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
导入试题
【单选题】
克劳斯催化剂还原操作反应方程式系数正确的是Al2(SO4)3+H2S→Al2O3+___SO2+H2O。
A. 1
B. 2
C. 3
D. 4
查看试卷,进入试卷练习
微信扫一扫,开始刷题
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题】
停工时候,装置降温的要求是___。
A. 慢
B. 快
C. 先慢后快
D. 无要求
【单选题】
对设备长期停用进行氮封的作用是___。
A. 防止生产物料窜入
B. 防止设备受潮
C. 隔绝空气
D. 没有目的,一直都是这么做的
【单选题】
停酸性气原料时,操作人员应采取最合适的措施是___。
A. 开大风机吹扫
B. 改瓦斯完全燃烧
C. 立即停工
D. 用氮气吹扫
【单选题】
硫磺回收装置烟道温度高的原因是___。
A. 反应炉配风过大
B. 焚烧炉用风量过小
C. 烟道进口蝶阀开度大
D. 焚烧炉废热锅炉自发蒸汽压力控制过低
【单选题】
在“四停”事故中外操最最容易判断的是___。
A. 停电
B. 停水
C. 停汽
D. 停风
【单选题】
克劳斯催化剂失活的判断方法是___。
A. 反应器出口温度高
B. 床层温度低
C. 反应器出口COS与CS2含量上升
D. 捕集器出口温度上升
【单选题】
___不是瓦斯带水的工艺现象。
A. 炉膛内压力下降
B. 炉膛内会产生回火
C. 炉膛内温度下降
D. 炉膛内压力上升
【单选题】
烟囱冒黑烟的原因,以下不正确的是___。
A. 焚烧炉配风过小
B. 风机放空阀开度过大
C. 烟气量过大
D. 瓦斯量太大
【单选题】
仪表风中断后,风开阀现场如何进行操作___。
A. 改由上游阀控制
B. 由下游阀控制
C. 由副线阀控制
D. 按经验进行操作
【单选题】
硫磺回收装置四停事故中,___对装置威胁最大。
A. 停电
B. 停汽
C. 停循环水
D. 停风
【单选题】
配合仪表UPS切换时,可能会对装置造成___影响。
A. 现场仪表断电
B. DCS黑屏
C. DCS死机
D. DCS点无数据显示
【单选题】
配合仪表UPS切换时,将关键控制回路___操作,避免发生重大事故。
A. 投自动
B. 改手动
C. 改副线
D. 维持原来状态
【单选题】
硫磺回收装置停电,首先可能发生的操作是___。
A. 放火炬
B. 降低进装置物料量
C. 装置联锁自保
D. 降低塔底热源量
【单选题】
当你在瓦斯分液罐脱液结束后,发现脱液放空阀关不严,一般可以___处理。
A. 马上通知维修部门修理
B. 马上通知班长处理
C. 用水皮带保护
D. 多开关几次,冲掉垃圾,若仍不行,需用蒸汽保护,通知维修部门
【单选题】
富液过滤器堵的现象是___。
A. 进口压力升高
B. 出口压力升高
C. 进出口压差上升
D. 不能确定
【单选题】
氨的分子式为___。
A. CO
B. CO2
C. NH4
D. NH3
【单选题】
液氨产品的含油量要不大于___mg/L。
A. 8
B. 9
C. 10
D. 11
【单选题】
液氨产品含H2S的量为___mg/L。
A. 小于4
B. 小于5
C. 小于6
D. 小于7
【单选题】
酸性气的烃含量___(v/v)%。
A. 小于1.5
B. 小于2.0
C. 小于2.5
D. 小于3.0
【单选题】
汽提II系列酸性气的氨含量___(v/v)%。
A. 小于1.0
B. 小于1.5
C. 小于2.0
D. 小于2.5
【单选题】
汽提II系列塔底的温度指标为___。
A. 125~150℃
B. 135~165℃
C. 140~170℃
D. 150~170℃
【单选题】
氨精制塔顶温度控制在___。
A. 5~-10℃
B. 0~-10℃
C. -5~-10℃
D. -10~-25℃
【单选题】
侧线的一级分液罐压力控制在___MPa。
A. 0.20~0.30
B. 0.3~0.40
C. 0.4~0.5
D. 0.45~0.6
【单选题】
净化水不合格时的处理方法错误的是___。
A. 加大酸性气抽出量
B. 提高塔底温度
C. 稳定进料量
D. 停止进料
【单选题】
液氨产品的氨含量(V%)不小于___。
A. 99.0
B. 99.8
C. 98.5
D. 99.6
【单选题】
在停工过程中,各系统设备泄压时,要关闭___阀门以免物料倒串;同时打开塔、容器的液控副线阀及冷却器进出口阀。
A. 所有物料进出装置
B. 物料进装置
C. 物料出装置
D. 泵进出口
【单选题】
干塔时,塔顶温度升高,压力增大,塔内各点温度___。
A. 相等
B. 相差大
C. 相差小
D. 无法判断
【单选题】
DCS手动方式键为 ___
A. MAN
B. AUTO
C. NORM
D. MEN
【单选题】
溶剂再生塔底温度不能超过多少度。___
A. 140℃
B. 135℃
C. 130℃
D. 150℃
【单选题】
当催化剂床层积硫、积炭时,则床层压力降___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不确定
【单选题】
酸性气中H2S浓度低,则硫产率___
A. 上升
B. 不变
C. 下降
D. 不确定
【单选题】
酸性气中烃类的含量高,则硫产率___
A. 上升
B. 下降
C. 不变
D. 不确定
【单选题】
酸性气中氨的含量高,则硫产率___
A. 上升
B. 下降
C. 不变
D. 不确定
【单选题】
酸性气中水份的含量高,则硫产率___
A. 上升
B. 下降
C. 不变
D. 不确定
【单选题】
酸性气中CO2含量高,则硫产率___
A. 上升
B. 下降
C. 不变
D. 不确定
【单选题】
酸性气燃烧炉的空气/酸性气比不合适则硫产率___
A. 上升
B. 下降
C. 不变
D. 不确定
【单选题】
CLaus催化剂被污染或中毒失活,则硫产率___
A. 上升
B. 下降
C. 不变
D. 不确定
【单选题】
Claus反应器入口温度高,则硫产率___
A. 上升
B. 下降
C. 不变
D. 不确定
【单选题】
硫磺硫坑分为___区
A. 2
B. 3
C. 4
D. 1
【单选题】
正常运行时,沉积在催化剂上的积硫可通过提高反应器入口温度10~25℃、运行___小时的方法来去掉。
A. 64
B. 24
C. 48
D. 12
推荐试题
【单选题】
13.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指___
A. 辩证法
B. 历史观
C. 劳动价值论
D. 剩余价值论
【单选题】
14.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最直接的理论基础是___
A. 古希腊哲学
B. 近代欧洲哲学
C. 德国古典哲学
D. 英国经验论
【单选题】
15.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___
A. 辩证唯物主义
B. 历史唯物主义
C.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 唯物主义
【单选题】
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___。
