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判断题】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电子公告系统、聊天室、网络新闻组上发布、谈论和传播国家秘密信息
【判断题】
实验室内彼此保持安静,不得进行娱乐活动
【判断题】
高校实验室科研教学活动中产生和排放的废气、废液、固体废物、噪声、放射性等污染物,应按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进行申报登记、收集、运输和处置。严禁把废气、废液、废渣和废弃化学品等污染物直接向外界排放
【判断题】
烘箱、微波炉、电磁炉、饮水加热器、灭菌锅等高热能电器设备的放置地点应远离易燃、易爆物品。同时,规范操作,避免饮水加热器、灭菌锅等无水干烧
【判断题】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完善逐级安全责任制,贯彻执行“谁使用,谁管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安全工作原则
【判断题】
应增强信息安全的意识,注意保护教学科研活动中实验技术参数、观测数据、实验分析结果及新的科学发现等资料
【判断题】
要加强实验室排污处理装置(系统)的建设和管理,做到达标排放。实验废弃物不得倒入自来水下水道或普通垃圾箱等处
【判断题】
实验室必须妥善保管消防器材和防盗装置,并定期检查。消防器材不得移作它用,周围禁止堆放杂物
【判断题】
实验室安全与卫生检查内容主要包括实验室布置、卫生、水电安全、冰箱与烘箱使用管理、危险品使用与保管、化学与生物废弃物(气、液、固态物)的处置、排污管理、气体钢瓶安全、放射性安全等
【判断题】
各学院每季度组织有关人员实验室进行安全与卫生管理的例行检查,记录检查情况,提出存在的问题并限时整改。每次检查结束后须将检查结果形成报告,上报实验室处
【判断题】
实验室如发现存在安全隐患,要及时向所在学院和实验室负责人、保卫处、实验室处报告,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安全隐患隐瞒不报或拖延上报的,学校将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
【判断题】
可以将无毒无害试剂当作有毒有害试剂处理
【判断题】
高压钢瓶可以没有固定设施,可以使用过期、未经检验和不合格的气瓶
【判断题】
涉及生物安全性的动物实验,都必须在相应级别的生物安全实验室内进行
【判断题】
一般的实验室只要干净、卫生情况良好,就可以饲养动物或进行动物实验
【判断题】
实验动物是进行生命科学研究基本的材料和象,它的质量关系到研究结果和成功率。因此,实验动物应该来源于具备资质的单位
【判断题】
无论是否涉及病原微生物的实验动物尸体,都要进行无害化处理及冷冻保存,然后送具备相关资质的机构处理
【判断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于2004年8月28日修订通过
【判断题】
加强实验动物管理工作,防止人畜共患病和动物传染病的发生,是搞好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的根本目标
【判断题】
废弃的利器(包括针头、小刀、金属和玻璃等)应直接弃置于耐扎容器内
【判断题】
一些低毒、无毒的实验废液可以不经处理,直接由下水道排放
【判断题】
实验室地面出现溢水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忘记关闭水龙头,尤其停水时忘关水龙头,因此离开实验室时要认真检查
【判断题】
夏季天气热时可以在实验室内穿露有脚趾的鞋
【判断题】
离开实验室时,实验服不得穿着外出,必须脱下并留在实验室内,更不能携带回家
【判断题】
未经指导教师许可,不得搬弄仪器、设备,以及擅自开始实验。实验时,应注意安全,按要求操作,如发现异常立即停止
【判断题】
在开放实验室,外来人员可随便操作实验室仪器设备
【判断题】
实验室安全与卫生工作应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
【判断题】
有关涉密的文件、资料的制作、保管建立病毒防护系统后可上网
【判断题】
实验室的接线板远离可能有水的位置和高温环境
【判断题】
红外灯、紫外灯不得安装在木柜或纸箱中使用
【判断题】
电炉、烘箱等用电设备在使用中,使用人员不得离开
【判断题】
剧毒品管理应严格遵守“五双”制度(即"双人保管、双人收发、双人使用、双人运输、双人双锁"),精确计量和记录剧毒品的使用情况,防止被盗、丢失、误领、误用。如发现问题应立即报告保卫处、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和当地公安部门
【判断题】
使用电子门禁的大楼和实验室,应各类人员设置相应的级别,于门禁卡丢失、人员调动或离校等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办理报失或移交手续
【判断题】
涉辐人员必须持有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合格证书,并佩带个人剂量计进行实验
【判断题】
