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___
A. 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当前的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们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B. 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
C. 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D. 人们在日常政治经济生活中的矛盾
查看试卷,进入试卷练习
微信扫一扫,开始刷题
相关试题
【单选题】
在党的八大的发言中,陈云提出了___的观点
A. “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B. “二个主体、三个补充”
C. “二个主体、二个补充”
D. “一个主体、二个补充”
【单选题】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于___年
A. 1956
B. 1957
C. 1958
D. 1959
【单选题】
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在关于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中,强调安排国民经济济发展的顺序是 ___
A. 重工业、轻工业、农业
B. 轻工业、重工业、农业
C. 农业、轻工业、重工业
D. 农业、商业、轻工业
【单选题】
《人民日报》连续发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和“小麦亩产12万斤”、“皮棉亩产5000斤”、“一棵白菜500斤”等文章,宣传全国各地大放“卫星”这一现象发生在 ___
A. 建国初期
B. “大跃进”时期
C. “文化大革命”时期
D. 改革开放新时期
【单选题】
1959年,___给毛泽东写信指出“大跃进”以来工作中存在的严重问题及其原因,但被毛泽东认为是右倾的表现,于是,庐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由纠“左”变为反右,随即全党范围展开大规模“反右倾”斗争
A. 彭德怀
B. 周恩来
C. 邓小平
D. 张闻天
【单选题】
造成1959—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严重困难的多种因素中,主要的是 ___
A. 空前严重的自然灾害
B. 国际反共势力的破坏
C.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和“反右倾”的后果
D. 苏联撕毁两国经济技术合作协议
【单选题】
1961年我国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主要是为了 ___
A. 克服严重自然灾害
B. 巩固“反右倾”斗争的成果
C. 解决农副产品供应紧张问题
D. 纠正“大跃进”运动的错误
【单选题】
我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是在 ___
A. 1962年10月16日
B. 1963年10月16 日
C. 1964年10月16 日
D. 1965年10月16日
【单选题】
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在 ___
A. 1971年4月24 日
B. 1970年4月24 日
C. 1969年4月24日
D. 1968年4月24日
【单选题】
1965年,上海《文汇报》发表姚文元的文章《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批判 ___所写的《海瑞罢官》,成为“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索
【单选题】
1970—1971年发生了___阴谋夺取最高权力、策动反革命武装政变的事件。
A. 江青反革命集团
B. 康生反革命集团
C. 林彪反革命集团
D. 姚文元反革命集团
【单选题】
1976年10月6日,中央政治局采取果断措施,毅然粉碎了___篡党夺权的阴谋,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A. 江青反革命集团
B. 林彪反革命集团
C. 王洪文反革命集团
D. 康生反革命集团
【单选题】
1966—1976年给党和国家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的运动是 ___
A. “文化大革命”
B. “大跃进”运动
C. 反右斗争
D. “三大改造”运动
【单选题】
在“文化大革命”中作恶多端,被毛泽东称为“四人帮”的是 ___
A. 林彪、江青、陈伯达、姚文元
B. 林彪、江青、张春桥、王洪文
C. 江青、王洪文、张春桥、姚文元
D. 江青、王洪文、张春桥、陈伯达
【单选题】
1971年,第___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票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A. 二十三届
B. 二十四届
C. 二十五届
D. 二十六届
【单选题】
1961年1月,党的八届九中全会通过了对国民经济实行的八字方针是:___
A.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B. 调整、改革、整顿、提高
C. 稳定市场,综合平衡
D. 保证重点,适当压缩
【单选题】
第一次把以阶级斗争为中心的错误指导思想,正式规定为“我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的会议是___
A. 八届十中全会
B. 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C. 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D. 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单选题】
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公式是___
A. 团结——斗争——团结
B. 斗争——团结——斗争
C. 批评——团结——批评
D. 团结——批评——团结
