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单选题】
按相对密度分,轻质原油相对密度___ 。
A. 小于0.852
B. 小于0.878
C. 小于0.832
D. 在0.848~0.878范围
【单选题】
按含硫量分,低硫原油含硫量小于 ___。
A. 0.2%
B. 0.3%
C. 0.4%
D. 0.5%
【单选题】
新建电气化铁路在牵引供电设备送电前___天,建设单位应将送电日期通告铁路沿线路内外各有关单位。
【单选题】
为保证人身安全,除专业人员按规定作业外,任何人所携带的物件与接触网设备的带电部分需保持___m以上的距离。
【单选题】
任何电器设备未经验电,一律视为___不准身体触及。
【单选题】
发现牵引供电设备断线及其部件损坏,或发现牵引供电设备上挂有线头、绳索、塑料布或脱落搭接等异物,均不得与之接触,应立即通知附近车站,牵引供电设备检修人员到达未采取措施以前,任何人员均应距已断线索或异物处所___米以外。
【单选题】
站内和行人较多的地段,牵引供电设备支柱在距轨而___米高处均要设白底黑字“高压危险”并有红色闪电符号的警示标志
【单选题】
横越停留车列时,严禁钻车,必须从车钧上、车门处越过或在停留车___米以外绕过,并要防止提开车钩。注意邻线来车。
【单选题】
隔离开关开闭作业时,必须执行一人操作___人监护制度
【单选题】
通过道口车辆限界及货物装载高度(从地面算起)不得超过____米,超过时,应绕行立交道口或进行货物倒装。
【单选题】
行人持有长大、飘动等物件通过道口时,不得高举挥动,应与牵引供电设备带电部分保持___米以上的距离。
【单选题】
横越道岔时,不得足踏____和道岔转动部分,禁止从集中联动的道岔处通过。
【判断题】
铁路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时,不得与别人闲谈或做与本职工作无关的事情,工作前应充分休息,保证工作时能够精力充沛、意志集中
【判断题】
不得用手或身体任何部位接触运转中设备的转动部件
【判断题】
露天场所,天气不良危及人身安全时可以上高处作业
【判断题】
触电时人体会受到某种程度的伤害,按其形式可分为电击和电伤两种
【判断题】
各种机械设备转动部分及有危险的外露部分,均应设置防护装置
【判断题】
遇发生人员触电、火灾或其它危险情况时,应立即采取抢救措施
【判断题】
不准在动态中的车辆中调整钩位、摘接风管
【填空题】
1.横越铁路要认真执行一站、二看、三___、四通过制度。
【填空题】
2.在接近线路通行或横跨线路时,应注意___。确认无机车、车辆移动或列车驶近时,方准通行。
【填空题】
3.电气化铁路区段,具有升降、伸缩、移动平台等功能的机械设备进行施工、装卸等作业时,作业范围与牵引供电设备高压带电部分须保持___的距离。
【填空题】
4.作业人员要抓紧站稳,手不抓紧不迈步,脚未站稳不松手,并___搬运重物或双手同时携持物品。
【填空题】
5.运行中进行机械间检查时,必须___。检查时,严禁接触机械间各旋转运动部件及带电部件,机车各门均须关闭。
【填空题】
6.严禁从车上向下扔放拆下的___或其它物品。
【填空题】
7.一切机械设备均须指定___负责。各种输电的电线路、机车的操纵握柄或开关,除操纵人员外,其他人员未经负责人许可,严禁乱摸、乱动
【填空题】
8.雷雨、风雪天气,在电化区段行走应___为宜。
【填空题】
9.禁止在带电的情况下,接触末绝缘的导线及各种设备的___。
【填空题】
10.在接触网没有停电并接地的情况下,___到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和车辆的车顶上进行任何作业。
【简答题】
为保证人身安全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得有哪些行为?