涉源单位产生放射性废源废物要及时送贮(一般3个月内),按规定处置,不得直接排入下水道或混装到普通垃圾中
【判断题】
辐射工作场所的入口处可以不必放置辐射警示标志和工作信号
推荐试题
【单选题】
当代中国法的非正式渊源不包括( )。
A. 判例
B. 政策
C. 国际惯例
D. 习惯
【单选题】
下列有关行政法规和规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涉及两个以上国务院部门职权范围的事项,不得制定规章,只能由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
B. 行政法规应由国务院起草、讨论和通过,国务院部门不能成为行政法规的起草单位
C. 行政机关对行政许可事项进行监督检查收取费用由规章规定
D. 有规章制定权的地方政府可以直接依据法律制定规章
【单选题】
下列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的法律冲突是( )。
A. 法律之间对同一事项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的
B. 同一机关制定的法律,新的规定与旧的规定不一致的
C. 行政法规之间对同一事项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的
D. 同一机关制定的法律,特别规定与一般规定不一致的
【单选题】
2008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消防法》进行了修订,2009年4月,某省人大常委会通过《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办法》,对实施《消防法》作出了具体规定。关于该办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办法属于《消防法》的下位法
B. 该办法对《消防法》进行了体系解释
C. 该办法属于对《消防法》的立法解释
D. 该办法属于对《消防法》的变通或补充规定
【单选题】
把法律划分为根本法和普通法的主要依据是( )。
A. 适用范围不同
B. 制定和实施的主体不同
C. 制定和表达的方式不同
D. 规定的内容、法律地位和制定的程序不同
【单选题】
下列选项不符合我国法律规定的"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的含义的是( )。
A. 司法机关既要独立行使职权,又不得无限度地使用自由裁量权
B. 司法权不得由一般的行政机关来行使
C. 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独立行使职权时不得违反程序规定
D. 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评价司法活动
【单选题】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A. 民主集中制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D. 社会主义制度
【单选题】
10、关于法律语言、法律适用、法律条文和法律渊源,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A. 法律适用的过程并不是纯粹的逻辑推理过程,而有法律适用者的价值判断
B. 社会风俗习惯作为非正式的法律渊源,可以支持对法律所作的解释
C. 法律适用并不是适用法律条文自身的语词,而是适用法律条文所表达的意义
D. 法律语言具有开放性,因此法律没有确定性
【单选题】
根据《立法法》的规定,行政法规之间对同一事项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 )裁决。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B.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
C. 国务院
D.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
【单选题】
根据《立法法》的规定,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提出意见,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的,应当提请( )裁决。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
B.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
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D.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单选题】
下列关于道德和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法比道德调整的范围更广
B. 法是有强制力的社会规范,道德则没有强制力
