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
导入试题
【多选题】
辩证法发展的基本阶段是___
A. 思维辩证法
B. 朴素辩证法
C. 自然辩证法
D. 唯心辩证法
E. 唯物辩证法
查看试卷,进入试卷练习
微信扫一扫,开始刷题
答案
BDE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试题
【多选题】
物质与运动的关系是___
A. 运动是物质的主体
B. 物质是运动的存在形式
C. 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D.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E. 运动和物质不可分
【多选题】
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包括___
A. 机械运动
B. 物理运动
C. 化学运动
D. 生物运动
E. 社会运动
【多选题】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光阴一去不复还”表明指的是___
A. 时间的连续性
B. 时间的一维性
C. 时间的间断性
D. 时间的不可逆性
E. 时间的重要性
【多选题】
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在于___
A. 它是理解物质多样性的条件
B. 它是认识事物的唯一途径
C. 它是规定和衡量运动的尺度
D. 它是把事物区分开来的前提
E. 它是对事物进行科学分析的前提
【多选题】
“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的错误在于___
A. 否认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B. 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
C. 否认了相对静止
D. 夸大了相对静止
E. 否定任何事物的质的稳定性
【多选题】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这是___
A. 辩证唯物主义绝对运动的观点
B. 辩证唯物主义相对静止的观点
C. 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D.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否认物质运动的观点
E. 不可知论的观点
【多选题】
无限和有限的关系是___
A. 无限由有限构成
B. 有限体现无限
C. 无限体现有限
D. 有限由无限构成
E. 二者既互相区别,又互相统一
【多选题】
形而上学物质观的缺陷是___
A. 它把万物归结为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是不科学的
B. 把物质世界理解为原子在数量上的组成不同,把复杂的物质世界简单化
C. 把人类对原子的认识当作物质最终层次的认识
D. 把关于物质结构的自然科学理论同哲学的物质范畴混为一谈
E. 割裂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在社会历史领域陷入唯心主义
【多选题】
从动物心理到人的意识的发展过程中,劳动起着决定作用,这是因为___
A. 劳动是人类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B. 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需要和可能
C. 作为思维外客的语言在劳动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
D. 在劳动和语言的推动下,猿脑变成人脑
【多选题】
蜘蛛织网,蜜蜂酿蜜和筑巢___
A. 说明动物也具有意识
B. 这不是动物有意识活动,而是动物本能
C. 这是条件反射
D. 这是无条件反射
E. 说明动物活动有能动性
【多选题】
“先有计划,后有工作;先有图纸,后有房子”这是___
A. 意识决定物质
B. 物质的多样性
C. 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D. 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E. 意识对自身心理活动有控制作用
【多选题】
下列说法哪些正确的概括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关系___
A. 只有在认识必然性的基础上,人们才有自由的行为
B. 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
C.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D. 有条件要上,没条件也要上
E. 情况明,决心大,方法对
【多选题】
信息的本质是___
A. 物质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形式
B. 一种特殊的物质或能量
C. 精神实体的特性
D. 纯粹观念的创造物
E. 物质客体固有的反映特性
【多选题】
意识的能动性表现为___
A. 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 具有主观创造性
C. 对人体生理功能具有控制调节作用
D. 具有能动的反映事物及其本质的功能
E. 具有通过实践活动改造世界的作用
【多选题】
唯物辩证法认为,规律是___
A. 事物的本质联系
B. 事物的必然联系
