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
导入试题
【填空题】
104.驼峰色灯辅助信号机,可兼作___或发车进路信号机,并根据需要装设进路表示器。
查看试卷,进入试卷练习
微信扫一扫,开始刷题
答案
 出站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试题
【填空题】
105.闭塞设备分为自动闭塞、___闭塞和半自动闭塞。
【填空题】
106.装备在机车上的LKJ设备应按高于线路允许速度___km/h常用制动设置模式曲线。
【填空题】
107.具有双管供风装置的机车应向___等其他用风装置提供风源。
【填空题】
108.车钩中心水平线距钢轨顶面高度为815-___mm。
【填空题】
109.途中乘务人员换班时,应将调度命令内容___。
【填空题】
110.机车改变司机室操纵时.应按规定对列车自动制动机进行___试验
【填空题】
111.铁路线路分为正线、 ___、 段管线、 岔线、安全线及避难线。
【填空题】
112.信号表示器分为道岔、 脱轨,___、 发车、 发车线路、调车及车挡表示器。
【填空题】
113.出站信号机有两个及以上的运行方向,而信号显示不能分别表示进路方向时,应在信号机上装设___。
【填空题】
114.___信号机及线路所通过信号机,因受地形地物影响,达不到规定的显示距离时,应设复示信号机。
【填空题】
115.机车信号的显示,应与线路上列车接近的地面信号机的显示___相符。
【填空题】
116.机车按牵引动力方式分为电力机车、内燃机车,传动方式主要有交流传动和___传动。
【填空题】
117.电气化区段运行的机车应有“电化区段___ ”的标识。
【填空题】
118.当一个牵引变电所停电时,相邻的牵引变电所能___供电。
【填空题】
119.实习和学习驾驶机车、动车组的人员必须在正式值乘、值班人员的___指导和负责下,方准操作。
【填空题】
120.无列检作业的始发列车发车前,应按规定对列车自动制动机进行___ 试验。
【填空题】
121.无线调车灯显设备发生故障时,改用___作业。
【填空题】
122.司机在调车作业中应时刻注意确认信号,没有信号指令不准动车,信号指令不清___。
【填空题】
123.排送车辆时,要先___。车列前都应有人腺望,及时显示信号。
【填空题】
124.临时变更走行线时,应通知司机经集中联锁的车站除外,司机按___或扳道员显示的允许运行的信号行车。
【填空题】
125.自动闭塞、自动站间闭塞、半自动闭塞故障时均使用()。
【填空题】
126.自动闭塞区段,双线双向闭塞设备的车站,反方向发出列车,列车进人区间的行车凭证是出站信号机显示的允许运行的信号,还须发给司机双线反方向行车的___
【填空题】
127.司机发现通过信号机故障时,应将故障信号机的___通知前方站列车调度员。
【填空题】
128.使用自动站间闭塞法行车时.列车凭出站信号机或线路所通过信号机显示的___ 的信号进人区间。
【填空题】
129.列车是指编成的车列并挂有机车及规定的()。
【填空题】
130.机车信号、列车无线调度通信设备,列车运行监控装置和列尾装置必须全程运转,严禁擅自___ 。
【填空题】
131.司机在调车作业中应时刻注意确认信号,不间断地进行晾望,认真执行呼唤应答制,正确及时地执行信号显示(作业指令)和( ) 的要求,没有信号(指令)不准动车,信号(指令)不清立即停车。
【填空题】
132.司机在调车作业中应组织机车乘务人员___地完成调车任务。
【填空题】
133.调车作业时,调车人员必须正确及时地显示信号,机车务人员要认直确认信号并___
【填空题】
134.调车作业摘车时,必须停妥,按规定采取好___措施,方可摘开车钩。
【填空题】
135.列车运行是以车站、线路所所划分的区间及自动闭塞区间的通过信号机所划分的___ 作间隔。
【填空题】
136.使用自动闭塞法行车时,列车进人闭塞分区的行车凭证为___ 信号机显示的允许运行的信号。
【填空题】
137.自动闭塞区间通过信号机显示停车信号(包括显示不明或灯光熄灭时,列车必须在该信号机前(  )。
【填空题】
138.使用半自动闭塞法行车时,列车凭出站信号机或___ 通过信号机显示的允许运行的信号进人区间。
【填空题】
139.等会列车时,不准关闭空气压缩机,并应按规定显示()。
【填空题】
140.司机在列车运行中, 遇有信号显示不明或危及行车和人身安全时,应立即采取___ 措施。
【填空题】
141.四显示自动闭塞区段,出站色灯信号机显示一个绿色灯光和一个黄色灯光,准许列车由车站出发,表示运行前方有___闭塞分区空闲。
【填空题】
142.四显示自动闭塞区段出站色灯信号机显示一个黄色灯光,准许列车由车站出发,表示运行前方有___闭塞分区空闲。
【填空题】
143.接车进路及接发车进路色灯信号机的显示与___色灯信号机相同。
【填空题】
144.四显示自动闭塞区段,通过色灯信号机显示色灯光,准许列车按规定速度运行,表示运行前方___闭塞分区空闲。
推荐试题
【判断题】
“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
A. 对
B. 错
【判断题】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改革首先在农村拉开序幕,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建立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新型集体所有制。
A. 对
B. 错
【判断题】
我国对外开放的对象发达国家。
A. 对
B. 错
【判断题】
我国改革就是要改变我国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A. 对
B. 错
【判断题】
离开改革开放谈四项基本原则,四项基本原则就会变成僵化的教条。
A. 对
B. 错
【判断题】
台湾问题的实质是外交问题。
A. 对
B. 错
【判断题】
在台湾问题上,我们的立场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争取和平统一,不能使用武力。