C. 法与道德相伴而生并将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一同走向消亡
D. 法与道德都是有阶级性的
【单选题】
下列有关法律责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违章停车,暴力抗拒民警检查,并将其打成轻伤,则其除承担行政责任外,还将承担刑事责任
B. 甲、乙双方签订一份买卖合同,按照合同规定,甲应在合同签订后3日内向乙交付面粉10吨,在履行期内,乙享有民事权利而甲承担民事义务
C. 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其他基本法律都据此制定,所以,触犯了刑法中强制性规定的行为都是违宪行为,要承担违宪责任
D. 民事责任属于法定责任,因此不允许当事人协商免除
【单选题】
张某在城市街道上以滋扰方式乞讨,因不满民警态度生硬,在民警查处过程中暴力抗法。经媒体报道,人们议论纷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守法是公民的义务,民警执法不当,可以采用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方式寻求救济,暴力抗法显然是不对的
B. 民警执法不仅要合法,还要强调公平合理,其执法方式应让一般社会公众能够接受
C. 民警的执法行为具有权威性
D. 如果老百姓认为执法不公,就有奋起反抗的权利
【单选题】
张某过马路闯红灯,司机李某开车躲闪不及将张某撞伤,法院查明李某没有违章,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判李某承担10%的赔偿责任。关于本案,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A. 违法行为并非是承担法律责任的唯一根源
B. 《道路交通安全法》属于正式的法的渊源
C. 李某所承担的是一种竞合的责任
D. 李某承担的是民事责任
【单选题】
法的规范作用不包括( )。
A. 对人的行为的指引作用
B. 对一般人的行为产生影响的教育作用
C. 判断、衡量人的行为合法与否的评价作用
D. 对社会经济生活各方面关系的调整作用
【单选题】
下列关于法的效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法律生效后,应该使一国之内的所有公民知晓,所谓"不知法者得免其罪"
B. 一切法律的效力级别高低和范围大小是由刑法、民法、行政法等基本法律所规定的
C. 法律不经公布,就不具有效力
D. 法律仅仅适用于将来,没有溯及力,这项规定在法学上被称为"从新原则"
【单选题】
(17年新增试题)下列关于民警处置家庭暴力的行为,错误的是( )。
A. 到达现场后,发现受害人身上有伤,用警车将其送至医院就医
B. 接到家庭暴力的报案后,及时出警
C. 出具告诫书后,将告诫书送交加害人、受害人,并通知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
D. 制止家庭暴力后,告知受害人自行去做伤情鉴定
【单选题】
(17年新增试题)公安派出所接到家庭暴力报警后,立即赶往现场,发现李某正在对妻子赵某拳打脚踢。派出所民警处置正确的是( )。
A. 立即拘留李某,制止家庭暴力
B. 责令李某带赵某去医院就医
C. 给予李某批评教育结案
D. 及时进行勘验、检查,调查取证
【单选题】
(17年新增试题)A村的冯女士在家受其丈夫刘先生家庭暴力,情节较轻,公安机关依法对刘先生出具告诫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对刘先生应当同时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B. 告诫书应当包括刘先生的身份信息、家庭暴力的事实陈述、禁止刘先生实施家庭暴力等内容
C. 公安派出所应当对收到告诫书的刘先生、冯女士进行查访,监督刘先生不再实施家庭暴力
D. 公安机关应当将告诫书送交刘先生、冯女士,并通知当地村民委员会
【单选题】
(17年新增试题)农村姑娘小敏在读小学,年幼丧母。继母对她冷眼横眉,稍不顺心意,就用荆条抽打。某天小敏被打得动弹不得,邻居实在看不下去,拨打了110报警电话。当地公安派出所接警后,除应当对案件调查处理外,还应当通知并协助( )将小敏安置。
A. 当地村民委员会
B. 当地乡镇政府
C. 当地民政部门
D. 当地妇女联合会
【单选题】
(17年新增试题)下列关于公安机关处置家庭暴力警情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接到报警后应当及时出警
B. 对情节较轻的,应当进行调解处理
C. 负责人身安全保护令的执行
D. 应当要求受害人鉴定伤情
【单选题】
某县在发生恐怖事件后,县公安局的下列处置措施不正确的是( )。
A. 决定进入紧急状态
B. 处置时,应当优先保护直接受到恐怖活动危害、威胁人员的人身安全
C. 立即进行处置,并向本级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报告
D. 由于尚未确定指挥长,由在场处置的公安机关职级最高的人员担任指挥员
【单选题】
下列属于《反恐怖主义法》中规定的恐怖活动的是( )。
A. 讨薪无果,为给包工头压力,李某、孙某二人合谋策划并放火烧毁工地材料仓库
B. 刘某感情失意,为泄愤而驾车冲撞广场上的行人
