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___
A.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 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查看试卷,进入试卷练习
微信扫一扫,开始刷题
相关试题
【单选题】
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___
A. 抛弃
B. 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
C. 纯粹的否定
D. 既克服又保留
【单选题】
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___
A. 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B. 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
C. 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D. 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
【单选题】
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___
A. 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
B. 意识不受客体影响
C. 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
D. 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
【单选题】
人工智能的出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___
A. 否定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B. 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
C. 肯定了人工智能可以代替意识的能动活动
D. 证明了意识可以在高度发展的物质中产生
【单选题】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___
A. 认真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B. 在实践中自己探索
C. 循序渐进
D. 理论联系实际
【单选题】
“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是___
A. 归纳与演绎
B. 分析与综合
C. 抽象到具体
D. 实践到认识
【单选题】
辩证思维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是___
A. 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
B. 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C. 思维生成现实具体的过程
D. 在思维中形成“多种规定的统一”的过程
【单选题】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斗争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___
A. 事物是客观存在的
B.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单选题】
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志在于看它们___
A. 是不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
B. 是不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C. 是不是有新形式和新特点
D. 是不是得到大多数人的承认
【单选题】
有的哲学家认为,因果联系是由于人们多次看到两组现象前后相随而形成的心理习惯。这种观点属于___
A. 唯物主义决定论
B. 唯心主义非决定论
C. 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
D. 相对主义诡辩论
【单选题】
在内容和形式的矛盾运动中,___
A. 内容是相对稳定的,形式是活跃易变的
B. 内容是活跃易变的,形式是相对稳定的
C. 内容和形式都是处在不停的显著运动状况
D. 内容的变化总是落后于形式的变化
【单选题】
度是___
A. 事物的质量和数量的界限
B. 事物保持其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
C. 事物保持其量的稳定性的范围
D. 事物发生变化的关节点
【单选题】
《坛经》“时有风吹幡动,----僧曰风动,---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惠能关于运动的观点是___
A. 运动是物质之根本属性
B. 运动与物质不可分
C. 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D. 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单选题】
实践是指___
A. 个人的生活活动
B. 一切有利于自己的活动
C. 人有目的的、达到真理性的认识活动
D. 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单选题】
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三个基本历史形态是___
A.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庸俗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B.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C. 奴隶社会时期的唯物主义、封建社会时期的唯物主义、资本主义时期的唯物主义
D. 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单选题】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___
A. 掌握这一正确的哲学理论
B. 锻炼逻辑思维能力
C. 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
D.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单选题】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这是___
A. 辩证唯物论与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B.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C. 唯物论与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D.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单选题】
实践的主体是___
A. 绝对精神
B. 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C. 人
D. 人的意识
