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下列哪一本著作对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起了最为重要的作用___
A. 凯恩斯的《货币论》
B. 马歇尔的《货币、信用与商业》
C. 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D.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
查看试卷,进入试卷练习
微信扫一扫,开始刷题
相关试题
【单选题】
下列关于国内生产总值说法正确的是___
A. 一年内一个国家范围内的所有交易的市场价值
B. 一年内一个国家范围内交换的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C. 一年内一个国家范围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D. 一年内一个国家范围内交换的所有商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单选题】
下列将计入当年GDP 的一项是___
A. 某人花10万元购买一辆二手汽车
B. 面包厂购买的面粉
C. 某企业当年生产没有卖掉的20万元产品
D. 家庭妇女在家从事家务劳动
【单选题】
一国的GDP大于GNP,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___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单选题】
___
A. 上升
B. 下降
C. 不会发生变化
D. 不确定
【单选题】
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净值统计中,“投资”包括___
A. 某家庭购买的空调
B. 年终比年初增加的存货
C. 政府修建的公共设施(道路,桥梁等)
D. 消费者年内购买而没有消费完的商品
【单选题】
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___
A. 价格决定理论
B. 工资决定理论
C.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D. 汇率决定理论
【单选题】
线性消费曲线与45度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为___
A. 自主消费
B. 总消费
C. 收入
D. 储蓄
【单选题】
根据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___
A. 消费函数曲线不再是一条曲线
B. 消费函数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上升但其斜率越来越小的曲线
C. 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的消费增量占收入增量的比重却是越来越小的
D. 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的消费支出在总收入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少
【单选题】
在收入—支出分析中,投资的增加会使___
A. 改变总支出曲线的斜率,使均衡国民收入多倍于投资增量增加
B. 改变总支出曲线的斜率,使均衡国民收入等量于投资增量增加
C. 总支出曲线向上平移,使均衡国民收入以投资增量的倍数增加
D. 总支出曲线向上平移,使均衡国民收入以投资增量的等量增加
【单选题】
消费—收入分析中,消费函数曲线在纵轴(消费轴)的截距和斜率分别为___
A. 自主消费 边际消费倾向
B. 引致消费 平均消费倾向
C. 自主消费 平均消费倾向
D. 引致消费 边际消费倾向
【单选题】
其他条件保持不变,投资增加将引起___
A. 国民收入增加,消费水平提高
B. 国民收入增加,消费水平下降
C. 国民收入增加, 储蓄水平下降
D. 国民收入增加,消费水平不变
【单选题】
在IS曲线上存在储蓄和投资均衡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点有___
A. 一个
B. 无数个
C. 一个或无数个
D. 一个或无数个都不可能
【单选题】
如果人们在每一个利率水平下都更多的持有货币,那么___
A. 货币需求曲线左移
B. LM曲线左移
C. 实际国民收入下降
D. 以上都正确
【单选题】
一般的说,位于LM曲线左方的收入和利率组合,都是___
A. 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的非均衡组合
B. 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的均衡组合
C. 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的非均衡组合
D. 不确定,跟产品市场有关
【单选题】
在简单凯恩斯模型中,投资增加使储蓄___
【单选题】
假定货币供给量不变,货币的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增加将导致货币的投机需求___
【单选题】
当经济处于流动性陷阱状况时___
A. 货币政策有效
B. 财政政策无效
C. 有完全的挤出效应
D. 没有挤出效应
【单选题】
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因为___
A. 边际效用递减,价格水平下降时,人们的购买数量才会增加
B. 价格水平下降,真实余额增加,均衡支出增加
C. 扩张的财政政策,增加了均衡的支出水平
D. 扩张的货币政策降低了利率,从而增加了投资和均衡的支出水平
【单选题】
古典的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造成这一形状的主要原因在于其假定前提是___
A. 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毫无摩擦
B. 价格变动对货币工资没有影响
C. 充分就业通过工资的迅速调整得以维持
D. 以上都正确
【单选题】
垂直的长期总供给曲线表明,如果价格可以充分调节,那么___
A. 任何价格水平下,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都是一致的
B. 产出仅取决于总需求水平
C. 均衡的实际国民收入不能确定
D. 价格水平仅由总供给决定
【单选题】
如果经济运行处于总供给曲线的向上倾斜的部分,则总需求的增加会___
A. 使物价水平上升,但实际国民收入并不提高
B. 使实际国民收入提高,但物价水平并不上升
