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
Q_20447:在行政复议过程中,被申请人不得自行向申请人和其他有关组织或者个人收集证据。
查看试卷,进入试卷练习
微信扫一扫,开始刷题
相关试题
【判断题】
Q_20446:行政复议机关决定撤销或者确认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无权责令被申请人在一定期限内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
【判断题】
Q_20445:行政复议机关责令被申请人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被申请人不得以同一的事实和理由作出与原具体行政行为相同或者基本相同的具体行政行为。
【判断题】
Q_20444:根据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行政区划的勘定、调整或者征收土地的决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认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行政复议决定为最终裁决。
【判断题】
Q_20443:下级行政机关依照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经上级行政机关批准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该下级行政机关为被申请人。
【判断题】
Q_20442:行政机关设立的派出机构、内设机构或者其他组织,未经法律、法规授权,对外以自己名义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该行政机关为被申请人。
【判断题】
Q_20441: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事后补充告知的,行政复议申请期限自该具体行政决定作出之日起计算。
【判断题】
Q_20440:行政复议期间被申请人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复议机关停止对原具体行政行为的审查,改为对改变后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
【判断题】
Q_20263:行政机关作出暂扣许可证的决定,这一行为属于行政强制措施。
【判断题】
Q_20262: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
【判断题】
Q_20261:执法人员当场做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必须报所属行政机关备案。
【判断题】
Q_20260:当事人确有经济困难,需要延期或者分期缴纳罚款的,经当事人申请和行政机关批准,可以暂缓或者分期缴纳。
【判断题】
Q_20259: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对于尚未制定法律、法规的,省级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可以设定警告或者一定数量罚款的行政处罚。
【判断题】
Q_20258:没有法定依据或不遵守法定程序的行政处罚无效。
【判断题】
Q_20257:当事人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都可以自己强制执行。
【判断题】
Q_20256:当事人对当场做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不能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判断题】
Q_20255:听取当事人的陈述、申辩,是处理每个行政处罚案件的必经程序。
【判断题】
Q_20254: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有行政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责令监护人加以管教。
【判断题】
Q_20253:在行政处罚听证会上,应当当场做出处罚决定。
【判断题】
Q_20252: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当场收缴罚款的,必须向当事人出具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罚款收据,不出具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罚款收据的,当事人有权拒绝缴纳罚款。
【判断题】
Q_20251: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应当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
【判断题】
Q_20250:监察局给某公务员行政记过处分属于行政处罚。
【判断题】
Q_20249:没有法定依据或者不遵守法定程序的,行政处罚无效。
【判断题】
Q_20248:行政机关收集证据时,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经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先行登记保存,并应当在7日内作出处理决定。
【判断题】
Q_20247:行政机关在调查或者进行检查时,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
【判断题】
Q_20246:行政机关违反法定的行政处罚程序的,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判断题】
Q_20245: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行政处罚法明确规定行政处罚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管辖。
【判断题】
Q_20244:执法人员当场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必须报所属行政机关备案。
【判断题】
Q_20243:行政机关作出责令停产停业的处罚决定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
【判断题】
Q_20242:受委托组织在委托范围内,以委托行政机关名义实施行政处罚;不得再委托其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实施行政处罚。
【判断题】
Q_20241: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但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看管和治疗。
【判断题】
Q_20240: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也应给予行政处罚。
【判断题】
Q_20239:违法行为在一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
【判断题】
Q_20238:行政机关不得因当事人申辩而加重处罚。
【判断题】
Q_20237:当场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载明当事人的违法行为、行政处罚依据、罚款数额、时间、地点以及行政机关名称,并由执法人员签名或者盖章。
【判断题】
Q_20236:当事人对当场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判断题】
Q_20235: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行政处罚不停止执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判断题】
Q_20234:实施行政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
【判断题】
Q_20233: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所给予的行政处罚,享有陈述权、申辩权。
【判断题】
Q_20232: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
【判断题】
Q_20231:行政执法人员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推荐试题
【判断题】
在办理张某故意伤害案件过程中,侦查人员将张某与其他6名无关人员混在一起让目击者甲、乙、丙3人分别进行了辨认
【判断题】
公安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过程中,应当重视犯罪嫌疑人的口供。没有口供的,不能认定有罪
【判断题】
对犯罪嫌疑人作精神病鉴定期间不计入办案期限,其他鉴定时间都应当计入办案期限
【判断题】
侦查人员的回避,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办案部门负责人决定
【判断题】
在法治社会,衡量办案质量的标准主要看案件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实充分,而与办案程序的公正性、合法性没太多关系
【判断题】
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应当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判断题】
人民警察对违反嫌疑人口头传唤,返回单位24小时内必须补办批准手续
【判断题】
询问未成年人,其父母不到场就不能进行询问
【判断题】
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一般程序由受案、调查取证、告知、决定、送达等环节组成
【判断题】
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作出处理决定案件终结
【判断题】
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过程中,适用简易程序就是指快速办理程序
【判断题】
法律有法律规范组成,其基本内容是法律权利和法律责任
【判断题】
当代中国法的形式,除法律、法规外,还包括规章、特别行政区法和国际条约
【判断题】
根据《立法法》的规定,涉及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的事项只能制定法律
【判断题】
经济特区法规根据授权可以对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作变通规定,但只适用于本经济特区
【判断题】
当处于同一位阶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在某个问题上有不同规定时,应当依据特别法优先于一般法的原则适用法律
【判断题】
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时,适用部门规章的规定
【判断题】
我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内,一律适用我国法律
【判断题】
司法是指国家司法机关根据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司法活动具有被动性是其一大特征
【判断题】
守法是指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以法律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其既包括受法律约束,也包括积极作为行使权利
【填空题】
___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普通法律是由宪法派生的;2)任何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的规定和精神相违背;3)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
【填空题】
___合法。包括调查主体合法、调查程序合法及调查手段合法。2)及时、客观、全面。3)遵守相关的保密规定。4)告知。向有关单位及个人收集、调取证据时,应告知其必须如实提供证据及伪造、隐匿、毁灭证据,提供虚假证词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填空题】
___违法事实确凿。2)符合法定的处罚种类和幅度。即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或道路交通违法人处2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出入境边防检查机关对违反出入境管理行为人处5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对有其他违法行为的个人处5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对单位处10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法律规定可以当场处罚的其他情形。3)涉及卖淫、嫖娼、赌博、毒品的案件,不适用简易程序。)
【填空题】
___部门规章2)地方政府规章6.特别行政区的法律7.国际条约与国际惯例)
【填空题】
___执法是以国家的名义对社会进行全面的管理,具有国家权威性。2)执法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3)执法具有国家强制性,行政机关执行法律的过程同时也是行使行政执法权的过程。4)执法具有主动性和单方面性。执行法律既是国家行政机关进行社会管理的权力,也是它对社会和民众承担的义务;既是职权,也是职责。)
【填空题】
___时效免责,即法律责任经过了一定的期限后而免除。2)不诉免责,是指如果受害人或者有关当事人不向法院起诉,行为人的法律责任就实际上被免除,民商事案件以及刑事自诉案件中存在这种情形。3)协议免责,受害人与加害人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协商同意的免责。4)自首、立功免责,在行政责任及刑事责任重,自首、立功可以作为免责条件。5)履行不能免责,在财产责任中,责任人确实没有能力履行或者没有能力全部履行,有关国家机关免除或部分免除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