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选题】
土的三相比例指标(物理性质指标)中可直接测试的指标为:___
A. 天然密度
B. 含水量
C. 压缩系数
D. 相对密度
查看试卷,进入试卷练习
微信扫一扫,开始刷题
相关试题
【多选题】
利用图解法测定钢筋屈服强度的方法是从力—位移曲线上读取___,除以试样原始横截面积。
A. 曲线首次下降的最小力。
B. 不计初始瞬时效应时的最小力。
C. 曲线首次下降的最大力。
D. 屈服平台的恒定力。
【多选题】
压缩试验曲线表达在:___
A. e~p
B. lge~p
C. lge~lgp
D. e~lgp
【多选题】
原位测试中强度的测试方法有:___
A. 静力触探试验
B. 旁压试验
C. 平板载荷试验 C.钻孔波速试验
【多选题】
斜拉桥斜拉索索力测定的方法有:___。
A. 电阻应变片测定法
B. 拉索伸长量测定法
C. 张拉千斤顶测定法
D. 振动测定法
【多选题】
GB1499.2-2007特征值检验规则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
A. 当试验性能规定为最大或最小值时,15个试样测定的所有结果应符合要求,此时,应认为该试验批符合要求。
B. 当最多有两个试验结果不符合条件时,应继续进行试验,此时,应从改试验批的不同根钢筋上,另取45个试样进行试验,这样可得到总计60个试验结果,如果60个试验结果中最多有2个不符合条件,该试验批符合要求。
C. 当试验性能规定为最大或最小值时,20个试样测定的所有结果应符合要求,此时,应认为该试验批符合要求。
D. 当最多有两个试验结果不符合条件时,应继续进行试验,此时,应从改试验批的不同根钢筋上,另取50个试样进行试验,这样可得到总计60个试验结果,如果60个试验结果中最多有2个不符合条件,该试验批符合要求。
【多选题】
混凝土施工中,拌合物温度按如下控制___。
A. 入模温度不宜高于30℃
B. 冬期施工出机温度不宜低于10℃
C. 冬期施工入模温度不应低于5℃
D. 夏季入模温度不宜高于40℃
【多选题】
利用超声波检测混凝土裂缝深度的方法有___。
A. 平测法
B. 正测法
C. 对测法
D. 斜测法
【多选题】
根据TB/T 3193-2008《铁路工程预应力筋用夹片式锚具、夹具和连接器技术条件》中规定,锚具、夹具和连接器的检测分为___。
A. 平行检验
B. 出厂检验
C. 型式检验
D. 常规检验
【多选题】
要求快硬的混凝土,不宜使用的水泥是___
A. 普通水泥
B. 矿渣水泥
C. 粉煤灰水泥
D. 硅酸盐水泥
E. 火山灰水泥
F. 高铝水泥
【多选题】
实验室可以采用国际标准,但仅限特定委托方的___检验。
【多选题】
用试饼法进行水泥安定性试验,煮沸后判断水泥是否安定的依据是目测试件是否有___。
【多选题】
在用级配区图检查砂子的级配时,累计筛余百分率一点都不能超出规定的范围,超出则为级配不合格的筛孔为___
A. 0.15mm
B. 0.315mm
C. 0.63mm
D. 4.75mm
【多选题】
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有___热力学温度、物质的量和发光强度等七个基本量。
【多选题】
混凝土养护用水的品质指标除___可不作要求外,其他项目与混凝土拌和用水的品质指标相同。
A. 不溶物
B. 可溶物
C. 硫酸盐
D. 氯离子
【多选题】
钢筋的一般检验项目包括___。
A. 屈服强度
B. 延伸率
C. 弯曲
D. 极限强度
【多选题】
根据岩石形成的地质条件可将岩石分为___。
A. 岩浆岩
B. 沉积岩
C. 玄武岩
D. 变质岩
【多选题】
在计量检测中发现仪器设备损坏应进行维修,维修后的仪器设备应按检定结果贴上___标志。
A. 合格(绿色)
B. 准用(黄色)
C. 暂停用(黑色)
D. 停用(红色)
【多选题】
混凝土强度评定方法有___。
A. 标准差已知法
B. 标准差未知法
C. 大样本法
D. 小样本法
【多选题】
碱骨料反应的类型可分为___。
A. 碱-硅酸反应
B. 碱-硅酸盐反应
C. 碱-碳酸反应
D. 碱-碳酸盐反应
【多选题】
混凝土的矿物外加剂有以下哪种___。
A. 粉煤灰
B. 磨细矿渣粉
C. 沸石粉
D. 硅灰
【多选题】
确定混凝土配合比的三个基本参数是:___。
A. 水灰比
B. 砂率
C. 单位用水量
D. 单位水泥用量
【多选题】
带肋钢筋机械性能试验取样应从___上取一组试样,一组试样拉力、冷弯( )。
A. 一根钢筋上
B. 不同根的钢筋上
C. 各一根
D. 各两根
【多选题】
水泥胶砂强度抗压试验结果取值方法:如六个测定值中有一个超出六个___的( )。
A. 平均值
B. 中间值
C. ±10%
D. ±15%
【多选题】
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结果取值方法:如三个测定值中有一个超出三个( )的___。
A. 平均值
B. 中间值
C. ±10%
D. ±15%
【多选题】
将60.28修约到个数位的0.5单位得到___,0.0032的有效位数为( )。
A. 60.5
B. 60.0
C. 5
D. 2
【多选题】
水泥混凝土的砂率确定主要考虑了___
A. 耐久性
B. 水胶比
C. 集料最大粒径
D. 工作性
【多选题】
关于环刀法测定压实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
A. 环刀法可用于测定水泥稳定砂砾基层的压实度
B. 环刀法适用于细粒土
C. 环刀法检测比较方便
D. 环刀法检测结果比灌砂法的精确
【多选题】
属于数理统计方法评定计分的检查项目有___
A. 压实度
B. 弯沉
C. 平整度
D. 结构层厚度
【多选题】
能够引起水泥混凝土用水量增加的因素是___
A. 加大粗集料的粒径
B. 砂的用量超过最佳砂率
C. 强化拌和效果
D. 卵石改为碎石
【多选题】
影响沥青和矿料之间粘附性的因素包括___
A. 拌和机械的拌和效果
B. 拌和矿料的干燥程度
C. 矿料的酸碱性
D. 矿料的表面的粗糙性
【多选题】
从混凝土组成材料的质量和比例而言,影响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有___
A. 水胶比
B. 粗集料品种
C. 水泥品种
D. 水泥强度
【多选题】
HRB400钢筋表示___
A. 热轧带肋钢筋
B. 冷轧带肋钢筋
C. 钢筋屈服强度最小值
D. 钢筋抗拉强度
【多选题】
《混凝土外加剂》(GB 8076-2008)的技术指标要求包括___等方面。
A. 受检混凝土性能指标
B. 匀质性指标
C. 抗冻性指标
D. 抗渗性指标
【多选题】
《通用硅酸盐水泥》(GB 175-2007)要求硅酸盐水泥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有___。
A. 细度
B. 凝结时间
C. 安定性
D. 强度
E. 比表面积
【多选题】
质量体系是指实施质量管理所需的___
A. 组织机构
B. 程序
C. 过程
D. 资源
【多选题】
砂中云母含量过大,会影响混凝土拌和物和硬化混凝土的什么性质___。
A. 拌和物和易性;
B. 保水性;
C. 抗冻性;
D. 抗渗性。
【多选题】
真值有___。
A. 理论真值
B. 规定真值
C. 相对真值
D. 标准真值
【多选题】
一个抽样方案中应该有___。
A. 合格品数
B. 样本大小
C. 不合格品数
D. 合格判定数
【多选题】
依据《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的规定,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划分为()等级;维勃稠度划分为()级;扩展度划分为___级。
【多选题】
《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 GB/T8077-2012)中,增加了___的试验方法。
