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映的特性,这是合乎逻辑的。这种观点___
A.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 主观唯物主义观点
C. 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 客观唯物主义观点
查看试卷,进入试卷练习
微信扫一扫,开始刷题
相关试题
【单选题】
___
A.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B. 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C. 唯意志主义观点
D.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单选题】
列宁关于“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的说法___
A. 夸大了意识的作用
B. 正确地指出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C. 具有唯意志主义的倾向
D. 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单选题】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___
A. 存在性
B. 运动性
C. 物质性
D. 可知性
【单选题】
意识能动性实现的根本途径是___
A. 社会实践
B. 主观努力
C. 客观规律
D. 先进的物质手段
【单选题】
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___
A. 个人积极性的发挥
B. 集体智慧的调动
C. 解放思想
D. 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单选题】
设想脱离物质的运动会导致___
A. 形而上学
B. 机械唯物论
C. 唯心主义
D. 二元论
【单选题】
时间具有一维性,这是指它的___
A. 可变性
B. 无限性
C. 不可逆性
D. 连续性
【单选题】
语言是意识的物质外壳,没有语言就不会有思维和意识,这种观点属于___
A. 唯心主义
B. 形而上学
C. 马克思主义哲学
D. 历史唯心主义
【单选题】
“狼孩”没有意识,这一事实说明___
A. 意识是生物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 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C. 意识是人脑发展的产物
D. 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单选题】
“意识是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这是___
A.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B. 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C. 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D. 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单选题】
人工智能的出现和发展证明___
A. 意识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现象
B. 物质是意识产生的基础
C. 对人脑机能的认识已经完成
D. 人工思维最终会超过人类思维
【单选题】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明___
A. 物质和运动的统一
B. 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C. 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
D.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单选题】
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指出,万物瞬息万变,不可捉摸,人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是一种___
A. 唯心主义的观点
B. 形而上学的观点
C. 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D. 庸俗进化论的观点
【单选题】
能够证明时间、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统一的自然科学理论是___
A. 电磁场理论
B. 原子结构学说
C. 牛顿力学理论
D. 相对论
【单选题】
时间___
A. 是客观的
B. 是有限的
C. 是可知的
D. 是相对的
【单选题】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指的是___
A. 时间的连续性
B. 时间的一维性
C. 时间的顺序性
D. 时间的重复性
【单选题】
是 ___
A. 主张充分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观点
B. 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 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 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单选题】
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___
A. 人可以改变规律
B. 人可以创造规律
C. 人可以消灭规律
D. 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单选题】
事物的联系和运动之间的关系___
A. 相互联系构成运动
B. 运动和发展引起质变
C. 发展引起运动
D. 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单选题】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___
A. 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B. 辩证否定的观点
