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判断题】
焊接电流、预热温度等配合保证获得所需的熔深和熔宽。
【判断题】
气瓶运输(含装卸)时,严禁烟火,运输可燃气体气瓶时,运输工具上应备有灭火器材。
【判断题】
等离子弧能量集中、温度高,可得到充分熔透、反面成形均匀的焊缝。
【判断题】
123电渣焊是一种大厚度工件的高效焊接法。
【判断题】
泡沫灭火剂指能够与水混溶,并可通过机械或化学反应产生灭火泡沫的灭火剂。
【判断题】
采用心脏复苏法抢救5分钟后,触电人员仍未恢复心跳和呼 吸,即可停止抢救。
【判断题】
堆焊内孔壁时,往内孔填砂进行堆焊可提高生产效率。
【判断题】
水下焊接与热切割时,焊接电源必须用直流电,禁用交流电。
【判断题】
熔化焊设备的漏电保护器,应每月检查一次,即操作漏电保护器按钮,检查其是否能正常断开电源。
【判断题】
采用压缩空气的吸压式焊剂回收输送器不可以安装在小车上使用。
【判断题】
氧-乙炔焰的堆焊工艺与气焊工艺截然不用。
【判断题】
氧熔剂切割气主要用于切割不锈钢铸件和铸铁件的浇冒口。
【判断题】
134可以从气瓶压力表压力值的大小换算出液态二氧化碳的贮量。
【判断题】
生产安全事故是指在生产过程中造成人员伤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
【判断题】
可燃性物质发生着火的最低温度,称为着火点或燃点。
【判断题】
钎焊作业安全生产是为了使钎焊作业生产过程在符合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防止发生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等生产事故,消除或控制危险、有害因素,保障人身安全与健康、设备和设施免受损坏、环境免遭破坏的总称。
【判断题】
在推拉电源闸刀开关时,必须戴绝缘手套,同时头部需偏斜。
【判断题】
《安全生产法》的核心内容不包括五方运行机制。
【判断题】
在锅炉等容器或狭小的舱间进行焊割时,应向容器或舱间送风和排气,加强通风。通风时为了提高效果,最好使用氧气。
【判断题】
在三相三线制的供电系统中,焊机外壳必须设置保护性接零装置。
【判断题】
发现有人缺氧室息,应迅速将其抬到安全、通风良好的地点抢救。
【判断题】
在使用割炬时,发生回火应立即关闭氧气阀和乙炔阀,然后关闭预热氧阀。
【判断题】
焊补燃料容器时,操作者应坐在容器上焊接
【判断题】
气焊切割用的工业氧气,其危险性随着氧气压力的增高而增大。
【判断题】
两焊件端面之间留有间隙的作用是为了保证焊透。
【判断题】
直接电击是指人体触及正常工作的带电体,间接电击是指人体触及意外带电体。
【判断题】
作业场所附近有与明火相抵触的工种,只要小心些,可以焊割。
【判断题】
水下焊接与切割,它与在大气中焊接与切割相比危险性较小。
【判断题】
当压力为147kPa表压而温度超过580℃时,乙炔就产生爆炸分解。
【判断题】
以气体为置换介质时,其用量为被置换容积的3倍以上。
【判断题】
除了性质较稳定的金、铂、钛、银、钼、钉、铭、锹、依以外,其他金属都能被硝酸溶解。
【判断题】
熔化焊机中不与地相连接的电气回路,在试验时对个别元件,由于特性限制,允许从电路中拆除或短接。
【判断题】
焊接时电弧的可见光亮度比肉眼正常承受的光度大1000倍。
推荐试题
【单选题】
脱丁烷塔再沸热量是由()提供,塔顶气相由___冷凝。
A. LS,RE
B. PO,RP
C. LS,CW
D. PO,CW
【单选题】
脱丁烷塔正常控制时釜温___℃。
A. 105.5
B. 107.9
C. 112.3
D. 114.8
【单选题】
脱丁烷塔正常控制时顶温___℃。
A. 39.6
B. 41.5
C. 43.5
D. 46.1
【单选题】
脱丁烷塔正常控制时顶压力___MPa。
A. 0.355
B. 0.378
C. 0.416
D. 0.459
【单选题】
脱丁烷回流罐顶“HFL”代表()系统,用于___气体的排放。
A. 冷火炬,冷
B. 冷凝液,冷
C. 热火炬,冷
D. 热火炬,热
【单选题】
176. “BD”代表()系统,“CBD”指的是___。
A. 液体排放、冷物料高点排放
B. 低点排放、冷物料低点排放
C. 液体排放、冷物料低点排放
D. 高点排放、冷物料高点排放
【单选题】
公用工程系统中CW的最高使用温度为___℃。
【单选题】
仪表风压力急剧下降,且备用仪表风压缩机不能紧急启动时,将造成装置___。
A. 显示错误
B. 运行异常
C. 负荷降低
D. 全面紧急停车
【单选题】
循环冷却水正常压力设计值为___。
A. 0.45MPa
B. 0.6MPa
C. 0.7MPa
D. 0.8MPa
【单选题】
当循环冷却水压力低于___时,将造成装置的全面停车。
A. 0.3MPa
B. 0.4MPa
C. 0.5MPa
D. 0.6MPa
【单选题】
循环冷却水正常压力设计值为()MPa,当压力低于___MPa时,将造成装置的全面停车。
A. 0.45,0.3
B. 0.45,0.4
C. 0.45,0.45
D. 0.5,0.4
【单选题】
关于装置负荷波动对分离系统的影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
A. 冷箱系统压力波动
B. 冷箱系统温度波动
C. 冷箱系统各分离罐液位波动
