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选题】
个人活期开户可以是零余额开户、也可以是非零余额开户。非零开户人民币()元起存,外币等值()人民币的标准。___
A. 1;10
B. 1;20
C. 0.01;10
D. 0.01;20
查看试卷,进入试卷练习
微信扫一扫,开始刷题
相关试题
【多选题】
个人账户维护要求本人办理,交易中的代理人仅指___。
A. 监护代理
B. 法定代理
C. 监护代理和法定代理
【多选题】
我行发行的金融IC卡账户包括___
A. 借记账户及电子现金账户
B. 贷记账户及电子现金账户
C. 借记账户、贷记账户及电子现金账户
D. 以上答案都不是
【多选题】
___周岁以下监护人代理开卡,视同本人,帐户不需再去激活。
【多选题】
在约定转存中活期帐户下限与自动转存基数须是___元或( )元的倍数。活期帐户必须保留最低余额。
A. 100
B. 500
C. 1000
D. 5000
【多选题】
兰花借记IC卡和兰花白金卡的电子现金账户( )借记功能,是一种具有圈存和消费功能的集成电路型银行卡,最高余额不得超过( )元人民币且( )密码。___
A. 有、1000、无
B. 无、2000、无
C. 无、2000、有
D. 无、1000、无
【多选题】
柜面密码连续累计错误( )次,密码临时锁定;密码连续累计错误( )次,密码锁定。自助设备(POS机,ATM机)( )次,(网银,手机银行)U盾密码连续累计错误( )次锁定。___
A. 3、10、3、5
B. 5、10、5、6
C. 5、20、3、6
D. 5、10、5、5
【多选题】
符合个人金融资产年日均达到___万元(含)条件的,客户填写《绍兴银行兰花白金卡资格审批表》,由授权中心审核通过。
【多选题】
账户存在属性异常,比如活期账户有___关系时,不可销户。
A. 约定转存
B. 理财签约
C. 支付宝
D. 冻挂止付
【多选题】
建立约定转存时活期帐户下限与自动转存基数可以是___。
A. 600
B. 1000
C. 1050
D. 1500
【多选题】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
A. 兰花卡批量开卡密码既能统一设置为“888888”,又有随机生成的功能
B. 兰花卡卡内个人通知存款账户的开立分为现金开户、转账开户二种方式。
C. 个人通知存款账户和付款账户必须是同一个人所有,才能进行转账开户。
D. 兰花卡理财功能既能自动转存整存整取存款,又具有自动转存个人通知存款功能。
【多选题】
金融IC卡借记账户和金融IC卡电子现金账户挂失情况___
A. 金融IC卡借记账户可挂失
B. 电子现金账户不可挂失
C. 金融IC卡借记账户不可挂失
D. 电子现金账户可挂失
【多选题】
下列选项属于电子现金账户性质的是___
A. 无借记功能
B. 可以随时支取
C. 最高余额不得超过1000元人民
D. 无密码
【多选题】
以下关于金融IC卡说法错误的有___
A. 金融IC卡换卡后,原卡片中的电子现金账户和新卡片中的电子现金账户是两个独立的电子现金账户。
B. 金融IC卡内电子现金账户销户清算是指电子现金账户办理销户登记45天后将原卡片由于芯片损坏而留存在电子现金账户中的余额以现金的方式支付给客户。
C. 金融IC卡内电子现金账户销户登记可隔日撤销。
D. 金融IC卡销卡前先进行圈提交易,电子现金账户的余额全额转入主帐户,圈提后电子现金账户余额为零。
【多选题】
下列属于Ⅱ类户存入、转取限额控制的是___。
A. 开户转账存入
B. 利息转入
C. 转出开实体定期存单
D. 有权机关扣划
【多选题】
单位领卡日次日起___天后自动开通社会保障市民卡社保功能,联机账户领卡日()自动开通,如要提前开通需由本人持有效证件到市民卡服务点办理开通手续。
A. 30 当日
B. 30 次日
C. 45 当日
【多选题】
市民卡的联机账户的默认密码都为___
A. 000000
B. 666666
C. 身份证最后六位(如最后一位为字母,则为身份证号码第12-17位)
D. 身份证号码第12-17位
【多选题】
社会保障市民卡遗失后第一时间,拔打( )热线电话进行社保功能和联机账户挂失进行临时挂,失临时挂失有效期为( )天___
A. 12333;7
B. 96528;7
C. 12333;5
D. 96528;5
【多选题】
持卡人遗失卡片办理的挂失,社会保障市民卡的挂失补卡收费标准统一暂定为()元/张(首张社会保障市民卡除外),系统自动识别收取费用。___
【多选题】
市民卡发卡交易码为?___
A. 7001
B. 7002
C. 7003
D. 7004
【多选题】
社会保障市民卡联机账户最高圈存金额为___
A. 500
B. 600
C. 700
D. 1000
【多选题】
市民卡补卡后,原卡押金(),电子钱包延时冻结,()个工作日后自动划账转到联机账户。___
A. 不退还;3
B. 不退还;5
C. 退还;3
D. 退还;5
【多选题】
社会保障市民卡具有金融支付商业便民功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
A. 具有银行借记卡的部分功能,可办理个人理财、个人结算等各项业务,但不能办理第三方存管业务
B. 不可办理代扣代缴水电费、加油站、商场超市、餐饮、健身娱乐等各类在线消费与离线小额消费等。
C. 持卡人可在全国带有银联标识的自助取款机上办理取款、查询业务
D. 以上说法都错误
【多选题】
社会保障市民卡的电子钱包在完成充值后可支持公交出租车乘坐、公共自行车租借、景点游览、停车收费等功能,这一功能属于社会保障市民卡的哪一项功能___
A. 政府公共管理服务功能
B. 社会保障功能
C. 公用事业功能
D. 金融支付商业便民功能
【多选题】
市民卡申领未满___的无需提供电子照片,年满7周岁的儿童应当在满龄( )内及时到我行申请换领印有照片的社会保障市民卡。
A. 7周岁,6个月
B. 16周岁,1年
C. 18周岁,6个月
D. 7周岁,1年
【多选题】
___次输入错误的社保账户密码,则被锁定,社保账户密码请前往社保中心修改或重置。
【多选题】
受理___个工作日后客户凭《个人制卡信息确认回执单》和申领时的有效证件领取市民卡。
【多选题】
个人申领社会保障市民卡,其中“新制卡”在一下哪个系统中完成___
A. 核心系统
B. 市民卡服务平台
C. 制卡系统
D. 恒生系统
【多选题】
银联数据公司将制卡数据返回到我行后,由科技部刻制光盘移交给支行,填写《市民卡数据交接单》一式三份,需盖公章,移交方、接收方均为两人,需___作为监交人
A. 个金部
B. 会计部
C. 稽核部
D. 运营部
【多选题】
市民卡的实物卡分为哪几种___
A. 空白卡
B. 备用卡
C. 预制卡
D. 废卡
E. 成品卡
【多选题】
