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单选题】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我国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也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中国政府开始宣布采用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是在___
A. 《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B. 1979 年《告台湾同胞书》
C. 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
D. 1995 年 1 月 30 日,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
【单选题】
根据我国现行宪法的规定,根据特定地区的特殊情况,可以决定设置特别行政区及特别行政区实施的制度实施高度自治的中央国家机构是___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 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D. 国务院
【单选题】
在“一国两制”的构想中台湾特别行政区不同于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地方表现在它可以___
A. 保留自己的军队
B. 拥有外交权
C. 拥有国防权
D. 拥有立法权
【单选题】
台湾问题的性质不同于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台湾问题的实质是___
A. 中国与美国的关系问题
B. 中国的内政问题
C. 历史上殖民主义侵略遗留下来的问题
D. 中国与日本的关系问题
【单选题】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权的唯一来源是___
A. 中央授权
B. 香港特别行政区本身固有的
C. 中央授权之外的剩余权力
D. 《中英联合声明》
【单选题】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 ___
A. 一个中国
B. 两制并存
C. 高度自治
D. 不承诺放弃武力
【单选题】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寄希望于___
A. 大陆人民
B. 海外侨胞
C. 台湾政府
D. 台湾人民
【单选题】
飞行安全与适航合作协议》。至此,两岸两会恢复制度性协商 7 年来,已签署 23 项协议,并达成一系列共识。回顾上述成果产生的历程可以发现,两岸双方坚持“九二共识”,是两会协商得以持续向前推进的宝贵经验。坚持“九二共识”的核心在于___
A. 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B. 认同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
C. 努力增进两岸民众福祉
D. 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单选题】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上不可分制的组成部分。台湾问题的实质是___
A. 国际关系问题
B. 中国的内政问题
C. 殖民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
D. 中美关系问题
【单选题】
实现“一国两制”构想的核心和前提是___
A. 一个中国
B. 两制并存
C. 高度自治
D. 反对“台独”
【单选题】
实行“一国两制”后,台湾特别行政区比其他特别行政区享有更特殊的权力是___
A. 立法权
B. 行政管理权
C. 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D. 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单选题】
按照“一国两制”的构想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不会改变我国社会制度的性质,其原因___
A. 特别行政区外交统一于中央
B. 特别行政区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C. 特别行政区接受中央政府的领导
D. 国家的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单选题】
港、澳问题的性质是___
A. 内政问题
B. 民族问题
C. 殖民地遗留问题
D. 阶级问题
【单选题】
2008 年 5 月 28 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和中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两党在新形势下的首次会谈。此次会谈___
A. 就促进两岸关系改善和发展达成广泛共识
B. 开启了国共两党对话先声
C. 发布了“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
D. 签署了《海峡两岸包机会谈纪要
【单选题】
中国共产党首次提出“解放台湾”的口号,时间是___
A. 1949 年 3 月
B. 1950 年 6 月
C. 1955 年 5 月
D. 1958 年 8 月
【单选题】
周恩来提出的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一纲四目”,其中“一纲”是指___
A. 台湾必须由中国共产党领导
B. 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
C. 台湾问题必须通过和平方式解决
D. 台湾不能加人联合国
【单选题】
“三通"是指___
A. 通航通邮和进行经济技术交流
B. 通航、通邮和进行经济贸易交流
C. 通航、通商和进行经济技术交流
D. 通航、通邮和进行经济文化交流
【单选题】