C. 事物的稳定联系
D. 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确定秩序
E. 客观的
【多选题】
人与规律的关系是___
A. 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束手无策
B. 人可以消灭规律或创造规律
C. 人可以为自然界立法
D. 人可以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E. 人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利用的过程,是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过程
【多选题】
唯物辩证法是___
A. 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
B. 与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世界观
C. 由一系列规律和范畴的内在联系所构成的科学体系
D. 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普遍发展规律的科学
E. 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多选题】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对立)表现在___
A. 是否承认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
B. 是否承认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C. 是否承认世界的物质性
D. 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源泉
E. 是否承认世界的可知性
【多选题】
唯物辩证法所讲的联系具有___
A. 普遍性
B. 客观性
C. 条件性
D. 反复性
E. 具体性
【多选题】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坚持联系的___
A. 客观性
B. 普遍性
C. 多样性
D. 具体性
E. 条件性
【多选题】
联系的客观性是指___
A. 联系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
B. 联系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C. 联系是多样的
D. 联系是有条件的
E. 联系是主观随意的
【多选题】
联系的多样性的主要形式有___
A. 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
B. 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
C. 真实联系和虚假联系
D. 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
E. 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
【多选题】
规律是事物或现象的___联系
A. 本质
B. 必然
C. 内在
D. 稳定
E. 客观
【多选题】
唯物辩证法关于“条件论”的基本理论立场是___
A. 承认条件的客观性
B. 承认条件的不变性
C. 承认条件的可变性
D. 承认条件的复杂多样性
E. 一切以条件为转移
【多选题】
普遍联系的观点化为方法论上的意义是___
A. 要求用整体性的观点来观察事物,部分不能脱离整体
B. 认识个别部分不必要把它从整体中分离出来
C. 科学研究应揭示事物现象间固有的联系
D. 建立新学科需要把对象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切断
E. 真正认识事物要把握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联系和“中介”
【多选题】
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和运动的关系是___
A. 联系是静态的,运动是动态的
B. 联系是运动的原因,联系构成运动
C. 离开事物的运动,也不能理解事物的联系
D. 联系中没有运动,运动中也没有联系
E. 联系中有运动,运动中有联系
【多选题】
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是___
A. 事物的一般变化
B. 运动
C. 事物的前进和上升运动
D.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E. 事物周而复始的圆圈运动
【多选题】
新事物之所以必然战胜旧事物,是因为___
A. 它是新出现的事物
B. 它出现在旧事物内部,是旧事物的否定因素
C. 它继承了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并增添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D. 它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性
E. 它暂时具有强大的力量
【多选题】
西周末年思想家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它平它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这里包含的辩证法思想有___
