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
导入试题
【单选题】
20世纪50年代,陈云提出了___。
A. “两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
B. “三个主体,两个补充”的思想
C. “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
D. “两个主体,两个补充”的思想
查看试卷,进入试卷练习
微信扫一扫,开始刷题
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题】
在党的八大会议上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构想的是___。
A. 刘少奇
B. 陈云
C. 毛泽东
D. 邓小平
【单选题】
20世纪50年代,邓小平提出了___。
A. 关于发展工业企业,改善和加强员工管理,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等观点
B. 关于整顿工业企业,改善和加强员工管理,实行职工民主自治等观点
C. 关于整顿工业企业,改善和加强企业管理,实行职工民主自治等观点
D. 关于整顿工业企业,改善和加强企业管理,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等观点
【单选题】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___。
A. 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B.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 经济发展同人口众多、资金短缺、资源贫乏的矛盾
D.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单选题】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___。
A.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B.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 促进效率与体现社会公平之间的矛盾
D. 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单选题】
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了规范的表述:“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___。
A. 1987年党的十三大《政治报告》
B.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C. 1992年党的十四大《政治报告》
D. 1986年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
【单选题】
实现___是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必要要求,也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要条件。
A. 合作化
B. 机械化
C. 工业化
D. 集体化
【单选题】
“一五”计划的完成,奠定了我国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这主要是指 ___。
A. 加强西部地区交通建设
B. 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C.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D. 实现了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单选题】
据《剑桥中国史》记载: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成功。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8.9%,农业和工业产量的增长每年分别约为3.8%和18.7%。这反映出“一五计划”___。
A. 建立了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B. 已经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C. 初步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D. 经济工作中存在严重冒进倾向
【单选题】
1956年全国高考的作文试题是:“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下列事件不可能发生在这个幸福年代里的是 ___。
A.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B.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不确立
D. 一五计划即将完成
【单选题】
开展了大跃进运动,主要造成了___。
A. 自然资源的严重破坏
B. 农民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
C. 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D. 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单选题】
1958年10月,山东范县县委书记作报告:“人民进入新乐园,吃穿喝用不要钱,......人民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这一现象产生的影响是 ___。
A. 提高了生产力
B. 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C. 出现了农村城镇化趋势
D. 破坏了农村生产力
【单选题】
20世纪60年代山东,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听到头遍哨子不买帐,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晃晃。为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措施是___。
A. 人民公社
B. 大跃进
C. 农业合作化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单选题】
1958年,中共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主要教训是 ___。
A.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B. 经济建设的速度一定要快速发展
C. 社会主义阶段要实行按劳分配
D. 经济指导方针要符合经济规律
【单选题】
余华的小说《活着》中有一段描写20世纪50年代末的事情:有个小孩拿着父亲的铁皮箱交街道干部炼钢。这段描写反映的历史现象应该是在___。
A. 土地改革运动中
B. 三大改造中
C. 大跃进运动中
D. 人民公社运动中
【单选题】
2011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代表们围绕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话题展开热烈讨论。有代表强调,我们一定要吸取历史的教训,警惕新农村建设刮起“大拆大建风”。其中“历史的教训”主要指下列哪一事件___。
A. 新中国的成立
B. 三大改造
C.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 文化大革命
【单选题】
以下史实违背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这一客观规律的是___。
A.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B. 全国领土基本解放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大跃进运动
【单选题】
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出现了严重的“左”的错误,其主要标志是___:①高指标;②瞎指挥;③打倒一切,全面内战;④浮夸风;⑤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⑥“共产”风。
A. ①②③④⑥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④⑥
