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GPON将业务带宽分配方式分为4种类型,优先级从高到低分别是( )。___
A. 保证带宽、固定带宽、非保证带宽和尽力而为带宽
B. 保证带宽、非保证带宽、固定带宽和尽力而为带宽
C. 固定带宽、保证带宽、尽力而为带宽和非保证带宽
D. 固定带宽、保证带宽、非保证带宽和尽力而为带宽
E.
查看试卷,进入试卷练习
微信扫一扫,开始刷题
相关试题
【单选题】
GPON系统采用的最大分光比为( )___
A. 1:16
B. 1:32
C. 1:64
D. 1:128
E.
【单选题】
OLT和ONU之间的动态分配协议是()___
A. SBA
B. OBD
C. DBA
D. CBA
E.
【单选题】
OLT设备的PON口发射光波长是( )。___
A. 1310nm
B. 1490nm
C. 990nm
D. 1530nm
E.
【单选题】
ONU的作用是为光接入网提供直接的或远端的( )接口。___
A. 计算机
B. 局端
C. 用户侧
D. 互联网
E.
【单选题】
ONU设备和软交换控制设备之间控制协议采用的传输类型是( )。___
A. SCTP
B. TCP
C. UDP
D. RTP
E.
【单选题】
PON的无源特性主要体现在哪个位置( )。___
A. OLT
B. POS
C. ODN
D. ONU
E.
【单选题】
PON的组成不包括( )。___
A. 光中继器,位于ONU和OLT之间,放大光信号, 扩大光网络覆盖范围
B. 光线路终端(OLT),在光接入网(OAN)的网络端提供至少一个网络业务接口
C. 光网络单元(ONU)提供通往ODN的光接口,用于实现OAN的用户接入
D. 光配线网(ODN)位于ONU和OLT之间,ODN具有无源分配功能
E.
【单选题】
PON的组网方式中,( )是最终的理想组网方式。___
A. FTTH
B. FTTB
C. FTTC
D. FTTN
E.
【单选题】
PON的组网模式为( ) 。___
A. 点到点
B. 点到多点
C. 多点到多点
D. 多点到点
E.
【单选题】
PON数据业务中ONU上行波长是( )。___
A. 1310nm
B. 1270nm
C. 1490nm
D. 1550nm
E.
【单选题】
PON系统采用( )技术,实现单纤双向传输。___
A. TDM
B. WDM
C. CDMA
D. FDM
E.
【单选题】
PON系统采用单纤双向技术,上下行信号采用信号波长为( )___
A. 上行1490nm/下行1310nm
B. 上行1310nm/下行1490nm
C. 上行1550nm/下行1310nm
D. 上行1310nm/下行1550nm
E.
【单选题】
PON系统通过( )实现一点对多点网络结构。___
A. OLT
B. POS
C. 光交箱
D. 光纤分纤箱
E.
【单选题】
PON系统中,在OLT与ONU之间分光器级联一般不超过( )级。___
【单选题】
PON系统中ONU向OLT发送的数据采用( )技术。___
A. 广播
B. TDM
C. FDM
D. TDMA
E.
【单选题】
PON在网络中的位置属于( )。___
A. 核心网
B. 用户驻地网
C. 接入网
D. 传输网
E.
【单选题】
若在PON系统中传CATV信号,则光波长选用( )。___
A. 1310nm
B. 1490nm
C. 1510nm
D. 1550nm
E.
【单选题】
为了分离同一根光纤上多个用户的来去方向的信号,PON网络中上行方向采用( )技术。___
A. TDMA
B. WDM
C. CDMA
D. 广播
E.
【单选题】
为了分离同一根光纤上多个用户的来去方向的信号,采用以下两种复用技术:下行数据流采用()技术;上行数据流采用TDMA技术___
A. WDM
B. 传输
C. 物理
D. 广播
E.
【单选题】
以下对EPON系统传输机制描述正确的是( )。___
A. 下行广播,上行CSMA/CD
B. 下行广播,上行TDMA
C. 上行广播,下行CSMA/CD
D. 上行广播,下行TDMA
E.
【单选题】
由于光信号来自远近不同的光网络单元(ONU),所以可能产生相应的信号冲突,,所以EPON系统采用( )___
A. 突发同步技术
B. 大动态范围光功率接受
C. 测距补偿技术
D. 带宽分配技术
E.
【单选题】
由于突发模式的光信号来自不同的端点,所以可能导致光信号的偏差,所以EPON系统采用( )___
A. 突发同步技术
B. 大动态范围光功率接受
C. 测距补偿技术
D. 带宽分配技术
E.
【单选题】
在一个EPON系统中,( )放置在用户侧。___
A. ONU
B. OLT
C. POS
D. OBD
E.
