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选题】
下行半静态调度的功控中,如果IBLER测量值小于IBLER Target,应该( )发射功率
查看试卷,进入试卷练习
微信扫一扫,开始刷题
相关试题
【多选题】
在无线网络优化项目中,全网优化的目的是( )
A. 解决簇优化阶段没有定位的问题,或已定位但优化调整可能产生比较大影响的问题
B. 对于簇交界处进行优化
C. 对硬切换边界的优化
D. 确保全网优化阶段结束后,网络各项运行指标达到验收要求
【多选题】
载波聚合的上行控制信息在哪个小区发送?( )
A. 仅在主小区发送
B. 主小区和辅小区分别发送
C. 仅在辅小区发送
D. 可由基站配置在主小区还是辅小区发送
【多选题】
下面关于LTE站点勘察说法正确的是( )。
A. 站点选择要满足无线网络拓扑结构设计要求
B. 要使天线主瓣正对着街道走向,以保证道路覆盖
C. 扇区天线发现方向按照规划法线方向设置时,要预留30度左右的调整余度
D. 进行站点拍照时,每60度拍一张照片
【多选题】
无线特性在终端和基站进行测量,并在网络中向高层进行报告。其包括:( )
A. 同频切换的测量
B. 用于不同无线接入技术(Radio Access Technology,RAT)之间切换的测量
C. 异频切换的测量
D. 定时测量
【多选题】
NPBCH的作用有( )。
A. 传递系统帧号
B. 传递NB-SIB1的调度信息
C. 传递接入限制信息
D. 传递操作模式信息
【多选题】
目前仅( )系统支持NB-IoT技术。
A. TD-LTE
B. FDD-LTE
C. GSM
D. CDMA
【多选题】
NB-IoT频谱部署方式包括以下哪几种?( )
A. EC-GSM
B. Standalone
C. Guard band
D. In-band
【多选题】
NB-IoT 的描述,以下正确的是?( )
A. 成本低
B. 覆盖增强
C. 电池寿命强
D. 海量的链接数
【多选题】
RLC协议层的三种传输模式中,NB-IOT取消了那种传输模式?( )
【多选题】
gNB可以通过哪种方式给UE发送Timing AdvanceCommand?( )
A. RRC 专用信令
B. MAC CE
C. 系统消息
D. DCI
【多选题】
BWP切换有哪些方式?5G NR中SSB组成
A. TCI
B. DCI
C. Timer
D. RMSI
【多选题】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对于NR测量对象中配置的黑列表中的小区,UE不需要进行事件评估和测量
B. NR测量中即使同一个频率即使子载波间隔不同,也需要配置两个不同的MO
C. NR测量中测量事件的评估是以beam信号质量进行评估的
D. NR测量中只在异频测量中需要gap,同频测量不需要gap
【多选题】
5G网络物理层的上行参考信号DM-RS伴随那些物理信道传输?( )
A. PUCCH
B. PRACH
C. PUSCH
D. PDSCH
【多选题】
UCI包含哪些信息( )
A. PMI
B. CQI
C. HARQ-ACK
D. Schedulingrequest
【多选题】
CDMA2000 1x系统导频集包括( )
A. 激活集
B. 候选集
C. 邻集
D. 去激活集
【多选题】
扩频通信技术是在发端采用扩频码调制,使信号所占的频带宽度( )所传信息必须的带宽,在收端采用相同的扩频码进行相关解调来解扩以恢复所传信息数据。
A. 等于
B. 近似
C. 远大于
D. 远小于
【多选题】
我们常说的“三次握手”是在TCP/IP协议结构的哪一层完成的()。
A. 传输层
B. 应用层
C. 网络层
D. 网络接口层
【多选题】
基站天线必须具备三防能力是指( ),全向天线必须满足倒置安装要求。
A. 防辐射
B. 防霉菌
C. 补防盐雾
D. 防潮
【多选题】
当以下 ( )设备的施主基站载波扩容时,应相应对其直放站进行扩容。
A. 载波选频直放站
B. 宽带直放站
C. 频带选频直放站
【多选题】
OSI网络结构模型共分为7层,其中最低层是( )。
A. 物理层
B. 应用层
C. 传输层
D. 会话层
【多选题】
TDD与FDD的差别( )