【单选题】
中国共产党内产生“左”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主要思想根源是___
A. 资产阶级思想
B. 小资产阶级思想
C. 封建主义思想
D. 修正主义思想
【单选题】
正确处理党内矛盾的基本方针和原则是___
A. 残酷斗争,无情打击
B.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C. 批评与自我批评
D. 批评——团结——批评
【单选题】
我国对待外国文化的正确方针是___
A. 洋为中用
B. 全盘西化
C. 中体西用
D. 一概排斥
【单选题】
毛泽东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出现严重失误的根本原因是___
A. 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
B. 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C. 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遭破坏
D. 党和国家领导制度上存在某些缺陷
【单选题】
周恩来强调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强国,关键在于___
A. 实现工业现代化
B. 实现农业现代化
C. 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
D. 实现国防现代化
【单选题】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一文中提出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___
A. 不要四面出击
B. 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C. 统筹兼顾
D. 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单选题】
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主要是指___
A. 重、轻、农发展关系问题
B. 重工业优先发展的问题
C. 科学技术现代化的问题
D. 建立一个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问题
【单选题】
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立足点是___
A.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B.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C. 正确认识中国国情
D. 正确认识社会基本矛盾
【单选题】
中国进入全面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后,毛泽东提出了___
A. 反对本本主义的任务
B. 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任务
C. 实行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历史任务
D. 大规模调查研究的任务
【单选题】
在1957年4月,在中央下发的《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中,整风运动的对象是___
A. 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
B. 教条主义、经验主义、自由主义
C. 官僚主义、宗派主义、主观主义
D. 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
【单选题】
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主要论点可以概括为___
A. 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
B. 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
C. 中央出现修正主义的观点
D. 由天下动乱到天下大治
【单选题】
1959年,当选为国家主席的是___
A. 毛泽东
B. 刘少奇
C. 朱德
D. 周恩来
【单选题】
1972年,美国总统 ___访华
A. 尼克松
B. 里根
C. 卡特
D. 克林顿
【单选题】
“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是___ 提出
A. 卡翁达
B. 周恩来
C. 毛泽东
D. 列宁
【单选题】
1958年“大跃进”中我国钢产量的目标是___吨
A. 300万
B. 500万
C. 800万
D. 1070万
【单选题】
“大跃进”在工业战线上的目标主要是实现___产量的突破
【单选题】
“大跃进”中在农村刮起的“共产风”主要是指___
A. 搞人民公社
B. 虚报产量
C. 生产管理中瞎指挥
D. 在公社中对属于社员和生产队的粮食无偿调拨
【单选题】
冲破“两个凡是”思想禁锢,揭开了全国规模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序幕的是 ___
A. 粉碎“四人帮”
B.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C.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 十一届六中全会的召开
【单选题】
揭开改革开放序幕的会议是党的 ___
A. 十一届三中全会
B. 十一届六中全会
C. 十二大
D. 十二届三中全会
【单选题】
四项基本原则是邓小平同志在___提出的
A. 1979年3月理论工作务虚会上的讲话中
B. 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C. 对“两个凡是”方针的批评的基础上
D. 十一届六中全会上
【单选题】
邓小平志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也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这一科学论断是在___提出的
A.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B.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
