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选题】
事故报告中应当包括下列哪些内容?___
A. 工程规模、类型、结构
B. 建设单位的名称、资质等级和资质证书编号
C. 基本建设程序履行情况
D. 项目负责人和项目总监的姓名、资质等级和资质证书编号
E. 职工伤亡情况和非职工伤亡情况(农民工除外)
查看试卷,进入试卷练习
微信扫一扫,开始刷题
相关试题
【多选题】
下列对工程建设重大事故报告的叙述,哪些是正确的?___
A. 施工单位发生伤亡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包括有关管理人员以及作业人员等,应当立即向项目负责人、施工单位负责人报告
B. 施工单位负责人接到重伤、死亡、重大伤亡事故报告后,应当采取尽可能快的方式,向当地劳动部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报告
C. 特种设备发生事故的,还应当同时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D. 施工单位应当在24小时内写出书面事故报告,按规定程序逐级上报
E. 实行施工总承包的建设工程发生伤亡事故,由总承包单位和分包单位分别上报事故。
【多选题】
伤亡事故发生后,下列施工单位所采取的措施,那些是正确的?___
A. 积极抢救伤员
B. 妥善保护现场重要痕迹
C. 妥善保护现场物证
D. 绘制现场简图并做出书面记录
E. 制定事故应急预案
【多选题】
重大事故发生后,下列施工单位所做的工作,那些是正确的?___
A. 消除现场重要痕迹
B. 将受伤人员立即保护起来,防止新闻单位报道
C. 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D. 对事故现场进行拍照或者录像
E. 在24小时后写出书面事故报告,按规定程序逐级上报
【多选题】
重大死亡事故,按照企业的隶属关系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企业主管部门或者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会同同级___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A. 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部门
B. 公安部门
C. 监察部门
D. 纪检部门
E. 工会
【多选题】
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规定,事故事实材料的搜集主要包括以下哪些内容?___
A. 事故和受害人的基本情况
B. 事故发生前设备、设施等的性能和质量状况
C. 有关设计和工艺方面的技术文件、工作指令和规章制度方面的资料及执行情况
D. 气候、环境情况
E. 防护措施
【多选题】
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规定,死亡、重伤事故,应按下列哪些程序进行调查?___
A. 事故的现场处理
B. 物证、证人材料、事故事实材料的搜集
C. 现场摄影和事故图绘制
D. 事故原因和事故责任分析
E. 写出事故调查报告,报组织事故调查的机关或部门
【多选题】
事故调查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哪些主要内容?___
A. 事故基本情况和概况
B. 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
C. 事故原因和事故性质
D. 对事故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处理建议
E. 事故的教训和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所应采取措施的建议
【多选题】
进行事故原因分析包括以下哪些步骤?___
A. 整理和阅读调查材料
B. 分析伤害方式
C. 分析确定事故的直接原因
D. 分析确定事故的间接原因
E. 确定事故的责任者
【多选题】
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的规定,下列哪些属于事故直接原因中机械、物质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___
A. 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
B. 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