A. 对
B. 错
【判断题】
邓小平理论是邓小平同志独创的理论成果,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A. 对
B. 错
【判断题】
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A. 对
B. 错
【判断题】
“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就是“ 三个代表” 的三句话,并不构成一个体系。
A. 对
B. 错
【判断题】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作好思想政治工作。
A. 对
B. 错
【判断题】
人民是我们国家的主人,是决定我国前途和命运的根本力量,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
A. 对
B. 错
【判断题】
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
A. 对
B. 错
【判断题】
到 20世纪末,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 对
B. 错
【判断题】
“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继续发展。
A. 对
B. 错
【判断题】
始终做到“ 三个代表” ,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A. 对
B. 错
【判断题】
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入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
A. 对
B. 错
【判断题】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
A. 对
B. 错
【判断题】
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A. 对
B. 错
【判断题】
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A. 对
B. 错
【判断题】
全面协调可持续中的“ 全面” 是指发展要有片面性、整体性,不仅经济发展,而且各个方面都要发展。
A. 对
B. 错
【判断题】
坚持可持续发展,必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A. 对
B. 错
【判断题】
坚持统筹兼顾,必须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
A. 对
B. 错
【判断题】
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
A. 对
B. 错
【判断题】
坚定不移地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A. 对
B. 错
【判断题】
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永恒课题。
A. 对
B. 错
【判断题】
进入新时代,发展不平衡主要指各区域各领域各方面发展不平衡,制约了全国发展水平提升。
A. 对
B. 错
【判断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 导。
A. 对
B. 错
【判断题】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因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A. 对
B. 错
【判断题】
在新时代,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间是在 2021年。
A. 对
B. 错
【判断题】
以与时俱进为核心的精神就是时代精神。
A. 对
B. 错
【判断题】
党的十七大、十八大提出了“ 两个一百年” 的奋斗目标,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就是到建党 100周年时 年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A. 对
B. 错
【判断题】
中国梦只是中国人民的梦,与世界其他国家无关。
A. 对
B. 错
【判断题】
协调发展就是搞平均主义。
A. 对
B. 错
【判断题】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A. 对
B. 错
【判断题】
照抄照搬他国的政治制度行不通。
A. 对
B. 错
【判断题】
无论本土宗教还是外来宗教,都要不断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充实时代内涵。
A. 对
B. 错
【判断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宪制基础。
A. 对
B. 错
【判断题】
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但它和现实社会不一样,只需要提倡自由,可以不保持秩序。
A. 对
B. 错
【判断题】
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不用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
A. 对
B. 错
欢迎使用我爱刷题
×
微信搜索我爱刷题小程序
温馨提示
×
请在电脑上登陆“www.woaishuati.com”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