A.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 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
C.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D. 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
【单选题】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___。
A. 运动的绝对性
B. 本质的可知性
C. 发展的规律性
D. 客观实在性
【单选题】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两种说法___。
A. 都是辩证法的观点
B. 前者是辩证法观点,后者是诡辩论观点
C. 都是诡辩论观点
D. 前者是诡辩论观点,后者是辩证法观点
【单选题】
古诗“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几千年”,这是用神化形式说明时间具有___。
A. 客观性
B. 有限性
C. 可知性
D. 相对性
【单选题】
把思维归结为只是人脑的生理过程的观点是___。
A. 庸俗唯物主义
B. 二元论
C. 客观唯心主义
D. 相对主义
【单选题】
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是___。
A. 对立统一规律
B. 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 D、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单选题】
区分事物发展过程中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___。
A. 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
B. 事物的变化过程是否有部分质变
C. 事物的变化是否超过度的范围
D. 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
【单选题】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___。
A. 事物的普遍联系
B. 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C. 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内部矛盾
D. 经过量变过渡到质变
【单选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___
A.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B.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
C.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
D.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单选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___
A. 物质的观点
B. 运动的观点
C. 实践的观点
D. 发展的观点
【单选题】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___
A. 实践性
B. 运动性
C. 物质性
D. 客观性
【单选题】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___
A. 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 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C. 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 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单选题】
就意识的能动性而言,“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这种观点___
A. 夸大了意识的作用
B. 是唯意志主义的一种表现
C. 是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
D. 是唯心主义哲学的一种表现
【单选题】
人们制造飞船,发射火箭,克服地球引力,是___
A. 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
B. 对规律的辩证否定
C. 对规律的根本改造
D. 对规律的发展
【单选题】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___
A. 唯物的观点和辩证的观点
B.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C. 实践的观点和可知的观点
D. 运动的观点和静止的观点
【单选题】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___
A.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 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单选题】
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___
A. 只看到共性和个性的区别,而没有看到它们之间的联系
B. 只看到共性和个性的联系,而没有看到它们之间的区别
C. 既看到了共性和个性的区别,又看到了它们之间的联系
D. 既没看到共性和个性的区别,又没有看到它们之间的联系
【单选题】
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___
A. 抛弃
B. 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
C. 纯粹的否定
D. 既克服又保留
【单选题】
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___
A. 方向和道路
B. 形式和状态
C. 结构和功能
D. 源泉和动力
【单选题】
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___
A. 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
B. 意识不受客体影响