C. 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
D. 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
E. 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缺乏或有缺陷
【多选题】
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的规定,下列哪些属于事故直接原因中人的不安全行为?___
A. 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
B. 使用不安全设备
C. 手代替工具操作
D. 物体存放不当
E. 有分散注意力行为
【多选题】
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的规定,下列哪些属于事故直接原因中人的不安全行为?___
A. 不安全装束
B. 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技术知识
C. 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D. 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
E. 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扫等工作
【多选题】
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的规定,下列哪些情况为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___
A. 物体存放不当
B. 教育培训不够,未经培训,
C. 劳动组织不合理
D. 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
E. 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
【多选题】
事故处理应当遵循下列哪些原则?___
A. 实事求是、尊重科学
B. 属地管理
C. 公正、公平、公开
D. 分级管辖
E. 四不放过
【多选题】
事故调查处理应当遵循“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下列哪些是“四不放过”的内容?___
A. 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
B. 职工群众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C. 防范措施未落实不放过
D. 事故应急预案未制定不放过
E. 事故责任者未受到处理不放过
【多选题】
根据事故调查确定的事实,通过对事故原因的分析,找出对应于这些原因的人及其与事件的关系,确定事故的责任者。按责任者与事故的关系分为___。
A. 直接责任者
B. 间接责任者
C. 领导责任者
D. 主要责任者
E. 次要责任者
【多选题】
有下列哪些情况之一时,应由肇事者或有关人员负直接责任或主要责任?___
A. 违章指挥造成事故的
B. 违章作业、冒险作业造成事故的
C. 违反安全生产责任制和操作规程,造成伤亡事故的
D. 由于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和操作规程不健全造成事故的
E. 违反劳动纪律、擅自开动机械设备或擅自更改、拆除、毁坏、挪用安全装置和设备,造成事故的
【多选题】
有下列哪些情况之一时,有关领导应负领导责任?___
A. 由于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和操作规程不健全,职工无章可循,造成伤亡事故
B. 违反安全生产责任制和操作规程,造成伤亡事故的
C. 未按规定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或职工未经考试合格上岗操作造成伤亡事故的
D. 机械设备超过检修期限或超负荷运行,或因设备有缺陷又不采取措施,造成伤亡事故的
E. 作业环境不安全,未采取措施,造成伤亡事故的
【多选题】
按事故的性质可分为哪些类型?___
A. 责任事故
B. 非责任事故
C. 自然事故
D. 破坏事故
E. 技术事故
【多选题】
根据事故责任的大小,对事故责任者进行不同程度的处罚,处罚的形式有哪些?___
A. 行政处罚
B. 职务处罚
C. 经济处罚
D. 刑事处罚
E. 资格处罚
【多选题】
