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
Q_20519:行政行为,既包括国家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行为,也包括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作出的行政行为。
查看试卷,进入试卷练习
微信扫一扫,开始刷题
相关试题
【判断题】
Q_20518:行政机关认为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确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但判决、裁定不停止执行。
【判断题】
Q_20517: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不能出庭的,应当委托行政机关相应的工作人员出庭。
【判断题】
Q_20516: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拒绝履行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的,行政机关或者第三人可以向第一审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或者由行政机关依法强制执行。
【判断题】
Q_20515:新《行政诉讼法》的立法目的是保证人民法院公正、及时审理行政案件,解决行政争议,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
【判断题】
Q_20454:行政复议必须采用书面审查的办法。
【判断题】
Q_20453:维持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复议决定,由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依法强制执行,或者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判断题】
Q_20452: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六十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但是法律规定的申请期限超过六十日的除外。
【判断题】
Q_20451:行政复议以依职权行政行为为主要审查对象,并附带审查依申请行政行为。
【判断题】
Q_20450:行政复议是具有一定司法性的行政行为。
【判断题】
Q_20449: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行政复议的,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申请人。
【判断题】
Q_20448:行政复议期间具体行政行为停止执行是原则,不停止执行是例外。
【判断题】
Q_20447:在行政复议过程中,被申请人不得自行向申请人和其他有关组织或者个人收集证据。
【判断题】
Q_20446:行政复议机关决定撤销或者确认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无权责令被申请人在一定期限内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
【判断题】
Q_20445:行政复议机关责令被申请人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被申请人不得以同一的事实和理由作出与原具体行政行为相同或者基本相同的具体行政行为。
【判断题】
Q_20444:根据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行政区划的勘定、调整或者征收土地的决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认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行政复议决定为最终裁决。
【判断题】
Q_20443:下级行政机关依照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经上级行政机关批准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该下级行政机关为被申请人。
【判断题】
Q_20442:行政机关设立的派出机构、内设机构或者其他组织,未经法律、法规授权,对外以自己名义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该行政机关为被申请人。
【判断题】
Q_20441: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事后补充告知的,行政复议申请期限自该具体行政决定作出之日起计算。
【判断题】
Q_20440:行政复议期间被申请人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复议机关停止对原具体行政行为的审查,改为对改变后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
【判断题】
Q_20263:行政机关作出暂扣许可证的决定,这一行为属于行政强制措施。
【判断题】
Q_20262: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
【判断题】
Q_20261:执法人员当场做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必须报所属行政机关备案。
【判断题】
Q_20260:当事人确有经济困难,需要延期或者分期缴纳罚款的,经当事人申请和行政机关批准,可以暂缓或者分期缴纳。
【判断题】
Q_20259: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对于尚未制定法律、法规的,省级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可以设定警告或者一定数量罚款的行政处罚。
【判断题】
Q_20258:没有法定依据或不遵守法定程序的行政处罚无效。
【判断题】
Q_20257:当事人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都可以自己强制执行。
【判断题】
Q_20256:当事人对当场做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不能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判断题】
