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
导入试题
【多选题】
下列说法中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的有 ___
A. 真理具有主观性,因而称之为“主观真理”
B. 真理具有客观性,因而称之为“客观真理”
C. 真理具有绝对性,因而称之为“绝对真理”
D. 真理具有相对性,因而称之为“相对真理”
查看试卷,进入试卷练习
微信扫一扫,开始刷题
答案
BCD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试题
【多选题】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辩证的统一 ,表现在 ___
A. 相对真理中包含着绝对真理的颗粒
B. 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C. 相对真理是向绝对真理转化的
D. 真理是一个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
【多选题】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辩证的统一,表现在 ___
A. 认识的任务归根到底在于解释世界
B. 认识的任务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
C. 要有效地改造世界,必须正确地认识世界
D. 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也是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
【多选题】
尽管历史上罗马教廷把哥白尼的“日心说”当作“异端邪说”加以打击,但这既不能改变地球绕太阳运转的规律,也不能阻止人们接受“日心说”。这一事实说明 ___
A. 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 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C. 规律是客观的
D. 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
【多选题】
任何真理都是 ___
A. 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B. 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C. 一元与多元的统一
D. 正确和错误的统一
【多选题】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 ___
A. 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B. 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C. 认识的基础是实践
D. 认识是曲折反复的过程
【多选题】
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基本含义是 ___
A. 从发展变化着的客观实际出发
B. 从特定的历史条件出发
C. 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
D. 从个人的愿望和要求出发
【多选题】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做到 ___
A. 实事求是
B. 理论联系实际
C. 从联系中把握事实
D. 从各种零散的现象出发
【多选题】
马克思主义“是任何坚定不移和始终一贯的革命策略的基本条件;为了找到这种策略,需要的只是把这一理论应用于本国的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___
A. 马克思主义不是教义,而是行动的指南
B. 马克思主义必须和各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C. 必须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D. 马克思主义的原理是对现存的历史活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述
【多选题】
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 ___
A.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B. 坚持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
C. 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的方法,而不是教义
D. 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永恒真理,只能坚持不能发展
【多选题】
全面贯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必须 ___
A. 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永恒真理
B.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C. 在实践中坚持真理和发展真理
D. 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多选题】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是 ___
A. 主体对各种认识要素的建构
B.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C. 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
D. 主体对客体信息的加工
【多选题】
认识主体的属性有 ___
A. 生物性
B. 意识性
C. 社会性
D. 实践性
【多选题】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这一论断的哲学思想是 ___
A. 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B. 理论不能代替实践
C. 理论本身就是物质的力量
D. 理论的作用可以通过实践表现出来
【多选题】
孙中山先生指出,认识过程是“以行而求知,困知以进行”、“行其所不知以致其所知”、“因其已知而更进于行”。这表明 ___
A. 知行相互促进
B. 行先知后
C. 知行不可分割
D. 知行合一
【多选题】
下列属于中国传统哲学中唯心主义知行观的有 ___
A. 生而知之(孔子)
B. 不虑而知(孟子)
C. 不行而知(老子)
D.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多选题】
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的辩证过程是 ___
A. 从间接经验到直接经验的转化
B. 从抽象到具体再到抽象的上升运动
C. 实践——认识——实践的无限循环往复
D. 从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的发展
【多选题】
感觉是认识起点的观点 ___
A. 可以是可知论的观点,也可以是不可知论的观点
B. 可以是反映论的观点,也可以是先验论的观点
C. 可以是唯物主义的观点,也可以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D. 可以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也可以是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多选题】
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关系的有 ___
A.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B.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C. 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真实可靠
D.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多选题】
下列选项中属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区别的有 ___
A. 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外部联系,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内部联系
B. 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各个片面,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整体
C. 感性认识包含着错误认识成分,理性认识是正确的认识
D. 感性认识具有直接性和形象性,理性认识具有间接性和抽象性
【多选题】
“单凭观察所得的经验,是决不能充分证明必然性的。这是如此正确,以至于不能从太阳总是在早晨升起来判断它明天会再升起。”恩格斯这段话的含义是 ___
A. 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
B. 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
C. 事物的必然性与感性、经验性毫无关系
D. 归纳方法不是万能的
【多选题】
“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一观点说明 ___
A. 感性认识对于认识事物的本质没有任何帮助