1992 年,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达“九二共识”,此基础上开启了两岸事务性商谈。“九二共识"的内容是___
A. 实现两岸“三通”
B.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C. “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
D.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单选题】
首次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概念的是___
A. 周恩来
B. 毛泽东
C. 叶剑英
D. 邓小平
【单选题】
坚持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把握两岸关系大局,最根本的、最核心的是___
A. 经济合作
B. 民族认同
C. 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
D. 坚持一个中国
【单选题】
___
A. 2004 年
B. 2005 年
C. 2006 年
D. 2007 年
【单选题】
实现两岸和平统一,我们寄希望于台湾人民,充分尊重___
A. 台湾同胞的生活方式
B. 台湾同胞的利益
C. 台湾同胞当家作主的愿望
D. 台湾同胞的生活方式和当家作主的愿望
【单选题】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天键在于___
A. 提高大陆军事力量
B. 增强大陆综合国力
C. 发展两岸关系
D. 做好外交工作
【单选题】
1999 年 7 月 9 日,台湾当局领导人公然宣称将两岸关系定位在国家与国家,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上。这一言论的实质是企图___
A. 阻挠两岸“三通”
B. 破坏两岸政治谈判
C. 把台湾问题国际化
D. 把台湾从中国分割
【单选题】
1995 年 1 月 30 日,江泽民发表的关于发展海峡两岸关系,推动祖国统一进程的重要讲话是___
A. 《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的设想》
B. 《告台湾同胞书》
C. 《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D. 《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单选题】
1993 年 4 月,标志着两岸关系迈出历史性的重要一步的是___
A. 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
B. 汪辜会谈
C. 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两岸实现“三通”
D. 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单选题】
台湾民进党当局对待两岸政策的实质是___
A. 以拖拒统
B. 挟洋拒统
C. 以武拒统
D. 否认“九二共识",回避和不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
【单选题】
香港回归祖国的时间是___
A. 1997 年 7 月 1 日
B. 1998 年 7 月 1 日
C. 1999 年 7 月 1 日
D. 2000 年 7 月 1 日
【单选题】
最早提出两岸实现通邮、通航、通商“三通”建议的文献是___
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B. 《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C. 《汪辜会谈共同协议》
D. 《告台湾同胞书》
【单选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被审议通过是在___
A. 七届人大二次会议
B. 七届人大三次会议
C. 八届人大一次会议
D. 八届人大二次会议
【单选题】
中英两国政府首脑在北京正式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及三个附件是在___
A. 1984 年 12 月 19 日
B. 1987 年 4 月 13 日
C. 1990 年 4 月 4 日
D. 1993 年 3 月 31 日
【单选题】
我国之所以能用“一国两制”原则解决港澳问题,根本原因是___
A. 殖民国家力量的削弱
B. 改革开放的实行和综合国力的提高
C.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D. 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单选题】
港澳问题与台湾问题在性质上的不同之处是___
A. 前者是中国内政,后者是历史遗留问题
B. 前者是历史遗留问题,后者是中国内政
C. 后者允许保留自己的军队
D. 前者是不平等的国际问题,后者是平等的国内问题
【单选题】
在解决香港问题的谈判中,英方代表多次提出“主权与治权应分开”,英方的根本意图在于___
A. 保持香港的稳定
B. 保持香港的自治权
C. 继续维持英国在香港的殖民统治
D. 使香港脱离中国
【单选题】
新中国成立后海峡两岸之间真正的停火是在___
A. 1978 年底
B. 1979 年元旦
C. 1980 年元旦
D. 1984 年六届人大二次会议
【单选题】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曾强调说:英国人不该对香港的回归耿耿于怀,她称赞邓小平的构想是“最富天才的创造。”’这一“天才的创造”是指___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单选题】
香港媒体评价说:“收回香港这篇文章,是邓小平的天才创造”。“天才创造”是指 ___
A. 实行包产到户
B. 建立经济特区
C. 和平统一方针
D. “一国两制”构想
【单选题】
1983 年 6 月,邓小平在会见美籍华人学者时,进一步阐述了实现台湾和祖国大陆和平统一的构想,后来被称为___
A. “邓六条”
B. “叶八条”
C. “叶六条”
D. “邓八条”