Q_20255:听取当事人的陈述、申辩,是处理每个行政处罚案件的必经程序。
【判断题】
Q_20254: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有行政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责令监护人加以管教。
【判断题】
Q_20253:在行政处罚听证会上,应当当场做出处罚决定。
【判断题】
Q_20252: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当场收缴罚款的,必须向当事人出具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罚款收据,不出具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罚款收据的,当事人有权拒绝缴纳罚款。
【判断题】
Q_20251: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应当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
【判断题】
Q_20250:监察局给某公务员行政记过处分属于行政处罚。
【判断题】
Q_20249:没有法定依据或者不遵守法定程序的,行政处罚无效。
【判断题】
Q_20248:行政机关收集证据时,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经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先行登记保存,并应当在7日内作出处理决定。
【判断题】
Q_20247:行政机关在调查或者进行检查时,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
【判断题】
Q_20246:行政机关违反法定的行政处罚程序的,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判断题】
Q_20245: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行政处罚法明确规定行政处罚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管辖。
【判断题】
Q_20244:执法人员当场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必须报所属行政机关备案。
【判断题】
Q_20243:行政机关作出责令停产停业的处罚决定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
推荐试题
【判断题】
纳税人办理自行纳税申报时,应当一并报送税务机关要求报送的其他有关资料。首次申报或者个人基础信息发生变化的,还应报送《个人所得税基础信息表(B表)》,纳税人在办理纳税申报时需要享受税收协定待遇的,应按规定报税务机关审核。
【判断题】
非居民纳税人符合享受协定待遇条件的,可在纳税申报时,或通过扣缴义务人在扣缴申报时,自行享受协定待遇,并接受税务机关的后续管理。
【判断题】
非居民纳税人享受税收协定独立个人劳务、非独立个人劳务(受雇所得)、政府服务、教师和研究人员、学生条款待遇的,应当在首次取得相关所得并进行纳税申报时,或者由扣缴义务人在首次扣缴申报时,报送相关报告表和资料。在符合享受协定待遇条件且所报告信息未发生变化的情况下,非居民纳税人免于向同一主管税务机关就享受协定待遇重复报送资料。
【判断题】
个非居民纳税人享受税收协定财产收益、演艺人员和运动员、其他所得条款待遇的,在符合享受协定待遇条件且所报告信息未发生变化的情况下,非居民纳税人免于向同一主管税务机关就享受同一条款协定待遇重复报送资料。
【判断题】
非居民纳税人自行申报的,应当就每一个经营项目、营业场所或劳务提供项目分别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本办法规定的报告表和资料。
【判断题】
源泉扣缴和指定扣缴情况下,非居民纳税人有多个扣缴义务人的,只需向一个扣缴义务人提供规定的报告表和资料。
【判断题】
作者将自己的文字作品手稿原件或复印件拍卖取得的所得,按照“财产转让所得”项目缴纳个人所得税。
【判断题】
个人拍卖除文字作品原稿及复印件外的其他财产,应按照“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项目缴纳个人所得税。
【判断题】
纳税人如不能提供合法、完整、准确的财产原值凭证,不能正确计算财产原值的,按转让收入额的3%征收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拍卖品为经文物部门认定是海外回流文物的,按转让收入额的2%征收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判断题】
个人财产拍卖所得应纳的个人所得税税款,由买受人负责代扣代缴,并按规定向买受人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
【判断题】
个人财产拍卖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时,以该项财产最终拍卖成交价格为其转让收入额。
【判断题】
非居民个人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有扣缴义务人的,由扣缴义务人按月或者按次代扣代缴税款,需要办理汇算清缴的,应当在取得所得的次年三月一日至六月三十日内办理汇算清缴。
【判断题】
企业债券利息个人所得税统一由各兑付机构在向持有债券的个人兑付利息时负责代扣代缴,就地入库。
【判断题】
有关部门依法将纳税人、扣缴义务人遵守个人所得税法的情况纳入信用信息系统,并实施联合激励或者惩戒。
【判断题】
将职务科技成果转化为股份、投资比例的科研机构、高等学校或者获奖人员,应在授(获)奖的次月15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备案,报送《科技成果转化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备案表》和技术成果价值评估报告、股权奖励文件及其他证明材料。
【判断题】
2019年1月1日起,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综合所得、经营所得,应当分别单独计算应纳税额;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其他所得,应当分别单独计算应纳税额。