单位新增人员的批量申领仅限于绍兴市参加社会保险的各用人单位、学校(幼儿园),新增人员是指未申领过绍兴市社会保障卡的人员。单位经办人员需在社保经办机构办理好社保参保手续;单位授权办理人登录社会保障市民卡公司网站(www.sxssmk.com)下载批量申领所需要的各类资料,或到我行服务网点领取,按要求填写,并收集有效证件复印件,审核资料。其中所需资料为___
A. 《批量办理绍兴市社会保障市民卡协议书》(一式二份);
B. 《批量办理绍兴市社会保障市民卡业务委托书》;
C. 《绍兴市社会保障市民卡批量申请表》(一式三份);
D. 《批量办理绍兴市社会保障市民卡明细清单》;
E. 单位授权办理人身份证原件、授权人身份证复印件;
F. 申领人本人签字的有效证件复印件,如申领人未满16周岁则需要提供户口簿对应联复印件及与其同一户口簿监护人的户口簿相关对应联复印件(若监护人不在同一户口簿,需提供的其他监护关系证明)。
【多选题】
个人申领社会保障市民卡申领对象:具有绍兴市户籍的本市市民和在绍兴市行政区域内参加社会保险的非本市户籍人员。其中所需资料为___
A. 《绍兴市社会保障市民卡申请表》;
B. 本人有效证件原件。
C. 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申领社会保障市民办卡时,应由其监护人代为办理,并按规定出示代理人有效身份证件、被代理人有效身份证件或户口簿、监护关系证明(即户口簿,或不在同一户口簿时需要提供的其他监护关系证明)。
D. 户口本
【多选题】
绍兴市社会保障市民卡是指由绍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放的,具有___等基本功能
A. 信息存储
B. 信息查询
C. 身份认证
D. 交易支付
【多选题】
社会保障市民卡交易密码有3个,分别为___
A. 社保密码
B. 联机账户密码
C. 银行账户密码
D. 电子钱包密码
【多选题】
市民卡挂失中,社保账户和联机账户分为___。
A. 临时挂失
B. 正式挂失
C. 密码挂失
D. 书面挂失
【多选题】
下列情况中可以由代理人携带相关证明资料办理市民卡补卡的有___
A. 持卡人为未成年人(未满十六周岁)
B. 持卡人行动不便但意识清晰
C. 持卡人意识不清晰
D. 持卡人死亡
【多选题】
Y.公务卡每卡每日累计透支支取不得超过___元,且不得超过透支额度。
A. 1000
B. 2000
C. 5000
D. 10000
【多选题】
公务卡新开卡,需申请查询密码时,申请重置标志为___
A. 1—申请
B. 2—重置
C. 3—查询
D. 1—查询
【多选题】
公务卡新开卡,需申请交易密码时,密码类型选为___,输入新的密码。
A. 申请密码
B. 预借现金密码
C. 查询密码
D. 交易密码
【多选题】
公务卡还款时,如遇银联故障或通讯超时,但我行核心系统已记账成功,需做___。
A. 申请还款
B. 还款确认交易
C. 还款撤销处理
D. 应联系客户确认入帐
推荐试题
【单选题】
最初人们把文盲定义为不识字的人;后来又把文盲确定为看不懂现代信息符号、图表的人;而现在联合国把文盲确定为不能用计算机交流的人。从哲学上看,这表明___
A. 人在确定事物的标准上起主导作用
B. 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C. 人的认识随着社会实践的变化而变化
D. 人的认识是一个反复曲折的过程
【单选题】
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拓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___
A. 真理具有客观性
B. 真理具有绝对性
C. 真理具有全面性
D. 真理具有相对性
【单选题】
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是要坚持___
A. 实践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统一的观点
B. 实践标准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统一的观点
C. 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观点
D. 具体的实践能对一切认识做出确定检验的观点
【单选题】
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___
A. 感觉—知觉—表象
B. 实践—认识—实践
C. 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
D. 概念—判断—推理
【单选题】
要正确实现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必须使理论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这是因为___
A. 群众是人口中的大多数
B. 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C. 群众是意见都是正确的
D. 群众的行动都是合理的
【单选题】
在认识论上“跟着感觉走”是 ___
A. 唯物主义思想的表现
B. 机械唯物论的观点
C. 不可知论思想的表现
D. 否认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单选题】
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 ___
A. 能否满足人的需要
B. 能否被多数人认可
C. 能否付诸实践
D. 能否在实践中最终取得预期的效果
【单选题】
改革开放以来,一些新的词汇不断出现。诸如:外企、知识经济、电子邮件、多媒体、下岗再就业等。这些现象表明___
A.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B. 意识对客观存在具有促进作用
C.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指导实践
D. 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单选题】
“世人闻秋悲寂寥,我道秋日胜春潮。晴冬一鹤排出去,直领诗情到碧霄”。从唯物论的角度看,这首诗表明 ___
A. 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
B. 人们对同一事物的反映是有差别的