B. 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
C.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D.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依存和渗透的
【多选题】
“按图索骥”的错误在于 ___
A. 理论脱离实际
B. 经验论
C. 教条主义
D. 唯理论
【多选题】
“跟着感觉走”,在本质上是 ___
A. 唯心主义经验论的观点
B. 唯物主义反映论的观点
C. 唯我主义观点
D. 反理性主义观点
【多选题】
经验论的错误在于 ___
A. 否认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
B. 否认认识是一个过程
C. 否认感性认识依赖于理性认识
D. 否认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
【多选题】
教条主义是 ___
A. 片面夸大理论和书本知识的作用
B. 重视感性经验,重视实践
C. 一切从本本出发,把理论当成万古不变的教条
D. 认为只有理性认识是可靠的
【多选题】
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会导致 ___
A. 唯理论
B. 诡辩论
C. 经验论
D. 反映论
【多选题】
对于同一棵大树,在木匠眼中是木材,画家看到的是色彩和色调,植物学家看到的是它的形态特征,这是由于 ___
A. 人的感觉受理性指导
B. 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
C. 已有的认识影响感觉活动
D. 意识建构认识对象
【多选题】
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是一次更重要的飞跃,这是因为 ___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C. 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
D.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多选题】
关于“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命题含义的正确表述有 ___
A. 谬误不能转化为真理,真理可以转化为谬误
B. 真理超出自己的适用范围就会转化为谬误
C. 谬误回归自己的适用范围就转化为真理
D. 真理和谬误在同一范围内可以相互转化
【多选题】
列宁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这说明 ___
A. 真理和谬误没有确定的界线
B. 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领域内才有绝对的意义
C. 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D. 沿着真理的方向继续前行会使真理变成谬误
【多选题】
真理和谬误是 ___
A. 没有本质区别的
B. 相比较而存在的
C. 相斗争而发展的
D. 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
【多选题】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在于 ___
A. 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B. 实践具有普遍性的特点
C. 实践是联系主观和客观的桥梁
D.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多选题】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指出:“对俄国来说,根据书本争论社会主义纲领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深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今天只能根据经验来谈社会主义。”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___
A. 社会主义建设不需要任何纲领
B. 应该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社会主义理论
C. 必须由实践来检验社会主义理论
D. 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应该由经验代替理论
【多选题】
如果只看到实践标准的确定性、绝对性,否认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相对性,就会导致 ___
A. 绝对主义
B. 相对主义
C. 教条主义
D. 不可知论
【多选题】
“实事求是”中包含着的哲学思想有 ___
A. 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B. 认识和实践的统一
C.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D.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多选题】
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是 ___
A. 真理原则
B. 价值原则
C. 效率原则
D. 公平原则
【多选题】
价值的特性是 ___
A. 客观性
B. 主体性
C. 社会历史性
D. 多维性
【多选题】
价值的客观性在于 ___
A. 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价值的客观性
B. 人的需要具有客观性
C. 满足人的需要的对象具有客观性
D. 满足人的需要的过程和结果具有客观性
【多选题】
人类在客观世界面前所处的两种不同的社会活动状态是 ___
A. 必然
B. 必然王国
C. 自由
D. 自由王国
【多选题】
价值评价的特点是 ___
A. 价值评价是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的
B. 价值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有直接关系
C. 价值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不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认识
D. 价值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认识
推荐试题
【单选题】
建国初期“三反”运动的内容是:___
A. 反对主观主义,反对宗派主义,反对官僚主义
B. 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C. 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
D. 反偷工减料,反贪污腐化,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
【单选题】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是:___
A. 1953年1月
B. 1953年2月
C. 1954年3月
D. 1954年9月
【单选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核心是___
A. 无产阶级的领导
B. 人民大众的参与
C. 反帝反封建
D. 建立统一战线
【单选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___
A. 新三民主义
B. 三大政策
C. 马克思主义
D. 新民主主义
【单选题】
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政体是___
A. 政治协商制
B. 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
C. 多党合作制
D. 新的议会制
【单选题】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国体是___
A. 工农联合专政
B. 无产阶级专政
C. 资产阶级专政
D. 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单选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___
A. 建立新的资本主义制度
B. 经过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
C. 建立民主社会主义社会
D. 实现共产主义
【单选题】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它属于___
A. 资本主义体系
B. 共产主义体系
C. 社会主义体系
D.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体系
【单选题】
中国现代史的开端是___
A. 1915年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B. 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发
C. 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
D.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单选题】
1949年我国人均国民收入只有___
A. 27美元
B. 37美元
C. 47美元
D. 57美元
【单选题】
在新解放区,人民解放军进行了大规模的剿匪作战,共消灭国民党土匪武装___
A. 100多万
B. 150多万
C. 200多万
D. 250多万