C.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 对立统一的观点
【单选题】
___
A. 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
B. 事物的联系是现实的、具体的
C. 事物的运动是客观的、绝对的
D. 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
【单选题】
“割下来的手就不再是人手”这句话体现了___
A. 形而上学片面的、孤立的观点
B. 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
C. 唯心主义的观点
D. 诡辩论的观点
【单选题】
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___
A. 事物数量的增加
B. 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C. 事物的一切运动变化
D.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单选题】
区分新事物和旧事物的标志在于看它们___
A. 是不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
B. 是不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有强大生命力
C. 是不是具有新形式和新特点
D. 是不是得到绝大多数人的承认
【单选题】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___
A. 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B. 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
C. 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D. 事物发展的两种趋势
【单选题】
质和事物的存在是___
A. 相互对立的
B. 相互包含的
C. 直接同一的
D. 相互转化的
【单选题】
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___
A. 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B. 确定事物的质
C. 认识事物的量
D. 把握事物的度
【单选题】
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看___
A. 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
B. 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
C. 事物的某些属性是否发生了变化
D. 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单选题】
量变的复杂性是指___
A. 量变的程度发展不同
B. 量变形式的多样性和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
C. 质变中有量的扩张
D. 量变有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和突破度的范围的变化
【单选题】
量变中的阶段性部分质变表现了___
A. 事物内部各部分之间变化的不平衡性
B. 事物整体与某些构成部分之间变化的不平衡性
C. 事物与事物之间变化的不平衡性
D. 事物的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之间变化的不平衡性
【单选题】
量变中的局部性部分质变是___
A. 事物的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之间变化不平衡性的表现
B. 事物的各个部分之间变化不平衡性的表现
C. 事物的内部矛盾和外部条件变化不平衡性的表现
D. 事物的量和质变化不平衡性的表现
【单选题】
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___
A. 对立统一规律
B. 质量互变规律
C. 否定之否定规律
D. 联系和发展规律
【单选题】
“肯定和否定相互渗透,在一定意义上,肯定就是否定。”这是一种___
A. 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B. 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 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 形而上学的观点
【单选题】
事物的否定方面是指___
A. 事物的积极方面
B. 事物的消极方面
C. 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
D. 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
【单选题】
作为辩证的否定的“扬弃”是___
A. 既保留又继承
B. 彻底抛弃
C. 既克服又保留
D. 矛盾的调和
【单选题】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因为辩证的否定___
A. 把旧事物完全抛弃
B. 使旧事物发生量变
C. 是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
D. 是从外部强加给事物的
【单选题】
否定之否定规律___
A. 在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时才能完整地表现出来
B.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任何一点上都可以表现出来
C. 在事物经过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后表现出来
D.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经过肯定和否定两个阶段表现出来
【单选题】
事物发展的周期性体现了___
A. 事物发展的直线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B. 事物发展是一个不断地回到出发点的运动
C. 事物发展的周而复始的循环性
D. 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单选题】