C. 使物价水平上升,同时实际国民收入提高
D. 物价水平并不上升,实际国民收入也并不提高
【单选题】
下列哪些因素会引起总需求曲线的移动___
A. 一般价格水平的变化
B. 居民货币收入的变化
C. 消费和投资的支出结构的变化
D. 政府支出的变化
【单选题】
假设已实现充分就业,且总供给曲线为正斜率,则总需求曲线左移会降低___
A. 实际工资、就业量和实际产出
B. 名义工资、就业量和实际产出
C. 劳动生产率和实际产出
D. 劳动需求、就业量和实际工资
【单选题】
其他条件不变时,哪个因素会引起AD曲线左移___
A. 价格水平下降
B. 政府支出减少
C. 税收减少
D. 名义货币供给增加
【单选题】
充分就业以后,劳动供给曲线更为陡峭,表明___
A. 名义工资提高
B. 实际工资提高
C. 价格水平提高
D. A和B
【单选题】
工资刚性是指以下哪种情况___
A. 工人的超时劳动不能得到补偿
B. 工资完全不因需求或供给的变动而做出调整
C. 当针对新合同谈判时,工人得不到加薪
D. 当物价变动时,工资不能自动做出调整
【单选题】
假设工资是刚性的,当劳动需求曲线向左移动时,___
A. 目前工资高于市场出清水平,劳动供给超过劳动需求,导致失业
B. 目前工资低于市场出清水平,但劳动供给超过劳动需求,导致失业
C. 劳动工资下降到新的市场出清水平,但劳动供给超过劳动需求,导致失业
D. 工资高于市场出清水平,劳动需求超过劳动供给,导致失业
【单选题】
由于经济出现萧条,大量的企业纷纷倒闭,原来的工人纷纷失业,这种失业属于___
A. 摩擦性失业
B. 周期性失业
C. 季节性失业
D. 结构性失业
【单选题】
下面关于通货膨胀表述正确的是___
A. 货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的黄金量
B. 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货品的价值量
C. 货款数量超过了存款的数量
D. 一般物价水平显著的持续上涨
【单选题】
菲利普斯曲线说明的问题是___
A. 通货膨胀将会导致失业
B. 通货膨胀是由行业工会引起的
C. 通货膨胀和失业率之间呈负相关,表明二者之间有替代关系
D. 通货膨胀和失业率之间呈正相关,表明二者之间相互促进
【单选题】
“滞涨”问题如果用菲利普斯曲线表示,则应该是___
A. 一条垂直与横轴的菲利普斯曲线
B. 一条长期斜率为正的直线
C. 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不断外移
D. 一条不规则的曲线
【单选题】
充分就业的含义是___
A. 人人都有工作,没有失业者
B. 消灭了非自愿失业的就业状态
C. 消灭了自然失业的就业状态
D. 消灭了自愿失业的就业状态
【单选题】
根据菲利普斯曲线,降低通货膨胀率的办法是___
A. 减少货币供给量
B. 降低失业率
C. 提高失业率
D. 增加财政赤字
【单选题】
经济增长的表现为___
A. 一个国家或地区失业率的下降
B. 一个国家或地区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
C. 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速度的加快
D.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
【单选题】
下列哪一种情况属于资本深化___
A. 人口增长5%,资本存量增加10%
B. 人口增长5%,资本存量增加5%
C. 人口增加5%,资本存量增加4%
D. 人口没有增长,资本存量也没有增加
【单选题】
按照哈罗德的看法,要想使资本主义经济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稳定地增长下去,其条件是___
A. 实际增长率、自然增长率和有保证的增长率三者相等
B. 实际增长率和自然增长率相等
C. 自然增长率和有保证的增长率相等
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单选题】
根据现代关于经济周期的定义,经济周期是指___
A. GDP值上升和下降的交替过程;
B. 人均GDP值上升和下降的交替过程
C. GDP值增长率上升和下降的交替过程;
D. 以上各项均正确。
【单选题】
当某一社会经济处于经济周期的扩张阶段时,___
A. 经济的生产能力超过它的消费需求
B. 总需求逐渐增长,但没有超过总供给
C. 存货的增加与需求的减少相联系
D. 总需求超过总供给
【单选题】
经济波动的周期的四个阶段依次为___
A. 扩张、顶峰、衰退、谷底;
B. 顶峰、衰退、谷底、扩张;
C. 谷底、扩张、顶峰、衰退;
D. 以上各项均正确。
【单选题】
经济增长的标志是___
A. 失业率的下降
B. 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
C. 社会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
D. 城市化速度加快
推荐试题
【单选题】
在真理观上坚持辩证法,就必须承认( )
A. 真理是主体对客体的正确反映
B. 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C. 真理既是正确的又包含某些错误
D. 真理既是全面的又是具体的
【单选题】
在真理检验标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是承认( )
A. 实践标准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
B. 实践标准既是普遍的又是具体的
C. 实践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
D. 实践标准既是不变的又是可变的
【单选题】
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是坚持了检验真理的标准的( )
A. 确定性
B. 全面性
C. 具体性
D. 稳定性
【单选题】
既承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又承认逻辑证明在认识和探索真理中的作用,就是认为( )
A. 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多元的
B. 逻辑证明可以取代实践标准
C. 逻辑证明可以最终证实或驳倒真理
D. 被逻辑证明和证伪了的认识最终还要靠实践的检验
【单选题】
真理的价值问题是指( )
A. 真理是否与对象相符合的问题
B. 真理是否能满足人的需要的问题
C. 真理是否具有客观性的问题
D. 真理是否发展的问题
【单选题】
真理是有价值的,说的是( )
A. 真理是客观的
B. 真理是发展的
C. 真理能满足人的需要
D. 有用的就是真理
【单选题】
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
