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
导入试题
【多选题】
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开始的标志是___
A. 新中国的成立
B. 土地改革的完成
C.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D. 过渡时期的结束
查看试卷,进入试卷练习
微信扫一扫,开始刷题
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试题
【多选题】
李先念说:“1954年入秋以来……农村里食油、粉条、豆腐、熟食等供应不足。特别严重的是,不少地方,农民……积肥不热心,春耕准备不积极,生产情绪不高。”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___
A.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的封锁
B. 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和苏联援建项目的撤销
C.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存在过急过粗问题
D. 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多选题】
“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这种土地制度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土地的集体所有的性质,只是将土地的所有权、经营权分开了”。这里描述的是___
A. 建国初期土地改革  
B.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多选题】
中共中央在建国后某年发布《关于春耕生产给各级党委的指示》,10天后《人民日报》发表 “领导农业生产的关键所在”的社论。这些文件指出,领导农业生产要从小农经济现状出发,否则,生产会受到损失。这说明中共中央认识到___
A. 小农经济自私保守不利农业发展
B. 合作化运动要保护个体农民利益
C. 政社合一是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D. 统分结合才能全面振兴农村经济
【多选题】
中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主要条件是___
A.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及现代工业初步发展
B.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壮大
C. 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D. 有利的国际因素
E. 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建立
【多选题】
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目的是___
A. 消灭富农分子
B. 消灭资本家
C. 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D. 健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
E. 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多选题】
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内容是___
A. 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B. 通过一系列逐步过渡的由低级到高级的社会主义改造形式
C. 和平改造特别是对资产阶级实现了和平赎买
D. 对内改造和对外开放相结合
E. 对经济制度的改造与对人的改造相结合
【多选题】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主要内容是___
A. 没收官僚垄断资本和民族资本  
B. 没收地主的土地 
C. 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的工业化 
D. 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E. 没收外国资本
【多选题】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新民主主义经济成分有___
A. 国营经济
B. 合作社经济
C.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D. 个体经济
E.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多选题】
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特点有___
A. 既有社会主义的因素又有资本主义的因素
B. 公有制经济是主体
C. 既有国营经济又有个体经济
D. 它的前途是社会主义社会
E. 政治上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多选题】
以下判断正确的有___
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
B. 1949-1952年,我国广泛发展了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C. 我党在1955年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
D. 我国“一五”计划的完成时间早于三大改造的结束
E. 七届二中全会讨论了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问题
【多选题】
对资本主义民族工商业实行保护政策的含义是___
A. 利用其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积极作用
B. 没收其财产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C. 限制其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消极作用
D. 调整其不合理的经济结构
E. 消灭其剥削性质的生产关系
【多选题】
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也有一些失误和偏差。主要是___
A. 对农业和手工业的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
B. 指导思想上急于求成
C. 对公有制实现形式的选择和理解过于简单化
D. 追求纯粹的单一的社会主义经济成分
E. 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还没有完全搞清楚