【单选题】
1971 年 10 月,___以压倒多数通过第 2758 号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驱逐了台湾当局的非法代表。
A. 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
B. 第 25 届联合国大会
C. 第 27 届联合国大会
D. 第 24 届联合国大会
【单选题】
1958 年 8 月,为粉碎美国“划峡而治”的阴谋,中国人民解放军以猛烈炮火轰击___
A. 金门
B. 台湾岛
C. 夏威夷岛
D. 厦门
推荐试题
【单选题】
刑法第一百一十一条规定,为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者情报的,处___
A. 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
B. 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C. 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D. 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单选题】
刑法第三百九十八条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故意或者过失泄露国家秘密,情节特别严重的,处___
A. 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
B. 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C. 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D. 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单选题】
涉嫌故意泄露___以上的,应以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立案。
A. 秘密级国家秘密1项(件)
B. 机密级国家秘密1项(件)
C. 机密级国家秘密2项(件)
D. 秘密级国家秘密2项(件)
【多选题】
《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标准》的作用体现在___
A. 是保密资格认定的依据
B. 是保密资格复查的依据
C. 是单位申请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基本条件
D. 是对单位保密工作的基本要求
【多选题】
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责任是___
A. 对保密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
B. 保证《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标准》在本单位的贯彻实施
C. 为保密工作提供财力以外的各种保障
D. 贯彻党和国家有关保密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提出明确落实要求
【多选题】
涉密部门负责人或者涉密项目负责人的责任是___
A. 对本部门或者本项目的保密工作负具体领导责任
B. 明确部门或者项目内人员的保密职责
C. 将保密管理要求融入业务工作制度中
D. 采取具体措施组织落实单位保密工作部署
【多选题】
涉密人员的责任是___
A. 对本职岗位保密工作负直接责任
B. 掌握基本的保密知识、技能和要求
C. 遵守保密法规制度,履行岗位保密职责
D. 及时报告泄密隐患,制止违法违规行为
【多选题】
涉密项目负责人是指___
A. 某一涉密科研项目的负责人
B. 某一涉密科研课题的负责人
C. 二级单位(部门)的负责人
D. 单位分管保密工作负责人
【多选题】
军工单位保密责任主体是___
A. 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B. 分管保密工作负责人
C. 涉密部门或者项目负责人
D. 分管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涉密业务工作的负责人
【多选题】
保密委员会(保密工作领导小组)的职责是___
A. 对保密工作负领导责任
B. 为保密工作机构履行职责提供人力、财力、物力等条件保障
C. 对保密工作进行研究、部署和总结
D. 及时解决保密工作中的重要问题
【多选题】
单位保密委员会组成人员是___
A. 单位法定代表人
B. 主要负责人
C. 单位负责人
D. 有关部门负责人
【多选题】
保密工作机构人员应具备的条件是___
A. 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
B. 经过保密知识技能培训
C. 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科研能力很强
D. 熟悉本单位业务工作和保密工作情况
【多选题】
下列不属于专职保密工作人员的是___
A. 机要人员
B. 档案管理人员
C. 密码通信人员
D. 兼职保密员
【多选题】
按照《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一级保密资格标准》的规定,专职保密工作人员配备的要求是___
A. 涉密人员1000人(含)以上的,专职工作人员配备不得少于4人
B. 涉密人员500人(含)以上至1000人以下的,专职工作人员不得少于3人
C. 涉密人员100人以下的,专职工作人员不得少于1人
D. 涉密人员100人(含)以上至500人以下的,专职工作人员不得少于1人
【多选题】
按照《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二级保密资格标准》规定,专职保密工作人员配备的要求是___
A. 涉密人员1000人(含)以上的,专职保密工作人员配备不得少于3人
B. 涉密人员200人(含)以上至1000人以下的,专职工作人员配备不得少于2人
C. 涉密人员200人以下的,专职工作人员不得少于1人
D. 涉密人员100人以下的,专职工作人员不少于1人
【多选题】
保密管理的内容包括___
A. 涉密人员管理
B. 国家秘密载体管理