A. 矛盾的同一是包含差别的同一
B. 对立面的统一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C. 不包含内部差别的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D. 矛盾的一方只有克服另一方才能达到统一
E. 事物是由不同方面、不同要素构成的统一体
【多选题】
“只有判断和判断才能相互矛盾,事物是不能相互矛盾的。世界本身是不存在矛盾的。”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___
A. 把逻辑矛盾和客观矛盾混为一谈
B. 用逻辑矛盾否认矛盾的客观普遍性
C. 割裂了逻辑矛盾和客观矛盾的内在联系
D. 否认逻辑矛盾是客观矛盾的主观印象
【多选题】
下列各种情况属于矛盾斗争性的有___
A. 敌对阶级之间的生死搏斗
B. 生物界的弱肉强食
C. 机械运动中的吸引和排斥
D. 人民内部的批评和自我批评
【多选题】
割裂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___
A. 绝对主义观点
B. 二元论观点
C. 折中主义观点
D. 形而上学观点
【多选题】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___
A. 相对和绝对的关系
B. 相互联结的关系
C. 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D. 重要和次要的关系
【多选题】
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原理表明___
A. 整个世界既有内因又有外因
B.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
C. 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D. 内因是事物发展所必需的,外因则不一定
【多选题】
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___
A. 提供矛盾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B. 促使事物灭亡
C. 促使矛盾激化
D. 突破事物存在的限度
E. 规定事物向对立面转化的基本趋势
【多选题】
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___
A. 使矛盾双方发生对抗
B. 在事物量变过程中推动矛盾双方力量对比的变化
C. 在事物质变过程中,促使旧的矛盾统一体的分解,新的统一体的产生
D. 消除矛盾双方的对立
E. 使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多选题】
矛盾解决的基本形式包括___
A. 矛盾的一方克服另一方
B. 矛盾双方的调和
C. 矛盾双方同归于尽,为新的事物所代替
D. 矛盾双方通过缩小差别达到对立面的统一
【多选题】
矛盾的斗争性与政治斗争的区别和联系___
A. 矛盾的斗争性与政治斗争是同一概念
B. 政治斗争是矛盾斗争性的一种形式
C. 政治斗争不属于矛盾斗争性的范畴
D. 阶级社会里,矛盾的斗争性都表现为政治斗争
E. 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矛盾的斗争性不一定表现为政治斗争
【多选题】
对抗与矛盾的关系是___
A. 等同
B. 对抗只是矛盾斗争的一种形式
C. 矛盾有对抗性和非对抗性之分
D. 对抗消失矛盾也就消失
E. 矛盾消失了对抗依然存在
【多选题】
矛盾问题的精髓是___
A.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
B. 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问题
C. 矛盾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或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问题
D. 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的关系问题
E. 基本矛盾与非基本矛盾的关系问题
推荐试题
【单选题】
Kerberos协议是常用的集中访问控制协议,通过可信第三方的认证服务,减轻应用服务器的负担,Kerberos的动行环境由密钥分发中心(KDC)、应用服务器和客户端三个部分组成,其中,KDC分为认证服务器AS和篡改授权服务器TGS两部分,下图展示了Kerberos协议的三个阶段,分别 为(I)Kerberos获得服务许可票据,(2)Kerberos获得服务,(3)Kerberos获得票据许可票据,下列选项中,对这三个阶段的排序正确的是___
A. (1)-(2)-(3)
B. (3)-(2)-(1)
C. (2)-(1)-(3)
D. (3)-(1)-(2)
【单选题】
关于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作用,下面理解错误的是___。
A. 对内而言,有助于建立起文档化的信息安全管理规范,实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据可查
B. 对内而言,是一个光花钱不挣钱的事情,需要组织通过其他方面收入来弥补投入
C. 对外而言,有助于使各利益相关方对组织充满信心
D. 对外而言,能起到规范外包工作流程和要求,帮助界定双方各自信息安全责任
【单选题】
以下关于法律的说法错误的是___
A. 法律是国家姿态的一种体现,有严密的逻辑体系和效力
B. 法律是可以公开的,也可以是“内部”的