C.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D. 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单选题】
“理论一定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才能和变化了的客观实际相符合”。这句话表明___
A. 感性认识有待发展到理性认识
B. 真理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C. 人们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
D. 理论和实践是具体、历史的统一
【单选题】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这是宋代大学者朱熹《观书有感二首》中的第二首。此诗中没有包含的哲理正确的有___
A.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的制约
B.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观因素的制约
C. 盲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必然是劳而无获的
D. 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实际条件出发
【单选题】
列宁在谈到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时指出;“这个标准也是这样的不确定,以便不至于使人的知识变成绝对,同时它又是这样的规定,以便同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一切变种进行无情的斗争。”这句话说明___
A. 实践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 实践标准并不可靠
C. 实践标准并不确定
D. 实践标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单选题】
从2000年起,报考普通高校不再受年龄和婚否的限制,这不仅体现了我国高等教育已在向大众化发展,而且体现了终身教育的思想,说明我国正在向学习型社会迈进。活到老、学到老已不仅是一种美德,而且是一种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这种变化所蕴涵的哲学道理是___
A. 正确认识只有在同错误认识的不断斗争中获得
B. 认识的任务是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C. 认识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D. 改造主观世界离不开改造客观世界
【单选题】
日本东京大家信息基础中心和日立制作所的联合研究小组2002年12月6 日宣布,他们用由144台电脑连接而成的每秒能完成2万亿次计算的超级电脑,将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12411亿位。这表明___
A. 人们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最终能够达到终极真理
B. 实践为认识提供水平越来越高的物质技术手段,推动认识不断发展
C. 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D. 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单选题】
摩尔根曾长期生活于美洲土著印第安人的部落中,掌握了大量的实际材料,对这种社会组织做了深入的了解,才写出《古代社会》这部不朽之作,提出了一系列有重大科学价值的见解。这件事说明___
A. 学习有科学价值的书本知识十分重要
B. 只要掌握实际材料,就能获得理论知识
C. 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
D. 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
【单选题】
温家宝总理在给一位国务院参事的回信中,引用了两句诗:“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这一古训蕴含的哲理是___
A. 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
B. 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
C. 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
D. 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
【单选题】
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往往各不相同,这说明…………………___
A. 认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
B. 认识不受客体的制约
C. 认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
D. 认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主观的
【单选题】
衡量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尺度是___
A. 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B. 生产工具的改进
C. 劳动对象的利用
D. 劳动者的思想觉悟
【单选题】
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___
A. 人口因素
B. 地理环境
C. 国家政权
D. 生产方式
【单选题】
国家的本质是___
A. 阶级统治的工具
B. 各阶级利益的调解者
C. 人们相互约定的组织
D. 真个社会的代表者
【单选题】
经济基础是___
A. 一定历史阶段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
B. 一定历史阶段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
C. 一定历史阶段上科学技术和经济管理的总和