C. 涉密会议管理
D. 定密管理
【多选题】
有关涉密人员管理正确的说法是___
A. 进入涉密岗位的人员应当通过审查和培训
B. 单位应当与涉密人员签订保密承诺书
C. 对在岗涉密人员进行保密教育培训
D. 违反保密规定的涉密人员应当及时调离涉密岗位
【多选题】
孙某在脱密期间,不能去工作的单位是___
A. 境外企业
B. 外国驻华机构
C. 外商独资企业
D. 中外合资企业
【多选题】
有关国家秘密载体管理正确的说法是___
A. 国家秘密载体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做出国家秘密标志,标明密级和保密期限
B. 未定稿的涉密电子文档也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做出国家秘密标志,标明密级和保密期限
C. 销毁磁介质国家秘密载体时应当将涉密信息全部删除干净
D. 因工作需要携带国家秘密载体外出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履行审批手续,并采取保密措施
【多选题】
下列有关国家秘密载体管理错误的说法是___
A. 国家秘密载体都应当存放在密码保险柜中
B. 对体积较大,不便于存放在保密柜中的密品,其保管场所应当具备相应的保密防护措施
C. 涉密人员岗位调整以后,仍然在本单位其他涉密岗位工作的不需要清退所保管和使用的国家秘密载体
D. 涉密人员辞职时应当在办理完辞职手续后,清退所有保管和使用过的国家秘密载体
【多选题】
国家秘密载体管理应当注意的事项是___
A. 严格控制国家秘密载体的接触范围
B. 做好对未定稿的涉密过程文件的管理
C. 做好对涉密存储介质的管理
D. 无论绝密级还是机密级国家秘密载体都应当存放在密码文件柜中
【多选题】
应当清退保管和使用的国家秘密载体的涉密人员包括___
A. 辞职的
B. 解聘的
C. 调离涉密岗位的
D. 退休的
【多选题】
不得在非涉密计算机中处理和存储的有___
A. 涉密的文件
B. 个人隐私文件
C. 涉密的图纸
D. 已解密的图纸
【多选题】
为防止涉密计算机在使用时被他人窥视,应___
A. 避免显示屏幕正对门、窗或者透明过道
B. 采取安全隔离措施
C. 设置屏幕保护,确保离开时屏幕处于关闭状态
D. 放置于要害部门、部位
【多选题】
在口令设置中,属于易被破解口令的有___
A. 使用计算机的用户名(账号)作为口令
B. 使用自己或者亲友的生日、电话作为口令
C. 使用常用英文单词作为口令
D. 使用数字、英文字母和特殊字符的混合组合
【多选题】
为预防计算机病毒的侵入与破坏,以下做法中有效的有___
A. 使用正版软件
B. 定期备份数据
C. 设置登录口令
D. 安装防病毒软件
【多选题】
从互联网拷贝信息至涉密计算机,下列哪些操作不符合保密要求___
A. 直接用涉密U盘从互联网拷贝至涉密计算机
B. 用非涉密U盘从互联网拷贝至涉密计算机
C. 在中间机上采用刻录只读光盘方式,拷贝至涉密计算机
D. 在中间机上使用写保护功能U盘拷贝至涉密计算机,该U盘在涉密计算机上使用时处于只读状态
【多选题】
涉密办公自动化设备禁止接入___
A. 涉密计算机和信息系统
B. 单位内部非涉密计算机或者信息系统
C. 国际互联网
D. 公共信息系统
【多选题】
关于涉密计算机的使用,以下行为中错误的有___
A. 根据工作需要,可以安装摄像头
B. 可以安装IP服务器端,面向系统用户提供涉密文档资料下载和上传
C. 在计算机上安装个人的硬盘,作为备份之用
D. 根据工作需要,可以使用个人U盘
【多选题】
涉密计算机禁止使用具有无线功能的外部设备,下列哪些属于具有无线功能的外部设备___
A. 无线键盘
B. 无线鼠标
C. 普通U盘
D. USB蓝牙适配器
E. USB无线网卡
F. 无线耳机
【多选题】
当本单位需要将涉密文件与其他单位进行交换时,下列交换方式中不符合保密要求的是___
A. 如果外单位带涉密U盘来,在专用的供涉密文件交换的涉密转换计算机上进行杀毒处理,再将涉密文件拷至对方U盘
B. 在专用的供涉密文件交换的涉密转换计算机上采取刻录光盘的方式
C. 在专用的供涉密文件交换的涉密转换计算机上将文件拷贝至本单位专供信息交换用的涉密U盘
D. 使用外单位带来的U盘直接将涉密文件拷贝出来
【多选题】
某单位用于拍摄涉密外场试验的数码相机存储卡,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有___
A. 可借给个人使用
B. 应当列入台账的管理
C. 应当粘贴标识
D. 可以接入非涉密计算机
【多选题】
不能用来谈论国家秘密和传输涉密信息的工具和方式是___
A. 军线电话
B. 普通电话
C. 利用涉密信息系统建立的VOIP(语音电话)
D. 上网机
【多选题】
不能用来谈论国家秘密的无线通信设备包括___
A. 对讲机
B. 普通手机
C. 电台
D. iPad
【多选题】
未经批准,禁止带人涉密会场中的设备和工具包括___
A. 具有录音功能的设备
B. 具有拍照功能的设备
C. 具有信息存储功能的设备
D. 具有摄像功能的手机
【多选题】
涉密计算机应当粘贴标识,下面符合要求的是___
A. 标识应当粘贴在显示器上的明显位置
B. 标识损毁应当及时更换
C. 标识不得自私修改、涂抹、擦除
D. 标识应注明涉密等级及责任人
【多选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
A. 涉密信息系统经单位保密工作机构测试后即可投入使用
B. 涉密信息系统投入运行前应当经过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审批
C. 涉密计算机重装操作系统后可降为非涉密计算机使用
D. 未经单位信息管理部门批准不得自行重装操作系统
【多选题】
处理国家秘密的办公自动化设备保密管理要求是___
A. 禁止连接国际互联网和其他公共信息网络
B. 禁止连接内部非涉密信息系统
C. 维修报废应按照有关规定严格管理
D. 可以使用非涉密办公自动化设备
【多选题】
涉密办公自动化设备的处理,不符合保密要求的有___
A. 将淘汰的一体式数字复印机转赠给希望小学
B. 将淘汰的办公自动化设备处理给本单位人员
C. 将淘汰的办公自动化设备按单位规定履行报废审批程序
D. 将淘汰的办公自动化设备按相关规定销毁
【多选题】
涉密会议保密管理包括的内容有___
A. 会议场所管理
B. 参加会议人员范围控制
C. 会议的载体和设备管理
D. 会议音响设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