C. 一旦制定,就比较稳定,长期有效,不允许经常更改
D. 法律对违法犯罪的后果有明确约定,是一种“硬约束”
【单选题】
信息系统由三个部分组成,即___:作为保护和预防机制。分为三个层次:__:信息安全其中基本属性是__
A. 硬件、软件和通信;物理、个人和组织;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B. 硬件、软件和通信;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物理、个人和组织;
C. 物理、个人和组织;硬件、软件和通信;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D. 物理、个人和组织;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硬件、软件和通信;
【单选题】
信息系统中,访问控制是重要的安全功能之一。他的任务是在用户对系统资源提供最大限度共享的基础上,对用户的访问权限进行管理,防止对信息的非授权篡改和滥用。访问控制模型将实体划分为主体和客体两类,通过对主体身份的识别来限制其对客体的访问权限。下列选项中,对主体、客体和访问权限的描述中错误的是___
A. 对文件进行操作的用户是一种主体
B. 主体可以接受客体的信息和数据,也可能改变客体相关的信息
C. 访问权限是指主体对客体所允许的操作
D. 对目录的访问权可分为读、写和拒绝访问
【单选题】
为推动和规范我国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我国制定和发布了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所需要的一系列标准,这些标准可以按照等级保护工作的工作阶段大致分类。下面四个标准中,___规定了等级保护定级阶段的依据、对象、流程、方法及等级变更等内容。
A. GB/T20271-2006《信息系统通用安全技术要求》
B. GB/T22240-2008《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定级指南》
C. GB/T25070-2010《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
D. GB/T20269-2006《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要求》
【单选题】
根据信息安全风险要素之间的关系,下图中空白处应填写___
A. 资产
B. 安全事件
C. 脆弱性
D. 安全措施
【单选题】
小王在学习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相关知识之后,对于建立信息安全体系,自己总结了下面四条要求,其中理解不正确的是___
A.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应参照国际国内有关标准实施,因为这些标准是标准化组织在总结研究了很多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后,制定的能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
B.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应基于最新的信息安全技术,因为这是国家有关信息安全的法律和法规的要求,这体现以预防控制为主的思想
C.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应强调全过程和动态控制的思想,因为安全问题是动态的,系统所处的安全环境也不会一成不变的,不可能建设永远的安全系统
D.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应体现科学性和全面性的特点,因为要对信息安全管理涉及的方方面面实施较为均衡的管理,避免遗漏某些方面而导致组织的整体信息安全水平过低
【单选题】
在某信息系统的设计中,用户登录过程是这样的,(1)用户通过HTTP协议访问信息系统(2)用户在登录页面输入用户名和口令(3)信息系统在服务器端检查用户名和密码正确性,如果正确,则鉴别完成。可以看出这个鉴别过程属于___
A. 单向鉴别
B. 双向鉴别
C. 三向鉴别
D. 第三方鉴别
【单选题】
若一个组织声称自己ISMS符合ISO/IBC27001或GB/22080标准要求,其信息安全控制措施通常需要在人力资源安全方面实施管理控制,人力资源安全划分为3个控制阶段,不包括哪一项___
A. 任用之前
B. 任用中
C. 任用终止或变化
D. 任用后
【单选题】
关于信息安全应急响应管理过程描述不正确的是___
A. 基于应急响应工作的特点和事件的不规则性,事先制定出事件应急响应方法和过程,有助于一个组织在事件发生时阻止乱的发生成是在混乱状态中迅速恢复控制,将损失和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B. 应急响应方法和过程并不是唯一的
C. 一种被广为接受的应急响应方法是将应急响应管理过程分为准备、检测、遏制、根除、恢复和跟踪总结6个阶段
D. 一种被广为接受的应急响应方法是将应急响应管理过程分为准备、检测、遏制、根除、恢复和跟踪总结6个阶段,这6个阶段的响应方法一定能确保时间处理成功
【单选题】
《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3】27号明确了我国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___,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需要重点加强的信息安全保障工作,27号文的重大意义是,安标志着我国信息安全保障工作有了(),我国最近十余年的信息安全保障工作都是围绕此政策性文件而()的,渗透了我国()的各项工作。
