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专用集装容器要统一规格,尺寸由承运的经营单位报路局多经处、车辆处审核。单件货物净重不超过___。
A. 55kg
B. 35kg
C. 25kg
D. 45kg
查看试卷,进入试卷练习
微信扫一扫,开始刷题
相关试题
【单选题】
CRH5型动车组列车到站前___,由客运乘务员负责开启翻板,确认翻板锁闭状态
A. 3分钟
B. 15分钟
C. 5分钟
D. 10分钟
【单选题】
各公安处要把___作为确保动车运行安全的首要环节,充分发挥车站派出所职能作用,对始发和终到动车,原则上要执行站车交接工作制度。
A. 以地保车
B. 以站保车
C. 以所保车
D. 以区保车
【单选题】
公安局指挥中心报警电话为___。
A. 22998
B. 22988
C. 29882
D. 29778
【单选题】
列车发生烟雾报警后,司机要立即通知___,并要立即赶到现场确认。
A. 列车长、乘警和机械师
B. 列车长、机械师
C. 乘警、机械师
D. 列车长、乘警
【单选题】
为消除动车组列车上发生吸烟现象为目的,实施宣传、巡查、___、劝阻、制止、处罚的“六步”作业法,实现超前控制,彻底杜绝动车组列车运行及库内停留时车内吸烟现象。
【单选题】
对携带导盲犬进站乘车的视力残疾旅客,除按规定进行实名制验证外,还须核验旅客本人的残疾人证、___、动物健康免疫证明等证件。
A. 导盲犬健康证
B. 导盲犬工作证
C. 免疫证
D. 清洁证明
【单选题】
为保障旅客出行安全,乘坐同一趟列车时间超过___,需与具备照看导盲犬能力的成年人同行。
A. 8小时
B. 10小时
C. 11小时
D. 12小时
【单选题】
国际导盲犬联盟标识为___。
A. IDCF
B. ICDF
C. IGDF
D. IFDC
【单选题】
B类责任事故(B不含职工死亡、旅客死亡),减免责任单位全员当月绩效工资标准的___。
A. 50%
B. 0.6
C. 0.35
D. 0.4
【单选题】
发生铁路交通一般___责任事故,减免责任单位全员当月绩效工资。
【单选题】
不履行消防安全管理职责,存在重大火灾隐患限期不整改或发生火灾险情的单位,减免绩效工资___。
A. 10000-20000元
B. 20000-30000元
C. 5000—30000元
D. 5000-20000元
【单选题】
发生重大及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减免责任单位全员___绩效工资。
A. 3个月
B. 6个月
C. 2个月
D. 1个月
【单选题】
发生责任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不足10万元的,责任单位追加赔偿___,直接责任者赔偿(D )。
A. 10%、2%
B. 15%、1%
C. 10%、2%
D. 20%、1%
【单选题】
D类事故的险情、隐患的,对发现第一人或采取措施第一人给予奖励,奖励标准一般为500元,其他直接参与人员视情节,奖励标准一般为___。
A. 400元
B. 200元
C. 300元
D. 100元
【单选题】
动车组运用检修周期分___为级。
A. 一、二
B. 二、三
C. 三、四
D. 四、五
【单选题】
发生烟火报警司机呼叫随车机械师或列车长未得到答复时,应连续进行呼叫,呼叫___仍未得到答复时,使用最大常用制动。
【单选题】
动车组列车运行中发生路外伤亡事故停车检查时,随车机械师下车检查处置必须在运行方向左侧,___负责车上监护。司机应密切注意邻线来车情况,遇邻线来车时应用电台及时通知下车检查的机械师,确保作业人身安全。
A. 餐车长
B. 就近车厢乘务员
C. 乘警
D. 列车长
【单选题】
动车组在站起动的范围为___。
A. 自客运营业站开车前1分钟
B. 至列车尾部过出站信号机后
C. 自客运营业站开车后至列车尾部过出站信号机前
D. 自客运营业站开车后至列车尾部过出站信号机后
【单选题】
全路统一的站车专用无线通信频率为___。
A. 487.200MHz
B. 467.200MHz
C. 469.200MHz
D. 467.400MHz
【单选题】
Ⅱ级(C 重大火灾事故,橙色)。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C 含失踪),或危及10人以上30人以下生命安全;或者50人以上___人以下重伤;直接财产损失为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
【单选题】
根据灾害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D包括抢修费、复旧费及运营收入损失)以及中断行车时间等将铁路地质灾害应急响应分为___。
【单选题】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将铁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划分为___级。
【单选题】
预警分级由高到低分为四级,依次为___。
A. 橙色、红色、黄色、蓝色
B. 红色、橙色、黄色、蓝色
C. 黄色、橙色、红色、蓝色
D. 蓝色、红色、橙色、黄色
【单选题】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测将要发生特别重大(AⅠ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事态正在不断蔓延为___色预警。