在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方面,施工单位应当做哪些工作?___
A. 制定本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B. 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或者配备应急救援人员
C. 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
D. 制定安全防护措施
E. 定期组织演练
【多选题】
下列哪些属于作业人员使用的个人安全防护用品?___
A. 安全帽
B. 安全带
C. 安全网
D. 焊接面罩
E. 限位器
【多选题】
作业人员有权对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问题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有权拒绝___。
A. 遵守劳动纪律的要求
B. 违章指挥
C. 危险作业
D. 强令冒险作业
E. 高处作业
【多选题】
根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规定,施工单位应当向作业人员提供安全防护用具和安全防护服装,并书面告知危险岗位的___。
A. 补助费的数量
B. 注意事项
C. 操作规程
D. 违章操作的危害
E. 作业方法
【多选题】
根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规定,作业人员应当遵守安全施工的___。
A. 强制性标准
B. 规章制度
C. 文明施工操作规程
D. 群防群治制度
E. 操作规程
【多选题】
现代施工安全管理包括___等几部分组成。
A. 安全作业
B. 文明施工
C. 环境保护
D. 成本管理
E. 技术管理
【多选题】
施工总平面图编制的主要依据有___。
A. 工程所在地区的原始资料;
B. 施工方案、施工进度和资源需要计划
C. 原有和拟建建筑工程的位置和尺寸
D. 建设单位可提供房屋和其他设施
E. 全部施工设施建造方案
【多选题】
施工现场按照功能可划分为___等区域。
A. 施工作业区
B. 辅助作业区
C. 材料堆放区
D. 办公区
E. 生活区
【多选题】
施工现场的场地应当清除障碍物,适当硬化,做到___。
A. 场地平整坚实
B. 雨季不积水
C. 大风天不扬尘
D. 四季绿化
E. 无坑洼
【多选题】
施工现场围挡应沿工地四周连续设置,使用的材料应___。
A. 能够循环使用
B. 稳定
C. 整洁
D. 坚固
E. 美观
【多选题】
施工现场的施工人员佩带的工作卡,必须注明佩带者的___,宜有照片。
A. 性别
B. 姓名
C. 职务
D. 工作岗位
E. 年龄
【多选题】
根据《高处作业分级》(GB/T3608-93),不同抛物高度(h)的可能坠落范围半径(R)正确的是___。
A. 当h为2~5m时,R为3m
B. 当h为>5~15m时,R为4m
C. 当h为>15~30m时,R为5m
D. 当h为>30m时,R为6m
E. 当h为>40m时,R为7m
【多选题】
关于建筑施工现场职工宿舍,下列叙述正确的有___。
A. 宿舍必须设置可开启式窗户,设置外开门,炎热季节应有消暑和防蚊虫叮咬措施。
B. 宿舍室内净高不得小于2.4m,通道宽度不得小于0.9m。
C. 宿舍内应当设置2m×0.9m规格的单层或双层单人床,床铺应高于地面0.3m。
D. 严禁使用通铺。
E. 宿舍内严禁存放施工材料、施工机具和其他杂物。
【多选题】
在施工坠落半径之内的,防护棚顶应当具有抗砸能力,下列对防护棚顶材料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___。
A. 强度应能承受10kPa的均布静荷载
B. 可采用50mm厚木板架设
C. 采用两层竹笆时,上下竹笆层间距应不小于400mm
D. 应当进行结构计算
E. 强度应能承受8kPa的均布静荷载
【多选题】
施工现场应设置医疗保健室,配备常用药以及___等急救器材。
A. 保健医药箱
B. 绷带
C. 担架
D. 止血带
E. 颈托
【多选题】
安全标志是用于表达特定信息的标志,由___组成。
A. 图形符号
B. 安全色
C. 几何图形(边框)
D. 文字
E. 灯光
【多选题】
安全标志主要包括___等。
A. 安全标语
B. 安全色
C. 安全宣传栏
D. 全标志牌
E. 安全设施
【多选题】
安全标志分___。
A. 禁止标志
B. 警告标志
C. 指令标志
D. 提示标志
E. 允许标志
【多选题】
搅拌站设置的原则是___。
A. 搅拌站应有后上料场地
B. 搅拌站尽可能设置在垂直运输机械附近
C. 搅拌站场地四周应当设置沉淀池、排水沟
D. 搅拌站应挂设操作规程、安全标志、混凝土配合比牌等