A. 方针;主要原则;总体纲领;展开和推进;信息安全保障建设
B. 总体要求;总体纲领;主要原则;展开;信息安全保障建设
C. 方针和总体要求;主要原则;总体纲领;展开和推进;信息安全保障建设
D. 总体要求;主要原则;总体纲领;展开;信息安全保障建设
【单选题】
作为信息安全从业人员,以下哪种行为违反了CISP职业道德准则___
A. 抵制通过网络系统侵犯公众合法权益
B. 通过公众网络传播非法软件
C. 不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进行造谣、欺诈、诽谤等活动
D. 帮助和指导信息安全同行提升信息安全保障知识和能力
【单选题】
残余风险是风险管理中一个重要概念,在信息安全风险管理中,关于残余风险描述错误的是___
A. 残余风险是采取了安全措施后,仍然可能存在的风险,一般来说,是在综合考虑了安全成本与效益后不去控制的风险
B. 残余风险应受到密切监理,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可能会在将来诱发新的安全事件
C. 实施风险处理时,应将残余风险清单告知信息系统所在组织的高管,使其了解残余风险的存在和可能造成的后果
D. 信息安全风险处理的主要准则是尽可能降低和控制信息安全风险,以最小的残余风险值作为风险管理效果评估指标
【单选题】
随着信息安全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各个组织对信息安全管理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越来越多的组织开始尝试使用参考ISO27001介绍的ISMS来实施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提高组织的信息安全管理能力,关于ISMS,下面描述错误的是___。
A. 在组织中,应由信息技术责任部门(如信息中心)制定并颁布信息安全方针,为组织的ISMS建设指明方向并提供总体纲领,明确总体要求
B. 组织的管理层应确保ISMS目标和相应的计划得以制定,信息安全管理目标应明确、可度量,风险管理计划应其体,具备可行性
C. 组织的信息安全目标、信息安全方针和要求应传达到全组织范围内,应包括全体员工,同时,也应传达到客户、合作伙伴和供应商等外部各方
D. 组织的管理层应全面了解组织所面临的信息安全风险,决定风险可接受级别和风险可接受准则,并确认接受相关残余风险
【单选题】
若一个组织声称自己的ISMS符合ISO/IBC 27001或GB/T22080标准要求,其信息安全控制措施通常在以下方面实施常规控制,资产管理包含对资产负责和信息分类两个控制目标,对资产负责的控制目标是实现和保护对组织资产的适当保护,这一控制目标的实现由以下控制措施的落实来保障,不包括哪一项___
A. 资产清单
B. 资产负责人
C. 资产的可接受使用
D. 分类指南、信息的标记和处理
【单选题】
由于密码技术都依赖于密钥,因此密钥的安全管理是密码技术应用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下面错误的是___
A. 科克霍夫在《军事密码学》指出系统的保密性不依赖于加密体制或算法的保密,而依赖密钥
B. 保密通信过程中,通信方使用之前用过的会话密钥建立会话,不影响通信安全
C. 密钥管理需要在安全策略的指导下处理密钥生命周期的整个过程,包括产生、存储、备份、分配、更新、撤销
D. 在保密通信过程中,通信双方可利用Diffie-Hellman协议协商出会话密
【单选题】
随着计算机在商业和民用领域的应用,安全需求变得越来越多样化,自主访问控制和强制访问控制难以适应需求,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逐渐成为安全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RBAC模型可以分为RBAC0、RBAC1、RBAC2和RBAC3四种类型,它们之间存在相互包含关系,下列选项中,对这四种类型之间的关系描述错误的是 ___
A. RBAC0是基于模型, RBAC1、RBAC2和RBAC3都包含RBAC0
B. RBAC1在RBAC0的基础上,加入了角色等级的概念
C. RBAC2在RBAC1的基础上,加入了约束的概念
D. RBAC3结合了RBAC1和RBAC2,同时具备角色等级和约束
【单选题】
由于信息系统的复杂性,因此需要一个通用的框架对其进行解构和描述,然后再基于此框架讨论信息系统的___。在IATF中,将信息系统的信息安全保障技术层面分为以下四介焦点领域()区域边界本地计算环境的外缘();支持性基础设施,在深度防御技术方案中推荐()、()原则
A. 网络和基础设施;安全保护问题;本地计算环境;多点防御;分层防御
B. 安全保护问题;本地计算环境;多点防御;网络和基础设施;分层防御
C. 安全保护问题;本地计算环境;网络和基础设施;多点防御;分层防御
D. 本地计算环境;安全保护问题;网络和基础设施;多点防御;分层防御
【单选题】
关于对信息安全事件进行分类分级管理的原因描述不正确的是___
A. 信息安全事件的种类很多,严重程度也不尽相同,其响应和处理方式也应各不相同
B. 对信息安全事件进行分类和分级管理,是有效防范和响应信息安全事件的基础
C. 能够使事前准备,事中应对和事后处理的各项相关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D. 我国早期的计算机安全事件的应急响应工作主要包括计算机病毒防范和“千年虫”问题的解决,急响应的起步最早
【单选题】
在国家标准GB/T 20274.1-2006《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保障评估框架第一部分:简介和一般模型》,信息系统的安全保障模型包含哪几个方面?___