【单选题】
群体性拦截列车、冲击铁路车站,群体性上访和冲击铁路运输指挥机关人员一次或累计参加人数在500-2000人之间,参与人员有对抗性特征;有人员死亡或重伤;繁忙干线中断行车2小时及以上以上属于___事件。
A. 一般事件
B. 较大事件
C. 重大事件
D. 特别重大事件
【单选题】
动车组列车因故停车不能维持运行、空调失效超过___不能恢复时,列车长应及时与司机、随车机械师沟通,视情况做出打开车门决定,并通知动车组司机转报列车调度员。
A. 20分钟
B. 30分钟
C. 45分钟
D. 15分钟
【单选题】
动车组列车晚点超过___时,列车长应向旅客致歉并告知故障原因,做好解释工作。
A. 20分钟
B. 30分钟
C. 45分钟
D. 15分钟
【单选题】
动车组列车运行晚点超过15分钟时,车站应及时与调度所客运调度员联系,了解晚点原因和列车运行情况,代表铁路向旅客致歉,并通报晚点原因,每次致歉间隔时间不超过___。
A. 20分钟
B. 30分钟
C. 45分钟
D. 16分钟
【单选题】
动车组列车晚点___,普速列车晚点2小时以上,启动客运处处长与值乘列车长通话制度。
A. 1小时
B. 1.5小时
C. 3小时
D. 30分钟
【单选题】
餐车要摆放菜单公示牌,公示牌要图文并茂,图片内容要与实物基本一致,应采用单品插页等方式制作,公示品种不得少于___个价格层次,要确保有15元餐和清真餐。快餐供应小车的菜单公示牌可采用悬挂式。
【单选题】
列车终到前___到达指定位置接车,检查保洁员着装、人数、工具配备及禁烟制度落实情况,及时收缴烟火。
A. 10min
B. 5min
C. 15min
D. 20min
【单选题】
列车垃圾必须投放到车站___,不得投放到投放点外任何地方。
A. 指定的垃圾投放点
B. 站台黄线处
C. 风雨棚下
D. 远离车门处
【单选题】
旅客列车每班组配备___名红十字救护员。
【单选题】
动车组司机室的登乘人数,除特殊情况外,不得超过___人。
【单选题】
动车组司机室的登乘人数,同一系统每次只准许___人登乘。
【单选题】
登乘人员须在动车组始发站提前___进入动车组司机室
A. 20分钟
B. 5分钟
C. 10分钟
D. 15分钟
推荐试题
【判断题】
培养基中加入K2HPO4和 KH2PO4的作用效果是一样的
【判断题】
配置马丁氏培养基中加入的孟加拉红除了抑菌作用,还可方便计数
【判断题】
常用于分离放线菌的培养基时高氏1号培养基
【判断题】
在促进扩散中,一种载体蛋白只能运输一种物质
【判断题】
化能自养型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能量来自无机物氧化过程中放出的化学能量
【判断题】
光能自养菌和化能自养菌都利用二氧化碳作碳源合成细胞有机物
【判断题】
酵母膏配置培养基不能提供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维生素
【判断题】
用白糖配置培养基能满足微生物对一般微量元素的需要
【判断题】
糖转运进细菌细胞的方式只有基团转位和主动运输
【判断题】
微生物营养是微生物获得和利用营养物质的过程
【判断题】
组成微生物细胞的化学元素来自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判断题】
水的主要功能是维持微生物细胞的膨压和作为生化反应的溶剂
【判断题】
氮素营养物质不仅用来合成细胞中的蛋白质,还可以为部分微生物提供能源
【判断题】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可以根据其生长所需要的碳源物质的性质和氮源物质的性质不同而划分成四种基本营养类型
【判断题】
光能有机异养型细菌生长时还需要少量的维生素才可以生长好
【判断题】
属于化能无极自养型的微生物生长比较迟钝
【判断题】
划分有机营养型生物和无机营养型生物的标准在于它们是否能利用CO2
【判断题】
划分有机营养型生物和无机营养型生物的标准在于它们是否以CO2作为唯一碳源
【判断题】
原养型和营养缺陷型的微生物是根据对生长因子的需要来划分的
【判断题】
腐生型和寄生型的微生物属于化能有机异养型
【判断题】
腐生型和寄生型的微生物属于化能无机异养型
【判断题】
基团转位运输方式中,除了在运输过程中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这一特点外,其它特征均与主动运输方式相同
【判断题】
细胞中的四种有机元素的干重占细胞干重的95%以上
【判断题】
微生物细胞中主要矿质元素是P,S,K,Mg,Mn,Co等六种元素
【判断题】
促进扩散和主动运输均需载体蛋白参与,载体蛋白与被动运输物质亲和力大小的改变是由于载体蛋白构型变化而引起的,而载体蛋白的构型变化需要消耗能量,所以两种运输方式均需消耗能量
【判断题】
单纯扩散不能进行逆浓度运输,而促进扩散则能进行逆浓度运输
【判断题】
只有营养物质的吸收方式涉及物质的运输这个问题,而代谢产物的分泌则不涉及到物质的运输这个问题
【判断题】
微生物营养物质的选择吸收主要是通过细胞膜来实现的
【判断题】
底物水平磷酸化不需要生物膜的参与,不需要光和氧,是厌氧微生物的主要能量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