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说明 ___
A. 自然界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 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D. 人具有认识自然的能力
查看试卷,进入试卷练习
微信扫一扫,开始刷题
相关试题
【单选题】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___
A. 认识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C. 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
D. 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正确表述认识客体的含义的是___
A. 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
B. 认识的客体是外部自然界
C. 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
D. 认识的客体是客观存在的事物
【单选题】
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强调___
A. 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单选题】
实践有力地驳斥了不可知论,因为它能够把 ___
A. 真理变成现实
B. 谬误转化为真理
C. 人的认识能力无限提高
D. 人的认识器官无限延长
【单选题】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___
A. 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B. 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
C. 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
D. 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
【单选题】
我们通过眼、耳、鼻、舌、身各种感官感觉到一个梨子的各种属性,在意识中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了关于这个梨子的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___
【单选题】
“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___
A. 形而上学的观点
B. 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 诡辩论的观点
D. 相对主义的观点
【单选题】
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___
A. 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
B. 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
C.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D. 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
【单选题】
“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___
A. 主观唯心主义
B. 客观唯心主义
C. 辩证唯物主义
D. 机械唯物主义
【单选题】
“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命题,其含义是___
A. 强调真理的客观性
B. 否认真理的主观性
C. 强调真理具有客观标准
D. 否认真理具有客观标准
【单选题】
“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是真理”,这是___
A. 混淆了真理性认识与一般认识的错误观点
B. 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C. 一切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D. 混淆了真理的客观性与规律客观性
【单选题】
“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这种观点是___
A. 强调认识对实践的作用
B. 强调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作用
C. 认为认识可以脱离实践
D. 认为实践可以脱离认识
【单选题】
承认知识的相对性___
A. 必然归结为诡辩论
B. 必然归结为怀疑主义
C. 必然归结为不可知沦
D. 可以防止认识的僵化
【单选题】
31.“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这一命题强调___
A. 真理是感性的直观,不是理性的抽象
B. 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C. 同一对象真理性的认识只有一个
D. 真理是与人的具体利益相联系的
【单选题】
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强调了___
A. 人们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事物
B. 人们获得感性经验至关重要
C. 人们不仅要善于观察事物,而且要善于思考问题
D. 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的指导
【单选题】
马克思指出:“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差别小得多。它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这表明___
A. 人的聪明才智无先天区别
B. 人的聪明才智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主观努力的程度
C. 人的聪明才智主要来源于后天实践
D. 人的聪明才智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
【单选题】
真理和谬误的界限在于___
A. 是否符合人的利益和愿望
B. 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
C. 是否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D. 是否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单选题】
真理观上的相对主义,错误在于___
A. 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
B. 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
C. 只讲真理的客观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
D. 认为关于同一对象真理性的认识只有一个
【单选题】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___
A. 决定了社会发展趋势
B. 决定着社会变革力度
C. 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D. 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最终源泉
【单选题】
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___
A. 真理具有客观性
B. 真理具有绝对性
C. 真理具有相对性
D. 真理具有全面性
【单选题】
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是 ___
A. 否认意识的能动性
B. 夸大意识的能动性
C. 否认物质的决定性
D. 夸大物质的决定性
【单选题】
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___
A. 永恒性
B. 客观性
C. 不变性
D. 终极性
【单选题】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___。
A. 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的问题
B.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
C.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D.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单选题】
历史唯物论的根本出发点是___。
A. 阶级和阶级斗争史
B.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C.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D.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单选题】
人类社会的历史,首先是一部___。
A. 物质生产发展史
B. 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发展史
C. 理性思维发展史
D. 思想关系发展史
【单选题】
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的是___。
A. 社会的上层建筑
B. 人口因素
C. 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D.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单选题】
社会形态是___。
A.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B.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C.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统一
D.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单选题】