【单选题】
实践的中介是___
A. 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及其运用的程序和方法
B. 对一事物存在和发展有联系的各种要素的总和
C. 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
D. 受命于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单选题】
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___
A. 主体对客体的物质欲望和要求
B.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C. 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和变革的结果
D. 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
【单选题】
“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___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C.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 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单选题】
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说明___
A. 自然界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 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D. 人具有认识自然的能力
【单选题】
科学家尼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___
A. 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
B. 实践和认识互为先导
C. 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D. 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
【单选题】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这一名句强调的是___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C.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 间接经验毫无用处
【单选题】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___
A. 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B. 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
C. 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
D. 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
【单选题】
我们通过眼、耳、鼻、舌、身各种感官感觉到一个梨子的各种属性,在意识中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了关于这个梨子的感性形象, 这种反映形式是___
【单选题】
对于哲学史上长期争论不休的唯理论和经验论两大派别的正确评价是___
A. 唯理论是正确的,经验论是错误的
B. 经验论是正确的,唯理论是错误地
C. 唯理论和经验论各有片面的真理性
D. 唯理论和经验论都是完全错误的
【单选题】
“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___
A. 形而上学的观点
B. 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 诡辩论的观点
D. 相对主义的观点
【单选题】
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___
A. 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
B. 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
C.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D. 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
【单选题】
“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___
A. 主观唯心主义
B. 客观唯心主义
C. 辩证唯物主义
D. 机械唯物主义
【单选题】
“真理是思想形式,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这是___
A. 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论
B. 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论
C. 客观真理论
D. 形而上学真理论
【单选题】
“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命题,其含义是___
A. 强调真理的客观性
B. 否认真理的客观性
C. 强调真理具有客观标准
D. 否认真理具有客观标准
【单选题】
“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是真理”,这是___
A. 混淆了真理性认识与一般认识的错误观点
B. 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C. 一切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D. 混淆了真理的客观性与规律客观性
【单选题】
“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这种观点是___
A. 强调认识对实践的作用
B. 强调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作用
C. 认为认识可以脱离实践
D. 认为实践可以脱离认识
【单选题】
承认我们知识的相对性就___
A. 必然归结为诡辩论
B. 必然归结为怀疑主义
C. 必然归结为不可知论
D. 可以防止认识的僵化
【单选题】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这一论断说明了___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B. 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 实践检验真理不需要理论指导
D. 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力量
【单选题】
列宁提出的:“从物质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质”是___
A. 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对立