E. 搅拌站应搭设防护棚
【多选题】
对现场建筑材料的堆放的一般要求有___。
A. 应当根据用量大小、使用时间长短、供应与运输情况堆放
B. 各种材料必须按照总平面图规定的位置放置,
C. 各种材料物品必须堆放整齐,并符合安全、防火的要求
D. 应当按照品种、规格堆放,并设明显标牌,标明名称、规格、产地等
E. 要有排水措施、符合安全防火的要求
【多选题】
建筑施工现场消防安全责任制度,应当明确___等要求,并逐级落实防火责任制。
A. 消防水源
B. 消防安全管理程序
C. 消防安全责任人
D. 消防安全培训
E. 消防安全要求
推荐试题
【单选题】
梁体、轨道板、轨枕、接触网支柱等构件中使用的细骨料快速砂浆棒膨胀率应小于___。
A. 0.10%
B. 0.20%
C. 0.30%
D. 0.40%
【单选题】
钢绞线应力松弛性能试验中,试验标距长度不小于公称直径的___倍。(与第1题目重复)
【单选题】
硅酸盐水泥熟料中的___是水泥早期强度的主要来源。
A. C3S
B. C3A
C. C2S
D. C4AF
【单选题】
隧道橡胶止水带检测的硬度为。___
A. 硬度(邵尔A)
B. 洛氏硬度
C. 币氏硬度
D. 肖氏硬度
【单选题】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孔道压浆时,浆体的出机流动度应为___。
A. 10s±2s
B. 14s±4s
C. 18s±4s
D. 20s±2s
【单选题】
锚、夹具抽检且不得超过1000套,外观检查抽取10%,且不少于10套。对其中有硬度要求的零件做硬度检验,硬度检验抽取 ___。
【单选题】
水泥石灰稳定砂砾混合料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试件正确的养生方法应是___。
A. 先浸水1d,再标准养生27d
B. 先标准养生27d,再浸水1d
C. 先浸水1d,再标准养生6d
D. 先标准养生6d,再浸水1d
【单选题】
测试设备经校准某一量程不合格,但测试所需的量程合格,其状态标志应使用___。
A. 合格
B. 准用
C. 停用
D. 严禁使用
【单选题】
仪器设备状态标识中应包含必要的的信息,如检定/校准日期、有效期、检定校准单位、设备自编号、使用人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
A. 由计量检定(校准)单位给的检定(校准)标识就是状态标识
B. 由施工单位统一规定或母体统一规定的管理标识为状态标识
C. 不能用检定(校准)标识代替使用状态的确认标识
D. 由建设单位统一规定的管理标志即为管理标识
【单选题】
工地试验室应按合同段单独设立,工程规模过大时应设立分试验室。同一合同段内的工地试验室___。重复
A. 施工、监理单位不得由同一家母体检测机构授权设立;
B. 施工单位中心、分部试验室不得由同一家母体检测机构授权设立;
C. 建设、监理单位不得由同一家母体检测机构授权设立
D. 施工单位分部、监理单位不得由同一家母体检测机构授权设立;
【单选题】
由试验室最高管理者组织实施的质量活动有___。
A. 管理评审
B. 内审
C. 能力验证
D. 期间核查
【单选题】
混凝土发生碱骨料反应的必要条件是___。
A. 水、足够的碱、碱活性骨料
B. 足够的碱、碱活性骨料、低温环境
C. 水、碱活性骨料、低温环境
D. 水、足够的碱、低温环境。
【单选题】
下列外加剂的性能中,___不是品质优异的外加剂应具备的性能。
A. 引气量大
B. 坍落度损失小
C. 减水率高
D. 能明显提高混凝土耐久性。
【单选题】
胶凝材料是指用于配制混凝土的水泥与粉煤灰、磨细矿渣粉和硅灰等活性矿物掺和料的总称。水胶比则是混凝土配制时的___总量之比。
A. 用水量与胶凝材料
B. 用水量与水泥和粉煤灰
C. 水泥与粉煤灰
D. 用水量与水泥
【单选题】
普通混凝土水胶比与抗压强度的关系是___。
A. 线性正比关系
B. 线性反比关系
C. 指数正比关
D. 指数反比关系
【单选题】
混凝土电通量试验时,施加在试件两端直流恒电压为___。
A. 40V
B. 60V
C. 80V
D. 120V
【单选题】
下面关于液塑限的说法错误的是:___
A. 铁路标准试锥质量76g、锥体入土深度10mm的含水率为液限
B. 公路标准试锥质量100g、锥体入土深度20mm的含水率为液限
C. 《铁路工程岩土分类标准》(TB10077-2001)是采用76g锥、入土深度17mm的液限计算塑性指数和液性指数的
D. 铁路标准与公路标准塑限的取值方法也是不相同的
【单选题】
混凝土碳化使混凝土回弹值___。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无法判定
【单选题】
对于正态随机变量来说,它落在区间(µ-3σ,µ+3α)内的概率为___。
A. 95%
B. 68%