D. ①②③④⑤
【单选题】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在下列哪篇文章中提出的___。
A. 《不要四面出击》
B. 《论人民民主专政》
C. 《论十大关系》
D.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单选题】
毛泽东认为,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是认清___。
A. 中国的国情
B. 中国社会所处的国际环境
C. 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朋友
D. 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
【单选题】
认识国情,最重要的是要搞清楚现实社会的___。
A.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B.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C. 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D. 社会性质和发展阶段
【单选题】
决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性质的最主要因素是___。
A.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B. 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C. 公有制经济在社会经济中占主体地位
D. 生产力水平低,经济文化落后
【单选题】
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是___。
A. 还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 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C. 人口多,底子薄
D. 社会生产力水平低
【单选题】
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提出了一个重要观点认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个阶段可能比前一个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提出者是___。
A. 周恩来
B. 毛泽东
C. 邓小平
D. 陈云
【单选题】
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现阶段中国最大的实际是___。
A. 生产力水平低 ,商品经济不发达
B. 人口多,劳动者素质不高
C. 生态环境恶化,资源相对短缺
D. 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单选题】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认为,未来社会要经历___。
A. 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的革命转变时期
B. 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革命转变时期
C. 从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革命转变时期
D. 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革命转变时期
【单选题】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最早提出“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概念的是___。
A. 马克思
B. 列宁
C. 毛泽东
D. 邓小平
【单选题】
第一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阶段是___。
A. 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 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政治报告》
C. 1986年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
D. 1987年党的十三大《政治报告》
【单选题】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跨度是指___。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B.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实现发达的社会主义
【单选题】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___。
A. 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必然经历的起始阶段
B. 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阶段
C.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
D. 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阶段
【单选题】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___。
A. 人民群众同敌视、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的矛盾
B. 人口、资源、环境同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
C. 先进的生产关系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D. 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单选题】
明确指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和基本特征,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是___。
A. 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
B. 1987年党的十三大
C. 1992年9月党的十四大
D. 1997年党的十五大
【单选题】
我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依据是___。
A. 我国社会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
C.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D.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
【单选题】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___,规定和支配着我国社会发展的基本状况和趋势。
A. 基本国情
B. 主要矛盾
C. 生产力发展水平
D. 生产关系状况
【单选题】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___。
A.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B.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 促进效率与体现社会公平之间的矛盾
D. 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单选题】
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了规范的表述:“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___。
A. 1987年党的十三大《政治报告》
B. 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C. 1986年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
D. 1992年党的十四大《政治报告》
【单选题】
党在一定历史时期为解决社会主要矛盾而制定的行动纲领,总揽全局的根本指导方针是___。
A. 党的思想路线
B. 党的基本路线