D. 冷箱各分离罐液面不会波动
【单选题】
关于装置负荷波动对分离系统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
A. 各精馏塔不会波动
B. 冷箱系统会产生波动
C. 各反应器不会波动
D. 再生系统不会波动
【单选题】
对于乙烷的裂解,我们常用___表示其裂解深度。
A. 转化率
B. 产汽率
C. 炉COT
D. 液体产物的含氢量
【单选题】
乙烷裂解炉负荷的波动对乙烯精馏塔的主要影响是___。
A. 乙烯采出量的平衡
B. 乙烷采出量的平衡
C. 塔压
D. 塔釜温度
【单选题】
在裂解气分离中,分离温度最低,冷量消耗最大,乙烯损失最高的地方是___。
A. 脱丁烷塔
B. 脱乙烷塔
C. 脱甲烷塔
D. 高压脱丙烷塔
【单选题】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减少乙烯损失的操作是?___。
A. 优化冷箱操作
B. 优化脱甲烷塔操作
C. 优化乙烯精馏塔的操作
D. 优化脱丙烷塔的操作
【单选题】
有关乙烯损失的说法正确的是___。
A. 脱甲烷塔中氢/甲烷越大,乙烯损失越大
B. 脱甲烷塔中氢/甲烷越小,乙烯损失越大
C. 冷箱节流效果越好,乙烯损失越大
D. 脱甲烷塔灵敏板温度越低乙烯损失越大
【单选题】
乙烯装置中(前脱丙烷流程),乙烯损失所占比重最大的部位是___。
A. 冷箱尾气
B. 乙烯精馏塔釜
C. 脱乙烷塔釜
D. 压缩凝液汽提塔
【单选题】
提高碳二加氢反应器的进料温度,不会使___。
A. 绿油生成量加大
B. 催化剂活性提高
C. 催化剂选择性下降
D. 乙炔加氢速度变慢
【单选题】
碳二加氢反应器的氢炔比提高,可能导致的结果是___。
A. 绿油生成量减少
B. 催化剂活性提高
C. 催化剂选择性下降
D. 乙炔加氢速度变慢
【单选题】
关于分离系统正常停车处理原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
A. 尽可能回收产品
B. 不影响下游装置
C. 保证反应器不飞温
D. 保证氢气正常外送
【单选题】
什么情况进行紧急停车处理___。
A. 总的持续电力故障
B. 突发蒸汽管网压力低
C. P-360A突停
D. P-2160突停
【单选题】
下列关于正常停车处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
A. 应尽可能回收产品
B. 热区在冷区之前停车
C. 停车一定要统一指挥
D. 分离系统一定要按顺序停车
【单选题】
关于分离系统正常停车处理原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
A. 尽可能回收产品
B. 不影响下游装置
C. 保证反应器不飞温
D. 保证氢气正常外送
【单选题】
关于正常停车前冷区的准备工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
A. 关冷区各冷剂阀
B. 高低压乙烯外送系统改由低压蒸汽加热
C. 停火炬气回收压缩机
D. 低压甲烷压缩机停
【单选题】
关于热区正常停车准备工作,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___。
A. 停车前一小时碳三加氢停止注氢,截止阀关闭
B. 维持各塔罐正常液面稳定操作
C. 确认有一台丙烯干燥器再生完毕
D. 丙烯回收流程已设定好
【单选题】
下列属于热区正常停车前的准备工作的是___。
A. 丙烯产品停止采出
B. 不凝气改返燃料气系统
C. 停止碳四采出
D. 碳三加氢反应器停止注氢,且关闭氢气调节阀前闸阀
【单选题】
工艺管线,设备倒空后氮气置换需达到氮气≥___%。
【单选题】
容器倒空时应先(),后___。
A. 充压,泄压
B. 排液,泄压
C. 泄压,排液
D. 置换,泄压
【单选题】
设备倒空的先后顺序为___。
A. 先泄压,后排液
B. 先导液,后泄压
C. 泄压和导液可同时进行
D. 无先后次序
【单选题】
进入设备内部作业时,有机物含量应小于___。
A. 0.1%
B. 0.2%
C. 0.5%
D. 1%
【单选题】
进入设备内部用火作业时,氧气含量应大于___。
A. 12.5%
B. 16.5%
C. 19.5%
D. 23.5%
【单选题】
下列各项关于现场动火的说法正确的有___。
A. 几个动火项目可办一个动火证
B. 动火分析只用作设备,管线内部即可
C. 动火监护人无权终止不合理要求的动火
D. 动火分析要求统一规定为管内≤0.1%,管外≤0.2%
【单选题】
一个监火人最多可监护的点数为___点。
【单选题】
介质为易燃易爆物质时,抽调盲板周围___米范围内不准动火。
【单选题】
乙烯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为___% V 。
A. 2.2~63
B. 3.1~63
C. 2.2~36
D. 2.7~36
【单选题】
乙烯的爆炸极限___。
A. 2、7~36%
B. 5、4~32%
C. 6、1~43%
D. 17、2~49、1%
【单选题】
甲烷的爆炸极限是___。
A. 5~15%
B. 10~20%
C. 15~45%
D. 1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