A. 一切从实际出发
B. 理论联系实际
C. 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优先)?
D.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单选题】
片面强调理性认识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会导致( )
A. 经验论
B. 教条主义
C. 诡辩论
D. 二元论
【单选题】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 )
A. 两种不同性质的真理
B. 两种各自独立的真理
C. 真理的两个不同阶段
D. 客观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
【单选题】
认识之所以能够不断地得到发展,其根本原因就在于( )
A. 科学家们不断地发明创造
B.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不断发展与结合
C. 社会实践的需要
D. 人们追求知识的愿望
【单选题】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在于( )
A. 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B. 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
C. 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
D. 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
【单选题】
在下列成对的理论中,属于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对立的是( )
A. 能动反映论与机械反映论的对立
B. 反映论与先验论的对立
C.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D. 唯理论与经验论的对立
【单选题】
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这体现了( )
A. 认识论中的唯物论
B. 认识论中的辩证法
C. 认识论中的唯理论
D. 认识论中的经验论
【单选题】
对马克思主义既要坚持,又要发展。这种正确态度的理论基础是( )
A.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的原理
B.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原理
C. 真理的绝对性和真理的相对性统一的原理
D. 能动的反映是摹写和创造相统一的原理
【单选题】
相对真理是指( )
A. 不含有绝对性质的真理
B. 包含有错误因素的真理
C. 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的
D. 暂时正确的真理
【单选题】
认识过程中意义更为重大的飞跃是( )
A.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B. 从现象的认识到本质的认识的飞跃
C. 从实践到认识的飞跃
D. 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单选题】
实践高于理论认识,是因为实践具有( )
A. 普遍性
B. 绝对性
C. 客观实在性
D. 直接现实性
【单选题】
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强调了( )
A. 人们对每一件事情都要细心观察
B. 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的指导
C. 人们获得感性经验的重要性
D. 人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单选题】
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这个标准( )
A. 是绝对确定的
B. 是不确定的
C. 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
D. 既是历史的,又是逻辑的
【单选题】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
A. 辩证唯物论与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B.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C. 唯物论和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D.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单选题】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
A. 只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B. 只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
C. 是指导和被指导的关系
D. 不仅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而且也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单选题】
“认识开始于感觉”,这是( )
A. 唯物主义的正确观点
B. 唯心主义的错误观点
C. 辩证唯物主义的唯一正确的观点
D. 正确的观点,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能接受它
【单选题】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这是( )
A. 只有辩证唯物主义才能承认的正确观点
B. 唯心主义的错误观点
C. 一切唯物主义都承认的观点
D. 形而上学的观点
【单选题】
认识论就是反映论,这是( )
A. 一切唯物主义的共同原则
B. 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都承认的原则
C. 是可知论坚持的原则
D. 一切不可知论都坚持的共同原则
【单选题】
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根本对立是( )
A. 承认矛盾还是否认矛盾
B. 认识论和反映论的区别