C. 党的基本纲领
D. 党的组织路线
【单选题】
正式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是___。
A. 1982党的十二大
B. 1986年十二届六中全会
C. 1987年党的十三大
D. 1992年党的十四大
【单选题】
党的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两个基本点是指___。
A. 坚持公有制和共同富裕
B.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
C. 持发展生产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D.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单选题】
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写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是___。
A. 2002年党的十六大通过的党章
B. 2007年党的十七大通过的党章
C. 1992年9月党的十四大通过的党章
D. 1997年党的十五大通过的党章
【单选题】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最主要的内容就是___。
A.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创业
C. 坚持两个基本点
D.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推荐试题
【单选题】
在外力作用下,能吸收较大变形而不发生破坏的性质为___
A. 弹性
B. 塑性
C. 韧性
D. 脆性
【单选题】
材料表面抵抗较硬物体压入刻划的能力为___
A. 强度
B. 硬度
C. 耐磨性
D. 耐久性
【单选题】
材料的填充率D’与空隙率P’的关系是___
A. P’=D’-1
B. D’=P’-1
C. D’=1-P’
D. D’=P’
【单选题】
计算岩石真实密度所采用的体积是___
A. 岩石矿质实体的体积
B. 岩石的总体积
C. 岩石的矿质实体体积加闭口孔隙体积
D. 岩石的矿质实体体积加开口孔隙体积
【单选题】
吸水性好的材料,构造状态是___
A. 粗大连通孔
B. 微细连通孔
C. 粗大封闭孔
D. 微细封闭孔
【单选题】
孔隙率大的材料,则___
A. 强度较高、抗渗性好、导热性好
B. 强度较高、抗渗性好、导热性差
C. 强度较低、抗渗性好、导热性差
D. 强度较低、抗渗性差、导热性差
【单选题】
绝热和吸水材料,在结构上相同的要求是有大量的___孔隙
A. 细小
B. 开放
C. 封闭
D. 粗大
【单选题】
普通水泥体积安定性不良的原因之一是 ___。
A. 养护温度太高
B. C3A含量高
C. 石膏掺量过多
D. (a+b)
【单选题】
由硅酸盐水泥熟料、6—15%混和材料、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___ 。
A. 普通硅酸盐水泥
B. 矿渣硅酸盐水泥
C. 硅酸盐水泥
D. 粉煤灰水泥
【单选题】
由硅酸盐水泥熟料、20—70%粒化高炉矿渣、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___ 。
A. 普通硅酸盐水泥
B. 矿渣硅酸盐水泥
C. 硅酸盐水泥
D. 粉煤灰水泥
【单选题】
由硅酸盐水泥熟料、20—50%火山灰质混和材料、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___ 。
A. 普通硅酸盐水泥
B. 矿渣硅酸盐水泥
C. 火山灰水泥
D. 粉煤灰水泥
【单选题】
由硅酸盐水泥熟料、20—40%粉煤灰、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___ 。
A. 普通硅酸盐水泥
B. 矿渣硅酸盐水泥
C. 硅酸盐水泥
D. 粉煤灰水泥
【单选题】
由硅酸盐水泥熟料、15—50%两种或两种以上规定的混和材料、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___ 。
A. 普通硅酸盐水泥
B. 矿渣硅酸盐水泥
C. 复合硅酸盐水泥
D. 粉煤灰水泥
【单选题】
硅酸盐水泥的水化生成物中,量最大的是 ___ 。
A. 水化铝酸钙
B. 水化硫铝酸钙
C. 水化硅酸钙
D. 氢氧化钙
【单选题】
某批硅酸盐水泥,经检验其安定性不良,则该水泥___。
A. 不得使用
B. 可用于次要工程
C. 可降低标号使用
D. 可用于工程中,但必须提高用量
【单选题】
称取500g水泥和142.5g水,进行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试验。今测得试锥下沉深度S=27mm,则其标准稠度用水量P=___%
A. 24.9
B. 28
C. 28.4
D. 27
【单选题】
早强型水泥的早期强度___同标号的硅酸盐水泥。
A. 高于
B. 低于
C. 近似等同于
D. a或b
【单选题】
硅酸盐水泥的水化速度表现为 ___
A. 早期快后期慢
B. 早期慢后期快
C. 早期快,后期也快
D. 早期慢,后期也慢
【单选题】
水泥细度指的是 ___
A. 水泥净浆达到标准稠度时所需要的水量
B. 水泥颗粒粗细的程度
C. 水泥凝结硬化过程中,体积变化是否均匀适当的性质
D. 水泥胶砂试件单位面积上所能承受的最大外力
【单选题】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指的是 ___
A. 水泥净浆达到标准稠度时所需要的水量
B. 水泥颗粒粗细的程度
C. 水泥凝结硬化过程中,体积变化是否均匀适当的性质
D. 水泥胶砂试件单位面积上所能承受的最大外力
【单选题】
体积安定性指的是 ___
A. 水泥净浆达到标准稠度时所需要的水量
B. 水泥颗粒粗细的程度
C. 水泥凝结硬化过程中,体积变化是否均匀适当的性质
D. 水泥胶砂试件单位面积上所能承受的最大外力
【单选题】
下列各类水泥,用量最大,应用最为广泛的是 ___
A. 硅酸盐水泥
B. 铝酸盐水泥
C. 硫铝酸盐水泥
D. 铁铝酸盐水泥
【单选题】
水泥强度指的是 ___
A. 水泥净浆达到标准稠度时所需要的水量
B. 水泥颗粒粗细的程度
C. 水泥凝结硬化过程中,体积变化是否均匀适当的性质
D. 水泥胶砂试件单位面积上所能承受的最大外力
【单选题】
下列不是废品水泥的一项是 ___
A. 水泥中氧化物成分不符合标准规定
B. 水泥的初凝时间不符合标准规定
C. 水泥的安定性不符合标准规定
D. 水泥包装未标注工厂名称
【单选题】
配置混凝土时,水泥的选用主要考虑 ___
A. 密度
B. 品种和强度等级
C. 碱含量
D. 水泥的初凝时间
【单选题】
用来表示硅酸盐水泥细度的指标是 ___。
A. 水泥颗粒粒径
B. 比表面积
C. 筛余百分率
D. 细度模数
【单选题】
矿渣水泥代号是___
A. P·I
B. P·F
C. P·O
D. P·S
【单选题】
入适量石膏,这是为了起___作用
A. 缓凝
B. 促凝
C. 助磨
D. 增加细度
【单选题】
造成水泥安定性不良的原因是水泥中含___量过高
A. 氢氧化钙
B. 碳酸钙
C. 游离氧化钙
D. 二氧化硅
【单选题】
对安定性不良的水泥,处理方法是___
A. 照常使用
B. 降级使用
C. 不得用于重要工程
D. 不得用于任何工程
【单选题】
水泥试验用水必须是___
A. 河水
B. 地下水
C. 海水
D. 洁净的淡水
【单选题】
下列水泥品种中,抗冻性较好的是___水泥
A. 矿渣
B. 火山灰
C. 粉煤灰
D. 普通
【单选题】
下列水泥品种中,强度等级最高的是___水泥
A. 矿渣
B. 火山灰
C. 粉煤灰
D. 普通
【单选题】
普通水泥体积安定性不良的原因之一是___。
A. 养护温度太高
B. C3A含量高
C. 石膏掺量过多
D. (a+b)
【单选题】
提高水泥熟料中___含量,可制得高强度等级水泥。
A. C3S
B.
C. 2S C、 C3A
D. C4AF
【单选题】
对初凝时间不符合要求的水泥,处理方法是___
A. 照常使用
B. 降级使用
C. 不得用于重要工程
D. 不得用于任何工程
【单选题】
配制混凝土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选择___的粗骨料。
A. 最大粒径小,空隙率大的
B. 最大粒径大,空隙率小的
C. 最大粒径小,空隙率小的
D. 最大粒径大,空隙率大的
【单选题】
用坍度试验可测得混凝土拌合物的___。
A. 和易性
B. 粘聚性
C. 保水性
D. 流动性
【单选题】
影响混凝土强度最大的因素是___。
A. 砂率
B. W/C
C. 骨料的性能
D. 施工工艺
【单选题】
试配混凝土时,发现混凝土拌合物的保水性较差,泌水量较多,可采取___ 来改善保水性。
A. 增加水泥浆数量
B. 减少水灰比
C. 增大砂率
D. 增加石子用量
欢迎使用我爱刷题
×
微信搜索我爱刷题小程序
温馨提示
×
请在电脑上登陆“www.woaishuati.com”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