A. 保障要素,生命周期和运行维护
B. 保障要素,生命周期和安全特征
C. 规划组织,生命周期和安全特征
D. 规划组织,生命周期和运行维护
【单选题】
下列我国哪一个政策性文件明确了我国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方针和总体要求以及加强信息安全工作的主要原则___
A. 《关于加强政府信息系统安全和保密管理工作的通知》
B.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C. 《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
D. 《关于开展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意见》
【单选题】
信息系统安全保障评估概念和关系如图所示(参见G试卷18题)。信息系统安全保障评估,就是在信息系统所处的运行环境中对信息系统安全保障的具体工作和活动进行客观的评估。通过信息系统安全保障评估所搜集的(),向信息系统的所有相关方提供信息系统的()能够实现其安全保障策略,能够将其所面临的风险降低到其可接受的程度的主观信心。信息系统安全保障评估的评估对象是(),信息系统不仅包含了仅讨论技术的信息技术系统,还包括同信息系统所处的运行环境相关的人和管理等领域。信息系统安全保障是一个动态持续的过程,涉及信息系统整个(),因此信息系统安全保障的评估也应该提供一种()的信心。___
A. 安全保障工作;客观证据;信息系统;生命周期;动态持续
B. 客观证据;安全保障工作;信息系统;生命周期;动态持续
C. 客观证据;安全保障工作;生命周期;信息系统;动态持续
D. 客观证据;安全保障工作;动态持续;信息系统;生命周期
【单选题】
若一个组织声称自己的ISMS符合ISO/IDC 27001或CB/T22OHO标准要求,其信息安全控制措施通常需要资质管理方面实施常规控制,资产管理包含对资产负责和信息分类两个控制目标,对资产负责的控制目标是实现和保证对组织资产的适当保护,这一控制目标的实现由以下控制措施的落实与保障,不包括哪一项___
A. 资产清单
B. 资产责任人
C. 资产的可接受使用
D. 分类指南,信息的标记和处理
【单选题】
以下哪一项不是我国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主要目标___
A. 保障和促进信息化发展
B. 维护企业与公民的合法权益
C. 构建高效的信息化渠道
D. 保护互联网知识产权
【单选题】
关于密钥管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
A. 科克霍夫原则指出算法的安全性不应基于算法的保密,而应基于密钥的安全性
B. 保密通信过程中,通信方使用之前用过的会话密钥建立会话,不影响通信安全
C. 密钥管理需要考虑密钥产生、存储、备份、分配、更新、撤销等生命周期过程的每一个环节
D. 在网络通信中,通信双方可利用Diffie-Hellman协议协商出会话密钥
【单选题】
GB/T 22080-2008《信息技术 安全技术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要求》指出,建立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应参照模型进行,及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应建立ISMS,实施和运行ISMS,监视和评审ISMS保持和改进ISMS等过程,并在这些过程中应实施若干活动,请选出以下描述错误的选项___
A. “制定ISMS方针”是建立ISMS阶段工作内容
B. “实施培训和意识教育计划”是实施和运行ISMS阶段工作内容
C. “进行有效性测量”是监视和评审ISMS阶段工作内容
D. “实施内部审核”是保持和改进ISMS阶段工作内容
【单选题】
根据《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关于开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2009]812号)、关于推动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建设和开展()工作通知(公信安[2010]303)...公安部()对等级保护测评机构管理,接受测评机构的申请、考核和定期(),对不具备能力的测评机构___
A. 等级测评,测评体系,等级保护评估中心,能力验证,取消授权
B. 测评体系,等级保护评估中心,等级测评,能力验证,取消授权
C. 测评体系,等级测评,等级保护评估中心,能力验证,取消授权
D. 测评体系,等级保护评估中心,能力验证,等级测评,取消授权
【单选题】
为保障信息系统安全,某经营公众服务系统的公司准备并编制一份针对性的信息安全保障方案,并严格编制任务交给了小王,为此,小王决定首先编制出一份信息安全需求描述报告,关于此项工作下面说法错误的是___
A. 信息安全需求是安全方案设计和安全措施的根据
B. 信息安全需求是应当从信息系统所有者(用户)的角度出发,使用规范化,结构化的语言描述信息系统安全保障需求
C. 信息安全需求应当是基于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结果,业务需求和有关政策法规和标准的合规性要求得到
D. 信息安全需求来自于该公众服务信息系统的功能设计方案
【单选题】
以下关于数字签名说法正确的是___
A. 数字签名是在所传输的数据后附上一段和传输数据毫无关系的数字信息
B. 数字签名是能够解决数据的加密传输,即安全传输问题
C. 数字签名一般采用对称加密机制
D. 数字签名能够解决篡改、伪造等安全性问题
