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
间歇性的精神病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但是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看管和治疗
查看试卷,进入试卷练习
微信扫一扫,开始刷题
相关试题
【判断题】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行政拘留处罚合并执行的。最长不超过20日
【判断题】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行政拘留处罚合并执行的,最长不超过30日
【判断题】
有两种以上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分别决定,合并执行,执行期限进行累加
【判断题】
教唆、胁迫、诱骗他人违反治安管理的,按照其教唆、胁迫、诱骗的行为处罚
【判断题】
违法行为人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并取得被侵害人谅解的,可以从轻、减轻处罚或者不予处罚
【判断题】
违法行为人主动投案的,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不予处罚
【判断题】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实施的违法行为是出于他人胁迫或者诱骗的,应当不予处罚
【判断题】
王某实施了盗窃违法行为,后向公安机关主动投案,且部分交待了自己的违法犯罪事实,对于王某应当减轻处罚或者不予处罚
【判断题】
教唆、胁迫、诱骗他人违反治安管理的,应当从重处罚
【判断题】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6个月内曾受过治安管理处罚的,从重处罚
【判断题】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对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证人打击报复的,应当从重处罚
【判断题】
只有教唆、诱骗未满18周岁的人实施违法行为的,才应当从重处罚
【判断题】
对患有严重传染性疾病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不执行行政拘留
【判断题】
37。对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因违反治安管理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
【判断题】
对70周岁以上的人因违反治安管理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可以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
【判断题】
怀孕或者哺乳自己不满l周岁婴儿的妇女实施违法行为的,不应当给予行政拘留处罚
【判断题】
李某和蒋某共同实施盗窃违法行为,李某于2007年1月10日被公安机关抓获,蒋某于2007年12月10日被公安机关抓获,由于已过追究时效,对蒋某应不予处罚
【判断题】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在6个月内没有被公安机关发现的,不再处罚;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判断题】
公安机关对报案、控告、举报的违反治安管理案件,应当及时受理,并进行登记
【判断题】
公安机关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主动投案的违反治安管理案件,应当及时受理,并进行登记
【判断题】
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对治安案件的调查,严禁刑讯逼供或者采用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手段收集证据
【判断题】
刑讯逼供或者采用威胁、引诱、欺骗等手段收集的证据,不得作为处罚的根据
【判断题】
以非法手段收集的证据,特殊情况下也可以作为处罚的根据
【判断题】
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在办理治安案件时,对涉及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应当予以保密
【判断题】
公安机关在查处治安案件时,如案情需要,可以查询公民与案情有关的个人隐私
【判断题】
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在办理治安案件时,对涉及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应当停止调查
【判断题】
凡是违反《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纪律条令》第七条规定的,一律予以开除
【判断题】
人民警察违反规定使用武器、警械,尚不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判断题】
人民警察泄漏警务秘密的,应给予行政处分
【判断题】
人民警察遇到公民人身、财产安全受到侵犯或者处于其他危难情形,应当立即救助
【判断题】
人民警察不得非法剥夺、限制他人人身自由,非法搜查他人的身体、物品、住所或者场所
【判断题】
人民警察不得参与任何集会、游行活动,否则受纪律处分
【判断题】
本条令所称公安机关包括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和设在铁道、交通运输、民航、林业、海关部门的公安机构
【判断题】
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对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处分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判断题】