D. 一段历史阶段上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单选题】
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对立统一的基础是___
A. 地理环境
B. 劳动
C. 人口的生产和再生产
D.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单选题】
必然和自由的关系是___
A. 只有摆脱必然性的制约,才能实现自由
B. 两者绝对对立的
C. 两者并无本质差别
D. 自由必须建立在对必然性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改造的基础上
【单选题】
划分阶级的标准是___
A. 经济标准
B. 政治标准
C. 思想标准
D. 社会标准
【单选题】
人的本质在于___
A. 人能够改造世界
B. 人有阶级性
C. 人有思想,有理性
D. 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单选题】
群体意识是___
A. 集体主义的产物
B. 个体意识的总汇
C. 群体实践的产物
D. 群体共同意识的产物
【单选题】
自然科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它___
A. 属于没有阶级性的上层建筑
B. 属于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
C. 属于特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D. 属于思想上层建筑
【单选题】
理解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___
A. 生产关系的发展史
B. 社会意识的发展史
C. 生产劳动的发展史
D. 阶级斗争的发展史
【单选题】
“英雄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历史”,这个观点的实质是___
A. 历史唯物主义
B. 历史唯心主义
C. 历史主义
D. 自然主义
【单选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这说明___
A. 先进的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能动的反作用
B. 上层建筑的进步可以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
C. 经济基础发展的总趋势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
D. 经济发展的规律是可以改变的
【单选题】
“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历史条件所许可的范围”,这种看法是___
A. 宿命论的观点
B. 机械论的观点
C. 历史循环论的观点
D. 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单选题】
上层建筑由两部分组成,即___
A. 政治法律制度与军队警察等武装力量
B. 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
C. 政权和政治法律制度及其设施
D. 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
【单选题】
个人意识与群体意识的联系表现为___
A. 群体意识是个人意识的总和
B. 个人意识决定群体意识
C. 个人意识从群体意识中产生
D. 两者相互依赖、作用和转化
【单选题】
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先于它的经济基础而产生,这说明___
A. 上层建筑有其相对的独立性与不同步性
B. 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经济发展规律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
C. 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相互决定的
D. 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
【单选题】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就是说___
A. 一切社会的上层建筑都要在它的经济基础建立之后才能产生
B. 一切社会的上层建筑都根源于经济基础
C. 一切社会的上层建筑的变化都是同经济基础变化同步的
D. 社会中一切经济基础成分都决定着社会的上层建筑性质
【单选题】
关于人的价值的正确观点是___
A. 人的自我价值就在人本身,人生来都有平等的价值
B. 人的自我价值就在于自由,它是通过人的自由选择实现的
C. 人的自我价值在于采取必要手段赢得一定的社会地位
D. 人的自我价值在于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单选题】
社会基本矛盾是___
A.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矛盾
B. 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
C. 生产和消费的矛盾
D.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单选题】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指___
A. 全部自然界
B. 人口
C. 地理环境
D. 地理环境、人口和生产方式诸要素的总和
【单选题】
区分国家性质的主要根据是___
A. 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程度
B. 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C. 国家政权的构成形式
D. 科学文化的发展水平
【单选题】
生产关系所体现的是生产过程中___
A. 人与自然的关系
B. 人与人的政治关系
C. 人与人的思想关系
D. 人与人的经济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