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LTE系统,假设为2*2MIMO,一个无线帧中PBCH占用的RE个数为( )。
A. 288
B. 240
C. 264
D. 276
查看试卷,进入试卷练习
微信扫一扫,开始刷题
相关试题
【单选题】
TTI bundling就是把上行的连续TTI进行绑定,在( )上多次发送同一个TB(Transport Block)。
A. 2个连续的子帧
B. 多个连续的子帧
C. 1个连续的子帧
D. 相邻连续的子帧
【单选题】
为什么用符号末端部分复制为循环前缀?( )
A. 保证时域信号周期连续
B. 减小峰均比
C. 增加符号时长
D. 保证循环符号数目为整数
【单选题】
LTE FDD中,A4事件是指( )。
A. 服务小区差于门限1,且邻区好于门限2
B. 服务区小区好于门限
C. 邻区好于门限
D. 邻区好于服务小区一个偏置
【单选题】
对于LTE FDD,在每一个10ms中,有10个子帧可以用于下行传输,并且有( )个子帧可以用于上行传输。
【单选题】
preamble格式中,( )可以支持100km的组网.
A. format3
B. format0
C. format1
D. format2
【单选题】
RoHC业务目前建议只针对( )开启
A. QCI2
B. QCI9
C. QCI5
D. QCI1
【单选题】
VoLTE的英文全称是什么?
A. Voice over Long Time Evolution
B. Voice on Long Term Evolution
C. Voice over Long Term Evolution
D. Voice on Long Time Evolution
【单选题】
控制平面RRC协议数据的加解密和完整性保护功能,在LTE中交由( )层完成。
A. PDCP
B. RLC
C. MAC
D. PHY
【单选题】
NPDSCH 传输模式至多支持( )天线端口。
【单选题】
传输SIB1-NB消息的是( )。
A. 子帧#4
B. 子帧#1
C. 子帧#2
D. 子帧#3
【单选题】
NB-IoT系统中,RRC CONNECTION SETUP消息使用哪个逻辑信道传输?( )
A. DL-DCCH
B. UL-CCCH
C. DL-CCCH
D. UL-DCCH
【单选题】
NB-IoT支持接入用户数是4G网络的( )倍。
【单选题】
下列哪项不属于NB-IOT的优点?( )
A. 移动性高
B. 覆盖广
C. 功耗低
D. 成本低
【单选题】
5GNR下,一个SS/PBCH block包含( )个OFDM symbols.
【单选题】
下面哪个信令可以携带SCG Add或PSCell Change相关SCG配置?( )
A. NR侧的RRCConnectionSetup
B. LTE侧的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
C. NR侧的RRCReconfiguration
D. LTE侧的RRCConnectionSetup
【单选题】
目前,NR FR1和LTE共同确定的Gap,Gap pattern有几种?( )
【单选题】
5G的效率挑战包括频谱效率.能源效率和( )。
A. 链接效率
B. 资源效率
C. 成本效率
D. 传输效率
【单选题】
5G一个无线子帧长度是( )。
A. 1ms
B. 0.1ms
C. 0.2ms
D. 0.5ms
【单选题】
基于SSB的NR同频测量在measconfig里最多可以配置几个SMTC窗口?( )
【单选题】
“AR”是指什么?( )
A. 5D全景
B. 虚拟现实
C. 增强现实
D. 3D全息
【单选题】
哪一项不是5G空口下行物理信道?( )