C.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上
D. 1992年南方谈话上
【单选题】
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标志着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以城市为中心的全面改革的探索阶段的会议是___
A. 十一届三中全会
B. 十一届六中全会
C. 十二届三中全会
D. 十二届四中全会
推荐试题
【单选题】
【单选】 磁场中某点的磁感应强度 B 与磁导率?的比值 ,称为该点的 ___。 B
【单选题】
【单选】 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中 ,如果消弧线圈选择得当 ,可使接地点电流小于 ___,而不会产生断续电弧和过电压现象。 C
【单选题】
【单选】 为防止直接雷击高大建筑物 ,一般多采用 ___ 。A
【单选题】
【单选】 外部过电压通常指 ___过电压。 C
【单选题】
【单选】 如果在交接班过程中 ,有事故要处理 ,仍由 ___ 负责处理 ,必要时可请接班人员协助工作。 A
【单选题】
【单选】 镍是一种 ___磁性物质。 C
【单选题】
【单选】 在纯电容交流电路中 ,电路的无功功率 ___ 。B
A. 小于电路电压与电流的有效值的乘积
B. 等于电路电压与电流的有效值的乘积
C. 大于电路电压与电流的有效值的乘积
【单选题】
【单选】 表征磁介质导磁性能的物理量 ,叫做 ___。A
【单选题】
【单选】 在三个电阻并联的电路中 ,已知三条并联支路的电流分别为 4A 、8A 和 15A, 则电路的电流等于 ___ C
【单选题】
【单选】 发生短路时 ,电力系统从正常的稳定状态过渡到短路的稳定状态 ,一般需 ___ 秒。 C
【单选题】
【单选】 当导体材料及长度确定之后 ,如果导体截面越小 ,则导体的电阻值 ___。B
【单选题】
已知电路的端电压为 12V,电流为 2A, 则该电路电阻为 ___Ω 。B
【单选题】
【单选】 一张倒闸操作票最多只能填写 ___ 操作任务。 A
【单选题】
【单选】 使用验电器验电前 ,除检查其外观、电压等级、试验合格期外 ,还应 ___ 。C
A. 自测发光
B. 自测音响
C. 在带电的设备上测试其好坏
【单选题】
【单选】 TN 系统电源系统有一点 (通常是中性点 )接地,而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 (如金属外壳) 通过 ___ 连接到此接地点的低压配电系统 ,C
【单选题】
【单选】 仪用互感器分 ___两种。 B
A. 电力变压器和电流互感器
B. 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
C. 特种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
【单选题】
【单选】 在电阻串联的电路中 ,电路的端电压 U 等于 ___。 B
A. 各串联电阻的端电压
B. 各串联电阻端电压的总和
C. 各串联电阻端电压的最大值
【单选题】
【单选】 铁磁性物质的相对导磁率 ___。A
A. 远大于 1
B. 略大于 1
C. 等于 1
【单选题】
【单选】 发生短路时 ,电路中的电流值比正常时的电流值 ___。 A
【单选题】
【单选】 外部过电压 ,与气象条件有关 ,又称为 ___。B
A. 气象过电压
B. 大气过电压
C. 污秽过电压
【单选题】
【单选】 KYN28-10 型高压开关柜采用电缆出线时 ,如需要装设零序电流互感器 ,零序电流互感器一般装设在 ___。C
A. 主母线室
B. 吊装在电缆室内
C. 吊装在电缆室柜底板外部
【单选题】
【单选】 真空灭弧室的金属屏蔽筒的作用之一是 ___ 。B
A. 导电作用
B. 吸附电弧产生的金属蒸气
C. 绝缘作用
【单选题】
【单选】 在三相四线式 380V 电源供电的电气设备或者单相设备与三相设备共用的电路 ,应选择 ___漏电保护装置 C
A. 三相三极式
B. 三相三极和单相二极两种
C. 三相四极式
【单选题】
【单选】 低压配电线路的导线宜采用 ___。A
A. 水平排列
B. 垂直排列
C. 三角、水平混合排列
【单选题】
【单选】 已知电路中 A 点电位为 12V,B 点电位为 3V,则 A、B 两点间的电压为 ___V 。B
【单选题】
【单选】 在电源内部 ,正电荷是由 ___ 。A
A. 低电位移向高电位
B. 高电位移向低电位
C. 高电位移向参考电位
【单选题】
【单选】 导体的电阻越小 ,则其电导就 ___ 。B
【单选题】
【单选】 过负荷保护主要用于反应 ___kV A 及以上变压器过负荷。 B
【单选题】
【单选】 SH11-M-50/10 表示三相油浸自冷式 ,双绕组无励磁调压 ,非晶态合金铁芯 ,密封式 ,额定容量 50kVA, 高压侧绕组额定电压为 ___kV 的电力变压器。 A
【单选题】
【单选】 杆塔基础的拉盘作用是 ___。A
A. 锚固拉线
B. 以防电杆塌陷
C. 以防电杆下沉
【单选题】
【单选】 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中 ,当发生 ___故障时 ,一般允许运行 2h,需发出报警信号。 C
A. 三相接地短路
B. 两项接地短路
C. 单相接地
【单选题】
【单选】 为了提高供电可靠性、经济性 ,合理利用动力资源 ,充分发挥水力发电厂作用 ,以及减少总装机容量和备用容量 ,现在都是将各种类型的发电厂、变电所通过 ___连接成一个系统。B
【单选题】
【单选】 变压器、电动机、发电机等的铁芯 ,以及电磁铁等都采用 ___ 磁性物质。 C
【单选题】
【单选】 避雷针通常采用 ___制成。 C
【单选题】
【单选】 验电时应在检修设备 ___ 各相分别验电。 A
【单选题】
【单选】 保证变配电所安全运行的“两票三制” ,的二票是指执行 ___ 、操作票。 A
【单选题】
【单选】 高压电动机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 ,只要接地电流大于 ___, 将造成电动机定子铁芯烧损。 B
【单选题】
【单选】 辅助保护是为补充主保护和后备保护的性能或当主保护和后备保护退出运行而增设的 ___。C
【单选题】
【单选】 继电保护的 ___ 是指发生了属于它该动作的故障 ,它能可靠动作而在不该动作时 ,它能可靠不动。 A
【单选题】
【单选】 ___所发信号不应随电气量的消失而消失 ,要有机械或电气自保持。 C
A. 时间继电器
B. 中间继电器
C. 信号继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