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
Q_20812:依照法律规定实施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除应当履行普通程序的规定外,还应当场告知或者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后立即通知当事人家属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的行政机关、地点和期限。
查看试卷,进入试卷练习
微信扫一扫,开始刷题
相关试题
【判断题】
Q_20811:情况紧急,需要当场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的,行政执法人员应当在二十四小时内向行政机关负责人报告,并补办批准手续。
【判断题】
Q_20810: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应当场告知当事人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理由、依据以及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救济途径;当事人不可以申辩。
【判断题】
Q_20809:行政强制措施应当由行政机关具备资格的行政执法人员实施,其他人员不得实施。
【判断题】
Q_20808:行政强制措施由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委托。
【判断题】
Q_20807:行政强制执行由法律法规设定。
【判断题】
Q_20806: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且属于地方性事务的,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扣押财物的行政强制措施。
【判断题】
Q_20805:行政强制措施由法律法规设定。
【判断题】
Q_20804: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利用行政强制权为单位或者个人谋取利益。
【判断题】
Q_20803:采用非强制手段可以达到行政管理目的的,同样可以设定和实施行政强制。
【判断题】
Q_20802:行政强制执行是行政机关对不履行行政决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强制履行义务的行为。
【判断题】
Q_20801:行政法规不可以设定冻结存款、汇款。
【判断题】
Q_20800:暂扣许可证和执照是行政强制措施的种类。
【判断题】
Q_20739: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有关规定,政府信息公开有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两种方式。
【判断题】
Q_20738:依法不属于本行政机关公开或者该政府信息不存在的,行政机关应当告知申请人,对能够确定该政府信息的公开机关的,应当告知申请人该行政机关的名称、联系方式。
【判断题】
Q_20737:某乡政府认为其机构设置情况是行政机关内部事务,不宜公开。
【判断题】
Q_20736:反映某市文化局机构设置、职能、办事程序等情况的政府信息不需要公开。
【判断题】
Q_20735:某税务机关公开了不应当公开的政府信息,在这种情形下,该机关无需承担法律责任。
【判断题】
Q_20734: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是政府信息公开的主要工作方式。
【判断题】
Q_20733:行政机关可以通过其他组织、个人以有偿服务方式提供政府信息。
【判断题】
Q_20732: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涉及某旅游公司的权益,行政机关征求该第三方意见所需时间,也应当计算在行政机关答复的期限内。
【判断题】
Q_20731:行政机关不得公开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即使经权利人同意公开,或者行政机关认为不公开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情况下,仍不得公开。
【判断题】
Q_20730:行政机关在公开政府信息前,应当依照《保守国家秘密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对拟公开的政府信息进行审查。
【判断题】
Q_20729: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根据自身生产、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向国务院部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部门,申请获取相关政府信息。
【判断题】
Q_20728:某县人民政府对房屋拆迁及其补偿的具体情况不属于其应重点公开的政府信息内容。
【判断题】
Q_20727:行政机关发布政府信息依照国家有关规定需要批准的,未经批准不得发布。
【判断题】
Q_20726:某市文化局发布的政府信息涉及到某市教育局,但该市文化局无需与市教育局进行沟通、确认。
【判断题】
Q_20725:行政机关公开政府信息,应当遵循公正、公平、便民的原则。
【判断题】
Q_20652:人民法院对委托或者指定的鉴定部门出具的鉴定书,无需审查鉴定的过程。
【判断题】
Q_20651:某市工商局在行政程序中依照法定程序要求钱某提供证据,钱某依法应当提供而拒不提供,进入诉讼程序后,钱某才提供该证据,对此证据,人民法院一般不予采纳。
【判断题】
Q_20650:在行政诉讼中,由于以审查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为主,因而作为被告的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对其所作的行政行为承担举证责任,是证明责任的主要承担者。
【判断题】