C. 张某在宗教场所做祷告
D. 黄某强迫妻子郑某在公共场所穿戴宣扬恐怖主义的服饰,尚不构成犯罪
【单选题】
根据《反恐怖主义法》的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尚未确定指挥长,公安机关也未到达现场的,可以由在场处置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最高的人员担任现场指挥员
B. 尚未确定指挥长的,由在场处置的公安机关警衔最高的人员担任现场指挥员
C. 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负责人应当担任现场指挥长
D. 现场指挥员应当向指挥长请示、报告工作或者有关情况
【单选题】
下列有关反恐怖主义违法行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陆某极端宗教思想严重,胁迫儿子和儿媳以宗教仪式取代结婚登记。由于事关信仰,公安机关不能追究其法律责任
B. 李某以不信任当前教育体系为由,不让自己儿子接受义务教育,而在家亲自教育。公安机关可以涉嫌利用极端主义胁迫未成年人不接受教育的行为对李某作出行政处罚
C. 宋某强制他人在公共场所穿戴宣扬恐怖主义的服饰,由于情节轻微,公安机关可以对其作出行政处罚
D. 张某通过制作并散发宣扬恐怖主义图书的方式宣扬恐怖主义,无论情节是否严重,只能对其行政处罚
【单选题】
根据《反恐怖主义法》的规定,下列情形,可以申请保护措施的是( )。
A. 张某向公安机关举报李某策划实施恐怖活动,李某扬言报复
B. 杨某向公安机关提供郑某涉嫌犯罪的线索,郑某仍在潜逃中
C. 胡某在反恐部门工作,参与了一起涉恐案件的办理
D. 陶某为一起恐怖活动犯罪案件作证
【单选题】
根据《反恐怖主义法》的规定,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明知他人有恐怖活动犯罪行为,在司法机关向其调查有关情况、收集有关证据时,拒绝提供的,由公安机关作出行政处罚
B. 因在恐怖活动犯罪案件中作证,本人的人身安全面临危险的,经本人提出申请,公安机关应当对其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C. 国家反对一切形式的以歪曲宗教教义或者其他方法煽动仇恨、煽动歧视、鼓吹暴力等极端主义,消除恐怖主义的思想基础
D. 法律禁止制作、传播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的物品,但是并不禁止持有这些物品
【单选题】
新闻媒体等单位和个人不得有以下( )行为:①编造、传播虚假恐怖事件信息;②报道、传播可能引起模仿的恐怖活动的实施细节;③发布恐怖事件中残忍、不人道的场景;④未经批准,报道、传播现场应对处置的工作人员、人质身份信息和应对处置行动情况的。
A. 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④
【单选题】
A省的甲市、乙市、丙市夜间发生连环爆炸的恐怖事件,下列处置不正确的是( )。
A. A省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决定甲市进入紧急状态
B. A省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统一发布恐怖事件的应对处置信息
C. A省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确定甲市、乙市的公安局局长作为处置指挥长
D. A省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决定由甲市、乙市、丙市的公安机关封锁爆炸现场和周边道路
【单选题】
某县政府设立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下列人员中,不可以担任指挥长的是( )。
A. 该县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成员单位负责人
B. 该县公安机关负责人
C. 该县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负责人
D. 该县人民政府负责人
【单选题】
A市公安机关民警小沈和小陈正在调查恐怖活动嫌疑,以下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可以通知了解情况的人员到公安机关或者其他地点接受询问,但其他地点只限于被调查人员所在单位、住处或者其提出的地点
B. 可以禁止嫌疑人员与特定的人员会见或者通信,期限不得超过3个月
C. 可以采取技术侦察措施
D. 可以提取嫌疑人员的血液、尿液、脱落细胞等生物样本
【单选题】
根据《反恐怖主义法》的规定,下列有关安全防范措施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长途客运业务的经营者不得向身份不明的客户提供服务
B. 从事批发、零售各类刀具的单位和个人需要对客户进行实名登记
C. 生产单位应当对民用爆炸物品添加安检示踪标识物
D. 邮政、快递等物流运营单位应当对客户身份进行查验
【单选题】