【多选题】
在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因为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___
A. 使我国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到社会主义
B. 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制度条件
C. 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
D. 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的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E. 以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经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多选题】
虽然社会主义改造遗留了一些问题,但必须肯定的基本事实是,这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是在___
A. 保证国民经济基本上稳定发展的情况下实现的
B. 与资产阶级进行斗争并取得胜利的情况下实现的
C. 坚持马克思主义正确指导的情况下实现的
D. 社会主义工业化取得突破性发展的情况下实现的
E. 人民群众基本上普遍拥护的情况下实现的
【多选题】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各种非社会主义因素是___
A.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B. 个体经济
C.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中的私人成分
D. 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参加国家政权
E. 资产阶级思想以及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
【多选题】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形式是___
A. 加工订货
B. 统购包销
C. 经销代销
D. 个别公私合营
E. 全行业公私合营
【多选题】
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建设道路过程中的理论成就有___
A.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发表
B. 中共“八大”制定的路线
C.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重要讲话
D.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
E. 大跃进路线的制定
【多选题】
改革开放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教训主要有___
A. 把变革生产关系绝对化
B. 机械地理解马克思主义
C. 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
D. 混淆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和体制的区别
E. 强调党的领导
【多选题】
新民主主义时期我国基本的阶级力量包括___
A. 工人阶级
B. 贫下中农
C. 民族资产阶级
D. 富农阶级
E. 城市小资产阶级
【多选题】
我国的农业生产关系经历以下几个阶段的变革___
A. 土地改革
B. 初级社
C. 互助组
D. 高级社
E. 人民公社
【多选题】
社会主义改造成功的历史经验包括___
A. 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B. 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方式
C. 在改造过程中采取的实际步骤,以不破坏生产力发展为前提
D. 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E. 以整齐划一的形式对私营工商业进行改造
【多选题】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多种经济成分中,属于社会主义性质或半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成分是___
A. 国营经济
B. 资本主义经济
C. 个体经济
D. 外资经济
E. 合作社经济
【多选题】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多种经济成分中,主要的经济成分是___
A. 社会主义经济
B. 个体经济
C. 外资经济
D. 资本主义经济
E. 合作社经济
【多选题】
1956年全国高考的作文试题是:“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下列发生在这个“年代”里的事件是 ___
A.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B.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D. 一五计划即将完成
E. 人民公社制度建立
【多选题】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因素与资本主义因素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___
A.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方向的斗争
B. 限制和反限制的斗争
C. 守法和违法的斗争
D. 改造和被改造的斗争
E. 革命和反革命的斗争
【多选题】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之所以能采用和平赎买的方式,是因为___
A. 民族资产阶级有拥护宪法、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
B. 中国共产党和民族资产阶级有长期的合作和统一战线关系
C. 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对抗性的矛盾可以转化为非对抗性的矛盾
D. 我国已有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政权
E. 强大的国营经济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造成私人资本主义在经济上对社会主义的依赖
【多选题】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有利于___
A. 发挥私营工商业在国际民生方面的积极性,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B. 有利于争取和团结民族资产阶级