经济基础是___。
A.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B. 一切经济关系的总和
C. 所有生产关系的总和
D. 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单选题】
“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这句话表明___。
A. 人是研究社会历史的出发点
B.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C. 历史发展方向是由人自己决定的
D. 人的自我保存和历史的原动力
【单选题】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最突出地表现为___。
A. 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B. 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C.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
D. 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
【单选题】
阶级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是___。
A. 阶级斗争
B. 社会基本矛盾
C. 科学技术
D. 精神文明
【单选题】
人民群众之所以是历史的创造者,最根本的原因在于___。
A. 人民群众占人口的大多数
B. 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
C. 人民群众具有先进的思想
D. 人民群众通晓历史发展规律
【单选题】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是___
A. 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B. 宿命论的历史观
C. 唯意志论的历史观
D. 循环论的历史观
【单选题】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___
A. 生产方式
B. 地理条件
C. 社会意识
D. 人口因素
【单选题】
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___
A. 生产资料所有制
B. 产品的分配和交换
C. 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D. 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
【单选题】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___
A. 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
B.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 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
D. 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
【单选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___
A. 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
B. 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
C.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
D.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
【单选题】
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是___
A. 生产力
B. 该社会的各种生产关系
C. 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D. 与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单选题】
上层建筑是指___
A. 社会的经济制度
B. 科学技术
C. 社会生产关系
D. 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
【单选题】
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___
A. 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
B.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
C.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
D. 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
推荐试题
【单选题】
89S51的看门狗有何作用?___
A. 重复执行程序
B. 找回遗失数据
C. 复位系统
D. 防止中毒
【单选题】
41若要启用WDT,则应依次填入WDTRST寄存器哪些数据?___
A. 0xe1、0xe2
B. 0xe1、0x1e
C. 0x1e、0xe1
D. 0x10、0x01
【单选题】
8×51的定时器,在下列哪种方式下具有自动加载功能?___
A. Mode0
B. Mode1
C. Mode2
D. Mode3
【单选题】
45下列哪种AD转换器的转换速度比较快?___
A. 双斜率型AD转换器
B. 比较型AD转换器
C. 连续计数式AD转换器
D. 逐渐接近式AD转换器
【单选题】
46下列哪种AD转换器的精密度比较高?___
A. 双斜率型AD转换器
B. 比较型AD转换器
C. 连续计数式AD转换器
D. 逐步逼近式AD转换器
【单选题】
47对于8×8 LED点阵而言,其中的LED个数及引脚各为多少?___
A. 64、16
B. 16、16
C. 64、12
D. 32、12
【单选题】
48在共阳极型8×8 LED点阵里,其阳极如何连接?___
A. 各行阳极连接到行引脚
B. 各列阳极连接到列引脚
C. 各行阳极连接到列引脚
D. 各列阳极连接到行引脚
【单选题】
49在共阳极型8×8 LED点阵里,其阴极如何连接?___
A. 各行阴极连接到行引脚
B. 各列阴极连接到列引脚
C. 各行阴极连接到列引脚
D. 各列阴极连接到行引脚
【单选题】
50双色8×8 LED点阵的列引脚与行引脚各位多少?___
A. 12、12
B. 8、16
C. 16、8
D. 24、8
【单选题】
___的方向规定由高电位点指向低电位点。
【单选题】
三相电动势到达最大的顺序是不同的,这种达到最大值的先后次序,称三相电源的相序,相序为U-V-W-U,称为___。
【单选题】
电路的作用是实现能量的传输和转换、信号的___和处理。
【单选题】
电阻器反映导体对电流起阻碍作用的大小,简称___。
A. 电动势
B. 功率
C. 电阻率
D. 电阻
【单选题】
___反映了在不含电源的一段电路中,电流与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及电阻的关系。
A. 欧姆定律
B. 楞次定律
C. 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D. 全欧姆定律
【单选题】
并联电路中的总电流等于各电阻中的___。
A. 倒数之和
B. 相等
C. 电流之和
D. 分配的电流与各电阻值成正比
【单选题】
串联电路中流过每个电阻的电流都___。
A. 电流之和
B. 相等
C. 等于各电阻流过的电流之和
D. 分配的电流与各电阻值成正比
【单选题】
___的一端连在电路中的一点,另一端也同时连在另一点,使每个电阻两端都承受相同的电压,这种联结方式叫电阻的并联。
A. 两个相同电阻
B. 一大一小电阻
C. 几个相同大小的电阻
D. 几个电阻
【单选题】
___的电阻首尾依次相连,中间无分支的联结方式叫电阻的串联。
A. 两个或两个以上
B. 两个
C. 两个以上
D. 一个或一个以上
【单选题】
电流流过负载时,负载将电能转换成___。
A. 机械能
B. 热能
C. 光能
D. 其他形式的能
【单选题】
电功的数学表达式不正确的是___。
A. W=Ut/R2t
B. W=UIt
C. W=U2t/Rt
D. W=I2Rt
【单选题】
测量电压时,电压表应与被测电路___。
【单选题】
测量电流时,万用表的接线方法与直流电流表一样,应把万用表___在电路中。测量直流电压时,应把万用表与被测电路并联。
【单选题】
串联电路中各电阻两端电压的关系是___。
A. 各电阻两端电压相等
B. 阻值越小两端电压越高
C. 阻值越大两端电压越高
【单选题】
确定正弦量的三要素为 ___。
A. 相位、初相位、相位差
B. 最大值、频率、初相角
C. 周期、频率、角频率
【单选题】
当电压为5V时,导体的电阻值为5欧,那么当电阻两端电压为2V时,电阻值为___欧。
【单选题】
对称负载接成星形时,三相总电流___。
A. 等于零
B. 等于其中一相电流的三倍
C. 等于其中一相电流。
【单选题】
一段有源支路如图1所示,AB两端的电压UAB为___。
A. 10 V
B. —2V
C. 2V
D. —10V
【单选题】
如图2电路中,等效电阻=___
A. 150Ω
B. 900Ω
C. 600Ω
D. 100Ω
【单选题】
电流表的读数是4A,则电路中电流表的读数是 ___
【单选题】
在R、L、C串联电路中,已知=3Ω,=5Ω,=8Ω,则电路的性质为 ___。
A. 感性
B. 容性
C. 阻性
D. 不能确定
【单选题】
工业生产中大量的设备均为感性负载,功率因数往往很低,常采取___的方法来提高电网的功率因数。
A. 并联电容
B. 串联电容
C. 串联电感
D. 并联电感
【单选题】
交流电压表及电流表指示的数值是___
A. 平均值
B. 有效值
C. 最大值
D. 瞬时值
【单选题】
RLC串联电路发生谐振,,R=10Ω,Ω,则谐振时的感抗为___
A. 10Ω
B. 40Ω
C. 20Ω
D. 30Ω
【单选题】
RL从电路获得最大功率,此时RL=___。
【单选题】
使用电解电容时___。
A. 负极接高电位,正极接低电位
B. 正极接高电位,负极接低电位
C. 正极接高电位,负极也可以接高电位
D. 不分正负极
【单选题】
开关接1时,电压表的读数为___。
A. 0V
B. 0.2V
C. 1.96V
D. 2V
【单选题】
开关接2时,电流表的电流为___。
A. 0A
B. 10A
C. 0.2A
D. 约等于0.2A
【单选题】
开关接1时,电流表中流过的短路电流为___。
A. 0A
B. 0.2A
C. 10A
D. 约等于0.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