A. xPRACH
B. xPDSCH
C. xPBCH
D. ePBCH
【单选题】
PUSCH信道编码中数据信道采用的编码方式是:( )。
A. Turbo
B. LDPC
C. RM?
D. Polar
【单选题】
导频污染会严重影响移动台对( )信号的解调,常常引起掉话。
A. 不影响
B. 上行
C. 下行
D. 上行和下行
【单选题】
CDMA手机是通过接收( )信道消息来获得长码状态,系统时间等消息。
【单选题】
CDMA系统中 两个导频序列偏置的最小间隔是( )。
A. 64chips
B. second
C. 1 Hz
D. 1 chip
【单选题】
一个10W的功率信号,经过一个衰减器(其损耗为6dB)之后,功率为( )。
A. 5W
B. 2.5W
C. 1W
D. 10W
【单选题】
对于双路的室分系统来说,影响性能的因素有哪些?( )
A. A&B
B. 以上都不影响
C. 双路天线间距
D. 双路功率的平衡度
【单选题】
SDN架构不包括( )。
A. 控制层
B. 应用层
C. 链路层
D. 基础设施层
【单选题】
在城区,为了控制基站覆盖范围,防止越区覆盖,通常选用的天线是 ( )
A. 高增益,无预置电下倾的天线
B. 高增益全向天线
C. 带机械电调下倾的全向天线,
D. 预置电下倾的定向天线
【单选题】
使用光纤直放站做信源时,一般情况下光纤长度不能超过( ),光纤损耗不能超过 ( )。
A. 15Km ;5.5dB
B. 20Km; 7.5dB
C. 10Km; 5.7dB
D. 15Km; 7.5dB
【单选题】
关于天线增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天线的增益越高,接收到的信号越强
B. 表征天线将信号放大的能力
C. 可以用dBd为单位来表示
D. 可以用dBi为单位来表示
E. 两单位的换算关系为dBd=dBi+2.15dB
【单选题】
直放站的接收基站的天线又叫( )。
A. 基站接收天线
B. 基站发射天线
C. 施主天线
D. 转发天线
【单选题】
定时器T310的作用是( )
A. UE等待RRC连接响应的时间
B. UE等待RRC重建响应的时间
C. UE监测到无线链路失败后转入RRC_IDLE状态的等待时间
D. UE监测无线链路失败的等待时间
【单选题】
LTE系统中,S1接口控制面传输网络层适配协议是( )。
A. UDP
B. RTSP
C. TCP
D. SCTP
【单选题】
发射模式(TM)中,下面哪一项的说法是错误的?( )
A. TM3是大延迟分集:合适于终端(UE)高速移动的情况
B. TM4是Rank1的传输:主要适合于小区边缘的情况
C. TM2适合于小区边缘信道情况比较复杂,干扰较大的情况,有时候也用于高速的情况
D. TM1是单天线端口传输:主要应用于单天线传输的场合
【单选题】
关于切换过程描叙正确的是( )。
A. 切换过程中,收到源小区发来的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UE无需随机接入过程,直接在目标小区上送RRC CONNECTION SETUP RECONFIGURATION COMPELTE
B. 切换过程中,UE在目标随机接入后收到目标小区发来的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后在目标小区上送RRC CONNECTION SETUP RECONFIGURATION COMPELTE
C. 切换过程中,收到源小区发来的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UE在目标小区随机接入后并在目标小区上送RRC CONNECTION SETUP RECONFIGURATION COMPELTE
D. 切换过程中,收到源小区发来的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UE在源小区发送RRC CONNECTION SETUP RECONFIGURATION COMPELTE
【单选题】
以下关于 SRVCC 的哪个说法是错误的?( )
A. SRVCC MSCS 可以新建,避免现网的 MSC 升级。
B. SRVCC 基于 IMS 业务控制架构实现。
C. R9 SRVCC 支持 CS 到 LTE 的语音连续性切换。
D. SRVCC 发生在 UE 漫游到 LTE 覆盖的边缘地区时。
【单选题】
硬切换的定义是( )。
A. 先建立连接再断开
B. 都可以
C. 先断开再建立连接
D. 直接断开
【单选题】
没有TD-LTE覆盖时,采用切换至GSM 的方案实现语音业务连续性,切换方案主要采用3GPP R10的( )功能
A. ESRVCC
B. CSCF
C. SRVCC
D. CSFB
【单选题】
以下哪一个不是协议定义指标( )
A. SINR
B. RI
C. RSRQ
D. RSRP
推荐试题
【单选题】
由于流体在导管横截面上各点的流速并不相同,越接近管中心处流速___,越接近管壁处流速( A )。
A. 越大越小
B. 越小越大
C. 越小越小
D. 越大越大
【单选题】
氢气产品中乙炔含量应小于___
A. 1PPM(mol)
B. 5 PPM(mol)
C. 10 PPM(mol)
D. 20 PPM(mol)
【单选题】
R-401床层温度SD-1联锁值为___℃
A. 100℃
B. 80℃
C. 60℃
D. 120℃
【单选题】
裂解气再生是利用干燥剂在___的原理。