根据《反恐怖主义法》的规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恐怖活动组织,是指3人以上为实施恐怖活动而组成的犯罪组织。恐怖活动人员,是指实施恐怖活动的人和恐怖活动组织的成员
B. 被认定的恐怖活动组织和人员对认定不服的,可以通过国家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的办事机构申请复核。复核决定为最终决定
C. 通过恐吓的手段,胁迫国家机关,以实现其政治目的的主张和行为,可以被认定为恐怖主义
D. 认定恐怖组织和人员的机构只有国家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
【单选题】
恐怖事件发生后,下列应对措施中,错误的是( )。
A. 卫生、民政等主管部门为恐怖事件受害人员及其近亲属提供心理、医疗等方面的援助
B. 当地人民政府向失去基本生活条件的受害人员及其近亲属及时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C. 公安机关对恐怖事件立案侦查,依法追究恐怖活动组织、人员的刑事责任
D. 公安机关在恐怖事件发生后立即发布应对处置信息,确保公民知情权
【单选题】
对于恐怖活动组织和人员的认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公安机关对于需要认定恐怖活动组织和人员的,应当向同级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提出申请
B. 金融机构对国家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的办事机构公告的恐怖活动组织和人员的资金或者其他资产,应当立即予以冻结
C. 有管辖权的中级以上人民法院在审判刑事案件的过程中,可以依法认定恐怖活动组织和人员
D. 被认定的恐怖活动组织和人员对认定不服的,可以通过国家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的办事机构申请复核
【单选题】
根据《反恐怖主义法》的规定,甲县公安机关在调查恐怖活动嫌疑时,对恐怖嫌疑人员黄某采取约束措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情况复杂,经上一级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约束措施的期限可以延长1个月
B. 约束措施的期限不得超过3个月
C. 甲县公安机关可以采取电子监控、不定期检查等方式对黄某遵守约束措施的情况进行监督
D. 在采取约束措施期间发现犯罪事实的,应当立案侦查
【单选题】
甲县公安机关发现辖区某公司内聚集了大量人员在参与极端主义活动,派员前往处置。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 收缴宣扬极端主义的书籍、画册、海报
B. 责令立即停止,强行带离现场并登记身份信息
C. 查封该活动场所
D. 对参与人员一律予以行政处罚
【单选题】
根据《反恐怖主义法》的规定,下列关于重点目标的管理单位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应当定期向公安机关和有关部门报告防范措施落实情况
B. 对进入重点目标的人员、物品和交通工具进行安全检查中发现违禁品和管制物品,应当立即向公安机关报告,但无权扣留
C. 应当对重要岗位人员进行安全背景审查。对有不适合情形的工作人员,调整工作岗位,并将有关情况通报公安机关
D. 应当安装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对视频图像信息保存期限不得少于90日
【单选题】
根据《反恐怖主义法》的规定,下列关于技术侦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县公安机关在侦查恐怖犯罪案件中,为获取有关证据,经过严格的批准手续,可以使用技术侦察措施
B. 甲县公安机关依法采取技术侦察措施获取的材料,只能用于应对处置,不可以作为刑事诉讼的证据
C. 只有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军事机关可以采取技术侦察措施
D. 技术侦察措施的适用对象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以及与犯罪活动直接关联的人员
【单选题】
根据《反恐怖主义法》的规定,下列关于调查恐怖活动嫌疑措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公安机关调查恐怖活动嫌疑,可以通知了解有关情况的人员到公安机关或者其他地点接受询问
B. 公安机关调查恐怖活动嫌疑,可以直接拘留嫌疑人员
C. 公安机关调查恐怖活动嫌疑,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责令恐怖活动嫌疑人员不得参加大型群众性活动或者从事特定的活动
D. 公安机关调查恐怖活动嫌疑,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查询嫌疑人员存款、汇款等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