【填空题】
1、消防救援队伍“四句话十六字”方针:___、___、___、___。
【填空题】
2、消防救援人员入队誓词:我志愿加入国家消防救援队伍,___,___,___,___,坚决做到___、___,___、___,___、___,为维护人民___、___贡献自己的一切。
【填空题】
3、两严两准:___、___,准___、准___标准。
【填空题】
5、“三会一课”:___会、___会、___会和上___课。
【填空题】
6、党的“三大历史任务”: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___与促进___。
推荐试题
【单选题】
按照火灾损失严重程度分类,重大火灾是指死亡___人以上;受伤10人以上;死亡.重伤10人以上;受灾户30户以上,烧毁财物损失()万元以上。
A. 9,90
B. 7,70
C. 5,50
D. 3,30
【单选题】
卤钨灯及___w以上的白炽灯泡的吸顶灯的引入线应采用瓷管.石棉.玻璃丝等不燃烧材料作隔热保护。
【单选题】
打歼灭战必须以___为前提,就是说灭火战斗的歼灭战,要抓住有利战机,根据火场具体情况,在短时间内夺取灭火战斗的胜利。
A. 集中兵力
B. 救人第一
C. 准确迅速
D. 适时进攻
【单选题】
消防水泵的运转试验:每次不应少于___min,并每隔两年对消防水泵进行解体检修。
【单选题】
建筑物内燃气锅炉房的门应采用___。
A. 甲级防火门
B. 乙级防火门
C. 丙级防火门
D. 普通门
【单选题】
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报警压力为___MpA。
A. 3—5
B. 4—6
C. 5
D. 6—8
【单选题】
氮氧化物一般由___进入人体引起中毒。
A. 呼吸道
B. 皮肤
C. 消化道
D. 视网膜
【单选题】
燃烧的类型归纳起来有___。
A. 有烟燃烧
B. 无烟燃烧
C. 熏烟燃烧
D. 闪燃.着火.自然.爆炸
【单选题】
设置在走道和大厅等公共场所内的扬声器,每个扬声器的额定功率不应小于___W。
【单选题】
未设有自动灭火系统的三级耐火等级的多层民用建筑最多允许(),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为___。
A. 5层;2500㎡
B. 5层;1200㎡
C. 3层;1200㎡
D. 2层;600㎡
【单选题】
液化石油气火灾属于___。
A. A类火灾
B. B类火灾
C. C类火灾
D. D类火灾
【单选题】
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或火灾报警控制器安装在墙上时,其底边距地面高度宜为___m。
A. 0.5~1.0
B. 1.0~1.3
C. 1.3~1.5
D. 1.5~1.8
【单选题】
当采取冷却灭火时,对于汽油燃烧将其冷却到___之下时,燃烧就会中止。
【单选题】
木炭燃烧属于___。
A. 蒸发燃烧
B. 分解燃烧
C. 表面燃烧
D. 阴燃
【单选题】
窒息灭火的主要灭火机理是___。
A. 减少可燃物
B. 降低温度
C. 降低氧浓度
D. 降低燃点
【单选题】
___属于乙类火灾危险性。
A. 镁粉
B. 钾
C. 动物油
D. 过氧化钠
【单选题】
___属于甲类火灾危险性。
A. 蚁酸
B. 二硫化碳
C. 氨气
D. 氟气
【单选题】
___是划分易燃.可燃液体火灾危险性的重要依据。
A. 燃点
B. 自燃点
C. 闪点
D. 氧指数
【单选题】
不属于耐火极限的判定条件是___。
A. 失去稳定性
B. 失去完整性
C. 失去绝热性
D. 失去抗燃性
【单选题】
环状管道内的流量,可按那种公式进行估算。___
A. Q=0.5D2V
B. Q=1.0D2V
C. Q=1.5D2V
D. Q=2.0D2V
【单选题】
适用于特级保护对象的报警系统为___。
A. 集中报警系统
B. 区域报警系统
C. 消防联动控制系统
D. 控制中心报警系统
【单选题】
消防避火服防火温度一般为___℃。
A. 800
B. 1800
C. 2000
D. 500
【单选题】
下列物质发生火灾,属于A类火灾的是___。
【单选题】
当烟气温度超过___℃时,排烟防火阀应能自行关闭。
A. 70
B. 280
C. 60
D. 150
【单选题】
卤代烷灭火方式主要是___。
A. 降低温度
B. 降低氧浓度
C. 隔离空气
D. 抑制链式反应
【单选题】
固体可燃物的火灾延续时间为15min时,其火灾蔓延距离应是___m。
【单选题】
不属于油罐按安装形式的是___。
A. 油池油罐
B. 半地下油罐
C. 地上油罐
D. 地下油罐
【单选题】
关阀堵漏编组一般为___人,必须与技术人员配合进行。
A. 1至2人
B. 1至3人
C. 2至3人
D. 3至4人
【单选题】
___可能因氧化发生自燃。
A. 硝化棉
B. 活性炭
C. 稻草
D. 黄磷
【单选题】
在管径和压力相同的条件下,环状管道的流量是枝状管道内流量的___倍。
A. 1.0~1.5
B. 1.5~2.0
C. 2.5~3.0
D. 3.0~3.5
【单选题】
低闪点液体和高闪点液体形成的混合液,其闪点与这两种液体的闪点的平均值的关系是___。
A. 低于平均值
B. 等于平均值
C. 高于平均值
D. 无必然联系
【单选题】
甲类可燃液体闪点___。
A. <18℃
B. <28℃
C. <38℃
D. ≤28℃
【单选题】
每个防火分区的相邻2个安全出口最近边缘水平距离不应小于___m。
【单选题】
有毒气体的特点主要有毒害性.腐蚀性.刺激性以及___等。
A. 流动性
B. 易燃易爆性
C. 酸性
D. 碱性
【单选题】
建筑物内部可燃装修的危害不包括___。
A. 增大建筑物内火灾荷载
B. 增加了火灾扑救的难度
C. 产生大量烟气和有毒气体
D. 传播火焰,使火势迅速蔓延扩大
【单选题】
气体灭火系统在使用中应注意的不包括___。
A. 防毒
B. 防冻伤
C. 防灼伤
D. 听到警报声立即撤离保护区
【单选题】
固定消防设施有___。
A.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B. 消防宣传器材
C. 消防控制室.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D. 泡沫.干粉和气体灭火系统
【单选题】
一般情况下,以泡沫液流动点上推___作为其最低储存温度值。
A. 5℃
B. 10℃
C. 3℃
D.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