.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多选题】
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复杂的国内外形势,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新机遇和新矛盾、新挑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鲜明提出了___的新发展理念。
A.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
B.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C.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
D. 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
【多选题】
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___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A.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B. 全面提升实体经济
C. 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D. 推进“三去一降一补”
【多选题】
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___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选举民主
C.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D. 协商民主
【多选题】
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把握两岸关系大局,最根本的、最核心的是___。
A. 在坚持“九二共识”的前提下实现台湾高度自治
B. 聚焦两岸经济发展这个第一要务
C. 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
D. 坚决维护台海和平稳定
【多选题】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内在要求,首要的是___。
A. 旗帜鲜明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克服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的倾向
B. 在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C. 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
D. 拒绝一切来自西方哲学社会科学的影响
【多选题】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带领人民群众创造幸福生活,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___的发展思想,以( C )为重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A.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B. 以人为本;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
C. 以人民为中心;保障和改善民生
D. 以社会和谐为中心;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多选题】
自2016年起,每年4月15日,是我国的___。
A. 中国航天日
B.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C. 国家宪法日
D. 国家精准扶贫日
【多选题】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生态文明的核心应该是___。
A. 坚持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共同发展
B.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C.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发展道路
D. 坚持大力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多选题】
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革命性变革。要实现这样的根本性变革,必须___
A.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B. 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
C. 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D. 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
【多选题】
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复杂的国内外形势,面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新机遇和新矛盾、新挑战,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鲜明地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其中,开放是___
A. 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B. 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C. 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D. 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