【单选题】
下列不是PON网络的结构特点的选项是( )。___
A. 点对多点拓扑
B. ODN网络采用无光源器件
C. 采用WDA双向传输
D. 上下行使用的传输波长一致
E.
【单选题】
PON系统的ODN网络中,使用的光纤类型是( )。___
A. 单模
B. 双模
C. 多模
D. 以上都是
E.
【单选题】
SC/PC型光纤接头的含义是( )。___
A. 方头平面纤
B. 圆头平面纤
C. 方头斜面纤
D. 圆头斜面纤
E.
【单选题】
蝶形引入光缆直插头损耗为()/个___
A. 0.1dB
B. 0.3dB
C. 0.5dB
D. 0.6dB
E.
【单选题】
分散的农村用户一般建议使用( )组网方式。___
A. FTTH
B. FTTB
C. FTTC
D. FTTN
E.
【单选题】
光缆熔接接头损耗为()___
A. 0.1dB/点
B. 0.3dB/点
C. 0.4dB/点
D. 0.5dB/点
E.
【单选题】
光路接头及各点损耗中,活动连接头损耗:()dB/个___
A. 0.2
B. 0.3
C. 0.4
D. 0.5
E.
【单选题】
光路接头及各点损耗中ODF损耗:()___
A. 1 dB
B. 2 dB
C. 3 dB
D. 4 dB
E.
【单选题】
光路接头及各点损耗中用户端衰耗:()___
A. 0.2 dB
B. 0.3 dB
C. 0.4dB
D. 0.5 dB
E.
【单选题】
光纤的衰减窗口中,传输损耗最小的窗口为()___
A. 850nm
B. 1310nm
C. 1550nm
D. 1650nm
E.
【单选题】
光纤衰耗系数(含固定熔接损耗):上行(ONU-OLT,1310nm):( ),实际约为0.36dB/km___
A. 0.1 dB/km
B. 0.2 dB/km
C. 0.3 dB/km
D. 0.4 dB/km
E.
【单选题】
光纤衰耗系数(含固定熔接损耗):下行(OLT-ONU,1490nm):( )dB/km___
A. 0.2
B. 0.3
C. 0.4
D. 0.5
E.
【单选题】
FTTH皮线光缆敷设规范要求,入户光缆敷设完毕后应使用光源、光功率计对其进行测试,入户光缆段在1310nm、1490nm波长的光衰减值均应小于( )___
A. 0.5dB
B. 1.0dB
C. 1.5dB
D. 2dB
E.
【单选题】
在光纤接头的标注中,如SC/PC,/前半部分的SC表示连接器型号,/后半部分的PC是指( )___
A. 光纤的类型
B. 光纤的制作工艺
C. 光纤接头截面工艺
D. 连接器制作工艺
E.
【单选题】
在光纤接头中,LC和SC型连接器都属于()形___
A. 圆形
B. 圆锥形
C. 矩形
D. 三角形
E.
【单选题】
A接口是手机APP和智能家庭网关之间的()接口,可以实现对智能家庭网关以及加载应用的配置及管理等功能___
A. 远程逻辑
B. 本地逻辑
C. 本地物理
D. 远程物理
E.
【单选题】
EPON/GPON上行设备每条VLAN应支持( )个PPPoEsession同时工作___
推荐试题
【单选题】
“从部落发展成民族和国家”的著名论断是( )提出的。 ___
A. 马克思
B. 恩格斯
C. 斯大林
D. 列宁
【单选题】
民族形成的过程中,血缘关系废驰的原因是( ).___
A. 私有制的产生
B. 小家族的游离
C. 奴隶的使用
D. 杂居的盛行
【单选题】
最初民族形成的标志是( )___
A. 部落联盟的建立
B. 国家的产生
C. 第次社会大分工
D.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
【单选题】
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民族的发展可分为( )种类型。___
【单选题】
1950年11月24日,中央人民的政府颁布了___,规定了“普遍而大量地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A)
A. 《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试行方案》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对西北少数民族工作的指示》
【单选题】
大力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是做好民族工作,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和()的中心环节。___
A. 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建设
B. 加快民疾地区发展
C. 缩小地区发展差距
D. 长治久安
【单选题】
培养和任用足够数量的少数民族干部,是___和实现民族平等的标志。(B)
A. 彻底解决民族的问题
B. 真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C. 贯彻党的民族政策
D. 进一步加强党对各民族的领导
【单选题】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___.
A. 自治机关的设立和建设
B. 自治机关的民族化
C. 自治权的行使
D. 自治机关的民主化
【单选题】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关键是___.
A. 自治机关的设立和建设
B. 自治机关的民族
C. 自治权的行使
D. 自治机关的民主化
【单选题】
目前,我国已建立的民族自治地方有___
A. 135
B. 145
C. 155
D. 165
【单选题】
我国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有___
【单选题】
我国处理民族自治机关与上级国家机关关系的基本原则是___.