直线论的错误在于只看到___
A. 事物发展的周期性而否认了前进性
B. 事物发展的前进性而否认了曲折性
C. 事物发展的间接性而否认了连续性
D. 事物发展的曲折性而否认了周期性
【单选题】
循环论的错误在于___
A. 只看到事物发展的普遍性,没有看到事物发展过程的特殊性
B. 只看到事物的绝对运动,没有看到事物的相对静止
C. 只看到事物发展道路的曲折性,没有看到事物发展趋势的前进性
D. 只看到新旧事物之间的连续性,没有看到新旧事物之间的间断性
推荐试题
【单选题】
实轴的作用不包含___
A. 传递扭矩
B. 传递转速
C. 提供移矩
D. 连接移动端和固定端
【单选题】
下述与实轴和内星轮的压入力无关的是___
A. 花键螺旋线角度
B. 两针距
C. 大径
D. 热处理变形
【单选题】
以下哪个不属于NVH的解决方案___
A. 增加减震圈
B. 改变减震圈位置
C. 实轴改成空心轴
D. 改变实轴热处理深度
【单选题】
实轴台阶式花键的作用是什么___
A. 提高强度
B. 便于加工
C. 可拆卸设计
D. 不可拆卸设计
【单选题】
在等速万向球节运转过程中,其钢球与球道的摩擦类型主要属于哪一种___
A. 静摩擦
B. 滑动摩擦
C. 滚动摩擦
D. 以上三者兼有
【单选题】
对于AAR节的等速万向节运转过程中,其滚轮与球道的摩擦类型属于哪一种___
A. 静摩擦
B. 滑动摩擦
C. 滚动摩擦
D. 以上三者兼有
【单选题】
对于等速万向球节其润滑剂的颜色通常是___
A. 乳白色
B. 黑色
C. 透明蓝色
D. 透明黄
【单选题】
球笼与内外星轮的球面不接触的万向节是___
【单选题】
提高传动轴的中间轴扭转刚度可以采取___
A. 加长中间轴长度
B. 加粗中间轴直径
C. 提高中间轴表面粗糙度
D. 降低中间轴表面硬度
【单选题】
对于0度摆角的VL节静扭试验,合理的失效形式是___
A. 外星轮破裂失效
B. 球笼破裂失效
C. 球道压溃失效
D. 钢球损坏失效
【单选题】
对于0度摆角的固定节静扭试验,不合理的失效形式是___
A. 外星轮破裂失效
B. 球笼破裂失效
C. 内星轮破裂失效
D. 实轴破裂失效
【单选题】
对比圆形球道截面,椭圆球道截面的优势是___
A. 方便储存润滑油脂,有利于球道润滑
B. 钢球与球道接接触点恒定,改善受力情况
C. 使用不同形状,有助于减少零件重量
D. 易于加工
【单选题】
双虎克轴也能被用于等速传递,但与等速万向节比较,其劣势在于___
A. 当其在高速运转过程中,其NVH问题更大
B. 当输入角和输出角不相等时,无法实现等速传递
C. 当承受高扭矩要求时,双虎克轴强度无法满足要求
D. 当客户整车装配空间过小时,其过大的结构无法满足
【单选题】
对于固定节而言,内外星轮球道中心相对于节中心对称偏置的原因是___
A. 使钢球在带摆角运转时始终保持相对恒定位置,保证平稳传动
B. 使钢球在带摆角时始终处于固定节摆角的平分面上,保证等速传动
C. 使内外星轮在带摆角运转时始终处于质量对称分布,保证其动平衡
D. 平衡内外星轮在带摆角运转时的相对抖动,减少其NVH问题
【单选题】
中间轴喷粉过渡区必须光滑过渡,无刃口的原因是___
A. 影响美观
B. 客户要求
C. 大摆角情况下护套容易被磨破
D. 减少浪费
【单选题】
夹箍094.5-1010R中094.5、10、10、R分别代表什么意思___
A. 夹箍夹紧前内径94.5mm,夹箍宽度10mm,夹箍厚度1.0mm,R代表不锈钢
B. 夹箍夹紧前外径94.5mm,夹箍厚度1.0mm,夹箍宽度10mm,R代表不锈钢
C. 夹箍夹紧后外径94.5mm,夹箍宽度10mm,夹箍厚度1.0mm,R代表不锈钢
D. 夹箍夹紧后外径94.5mm,夹箍宽度1.0mm,夹箍厚度10mm,R代表不锈钢
【单选题】
以MTS为中间轴的传动轴,哪种方法对传动轴总成的扭疲性能最有效___
A. 在MTS轴外花键上均匀涂抹花键油
B. 花键喷粉
C. 在MTS轴外花键上均匀涂抹润滑油
D. 花键过渡配合
【单选题】
台阶式花键主要应用于零件的哪些部位___
A. 固定外星轮柄部花键
B. 中间轴固定节端花键
C. 中间轴移动节端花键
D. 移动外星轮柄部花键
【单选题】
固定节中心指的是___
A. 球面中心
B. 外星轮球道中心
C. 内星轮球道中心
D. 花键中心
【单选题】
当实轴摆角为β,球笼中心平面相对于节中心平面转过的角度为___
【单选题】
SX节内星轮卡环槽设计成外卡齿的目的是___
A. 方便中间轴的拆卸
B. 方便中间轴的装配
C. 相对与内卡齿来说,加工工艺方便,卡环槽无毛刺
D. 用户要求
【单选题】
HSVL1300中HS是什么意思?___
A. High strength
B. High smart
C. High speed
D. High scale
【单选题】
下列哪些属于固定式高速节___
A. PC节
B. PX节
C. PDO节
D. HSVL节
【单选题】
下列哪些属于移动式高速节___
A. PC节
B. PX节
C. PXS节
D. HSAC节
【单选题】
PDO2-17中P是什么意思___
A. Prototype
B. Propshaft
C. Photoshop
D. PPAP
【单选题】
下面哪些高速节应用的定义是正确的___
A. 高速节是安装在PS传动轴上面的一种万向节
B. 高速节是安装在等速传动轴上面的一种万向节
C. 高速节是不需要加注油脂的
D. 高速节的转速普遍要比等速万向节的转速低
【单选题】
下列哪些属于高速节___
A. DO1300
B. PDO2-17
C. AC1700
D. SX1-29
【单选题】
AARi节的最大摆角为___
A. 15°
B. 20°
C. 26°
D. 30°
【单选题】
标准AARi节的最长移距为___
A. 40mm
B. 50mm
C. 55mm
D. 60mm
【单选题】
AARi三销轴叉的毛坯为___
A. 精锻件
B. 热锻件
C. 自由锻件
D. 滚锻件
【单选题】
可用于 AARi节的油脂为___
A. OLCi
B. H15
C. OLISTAMOLY 2LN584L0
D. TSCB-1
【单选题】
AAR三销轴的材料为___
A. XC45
B. UC1
C. 16MnCr5
D. 38B3
【单选题】
以下未在SDS生产的节型为___
A. AAR3700i
B. AAR2300i
C. AAR1500i
D. AAR3300i
【单选题】
2300节型的标准实轴直径为___
A. 21.9mm
B. 23.9mm
C. 24.9mm
D. 27mm
【单选题】
GI2600i中的i的含义___
A. Inner
B. improved
C. inside
D. intelligent
【单选题】
GI节在大角度使用主要会出现哪个NVH问题___
A. Boom
B. clunk
C. shudder
D. modulation
【单选题】
下列哪个万向节不是SDS在产的GI节___
A. GI1500i
B. GI1700i
C. GI3300i
D. GI3700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