【单选题】
若一个组织声称自己的ISMS符合ISO/IEC 27001或GB/T22080标准要求,其信息安全控制措施通常需要在物理和环境安全方面实施常规控制,不包括哪一项___
A. 信息安全方针、信息安全组织、资产管理
B. 人力资源安全、。。。
C. 访问权限、信息系统获取、开发和维护、符合性
D. 规划与建立ISMS
【单选题】
SABSA模型包括(),它是一个(),它在第一层从安全的角度定义了(),模型的每一层在抽象方面逐层减少,但是在细节方面则是逐层增加。SABSA安全架构提供了一个包括战略、 概念、设计、实施、度量和审计层次的安全链条,层级都是建立在其他层之上,从策略逐渐到技术和解决方案的(),其。。。提出了一个包括战略。概念。设计。实施。度量和审计层次的___
A. 五层,业务常识,分层模型,实施实践,安全链条
B. 六层,分层模型,业务需求,实施实践,安全链条
C. 五层,分层模型,业务需求,实施实践,安全链条
D. 六层,分层模型,实施实践,业务需求,安全链条
【单选题】
以下哪项的行为不属于违反国家保密规定的行为___
A. 将涉密计算机、涉密存储设备接入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
B. 通过普通邮政、快递等无保密措施的渠道传递国家秘密载体
C. 在私人交往中涉及国家秘密
D. 以不正当手段获取商业秘密
【单选题】
信息安全组织的管理涉及内部组织和外部各方两个控制目标,为了实现对组织内部信息安全的有效管理___
A. 信息安全的管理承诺、信息安全协调、信息安全职责的分配
B. 信息处理设施的授权过程、保密性协议,与政府部门的联系
C. 与特定利益集团的联系,信息安全的独立评审
D. 与外部各方相关风险的识别、处理外部各方协议中安全问题---解答:相关内容是27002 05版和教材是不对标的,ABC是内部组织、D是外部各方不完整的说法,记答案即可
【单选题】
CC标准是目前系统安全认证方面最权威的标准,以下哪一项没有体现CC标准的先进性___
A. 结构的开放性,即功能和保证要求都可以在具体的“保护轮廓”和“安全目标”中进一步细化和扩展
B. 表达方式的通用性,即给出通用的表达方式
C. 独立性,它强调将安全的功能和保证分离
D. 实用性,将CC的安全性要求具体应用到IT产品的开发、生产、测试和评估过程中
【单选题】
实体身份策划一般依据以下三种基本情况成这三种情况的组合:实体所知的鉴别方法、实体所有的鉴别方法和基于实体特征的鉴别方法___
A. 将登陆口令设置为出生日期
B. 通过询问和核对用户的个人隐私信息来鉴别
C. 使用系统定制的、在本系统专用的IC卡进行鉴别
D. 通过扫描和识别用户的脸部信息来鉴别---解答:题干不完整
【单选题】
关于信息安全管理体系(ISMS),下面描述错误的是___
A.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是组织在整体或特定范围内建立信息安全方针和目标,以及完成这些目标所用方法的体系,包括组织构架,方针,活动,职责以及相关实践要素
B. 管理体系是为达到组织目标的策略,程序,指南和相关资源框架,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是管理体系思想和方法在信息安全领域的应用
C. 概念上,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是指安全ISO2700标准定义的管理体系,它是一个组织整体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
D. 同其他管理体系一样,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也要建立信息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健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构建信息安全技术防护体系和加强人员的安全意识等内容---解答:其他管理体系没有具体的技术体系
【单选题】
主体和客体是访问控制模型中常见的概念,下面描述中错误的是___
A. 主体是访问的发起者,是一个主动的实体,可以操作被动实体的相关信息或数据
B. 客体也是一种实体,是操作的对象,是被规定需要保护的资源
C. 主体是动作的实施者,比如人,过程和设备都是主体,这些对象不能被当做客体使用
D. 一个主体为完成任务,可以创建另外的主体,这些主体可以独立运行
【单选题】
有关危害国家秘密安全的行为的法律责任,正确的是___
A. 严重违反保密规定行为只要发生,无论是否产生泄密实际后果,都要依法追究责任
B. 非法获取国家秘密,不会构成刑事犯罪,不需承担刑事责任
C. 过失泄露国家秘密,不会构成刑事犯罪,不需承担刑事责任
D. 承担了刑事责任,无需再承担行政责任和/或其他处分
【单选题】
___第二十条规定存储、处理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以下简称涉密信息系统)按照(A)实行分级保护,(A)应当按照国家保密标准配备保密设施、设备、(A)设备应当与涉密信息系统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9三同步),涉密信息系统应当按照规定,经(A)后,方可投入使用。
A. 《保密法》;涉密程度;涉密信息系统保密设施;检查合格
B. 《国家保密法》;涉密程度;涉密系统;保密设施;检查合格
C. 《国家保密法》;涉密程度;涉密系统;保密设施;检查合格
D. 《安全保密法》;涉密程度;涉密信息系统;保密设施;检查合格
欢迎使用我爱刷题
×
微信搜索我爱刷题小程序
温馨提示
×
请在电脑上登陆“www.woaishuati.com”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