Q_20649: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在诉讼过程中,被告及诉讼代理人不得自行向原告、第三人和证人收集证据。
【判断题】
Q_20648:凡是伪造证据、隐匿证据或毁灭证据,无论属于何方,必须受法律追究。
【判断题】
Q_20647:行政诉讼中,原告提供的证据不能证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不能免除被告的相应举证责任。
【判断题】
Q_20646:对非原件的复制性书证,要提供由有关部门保管的书证原件的复制件、影印件或者抄录件的,应当注明出处,并经该部门核对无异后加盖其印章。
【判断题】
Q_20645:当事人提供的声音资料证据,应当附有该声音内容的文字记录。
【判断题】
Q_20644:原告或第三人不能自行收集证据,但能够提供证据的确切线索的,可以向法院申请调取证据。
【判断题】
Q_20643:根据行政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当事人在行政诉讼中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保全证据。
【判断题】
Q_20642:证据的合法性是指证据的形式及其取得必须符合法律规定。
【判断题】
Q_20641:证据应当在法庭上出示,并经庭审质证。
【判断题】
Q_20640:当事人在庭前证据交换过程中没有争议并记录在卷的证据,经审判人员在庭审中说明后,可以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推荐试题
【判断题】
户籍证明为临时性的身份证明,办理挂失及后续处理业务时可以使用。
【判断题】
开I类卡触发授权的,说明该客户一类户数量超限;开II类卡触发授权的,说明该客户卡凭证数量超限,除发放贷款的福农卡外,其他情况要拒绝办理。
【判断题】
以折换卡业务仅支持存折换I类介质卡,要求必须本人办理,不允许代理。
【判断题】
票据大写日期未按照要求规范填写的,银行可予受理,但由此造成的损失,由出票人自行承担
【判断题】
票据的金额以中文大写和阿拉伯数码同时记载,二者必须一致,二者不一致的票据无效,网点不予受理。
【判断题】
支票的提示付款期限自出票之日起10日。
【判断题】
对可预见的自然灾害、安全事故、治安事件、刑事案件不采取预防措施的,不能进行安全保卫违规行为的处理。
【判断题】
未按操作规程开启监控、报警设备,记录、保管图像资料的;给予有关责任人员提出批评教育。
【判断题】
未建立有效的操作规程、制定安全注意事项的;给予有关责任人员警告至记过处分;后果或情节严重的,给予记大过至开除处分。
【判断题】
未按规定取得上岗资格而上岗的;给予有关责任人员警告至记过处分;后果或情节严重的,给予记大过至开除处分。
【判断题】
遇有异常情况,不报告、不处理的;给予有关责任人员警告至记过处分;后果或情节严重的,给予记大过至开除处分。
【判断题】
擅自挪用、拆除、损坏安全防护设施和器材,给予有关责任人员警告至记过处分,后果或情节严重的,给予记大过至开除处分。
【判断题】
处理突发事件时,不履行职责或处置不当的,给予有关责任人员警告至记过处分,后果或情节严重的,给予记大过至开除处分。
【判断题】
营业前及营业终了未对营业场所安全情况进行检查的,给予有关责任人员警告至记大过处分,后果或情节严重的,给予记大过至开除处分。
【判断题】
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和问题,未按规定整改的,给予有关责任人员提出批评并责令写出书面检查。
【判断题】
购置、租赁的设备或物品不符合安全标准和规定的,应给予有关责任人员记过处分。
【判断题】
示意客户时,要用手心向上五指并拢的手势,不得用单指或手心向下的手势。
【判断题】
当客户在窗口前徘徊犹豫时,可以不理他。
【判断题】
客户对业务有异议时,可以直接和客户争辩。
【判断题】
为了保证存款余额不下降,可以对取款人设置障碍,以免存款流失。
【判断题】
办理业务过程中不准吸烟,但可以接打电话或与他人聊天。
【判断题】
办理现金业务时,全部操作过程应在客户和监控可视范围内进行,如果没有处理完毕,不能随意离岗。
【判断题】
营业厅外设置无障碍通道等服务设施,并公示求助电话或设置呼叫按钮,标识醒目,通行顺畅,便于使用;无障碍通道坡度小于45度;求助电话或呼叫按钮响应及时。
【判断题】
营业厅内各类物品定位管理,营业厅内设备机具布线安全、隐蔽、整齐,无安全隐患。
【判断题】
营业窗口语音对讲装置工作正常,通话音量适中,柜员点钞机显示清晰、无遮挡。
【判断题】
办理业务时,做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去有送声、收付款有唱声。唱收唱付时,注意保护客户私密。
【判断题】
办理业务过程中不允许与其他柜员聊天,但可以接打私人电话
【判断题】
需短暂离开柜台时,要主动向客户解释后才能离开;需较长时间离开柜台或停止营业时,为已等候在柜台前的客户办理完业务,离开时在柜台窗口放置“暂停服务”的标识。
【判断题】
被开除或辞退员工5年后可重新在河南省农信社系统工作。
【判断题】
自查发现违规问题并及时整改纠正的,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理。
【判断题】
联社员工甲2017年10月被处以记大过处分,其可参与联社2018年的评先活动。
【判断题】
对违规人员的处理种类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合并使用。
【判断题】
受到纪律处分的人员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自收到处理决定之日起60日内,通过监察部门向作出决定的机构申请复审。
【判断题】
业务管理、综合管理等部门在实施管理和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违规行为,需要给予纪律处分的,应按照处理权限移送监察部门处理。
【判断题】
赔偿经济损失由违规人员直接到监察部门缴款。
【判断题】
受到纪律处分的人员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通过监察部门向作出决定的机构申请复审;复审期间,停止原处理决定的执行。
【判断题】
解除降级和撤职处分等同于对原级别或职务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