B. 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
C. 反映论与先验论的对立
D.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单选题】
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这一命题强调___
A. 真理是感性的直观,不是理性的抽象
B. 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C. 同一对象真理性的认识只有一个
D. 真理是与人的具体利益相联系的
【单选题】
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这一命题的含义是___
A. 革命理论比革命行动更重要
B. 革命运动是革命理论的派生物
C. 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D. 革命理论最终决定革命运动的成败
【单选题】
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强调了___
A. 人们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事物
B. 人们获得感性经验至关重要
C. 人们不仅要善于观察事物,而且要善于思考问题
D. 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的指导
推荐试题
【单选题】
电分段锚段关节转换柱处两悬挂的水平距离应符合设计标准,其限界值允许误差不大于___。
A. +50mm
B. ±50mm
C. +100mm
D. ±100mm
【单选题】
电分段锚段关节中心柱处两悬挂接触导线的水平距离应符合设计标准,其限界值允许误差不大于___。
A. 20mm
B. ±50mm
C. +100mm
D. ±100mm
【单选题】
接触网结构高度的安全值为___。
A. 设计值
B. 设计值±50mm
C. 设计值±100mm
D. 设计值±200
【单选题】
160km/h及以下区段吊弦间距限界值不大于___。
A. 8m
B. 10m
C. 12m
D. 15m
【单选题】
160km/h以上区段吊弦间距限界值不大于___。
A. 8m
B. 10m
C. 12m
D. 15m
【单选题】
ν≤120km/h时,相邻吊弦高差的标准值不大于___。
A. 10mm
B. 20mm
C. 30mm
D. 50mm
【单选题】
120km/h<ν≤160km/h时,相邻吊弦高差的标准值不大于___。
A. 10mm
B. 20mm
C. 30mm
D. 50mm
【单选题】
160km/h<ν≤250km/h时,相邻吊弦高差的标准值不大于___。
A. 10mm
B. 20mm
C. 30mm
D. 50mm
【单选题】
ν≤120km/h时,相邻吊弦高差的安全值不大于___。
A. 10mm
B. 20mm
C. 30mm
D. 50mm
【单选题】
120km/h<ν≤160km/h时,相邻吊弦高差的安全值不大于___。
A. 10mm
B. 20mm
C. 30mm
D. 50mm
【单选题】
160km/h<ν≤250km/h时,相邻吊弦高差的安全值不大于___。
A. 10mm
B. 20mm
C. 30mm
D. 50mm
【单选题】
ν≤120km/h时,相邻吊弦高差的限界值不大于___。
A. 10mm
B. 20mm
C. 30mm
D. 50mm
【单选题】
120km/h<ν≤1600km/h时,相邻吊弦高差的限界值不大于___。
A. 10mm
B. 20mm
C. 30mm
D. 50mm
【单选题】
160km/h<ν≤250km/h时,相邻吊弦高差的限界值不大于___。
A. 10mm
B. 20mm
C. 30mm
D. 50mm
【单选题】
弹性吊弦辅助绳在无偏移温度时两端的长度允许相差不超过___。
A. 200mm
B. 300mm
C. 400mm
D. 500mm
【单选题】
简单悬挂吊索在无偏移温度时两端的长度允许相差不超过___。
A. 200mm
B. 300mm
C. 400mm
D. 500mm
【单选题】
硬横梁的安装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误差不超过___。
A. +50mm
B. ±50mm
C. +100mm
D. ±100mm
【单选题】
万用表又称___。
A. 万能表
B. 便携表
C. 电工常用表
D. 仪表
【单选题】
对于整体吊弦,其截面损耗不得超过___。
A. 0.2
B. 0.25
C. 0.3
D. 0.5
【单选题】
兆欧表又称___。
A. 摇表
B. 欧姆表
C. 绝缘电阻表
D. 万用表
【单选题】
160km/h及以下区段,吊弦间距安全值不大于___。
A. 8m
B. 10m
C. 12m
D. 15m
【单选题】
对于单开道岔,线岔投影最佳位置是两内轨轨距为___处撤叉角的平分线上。
A. 690mm
B. 700mm
C. 730mm
D. 745mm
【单选题】
制作环节吊弦时,吊弦回头应均匀迂回,长度为___。
A. 100~120mm
B. 120~150mm
C. 150~180mm
D. 160~180mm
【单选题】
制作环节吊弦时,吊弦环直径应为其线径的___。
A. 2~3倍
B. 3~5倍
C. 5~8倍
D. 5~10倍
【单选题】
对于普通单开道岔,在线岔处限制管的前后,在两条接触线上各设双吊弦,两吊弦的纵向距离应不大于___。
A. 50mm
B. 80mm
C. 100mm
D. 150mm
【单选题】
在限制管范围内,上边接触线与限制管应保持___的间隙。
A. 1~2mm
B. 1~3mm
C. 2~3mm
D. 1~5mm
【单选题】
在高速交叉线岔中,采用在交叉点两侧___处各设一组交叉吊弦的安装形式,来确保两支接触线的高度。
A. 500~600mm
B. 550~630mm
C. 680~720mm
D. 690~745mm
【单选题】
高速1/9单开道岔,其道岔支柱一般位于道岔理论岔心开口侧___处。
A. 0.6m
B. 0.8m
C. 1.0m
D. 1.5m
【单选题】
高速1/12单开道岔,其道岔支柱一般位于道岔理论岔心开口侧___处。
A. 0.6m
B. 0.8m
C. 1.0m
D. 1.5m
【单选题】
高速1/9单开道岔,其道岔支柱一般位于线间距___处。
A. 250mm
B. 300mm
C. 350mm
D. 400mm
【单选题】
高速1/12单开道岔,其道岔支柱一般位于线间距___处。
A. 250mm
B. 300mm
C. 350mm
D. 400mm
【单选题】
高速1/9复式交分道岔,其道岔支柱一般位于距岔心___处。
A. 0.6m
B. 0.8m
C. 1.0m
D. 1.5m
【单选题】
高速1/12复式交分道岔,其道岔支柱一般位于距岔心___处。
A. 0.6m
B. 0.8m
C. 1.0m
D. 1.5m
【单选题】
高速1/9道岔,其道岔处正线拉出值一般为___。
A. 200mm
B. 300mm
C. 350mm
D. 400mm
【单选题】
高速1/12道岔,其道岔处正线拉出值一般为___。
A. 200mm
B. 300mm
C. 350mm
D. 400mm
【单选题】
高速1/9道岔,其道岔处侧线拉出值一般为___。
A. 200mm
B. 300mm
C. 350mm
D. 400mm
【单选题】
高速1/12道岔,其道岔处侧线拉出值一般为___。
A. 200mm
B. 300mm
C. 350mm
D. 400mm
【单选题】
高速1/9道岔,其交叉渡线处正线拉出值一般为___。
A. 200mm
B. 300mm
C. 350mm
D. 400mm
【单选题】
高速1/12道岔,其交叉渡线处正线拉出值一般为___。
A. 200mm
B. 300mm
C. 350mm
D. 400mm
【单选题】
高速1/12道岔,其道岔开口方向下一定位点拉出值为___。
A. 0mm
B. 150mm
C. 200mm
D. 25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