A. 帧结构差异:FDD,TDD帧结构不同?
B. 带宽差异:FDD,TDD支持的带宽不同
C. 多址方式差异:FDD,TDD多址方式不同?
D. 双工模式差异:FDD,TDD双工方式不同
【多选题】
室内单站验证测试中定点测试包括( )
A. 下行吞吐量测试
B. PING时延测试
C. 上行吞吐量测试
D. 室内外切换测试
【多选题】
以下哪些参数不是MME从HSS中获取的EPS QoS参数( )。
A. UE-AMBR
B. GBR
C. QCI
D. APN-AMBR
E. ARP
F. MBR
【多选题】
UE发起的Service Request流程可能遇到哪些异常流程?( )
A. RRC Reconfiguration消息丢失
B. eNodeB建立专用承载失败
C. 核心网拒绝
D. RRC连接建立失败
【多选题】
S1-MME接口协议栈为:( )
A. S1MME/SCTP/IP
B. S1MME/SCTP/IP
C. S1AP/UDP/IP
D. S1AP/SCTP/IP
【多选题】
LTE中不同无线技术之间触发测量报告的事件有:( )。
A. 邻区优于门限值
B. 邻区优于本小区,并超过偏置值
C. 本小区低于门限值
D. 本小区低于门限值,并邻区优于门限值
【多选题】
以下哪项不属于测量控制中的内容?( )
A. 测量标识
B. 系统消息
C. 报告方式
D. 小区列表
【多选题】
NB-IoT中资源的调度上,下行分别以( )为单位。
【多选题】
NB-IoT网络的密钥层次架构中包含如下哪些?( )
A. 终端和MME间共享的密钥
B. 终端和基站间共享的密钥
C. 终端和ASME共享的中间密钥
D. 终端和HSS间共享的密钥
【多选题】
NB-IoT下行支持的最大重传次数是( )。
A. 1024
B. 2048
C. 512
D. 128
【多选题】
NB-IoT具有以下哪些特点?( )
A. 低功耗
B. 低覆盖
C. 低速率
D. 小数据量
【多选题】
下面哪个信令可以携带SCG Add或PSCell Change相关SCG配置?( )
A. LTE侧的RRCConnectionSetup
B. NR侧的RRCConnectionSetup
C. NR侧的RRCReconfiguration
D. LTE侧的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
【多选题】
5G中单小区最大支持的PRB为( )。
A. 100PRB
B. 200PRB
C. 175PRB
D. 273PRB
【多选题】
频域上,SS/PBCH?block由多少个连续的RB构成?( )
A. 12个
B. 10个
C. 20个
D. 24个
【多选题】
5G控制信道eMBB场景编码方案是( )。
A. Polar码
B. LDPC编码
C. 咬尾卷积码
D. Turbo码
【多选题】
以下哪种SSB必须在SS raster上?( )
A. 用于PScell接入的SSB
B. 用于测量的SSB
C. 用于NR Scell接入的SSB
D. 用于NR Pcell接入的SSB
【多选题】
5G毫米波通信技术有哪些特点?( )
A. 降雨时衰减严重
B. 对沙尘和烟雾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
C. 具有“大气窗口”和“衰减峰”
D. 是一种典型的视距传输方式
【多选题】
CDMA系统是自干扰系统,在反向链路主要是( )受限。
【多选题】
CDMA系统可以通过( )实现相邻小区间负荷的动态分配。
A. 硬切换
B. RAKE接收
C. 小区呼吸
D. 软切换
【多选题】
为了加强对移动基站近区的覆盖并尽可能减少死区同时尽量减少对其它相邻基站的干扰天线应避免( )架设同时应采用下倾的方式。
推荐试题
【判断题】
运营单位应具有月度和季度设施设备运行分析 报告,内容涵盖设备主要故障或设施主要病害损伤发生次数、设备 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和故障发生率、主要故障或病害损伤发生原 因、处理过程、整改措施等。
【判断题】
初期运营最后三个月,车辆系统故障率应不高于4次/万列公里,站台门故障率应不高于0.8次/万次。
【判断题】
针对桥梁主体结构变形坍塌风险,在相关岗位巡查制度,以及监测、养护规程中制定的风险管控措施应对桥梁进行巡查,钢桥、钢混组合桥梁、钢混混合桥梁巡查不低于1次/月,混凝土桥梁巡查频率不低于1次/2月
【判断题】
供电系统安全功能失效导致频繁故障或发生运营险性事件的,可开展相关功能的测试复核工作;其中,相邻主变电所支援供电、牵引接触网(轨)越区供电、0.4kV低压备自投等功能的测试方法符合交办运〔2019J17号文有关规定。
【判断题】
针对通信系统传输网络可能存在外界攻击导致网络瘫痪的 风险,查阅通信系统有关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文本,抽取网络攻 击记录,检查各项安全等级保护制度落实情况、现场勘查存储介质 插拔、其他系统接入等防病毒干扰措施的实施情况。
【判断题】
不得擅自减弱、变更信号系统中涉及行车安全的硬件及软件设备配置,安全接口不应修改;必须变更和修改时,应对变更或修改部分进行论证。
【判断题】
通风、空调系统各类通风模式运转正常,与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联动,可及时启动相应模式。
【判断题】