A. 在高温低压下释放水分
B. 低温高压下吸附水分
C. 高温高压下吸附水分
D. 在低温高压下释放水分
【单选题】
精馏塔塔压联锁的原因是___。
A. 加热量提得太快
B. 回流量太大
C. 进料量增大
D. 塔釜采出量太少
【单选题】
影响脱甲烷塔乙烯收率的重要因素是,操作温度和压力、___
A. 甲烷/氢比
B. 塔顶冷剂
C. 灵敏板温度
D. 进料中甲烷量
【单选题】
控制高压甲烷中乙烯含量的目的不包括___
A. 保证甲烷产品质量
B. 减小乙烯损失
C. 提高乙烯收率
D. 降低冷箱温度
【单选题】
脱丁烷塔T-405在___停车
A. 热区停车前
B. 丙烯精馏塔停车后
C. 低压脱丙烷塔停车后
D. 低压脱丙烷塔停车前
【单选题】
设备倒空的先后顺序为___
A. 先泄压,后排液
B. 先倒液,后泄压
C. 泄压倒液同时进行
D. 无先后次序
【单选题】
屏蔽泵启动时候,其出入口阀的状态为___
A. 入口开,出口关
B. 入口开,出口开
C. 入口关,出口关
D. 入口开,出口稍开
【单选题】
精馏塔开车的过程中,首先要稳定的参数是___
A. 塔压
B. 塔顶温
C. 进料
D. 灵敏板温度
【单选题】
脱丁烷塔T-405塔釜再沸器的切换,出现塔釜液位下降过快,可能出现的原因是___
A. 气相开的太快
B. 气相阀开得太大
C. 液相阀开得太快
D. 液相阀开得太大
【单选题】
下列选项中,属于阻聚剂泵不上量的原因是___
A. 冲程太大
B. 泵入口过滤网堵塞
C. 泵油位过高
D. 阻聚剂罐位设定过高
【单选题】
精馏塔出现冻塔后,下列描述正确的是___
A. 塔压差高
B. 塔温度分部正常
C. 回流罐液位稳定
D. 塔釜液位稳定
【单选题】
脱乙烷塔T-401塔底再沸器加热介质___
A. 盘油
B. 急冷水
C. 丙烯
D. 低压饱和蒸汽
【单选题】
预脱甲烷塔T-302塔底再沸器加热介质___
A. 盘油
B. 急冷水
C. 丙烯
D. 低压饱和蒸汽
【单选题】
高压脱丙烷塔T-201塔底再沸器加热介质___
A. 盘油
B. 急冷水
C. 丙烯
D. 低压饱和蒸汽
【单选题】
脱丁烷塔T-405塔底再沸器加热介质___
A. 盘油
B. 急冷水
C. 丙烯
D. 低压饱和蒸汽
【单选题】
分离岗位塔板数最多,回流比最大的塔是___。
A. 脱甲烷塔
B. 乙烯精馏塔
C. 丙烯精馏塔
D. 脱丙烷塔
【单选题】
甲烷化反应器R-301如果操作暂时中断时应保证床层温度不低于___℃,防止在低温下剧毒的羰基镍产生。
A. 130
B. 140
C. 150
D. 160
【单选题】
碳二加氢反应器R-201SD-1联锁报警值___℃。
【单选题】
碳二加氢反应器R-201SD-1联锁值___℃。
【单选题】
乙烯装置使用氮气纯度为___。
A. 90.0%(体)
B. 95%(体)
C. 99.5%(体)
D. 99.9%(体)
【单选题】
冷箱是由许多___组成的。
A. 列管式换热器
B. 板翅式高效换热器
C. 组列管式和夹套式换热器
D. 夹套式换热器
【单选题】
冷箱一般是由___板翅式换热器串联或并联而成。
【单选题】
外部管道与冷箱的联接一般采用___。
A. 铜法兰
B. 铝法兰
C. 不锈钢法兰
D. 碳钢法兰
【单选题】
冷箱壳体充氮气是为了防止___进入。
A. 湿空气
B. 氮气
C. 一氧化碳
D. 二氧化碳
【单选题】
___运用的不是焦耳—汤姆逊效应。
A. 氢气经过冷箱回收冷量
B. 低压甲烷经冷箱回收冷量
C. 氢气开工线的投用
D. 中压甲烷经冷箱回收冷量
【单选题】
关于冷箱中流体甲烷的节流膨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
A. 等焓膨胀,压力降越大,节流后温度越高
B. 等焓膨胀,压力降越大,节流后温度越低
C. 等熵膨胀,压力降越大,节流后温度越高
D. 等熵膨胀,压力降越大,节流后温度越低
【单选题】
冷箱系统氢气开工线是指___。
A. 氢气节流到高压甲烷中
B. 氢气节流到低压甲烷中
C. 氢气节流到中压甲烷中
D. 氢气节流后去火炬系统
【单选题】
深冷顺序分离流程中,冷箱可以分离出的物料有___。
A. 氢气
B. 氢气和甲烷
C. 甲烷
D. 甲烷和乙烯
【单选题】
分离前冷流程中,氢气经冷箱回收冷量后送往___。
A. 甲烷化系统
B. 碳二加氢系统
C. 碳三加氢系统
D. 汽油加氢系统
【单选题】
粗氢中乙烯含量主要通过___来保证的。
A. 脱甲烷塔顶温
B. 冷箱第一气液分离罐的温度
C. 氢气甲烷分离罐的温度
D. 冷箱第二气液分离罐的温度
【单选题】
冷箱系统分离出来的氢气纯度主要取决于___。
A. 脱甲烷塔第一进料分离罐的温度
B. 脱甲烷塔第二进料分离罐的温度
C. 脱甲烷塔第三进料分离罐的温度
D. 氢气甲烷分离罐的温度
【单选题】
裂解气中乙炔对分离系统的影响是___。
A. 乙炔浓度高,易造成冷箱堵塞
B. 乙炔能使甲烷化反应器催化剂中毒
C. 乙炔浓度高低会影响脱甲烷塔的正常操作
D. 乙炔对碳二加氢催化剂不利
【单选题】
ARS技术的核心是采用了高效、节能的___。
A. 分凝分离器
B. 冷箱
C. 双脱甲烷塔
D. 先进回收系统
【单选题】
为使冷箱尾气中乙烯损失量减小,应该使操作压力和操作温度向___的方向变化。
A. 增大操作压力,提高操作温度
B. 减小操作压力,提高操作温度
C. 增大操作压力,降低操作温度
D. 减小操作压力,降低操作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