C. 有利于团结各民主党派和各界爱国民主人士,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
D. 有利于发挥民族资产阶级中大多数人的知识、才能、技术专长和管理经验
E. 有利于争取和团结与民族资产阶级相联系的知识分子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多选题】
没有违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这一客观规律的是___
A. 三大改造
B. 全国领土基本解放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大跃进
E. 社会主义工业化
【多选题】
在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问题上,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一系列重大关系的重要著作是___
A.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B. 《论十大关系》
C. 《国家预算要保证重点建设又要照顾人民生活》
D. 《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解放是生产力》
【多选题】
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的著作是___
A.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B. 《论十大关系》
C. 《国家预算要保证重点建设又要照顾人民生活》
D. 《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解放是生产力》
【多选题】
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上,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的是___
A. 刘少奇
B. 周恩来
C. 邓小平
D. 陈云
【多选题】
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问题上,主要在农业生产中实行同产量联系起来的责任制的是___
A. 刘少奇
B. 周恩来
C. 邓小平
D. 陈云
【多选题】
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上,提出整顿工业企业,改善和加强企业管理,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等观点的是___
A. 刘少奇
B. 周恩来
C. 邓小平
D. 陈云
【多选题】
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上,提出我国知识分子绝大多数已经是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科学技术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关键性作用观点的是___
A. 刘少奇
B. 周恩来
C. 邓小平
D. 陈云
【多选题】
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问题上,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本质概念的是___
A. 刘少奇
B. 周恩来
C. 邓小平
D. 陈云
【多选题】
1956年苏共二十大以后,毛泽东认为它对我们最重要的教益是___
A. 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B. 只有按照苏联的模式才能建设社会主义
C. 要独立思考,“以苏为鉴”,探索自己的道路
D. 要全盘否定苏联的经验,走中国自己的发展道路
【多选题】
1957年2月,毛泽东作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提出了___
A. 不能剥夺农民,不能超越阶段
B. 社会主义可以区分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C. 社会主义要反对平均主义,重视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价值规律的作用
D.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两类矛盾的学说
【多选题】
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任务是在___
A. 七届二中全会
B. 十一届三中全会
C.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十二大
【多选题】
1956年4-5月,毛泽东作《论十大关系》报告,这表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___
A. 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B. 开始探索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C. 开始找到自己的一条适合中国的路线
D. 已经突破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束缚
【多选题】
20世纪50年代至1978年,我国物价水平总体稳定,若干工农业产品实行全省一价,粮食由政府统购统销,二十几年价格几乎没变。出现上述状况的根本原因是___
A. 农轻重比例失调          
B. 计划经济体制
C. 人民消费水平低          
D. 人民公社体制
推荐试题
【单选题】
Na+泵的作用是___
A. 将 Na+和 K+泵至胞内
B. 将 Na+和 K+泵之胞外
C. 将 Na+泵至胞外,将 K+泵至胞内
D. 将 Na+泵至胞内,将 K+泵至胞外
【单选题】
关于载体转运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___
A. 特异性
B. 饱和性
C. 竞争性抑制
D. 需 Ca2+ 的参与
【单选题】
静息状态下,Na+和 K+在细胞膜内、外的正常分布为___
A. Na+和 K+均在膜内浓度高
B. Na+和 K+均在膜外浓度高
C. Na+在膜内浓度高, K+在膜外浓度高
D. Na+在膜外浓度高, K+在膜内浓度高
【单选题】
静息时,细胞膜内的 K+向膜外转移属于___
A. 单纯扩散
B. 通道转运
C. 主动转运
D. 出胞作用
【单选题】
骨骼肌收缩和舒张的基本结构功能单位是___
A. 肌原纤维
B. 肌小节
C. 细肌丝
D. 粗肌丝
【单选题】
单个有效刺激作用于骨骼肌时,骨骼肌出现的收缩形式是___
A. 等长收缩
B. 等张收缩
C. 单收缩
D. 强直收缩
【单选题】
肌肉收缩的始动因素是 Ca2+___
A. 与肌钙蛋白结合
B. 与横桥结合
C. 与肌球蛋白结合
D. 与肌动蛋白结合
【单选题】