行车调度命令只能由行车调度人员发布,行车相关岗位人员必须严格执行调度命令。
【判断题】
口头命令要素应包含命令号码、命令内容、发令人、受令人。
【判断题】
调度命令发布前应确认现场情况和行车设备状况,可听取有关人员的意见。
【判断题】
线路恢复后,组织疏散区间上下行首列车限速15KM/h通过,确认无人员及物品遗留后恢复正常运行。
【判断题】
针对恶劣天气行车可能导致行车事故的风险,露天试车线遇风、霜、雨、雪等天气应立即终止调试作业或调整调试内容。
【判断题】
对照运营安全风险数据库逐项分析所列风险管控措施的弱化、失效、缺失可能产生的隐患,确定隐患等级,并按照“一岗一册” 的原则分解到岗位,形成各岗位的隐患排查手册。
【判断题】
日常隐患排查每天不少于1次,并涵盖行车组织、客运组织、设施设备运行维护、应急管理、保护区管理等各日常生产作业环节。
【判断题】
专项隐患排查应涵盖关键运输节点、重点施工、重大故障或 运营险性事件等。(
【判断题】
运营单位应结合初期运营期间系统运行情况,持续优化风险管控措施,有效防控设计缺陷、设备可靠性差,以及管理不协同、专业间接口衔接不畅等问题。
【判断题】
网络化运营安全评估包括线网控制中心功能评估、线网应急能力评估、换乘站客流匹配评估。
【判断题】
现场检查线网控制中心运行状态监控功能,可对行车、客流、设备运行和主要故障、乘客视频信息等进行24小时连续不间断监视和管理。
【判断题】
查阅对外联络联系记录或者联合应急演练记录,应建立与交通运输、公安、气象、卫生、供电、通信等部门或单位的联络工作机制,联络工作机制运转有效。
【判断题】
区域应急中心的处置能力应至少覆盖5公里半径范围内线网,实现救援人员20分钟内到达事故现场的响应速度,各区域应急中心的处置能力应能覆盖整个线网。
【判断题】
抽取站点、区域应急中心、应急基地的应急物资清单并现场查勘,应急物资配置与清单保持一致。
【判断题】
应急基地应配置专用工程抢修车、轨道车、通信设备、接触网抢险设备、车辆起复等大型工器具及应急物资。
【判断题】
现场检查换乘站换乘客流情况,存在换乘通道阻塞、站台拥挤等大客流的,应评估线路列车运行计划,检查换乘站客流组织方案相关针对性措施及落实情况。
【判断题】
对四线及以上换乘站,应对换乘站能力匹配情况进行专项论证。
【判断题】
对于重大隐患、治理时间超过12个月的隐患及专家认为对运营安全有较大影响的隐患,应全部进行具体分析对照。
【判断题】
对已发现运营安全隐患治理情况的具体分析对照 应对隐患排查过程、等级判定、治理方案、治理过程、治理结果,以及工作台账记录等进行全面回溯。
【判断题】
查阅隐患涉及的运营管理制度、运营安全规章、设施设备操作手册和维护规程、应急预案和演练记录、人员教育培训记录及其他相关材料,检验运营单位有关制度体系是否健全、合理。
【判断题】
对隐患涉及的管理人员、关键岗位人员等进行现场问询、现场检查,可根据需要开展场景模拟测试,检验人员专业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
【判断题】
查阅隐患涉及的设施设备运行数据和检修维护台账等,可根据需要对设施设备进行专项检测,检验设施设备运行状态及维护工作情况。
【判断题】
查阅隐患涉及的生产环境、自然灾害、保护区环境等方面 的管理制度和执行情况记录等,检验运行环境风险隐患控制情况。
【判断题】
评估周期内运营单位发生过运营险性事件的,第三方安全评估机构应以所发生的全部运营险性事件为对象,逐一查阅运营险性事件分析报告。
【判断题】
针对运营险性事件的发生经过和处置情况、事件发生的原因等情况,现场问询或问卷调查安全管理人员、关键岗位人员等对该运营险性事件的认知和相关业务技能掌握情况,可根据需要通过场景模拟测试人员专业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
【判断题】
涉及设施设备运行的,查阅设施设备运行数据和检修维护台账等,可根据需要对设施设备的安全功能和性能进行专项检测,研判是否存在影响安全稳定运行的因素。
【判断题】
针对险性事件整改与防范措施落实情况,核查是否在运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人员岗位作业规程、设施设备维护规程、应急预案中进行了修改完善,检查有关加装防护设备、设备技术升级等防护措施的有效性。
【判断题】
对已发生运营险性事件的具体分析对照应对事件发生经过、处置情况、原因分析、整改和防范措施等进行全面回溯,并判定该项险性事件处置是否符合行车组织、客运组织、设施设备运行维护、人员管理、应急管理等运营安全管理制度和标准要求。
【判断题】
评估周期内运营单位未发生运营险性事件的,应在运营安全隐患治理评估的基础上,查阅运营单位是否根据行业发布的运营险性事件警示案例、情况通报、分析报告等或企业自身了解到的主要运营故障,对管控措施执行情况进行现场检查和分析,判断管控措施和治理手段是否实施到位。
【判断题】
现场检查线网控制中心运行状态监控功能,可对行车、客流、设备运行和主要故障、乘客视频信息等进行12小时连续不间断监视和管理。
【判断题】
区域应急中心的处置能力应至少覆盖10公里半径范围内线网,实现救援人员20分钟内到达事故现场的响应速度,各区域应急中心的处置能力应能覆盖整个线网。
【判断题】
区域应急中心的处置能力应至少覆盖5公里半径范围内线网,实现救援人员10分钟内到达事故现场的响应速度,各区域应急中心的处置能力应能覆盖整个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