A. 中央集权制
B. 民主集中制
C. 地方自主制
D. 枚治协商制
【单选题】
___是我们党和国家民族政策中的总政策。
A. 民族平等团结
B. 民族区域自治
C. 民族经济发展
D. 民族文化教育发展
【单选题】
民族平等团结是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的问题___.
A. 基本出发点
B. 前提
C. 根本原则
D. 总政策
【单选题】
我国有约3000万少数民族人口散居在全国各地的大、中城市,农村地区,包括1200多个民族乡、镇中,约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___.
A. 1/2
B. 1/3
C. 2/3
D. 2/5
【单选题】
少数民族居住的边疆地区与___个国家接壤
【单选题】
全国的绝大多数县、市都有___以上民族
【单选题】
民族自治地方地广物博,面积占全国总面积___.
A. 44%
B. 54%
C. 64%
D. 74%
【单选题】
我国大陆地区的___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少数民族居住。
A. 24个
B. 31个
C. 36个
D. 41个
【单选题】
新中国成立前,有文字的少数民族只有___
A. 16个
B. 18个
C. 19个
D. 20个
【单选题】
现阶段,我国的民族间的问题比较集中地表现在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迫切要求___的问题
A. 加强民族区域自治
B. 加快经济文化发展
C. 高文化教育水平
D. 扩大民族干部队伍
【单选题】
广义的民族的问题是指民族自身的发展,人及民族之间、___、国家之间等方面的关系问题
A. 民族与阶级
B. 民族与部落
C. 民族与氏族
D. 民族与部落联盟
【单选题】
现今世界上共有___多个民族,居住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绝大多数国家都是多民族国家,严格意义上的单一民族国家正在消失。
A. 10000
B. 12000
C. 3 000
D. 1000
【单选题】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族的问题主要是通过民族交往中的民族矛盾表现出来。以民族差别为前提的民族矛盾,往往表现为各利益群体间以___基础的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在内的各种权利的矛盾。
A. 不同发展水平
B. 不同历史传统
C. 政治利益
D. 经济利益
【单选题】
私有制社会里产生民族的问题的主要根源是___
A. 自然因素
B. 文化因素
C. 社会因素
D. 经济因素
【单选题】
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___的关系。
A. 民族自治地方与个人之间
B. 民族自治地方、国家之间
C. 民族群体之间
D. 民族个体之间
【单选题】
现在我国的民族关系基本上是___的关系。
A. 不同民族之间
B. 民族自治地方与中央政府之间
C. 各民族与各自治机关之间
D. 各族劳动人民之间
【单选题】
民族关系的内容或者叫基本特征,是由民族关系的___决定的。
A. 结构
B. 性质
C. 社会基础
D. 发展规律
【单选题】
2005年党中央在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中的一项重要民族关系原则是___.
【单选题】
当今世界,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是___.
A. 求同存异
B. 和平共处
C. 互助与互利
D. 和平发展
【单选题】
中国古代较普遍使用的对民族共同体的特定称呼是___.
【单选题】
目前所查到的我国最早使用“民族”一词是在___时期。
A. 春秋战国
B. 秦汉
C. 南朝
D. 隋唐
【单选题】
孙中山认为,造成民族的根本原因在于___
A. 血统
B. 语言
C. 风俗习惯
D. 自然力
【单选题】
使民族定义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从而彻底否定了“民族文化自治”论的是___.
A. 马克思
B. 恩格斯
C. 列宁
D. 斯大林
【单选题】
我国的民族识别工作从新中国成立不开合,基本完成是在___.
A. 1954年
B. 1965年
C. 1978年
D. 1987年
【多选题】
民族作为一种历史现象、社会现象和人种的繁衍现象,具有___等基本属性。
A. 自然属性
B. 人文属性
C. 社会属性
D. 文化属性
E. 生物属性
【多选题】
孙中山在1924年《三民主义》一文中认,造成民族的根本原因在于自然力,其中包括___.
A. 血统
B. 生活
C. 语言
D. 宗教
E. 风俗习惯
【多选题】
3·斯大林提出的民族的共同特征是___
A. 共同语言
B. 共同地域
C. 共同文化
D. 共同经济生活
E. 共同心理素质
【多选题】
从民族社会属性的角度,也就是民族社会发展是程度和社会性质,可以把民族划分___
A. 奴隶制民族
B. 封建主义民族
C. 资本主义民
D. 社会主义民族
E. 共产主义民族。
【多选题】
我国的民族识别的主要依据是___.
A. 民族特征
B. 历史依据
C. 现实依据
D. 民族意原
E. 就近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