【判断题】
居民个人抵免已在境外缴纳的综合所得、经营所得以及其他所得的所得税税额的限额,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来源于中国境外一个国家(地区)的综合所得抵免限额、经营所得抵免限额以及其他所得抵免限额之和,为来源于该国家(地区)所得的抵免限额。
【判断题】
个人从证券公司股东账户取得的利息所得,应按照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应税项目缴纳个人所得税,税款由其开立股东账户的证券公司代扣代缴
【判断题】
自2015年10月1日起,全国范围内的有限合伙制创业投资企业采取股权投资方式投资于未上市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满2年(24个月)的,该有限合伙制创业投资企业的法人合伙人可按照其对未上市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投资额的70%抵扣该法人合伙人从该有限合伙制创业投资企业分得的应纳税所得额,当年不足抵扣的,不结转抵扣。
【判断题】
股权奖励的计税价格参照获得股权时的公平市场价格确定,非上市公司股权的公平市场价格,按照净资产法、类比法和其他合理方法选择确定。
【判断题】
律师事务所出资律师按“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雇员律师按“工资薪金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
【判断题】
依法批准设立的非营利性研究开发机构和高等学校(以下简称非营利性科研机构和高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规定,从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收入中给予科技人员的现金奖励,可减按50%计入科技人员计入“工资、薪金所得”,可分三十六个月缴纳个人所得税。
【判断题】
非营利性科研机构和高校在取得科技成果转化收入三年(36个月)内分次奖励给科技人员的现金,合并计算。
【判断题】
非营利性科研机构和高校向科技人员发放现金奖励,在填报《扣缴个人所得税报告表》时,应将当期现金奖励收入金额的50%与当月工资、薪金合并,计入“收入额”列。
【判断题】
正确符合科技人员取得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现金奖励税收优惠条件的单位,向科技人员发放现金奖励时,实行备案管理。即在实际发放现金奖励的次月15日内,单位向主管税务机构报送《科技人员取得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现金奖励个人所得税备案表》、相关证明材料。
【判断题】
天使投资个人采取股权投资方式直接投资于初创科技型企业满2年的,可以按照投资额的70%抵扣转让该初创科技型企业股权取得的应纳税所得额,初创科技型企业接受投资时设立时间不少于5年(60个月)
【判断题】
天使投资个人采取股权投资方式直接投资于初创科技型企业满2年的,可以按照投资额的70%抵扣转让该初创科技型企业股权取得的应纳税所得额,初创科技型企业接受投资时以及接受投资后5年内未在境内外证券交易所上市。
【判断题】
天使投资个人采取股权投资方式直接投资于初创科技型企业满2年的,可以按照投资额的70%抵扣转让该初创科技型企业股权取得的应纳税所得额,初创科技型企业接受投资当年及下一纳税年度,研发费用总额占成本费用支出的比例不低于30%。
【判断题】
享受天使投资个人税收优惠政策的天使投资个人,必须满足不属于被投资初创科技型企业的发起人、雇员或其亲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兄弟姐妹),可以与被投资初创科技型企业存在劳务派遣等关系。
【判断题】
享受天使投资个人税收优惠政策的天使投资个人,必须满足投资后2年内,本人及其亲属持有被投资初创科技型企业股权比例合计应低于60%。
【判断题】
天使投资个人采取股权投资方式直接投资于初创科技型企业满2年的,可以按照投资额的70%抵扣转让该初创科技型企业股权取得的应纳税所得额,享受规定的税收政策的投资,仅限于通过向被投资初创科技型企业直接支付现金方式取得的股权投资,不包括受让其他股东的存量股权。
【判断题】
初创科技型企业接受天使投资个人投资满2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天使投资个人转让该企业股票时,按照现行限售股有关规定执行,其尚未抵扣的投资额,不予抵扣。
【判断题】
天使投资个人投资于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企业的实缴投资满2年,投资时间从初创科技型企业接受投资并完成工商变更登记的日期算起。
【判断题】
合伙创投企业的个人合伙人符合享受优惠条件的,合伙创投企业应在投资初创科技型企业满2年的年度终了后3个月内,向合伙创投企业主管税务机关办理备案手续,合伙企业多次投资同一初创科技型企业的,可进行合并备案。
【判断题】
合伙创投企业应在投资初创科技型企业满2年后的第一个年度终了后3个月内,向合伙创投企业主管税务机关报送《合伙创投企业个人所得税投资抵扣情况表》
【判断题】
天使投资个人应在投资初创科技型企业满24个月的次月15日内,单独向初创科技型企业主管税务机关办理备案手续。
【判断题】
答案【试题解析】天使投资个人应在投资初创科技型企业满24个月的次月15日内,与初创科技型企业共同向初创科技型企业主管税务机关办理备案手续
【判断题】
个人股东获得转增的股本,应按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
【判断题】
自2016年1月1日起,全国范围内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以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资本公积向个人股东转增股本时,个人股东一次缴纳个人所得税确有困难的,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制定分期缴税计划,在不超过3个公历年度内(含)分期缴纳,并将有关资料报主管税务机关备案。
【判断题】
自2016年1月1日起,全国范围内的高新技术企业转化科技成果,给予本企业相关技术人员的股权奖励,个人一次缴纳税款有困难的,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制定分期缴税计划,在不超过10个公历年度内(含)分期缴纳,并将有关资料报主管税务机关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