【单选题】
中国人民解放军完成全国大陆解放的标志性事件是___
A. 新疆和平解放
B. 解放海南岛
C. 西藏和平解放
D. 湖南和平解放
【单选题】
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的镇压反革命运动的政策是___
A. 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B. 镇压与宽大相结合
C.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D. 知无不言,言者无罪
【单选题】
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颁布于___
A. 1950年5月
B. 1951年5月
C. 1952年5月
D. 1953年5月
【单选题】
提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任务的会议是中共___
A. 七届三中全会
B. 七届四中全会
C. 七届五中全会
D. 中共八大
【单选题】
到1953年3月,我国建立了县级和县级以上的民族自治地区达___
A. 27个
B. 37个
C. 47个
D. 57个
【单选题】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主持召开的第一次大型国际会议是___
A. 万隆会议
B. 日内瓦会议
C. 东南亚地区和平会议
D. 亚洲太平洋地区和平会议
【单选题】
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提出,处理共产党和其他民主党派关系的方针是 ___
A. 加强团结,共同发展
B.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C. 和平共处,同舟共济
D. 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单选题】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主题是 ___
A. 搞好政治体制改革
B. 搞好经济体制改革
C.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D. 搞好社会管理体制改革
【单选题】
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开幕,会议明确了全党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___
A.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B. 阶级斗争
C. 发展生产力
D. 加强党的建设
【单选题】
中共八大指出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___
A. 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的矛盾
B. 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
C. 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D. 人民内部矛盾
【单选题】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开始探索本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文献是 ___
A. 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
B. 中共八大《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
C. 《论十大关系》
D.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单选题】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我国经济建设上的方针是 ___
A. 公私兼顾
B. 劳资两利
C. 实现现代化
D. 既反保守,又反冒进
【单选题】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科学文化工作的方针是___
A. 解放思想,大胆创新
B. 求大同,存小异
C.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D. 各抒己见,勇于突破
【单选题】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___
A. 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当前的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们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B. 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
C. 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D. 人们在日常政治经济生活中的矛盾
【单选题】
在党的八大的发言中,陈云提出了___的观点
A. “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B. “二个主体、三个补充”
C. “二个主体、二个补充”
D. “一个主体、二个补充”
【单选题】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于___年
A. 1956
B. 1957
C. 1958
D. 1959
【单选题】
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在关于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中,强调安排国民经济济发展的顺序是 ___
A. 重工业、轻工业、农业
B. 轻工业、重工业、农业
C. 农业、轻工业、重工业
D. 农业、商业、轻工业
【单选题】
《人民日报》连续发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和“小麦亩产12万斤”、“皮棉亩产5000斤”、“一棵白菜500斤”等文章,宣传全国各地大放“卫星”这一现象发生在 ___
A. 建国初期
B. “大跃进”时期
C. “文化大革命”时期
D. 改革开放新时期
【单选题】
1959年,___给毛泽东写信指出“大跃进”以来工作中存在的严重问题及其原因,但被毛泽东认为是右倾的表现,于是,庐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由纠“左”变为反右,随即全党范围展开大规模“反右倾”斗争
A. 彭德怀
B. 周恩来
C. 邓小平
D. 张闻天
【单选题】
造成1959—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严重困难的多种因素中,主要的是 ___
A. 空前严重的自然灾害
B. 国际反共势力的破坏
C.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和“反右倾”的后果
D. 苏联撕毁两国经济技术合作协议
【单选题】
1961年我国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主要是为了 ___
A. 克服严重自然灾害
B. 巩固“反右倾”斗争的成果
C. 解决农副产品供应紧张问题
D. 纠正“大跃进”运动的错误
【单选题】
我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是在 ___
A. 1962年10月16日
B. 1963年10月16 日
C. 1964年10月16 日
D. 1965年10月16日
【单选题】
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在 ___
A. 1971年4月24 日
B. 1970年4月24 日
C. 1969年4月24日
D. 1968年4月24日
【单选题】
1965年,上海《文汇报》发表姚文元的文章《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批判 ___所写的《海瑞罢官》,成为“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索
A. 康生
B. 吴晗
C. 林彪
D. 邓小平
【单选题】
1970—1971年发生了___阴谋夺取最高权力、策动反革命武装政变的事件。
A. 江青反革命集团
B. 康生反革命集团
C. 林彪反革命集团
D. 姚文元反革命集团
【单选题】
1976年10月6日,中央政治局采取果断措施,毅然粉碎了___篡党夺权的阴谋,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A. 江青反革命集团
B. 林彪反革命集团
C. 王洪文反革命集团
D. 康生反革命集团
【单选题】
1966—1976年给党和国家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的运动是 ___
A. “文化大革命”
B. “大跃进”运动
C. 反右斗争
D. “三大改造”运动
【单选题】
在“文化大革命”中,老一辈革命家和革命群众进行过多次抗争,其中包括( ) ①“一月革命” ②“二月逆流” ③四五运动 ④九一三事件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单选题】
在“文化大革命”中作恶多端,被毛泽东称为“四人帮”的是 ___
A. 林彪、江青、陈伯达、姚文元
B. 林彪、江青、张春桥、王洪文
C. 江青、王洪文、张春桥、姚文元
D. 江青、王洪文、张春桥、陈伯达
欢迎使用我爱刷题
×
微信搜索我爱刷题小程序
温馨提示
×
请在电脑上登陆“www.woaishuati.com”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