C. 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
D. 对世界本质的不同回答
【单选题】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是( )
A. 矛盾的观点
B. 发展的观点
C. 实践的观点
D. 联系的观点
【单选题】
真理多元论的错误实质在于( )
A. 否认人的认识能力和水平不同
B. 否认真理的客观性
C. 否认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
D. 否认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
【单选题】
坚持真理的客观性,就是坚持真理的( )
A. 一元论
B. 多元论
C. 主观真理论
D. 实用主义真理论
【单选题】
“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真理”这是( )
A. 形而上学的观点
B. 唯物主义的观点
C. 诡辩论的观点
D. 辩证物主义的观点
【单选题】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区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这是( )
A. 诡辩论的观点
B. 实用主义的观点
C. 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D. 形而上学的观点
【单选题】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真理的根本特征是( )
A. 主观的形式客观的内容
B. 客观的形式主观的内容
C. 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范畴
D. 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单选题】
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其主要依据是( )
A. 它具有客观实在性
B. 它具有直接现实性
C. 它具有形式的多样性
D. 它具有社会历史性
【单选题】
放在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像是被折断了一样。对这一事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亲眼所见的都是对客观真实的反映
B. 眼睛是最好的证人
C. 感性只是解决现象问题,理性才能解决本质问题
D. 这是一种用歪曲形式表现本质的现象
【单选题】
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其不确定性是因为( )
A. 有些真理是根本无法通过实践来加以检验的
B. 任何实践检验都需要一定的逻辑证明作为其补充的手段
C. 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社会实践总要受历史条件的限制
D. 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各有其不同的实践标准
【单选题】
“马克思主义者承认,在绝对的总的宇宙发展过程中,各个具体过程的发展都是相对的,因而在绝对真理的长河中,人们对于在各个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具体过程的认识只是具有相对的真理性。无数相对真理之总和,就是绝对的真理。”这表明( )?
A. 人类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是从绝对真理走向相对真理的过程
B. 马克思主义者坚持真理问题上的绝对主义观点
C. 马克思主义者坚持真理问题上的相对主义观点
D. 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是由相对性真理向绝对性真理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单选题】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
A. 认识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C. 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
D. 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单选题】
以下论断属于唯心主义真理观的是( )
A. 有用即真理
B. 凡真理必有用
C. 有效的工具必以真理为依据
D. 真理能在实践中达到预期效果
【单选题】
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并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这一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是( )?
A. 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宇宙观
B. 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要求
C. 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绝对真理
D.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作出了否证
【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正确表述客体含义的是( )?
A. 客体是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
B. 客体是外部自然界
C. 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
D. 客体就是客观存在的事物
【单选题】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一种( )?
A.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
B. 机械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
C. 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
D. 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