骨骼肌发生强直收缩主要是取决于___
A. 刺激强度
B. 刺激频率
C. 刺激时间
D. 刺激变率
【单选题】
关于血液功能的描述,错误的是___
A. 可运输 O2、CO2、营养物质、激素、代谢废物等
B. 可防御病毒、细菌等对机体的侵害
C. 因有多组缓冲对而参与酸碱平衡的调节,但不能参与体温的调节
D. 通过凝血机制,发挥对机体保护的作用
【单选题】
最能反映血液中红细胞数量的是___
A. 血液比重
B. 血液粘滞性
C. 血细胞比容
D. 血浆渗透压
【单选题】
下列血(红)细胞比容的正常值,正确的是___
A. 48%~58%(成年男性);40%~50%(成年女性)
B. 40%~50%(成年男性);37%~48%(成年女性)
C. 48%~58%(成年男性);37%~48%(成年女性)
D. 37%~48%(成年男性);30%~40%(成年女性)
【单选题】
关于血浆蛋白的生理功能的描述,错误的是___
A. 形成血浆晶体渗透压
B. 参与机体的免疫
C. 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
D. 参与血液凝固
【单选题】
血浆蛋白的正常值,错误的是___
A. 血浆蛋白 60~80 g/L
B. 白蛋白 40~50 g/L
C. 球蛋白 20~30 g/L
D. 纤维蛋白原 10~20 g/L
【单选题】
下列血浆的正常值,错误的是___
A. 血浆的比重是 1.025~1.030
B. 血液与水相比的相对粘滞度为 4~5
C. 血浆的渗透压为 280~300mOsm
D. 酸碱度为 7.35~7.45
【单选题】
决定溶液渗透压大小的因素是___
A. 溶质颗粒的数量
B. 溶质颗粒的种类
C. 溶质颗粒的大小
D. 溶质的密度
【单选题】
血浆呈淡黄色,是因为___
A. 血液含有红细胞
B. 少量红细胞溶血使血红蛋白溢出进入血浆
C. 血液含有血小板
D. ,含有微量血红蛋白分解产物胆红素
【单选题】
血浆与组织液的在成分含量上的主要区别是___
A. Na+
B. K+
C. Cl-
D. 蛋白质
【单选题】
35血浆 PH 值保持相对稳定主要决定于哪个缓冲对___
A. NaHCO3/H2CO3
B. KHCO3/H2CO3
C. Na2HPO4/NaH2PO4
D. 血浆蛋白纳盐/血浆蛋白
【单选题】
血浆晶体渗透压明显降低时,会导致___
A. 组织液增多
B. 红细胞膨胀
C. 红细胞皱缩
D. 体液减少
【单选题】
维持红细胞正常形态与功能的主要因素是___
A. 红细胞的悬浮稳性
B. 红细胞膜的脆性
C. 血浆胶体渗透压
D. 血浆晶体渗透压
【单选题】
形成血浆晶体渗透压的主要物质是___
A. NaCl
B. NaHCO3
C. 葡萄糖
D. 白蛋白
【单选题】
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物质是___
A. 无机盐
B. 葡萄糖
C. 白蛋白
D. 球蛋白
【单选题】
下面关于血红蛋白含量和红细胞大小的正常值中,错误的是___
A. 血红蛋白 120~160g/L(成年男性)
B. 血红蛋白 110~150g/L(成年女性)
C. 血红蛋白 170~200g/L (新生儿)
D. 直径 7~8nm
【单选题】
下列关于红细胞生成的描述,错误的是___
A. 生成原料是蛋白质和铁
B. 成熟因子是叶酸和维生素 B12
C. 胚胎期在卵黄囊、肝、脾和骨髓造血,出生后红骨髓是造血的唯一场所
D. 红细胞生成受促红细胞生成素和肾素的调节
【单选题】
血管外破坏红细胞的主要场所是___
A. 肾和肝
B. 脾和肝
C. 胸腺和骨髓
D. 淋巴结
【单选题】
关于红细胞悬浮稳定性的描述,错误的是___
A. 通常以红细胞沉降率衡量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血沉越快表明其稳定性越好
B. 魏〈韦〉氏法测定,正常成年男性血沉为第一小时末 0-15mm/h,正常成年女性为第一小时末 0-20mm/h
C. 活动性结核、风湿热、晚期癌症患者血沉加快
D. 白蛋白、卵磷脂使血沉减慢,而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和胆固醇可使血沉加快
【单选题】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是由于缺乏___
A. 蛋白质和铁
B. 维生素 Bl2 和叶酸
C. 促红细胞生成素
D. 雄激素
【单选题】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原因主要是___
A. 红骨髓造血功能受到抑制
B. 维生素Bl2 和叶酸缺乏
C. 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
D. 雄激素减少
【单选题】
关于白细胞的描述,错误的是___
A. 三种血细胞中,白细胞数量最少,正常成人为(4.0-10.0)×109/L
B. 中性粒细胞在血液的非特异性免疫中有重要作用。
C. T 淋巴细胞和B 淋巴细胞主要参与机体的特异性兔疫功能
D. 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主要参与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单选题】
参与生理性止血的血细胞是___
A. 红细胞
B. 白细胞
C. 血小板
D. 淋巴细胞
【单选题】
关于正常成人血细胞的正常值,错误的是___
A. 男性红细胞(4.0~5.5)×1012 /L
B. 女性红细胞(3.5~5.0)×1012/L
C. 白细胞(4.0~10.0)×109/L
D. 血小板(10.0~30.0)×109/L
【单选题】
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时,血液中显著增多的白细胞是___
A. 血小板
B. 单核细胞
C. 嗜酸性粒细胞
D. 中性粒细胞
【单选题】
外科手术时,常用温热盐水纱布压迫止血,下列原因中错误的是___
A. 温热可以加速酶促反应
B. 纱布可以堵塞伤口
C. 生理盐水是等渗溶液,可以避免组织细胞变形
D. 粗糙面可促使血小板解体,释放凝血因子
【单选题】
血液凝固后,血块回缩是由于___
A. 血凝块中纤维蛋白收缩
B. 血凝块中纤维蛋白降解
C. 血小板收缩蛋白收缩
D. 红细胞压缩叠连
【单选题】
血液中多种凝血因子的合成均在___
A. 肝脏
B. 骨髓
C. 血细胞
D. 血浆
【单选题】
肝硬化病人容易发生凝血障碍,主要是由于___
A. 缺乏某些凝血因子
B. 缺乏维生素 K
C. 凝血因子不能被激活
D. 血小板减少
【单选题】
缺乏维生素K 不会造成哪种凝血因子缺乏___
A. Ⅱ
B. V
C. Ⅶ
D. Ⅸ
【单选题】
化学本质不是蛋白质的凝血因子是___
A. 因子Ⅲ
B. 因子Ⅳ
C. 因子Ⅶ
D. 因子Ⅷ
【单选题】
凝血过程中,能引起血小板发生聚集反应的主要物质是___
A. ADP
B. ATP
C. PF3
D. 儿茶酚胺、5-羟色胺
【单选题】
关于血液凝固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___
A. 是正反馈过程
B. 血浆的变化
C. 酶促反应
D. 出现血沉表明血液开始凝固
欢迎使用我爱刷题
×
微信搜索我爱刷题小程序
温馨提示
×
请在电脑上登陆“www.woaishuati.com”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