C. 99%
D. 100%
【单选题】
能反映钢筋内部组织缺陷,同时又能反映其塑性的试验是___。
A. 拉伸试验
B. 冷弯试验
C. 质量偏差
D. 尺寸
【单选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
A. 冷拉后的钢筋强度会提高,塑性、韧性会降低
B. 冷拉后的钢筋韧性会提高,塑性会降低
C. 冷拉后的钢筋硬度增加,韧性提高,但直径减小
D. 冷拉后的钢筋强度提高,塑性不变,但脆性增加
【单选题】
___是表示“质量”正确的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
【单选题】
将870修约到“百位数”的0.2单位修约,修约值为___。
A. 860
B. 870
C. 880
D. 890
【单选题】
工程施工质量验收中检验批的质量验收不包括___
A. 实物检查
B. 资料检查
C. 质量责任确认
D. 资质检查
【单选题】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___。
A. 大体积混凝土掺用粉煤灰主要为了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
B. 混凝土电通量可以用来间接评价混凝土的密实性。
C. CFG桩施工开始前应及时进行复合地基或单桩承载力试验,以确认设计参数。
D. 见证取样检测是指在建设单位监督下,由监理单位有关人员现场取样,并送至具备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所进行的检测。
【单选题】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___。
A. 预应力张拉千斤顶在张拉前必须校正,校正系数不得大于1.05倍,校正有效期为一个月且不超过200次张拉作业,拆修更换配件的千斤顶必须重新校正。
B. 原材料的储存应按品种、生产厂家分别储存,不同品种、不同生产厂家的原材料不得混装、混堆。乳化沥青、聚合物乳液、引气剂、铝粉等要遮光储存,避免阳光直射,防潮、防雨淋。
C. 工程中的对安全、卫生、环境保护和公众利益起决定性作用的检验项目称为主控项目。
D. 管道压浆剂(料)应检测凝结时间、流动度、泌水率、压力泌水率、7d强度、28d强度并且均符合标准技术要求,则判为该批号产品为合格品。如有一项不符合标准要求则判为不合格产品。
【单选题】
铁路隧道工程用B类止水带适用于___施工部位。
A. 施工缝
B. 变形缝
C. 湿接缝
D. 沉降缝
【单选题】
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混凝土拌合物入模含气量应符合《铁路混凝土》TB/T3275-2011中的相关规定。其中,___与标准要求不一致。
A. 冻融作用等级为D1时含气量≥4.0%
B. 冻融作用等级为D2时含气量≥5.0%
C. 无抗冻要求时含气量也不作要求
D. 冻融作用等级为D4时含气量≥6.0%
【单选题】
由检测机构的最高管理者批准发布的质量宗旨和质量方向是___。
A. 质量目标
B. 质量方针
C. 质量手册
D. 作业指导书
【单选题】
钢筋拉伸试验在塑性范围和直至规定强度(规定非比例延伸强度、规定总延伸强度和规定残余延伸强度)应变速率不应超过___。
A. 0.025/S
B. 0.0025/S
C. 0.00025/S
D. 以上都不对
【单选题】
评价石灰质量的最主要的指标是___。
A. 活性氧化钙和氧化镁含量
B. 细度
C. 二氧化碳含量
D. 二氧化硅含量
【单选题】
环刀法可以测定细粒土的密度,用环刀法检测压实度时,如环刀打入深度较浅,则检测结果会___。
A. 偏大
B. 偏小
C. 不变
D. 不能判定
【单选题】
一般来说,用3.6m的贝克曼梁测得的回弹弯沉比用5.4m的贝克曼梁测得的___。
【单选题】
在冻融破坏环境下,粉煤灰烧失量不宜大于___。
A. 3.0%
B. 4.0% C.5.0% D.8.0%
【单选题】
车辙试验检验沥青混合料___性能。
A. 变形
B. 抗裂
C. 抗疲劳
D. 热稳定
【单选题】
当土样中有机质含量超过5%,采用标准烘干法测定含水率时温度应控制在___ 。
A. 105~110℃
B. 110~200℃
C. 65~70℃
D. 75~100℃
【单选题】
低应变动力检测,多次反射现象的出现,一般表明缺陷在___。
A. 多个部位
B. 较深部位
C. 较浅部位
D. 桩头破损
【单选题】
低应变动力检测其应力波可以在___中传播。
【单选题】
评价沥青老化性能的试验方法是___。
A. 闪点试验
B. 薄膜烘箱试验
C. 加热质量损失试验
D. 溶解度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