A. 含固量和含水率
B. 离子色谱法测定氯离子
C. 水泥胶砂减水率试验方法
D. 总碱含量空白试验
推荐试题
【单选题】
毛泽东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提出了中国工业化道路是指:___
A. 重农抑商
B. 工、农、轻并重
C. 正确处理重工、农与轻的发展关系问题,有别于苏联的道路
D. 市场工业化道路
【单选题】
实现中国工业化的根本的政治前提:___
A. 宪法制定
B.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 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D. 共同纲领的制定
【单选题】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划分:___
A. 不发达与发达
B. 不发达与比较发达
C. 发展中与发达
D.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发达阶段
【单选题】
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不包括:___
A. 现代农业
B. 现代工业
C. 现代轻工业
D. 现代国防与科学技术
【单选题】
以下哪位领导人就所有制结构调整,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设想:___
A. 毛泽东
B. 邓子恢
C. 邓小平
D. 陈云
【单选题】
在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方面,哪位领导人创造性地提出了发展商品生产、利用价值规律的思想:___
A. 毛泽东
B. 刘少奇
C. 陈云
D. 邓小平
【单选题】
在社会主义经济方面,哪位领导人提出既有计划又有多样性和灵活性的主张:___
A. 毛泽东
B. 刘少奇
C. 陈云
D. 邓小平
【单选题】
在经济体制 和运行机制改革方面,哪位领导人提出要建立适合于“我国情况和人民需要的社会主义市场”。___
A. 毛泽东
B. 刘少奇
C. 陈云
D. 邓小平
【单选题】
“两参一改三结合”的管理模式,是哪位领导人提出来的?___
A. 毛泽东
B. 刘少奇
C. 陈云
D. 邓小平
【单选题】
在企业管理方面, “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是谁提出的?___
A. 毛泽东
B. 刘少奇
C. 陈云
D. 邓小平
【单选题】
关于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是中共八大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目标是:___
A. 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反对官僚主义
B. 加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智能
C. 着手系统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D. 建成既集中又民主、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有统一意志又有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单选题】
3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指哪个方面?___
A. 民主建设
B. 经济发展
C. 科学文化
D. 知识分子
【单选题】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不包括:___
A. 巩固和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B.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经验、理论准备与物质基础
C. 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D. 为改革开放打下基础
【单选题】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的内容是:___
A. 武装割据
B. 红色政权建立
C. 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D. 改革开放
【单选题】
习近平强调“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为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思想准备,同时要求需从三个方便把握,除了如下哪一项外:___
A. 积累正反经验与坚定不移地把握改革开放存在密切关系
B. 决不能割裂前后两阶段的关系
C. 不能运用后者否定前者,也不能用改革前的历史否定改革后的历史
D. 前后虽然是继承关系,但是前后差距太大
【单选题】
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 ___
A. 改革开放
B. 解放发展生产力
C. 实现共产主义
D. 人民当家作主
【单选题】
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期,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一些基本原理理解不够深入,不包括:___
A. 对中国国情缺乏深刻认识
B. 没有完全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 没有完全摆脱苏联模式的影响
D. 没有从人类学的角度去理解社会主义
【单选题】
苏共二十大给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探提供的问题是:___
A.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B. 如何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矛盾的问题
C. 如何建党的问题
D. 如何执政的问题
【单选题】
国家建立或者稳定运行后,政治生活中占主导地位的矛盾多为:___
A. 国际矛盾
B. 对抗矛盾
C. 人民内部矛盾
D. 主要矛盾
【单选题】
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民主方法不包括:___
A. 讨论
B. 批评
C. 说服教育
D. 妥协
【单选题】
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___
A.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B. 关于选择什么样的社会制度的问题
C. 关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D. 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
【单选题】
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提出了重要的战略:___
A. 社会主义主义改造
B. 三步走战略
C. 两步走战略
D. 两个一百年战略
【单选题】
党的八大的历史贡献不包括:___