出具虚假审查或者证明材料、结论的,给予记过以上处分
【判断题】
私自为在押人员或者其亲友传递物品、信件,造成不良后果的,给予记过以上处分
【判断题】
在值班、备勤、执勤时擅离岗位,给予记过以上处分
推荐试题
【单选题】
[单选题]第1183题:输送腐蚀性大的介质,不可以采用___。
【单选题】
[单选题]第1184题:填料塔的检修质量标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
A. 塔内构件不得 有松动现象
B. 规整填料支承结构水平度不大于塔内径2%o,不大于4mm
C. 喷雾孔不得堵塞
【单选题】
[单选题]第1185题:用于制造压力容器的碳钢和低合金钢其碳含量应满足小于___%。
【单选题】
[单选题]第1186题: ___m的甲醇摄入量就会导致完全失明。
【单选题】
[单选题]第1187题:职业病目录中,尘肺病有___种。
【单选题】
[单选题]第1188题:氢氧化钠灼伤后可用2%的___洗涤中和后清水冲洗。
【单选题】
[单选题]第1189题:按环保要求装置含烃类气体排放应首先___。
【单选题】
[单选题]第1190题: ___就是根据事故情景,对事故可能波及范围内的相关人员进行疏散、转移和安置。
A. 疏散与安置
B. 疏散与转移
C. 转移和安置
【单选题】
[单选题]第1191题:储罐静置时间大多需要1~24n,至少不能少于___min,方能进行有关检测作业。
【单选题】
[单选题]第1192题:对污水进行氧化、还原、分解的处理方法是___净化。
【单选题】
[单选题]第1193题:裂解炉膛超过___C时,不需要手动点燃侧壁烧嘴。
【单选题】
[单选题]第1194题:乙烯装置碳_二加氢过程氢炔比过高会导致___。
A. 反应器飞温
B. 增产乙烯
C. 减少绿油生成量
【单选题】
[单选题]第1195题:裂解炉辐射段炉管镍元素含量过高,会导致___。
A. 炉管延展性下降
B. 炉管耐高温性能下降
C. 炉管内原料结焦趋势增大
【单选题】
[单选题]第1196题:氢氧化钠属于___危险化学品。
【单选题】
[单选题]第1197题:火炬气回收压缩机(螺杆式压缩机)运转时,如果氮气密封没有投用,将会___。
A. 火炬气外漏
B. 炬气漏入润滑油
C. 气漏入火炬气中
【单选题】
[单选题]第1199题:超高压蒸汽暖至主汽阀时,其温度需大于___C。
【单选题】
[单选题]第1200题:在往复泵开车过程中启动前操作正确的是___。
A. 开出口阀,开入口阀
B. 入口出口阀全关闭
C. 开入口阀,关出口阀
【单选题】
[单选题]第1201题:在安全生产工作中通常所说的“三违现象是指___
A. 违反作业规程、违反操作规程、违反安全规程
B. 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
C. 违规进行安全培训、违规发放劳动防护用品、违规消减安全技措经费
【单选题】
[单选题]第1202题:企业要积极探索与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和周边企业建立___机制,切实提高协同应对事故灾难的能力。
【单选题】
[单选题]第1203题:粉尘爆炸属于___爆炸。
【单选题】
[单选题]第1204题:乙烯装置乙烯球罐区应设置水喷淋防火设施,每平米罐体保护面积喷水量应达___L/min,最小水量按90min用量考虑。
【单选题】
[单选题]第1205题:锅炉爆炸属于___。
【单选题】
[单选题]第1206题:裂解原料中可以接受的总氯化物含量上限为___。
【单选题】
[单选题]第1207题:由大气污染衍生出的环境效应主要有温室效应、臭氧破坏和___
【单选题】
[单选题]第1208题:酸洗、钝化作业的药剂配方的选择应注意的事项不包括___。
A. 清洗主必须与被清洗的锈垢易进行化学反应
B. 清洗主剂与金属接触时,不得引起金属材料各种性能的变化
C. 为减少不必要的副反应,化学清洗剂中尽量不添加其他添加剂
【单选题】
[单选题]第1209題:烟气脱硝是为了减少烟气中的___。
【单选题】
[单选题]第1210题:下列选项中离心泵汽蚀不会造成___。
【单选题】
[单选题]第1211题:高温作业可能造成的事故类型是___。
【单选题】
[单选題]第1212题:下列选项中会导致离心式压缩机喘振的是___。
A. 升速、升压过快
B. 负荷高
C. 出口压力突然降低
【单选题】
[单选题]第1213题:从根本上解决毒物危害的首选力法是___。
A. 通风
B. 密闭毒源
C. 采用无毒低毒物质代替高、剧毒物质
【单选题】
单选题]第1214题:关于重大事故的处理原则,下列表述错误的是___。
A. 注意保护催化剂及设备
B. 不跑、冒、滴、漏,不超温、超压、串压
C. 可以就低排放油和气体,防止发生着火爆炸等恶性事故
【单选题】
[单选题]第1215题:《中国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规定,进行电焊、气焊等具有火灾危险的作业人员和自动消防系统的操作人员,必须___.并严格遵守消防安全操作规程。
【单选题】
[单选题]第1216题:___演练选择(或模拟)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设备、设施、装置或场所设定事故情景依据应急预案而模拟开展的演练活动。
【单选题】
[单选题]第1217题:工作环境需使用噪声监测和听力保护性设备的是___dB区域。
【单选题】
[单选題]第1218题:下列各系统中在开车前不需要进行氨气置换操作的是___。
A. 燃料气系统
B. 裂解炉及裂解气总管
C. 汽油分馏塔系统
【单选题】
[单选题]第1219題:贯穿在清洁生产概念中的基本要素是___。
【单选题】
单选题]第1220題:乙烯装置中碳三加氢反应器进料偏低可能导致___。
A. 反应器飞温
B. 选择性高
C. 加氢不合格
【单选题】
[单选题]第1221题:常用于阀座和阀芯或焊缝严密性的检查是___试验。
【单选题】
[单选题]第1222题:中压容器(毒性程度为极度和高度危险介质)属于___类压力容器。
【单选题】
[单选题]第1223题:乙烯装置发生一般性着火事故、消防车队到达现场时此时指挥者应为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