C. 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
D. 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
【单选题】
辩证思维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是___
A. 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
B. 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C. 思维生成现实具体的过程
D. 在思维中形成“多种规定的统一”的过程
【单选题】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形式是___
A. 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过程
B. 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C. 事物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D. 事物不断周而复始循环的过程
【单选题】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内容是___
A. 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B. 事物发展的周期性、曲折性
C. 既肯定又否定
D. 既前进又倒退
【单选题】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___
A. 理论高于实践活动
B. 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 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
D. 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
【单选题】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 ___
A. 观察实验方法
B. 逻辑推理方法
C. 矛盾分析法
D. 归纳演绎方法
【单选题】
人们先设计图纸,然后根据图纸施工建成大楼,这说明___
A. 意识决定物质
B. 意识创造物质
C. 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D. 意识依赖于物质
【单选题】
中国古代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这是一种___
A. 抹煞事物质的稳定性的相对主义观点
B. 折衷主义观点
C. 形而上学观点
D. 绝对主义的观点
【单选题】
“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这就是要人们在实践中学会运用___
A. 矛盾普遍性原理
B. 运动、发展的原理
C. 普遍联系的原理
D. 矛盾特殊性原理
【单选题】
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说明___
A. 量变是质变的准备
B.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 量变和质变相互包含
D. 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单选题】
发展的实质是 ___
A. 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 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
C.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统一
D.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单选题】
“拔苗助长”的事例是___
A. 重视可能性的表现
B. 忽视可能性的表现
C. 违反事物发展规律的表现
D. 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单选题】
庄子说:“是亦彼也,彼亦是也”。这个命题的哲学思想是___
A. 辩证法的
B. 承认事物的内在联系的
C. 否认事物差别的相对主义观点
D. 将事物差别绝对化的形而上学观点
【单选题】
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___
A. 人的心灵活动的反省
B. 客观事物的直观反映
C. 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
D. 客体的选择和重构
【单选题】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___。
A.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B.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C. 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
D.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单选题】
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___。
A. 真理和谬误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
B. 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乃至对立的认识都是真理
C. 真理的标准是多重的
D. 真理有待扩展和深化
【单选题】
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应理解为___。
A. 革命运动是由革命理论派生的
B. 革命理论是革命运动的基础
C. 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最终决定作用
D. 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单选题】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表明___。
A. 一切知识归根到底来自实践
B. 个人知识都来自直接实践
C. 没有必要学习间接经验
D. 只有通过直接经验才能学到知识
欢迎使用我爱刷题
×
微信搜索我爱刷题小程序
温馨提示
×
请在电脑上登陆“www.woaishuati.com”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