A. 正确分析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的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B. 在经济建设方面,提出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C. 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方面,提出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开展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
D. 必须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
【单选题】
()提出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观点。___
A. 周恩来
B. 毛泽东
C. 邓小平
D. 陈云
【单选题】
改变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判断的会议:___
A. 八大一次会议
B. 八大二次会议
C. 八大三次会议
D. 八大四次会议
【单选题】
阶级斗争扩大化运动所造成的损害证明:___
A. 矛盾是虚构的
B. 矛盾准确判断影响并决定着社会建设的任务
C. 阶级斗争需要长时间维持在一定水平上
D. 阶级斗争是社会主义社会必须一以贯之的
【单选题】
急躁冒进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告诉我们:___
A. 社会主义建设可忽略物质基础
B. 可以忽略各项经济计划、政策与措施的科学论证
C. 可以忽略生产建设、经营管理的经济效果
D. 社会主义建设必须采取科学的态度
【单选题】
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组织原则:___
A. 人民代表大会制
B. 一党专政
C. 民主集中制
D. 政治协商制
【单选题】
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优势:___
A. 政治上对资本主义的全盘否定
B. 摒弃资本主义所创造的的一切成果
C. 大胆吸收和借鉴包括资本主义文明在内的一切人类文明成果,并创造高于资本主义的文明
D. 切断与资本主义的一切联系
【单选题】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正反两反面经验反思促成了当今最重大的政治决策:___
A. 阶级斗争扩大化
B. 改革开放
C. 左倾关门主义
D. 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单选题】
1956年4-5月,毛泽东先后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最高国务会议上作的《论十大关系》 报告中指出“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这表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共党员___
A. 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B. 开始探索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C. 开始找到自己的一条适合中国的路线
D. 已经突破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束缚
【单选题】
“十大关系”涉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各方面。前五条主要讨论___,着眼于从经济工作的各个方面调动各种积极因素。
A. 经济问题
B. 国防问题
C. 文化问题
D. 政治问题
【单选题】
《论十大关系》前三条讲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这里涉及的实际上是___
A. 开辟一条和苏联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问题
B. 参照苏联经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C. 总结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经验
D.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
【单选题】
《论十大关系》第四、五条讲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开始___。这样就初步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若干新方针。
A. 涉及经济体制改革
B. 涉及政治体制改革
C. 涉及文化体制改革
D. 涉及军事体制改革
【单选题】
1963年,周恩来强调: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强国,关键在于实现___
A. 科学技术现代化
B. 农业现代化
C. 国防现代化
D. 工业现代化
【单选题】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___
A. 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B.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C. 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D. 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单选题】
毛泽东于___年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A. 1954
B. 1955
C. 1956
D. 1957
【单选题】
___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
A.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B. 《人的正确思想从哪儿来》
C. 《关于国家资本主义》
D. 《论十大关系》
【单选题】
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具有___的性质?
A. 非尖锐性
B. 非爆发性
C. 非持续性
D. 非对抗性
【单选题】
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具有“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其中,之所以会有相矛盾的一面,是因为___
A. 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
B. 社会主义建设者经验积累不足
C. 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程度不够
D.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不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