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销账编号的编排规则为:3位法人行号+年份后2位(例如:2017取17)+9位序号;其中9位序号由系统顺序产生,并在法人机构范围内唯一,当使用到999999999后,下一笔序号为000000001。 ___
查看试卷,进入试卷练习
微信扫一扫,开始刷题
相关试题
【单选题】
账簿上摘要栏文字一格写不完时,可在下一格连续填写,但其金额应填在文字最后一格的金额栏内。 ___
【单选题】
账簿上的一切记载,可以涂改、挖补、刀刮、皮擦和用药水销蚀。 ___
【单选题】
因漏记而使账页发生空行时,应在摘要栏内用红字注明“此行空白”字样,并由记账员盖章证明。 ___
【单选题】
记账发生空页,应用红笔交叉划线,用红字注明“此页空白”字样,并由记账员、会计主管盖章证明。 ___
【单选题】
如果账页记载错误无法更改时,可以撕毁后更换新账页记载。 ___
【单选题】
账簿的各项内容必须根据凭证的有关事项认真记载,做到账簿使用正确、记载内容完整、数字正规准确、摘要简明扼要、字迹书写清晰。如果发现凭证内容遗漏不全或有错误时不予记账,应交由制票人更正、补充或更换。 ___
【单选题】
分段计息时,各段利息计至厘位,厘以下四舍五入,各分段利息相加后,厘位四舍五入。 ___
【单选题】
网点对外挂牌时,人民币、外币存贷款利率统一用月利率挂牌。 ___
【单选题】
定期存款存期内按存款约定利率计息,提前支取或逾期支取的部分按支取日的活期挂牌利率计息。 ___
【单选题】
单位定期存款遇国家法定节假日及双休日(以下简称节假日)到期的,可在节假日前一个工作日支取,其利息仍按到期支取计算,但应扣除实际到期日与支取日之间的利息。 ___
【单选题】
存款到期计算到期日时,以对年对月对日为准,遇到期日为该月所没有的日期,以月末日为到期日。 ___
【单选题】
单位定期存款、定期保证金、整存整取储蓄存款、定活两便存款、存本取息存款采用逐笔计息法。 ___
【单选题】
贷款一般采用积数计息法,按实际天数每日累计贷款本金余额,以累计积数乘以日利率计算利息。 ___
【单选题】
票据的出票日期必须使用中文大写。 ___
【单选题】
凭证未写满全张,其金额栏的空格,应从右上角至左下角用斜线划销,两笔以上应填写合计数。 ___
【单选题】
经办人员或相关人员在会计凭证上签章时,可自行选择签字或加盖个人名章,规定签字的,必须签字负责。 ___
【单选题】
各种会计凭证、报表上打印的柜员姓名或员工号,视同个人签章。 ___
【单选题】
纸质会计档案应按照会计期间、档案种类、保管期限等分类封装立卷。同一会计期间、保管期限相同、种类不同的会计档案及单种会计档案数量较少的,不可以合并封装。 ___
【单选题】
同一日期会计凭证过多的,可分册封装(分袋塑封的,每个塑封袋均需打印凭证包封签)。同一日期会计凭证过少的,可将同属一个月份的多个日期(不超过10日)凭证按日期顺序合并封装,但不同日期的凭证应进行有效分隔。 ___
【单选题】
会计账簿按月度或年度整理装订。 ___
【单选题】
手工记载的分户账按年、科目、账号顺序整理装订,账页过多可分册整理装订。 ___
【单选题】
登记簿根据类别、保管期限分别整理,计算机输出打印的登记簿按年按业务顺序装订,订本式登记簿按月按本归档。 ___
【单选题】
单册会计档案厚度一般不超过10厘米。 ___
【单选题】
固定格式会计档案封面,一般应使用碳素墨水填写封面要素,并做到字迹工整、清楚;非格式封面,一般应打印封面要素。 ___
【单选题】
会计档案保管期限自会计档案所属年度的1月1日起算。 ___
【单选题】
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规定的会计档案保管期限为最低保管期限,法人机构认为有必要的,可以延长,也可以缩短。 ___
【单选题】
机构分立中未结清的会计事项所涉及的会计凭证,应当单独抽出由业务相关方保存,并按照规定办理交接手续。 ___
【单选题】
经办前台业务的记账人员可以兼管纸质会计档案。 ___
【单选题】
法律、法规授权的外部部门调阅会计档案的,应提供县级及以上主管部门的正式公函(或协助查询通知书)、调阅人有效身份证件(执行公务证、工作证或居民身份证等)等证明材料 ___
【单选题】
外部调阅EDMS电子会计档案的,由档案操作员在EDMS进行外部调阅登记后由调阅人直接在电子会计档案系统查阅。 ___
【单选题】
农商行应当定期对已到保管期限的会计档案进行鉴定,并形成会计档案鉴定意见书。经鉴定,仍需继续保存的会计档案,应重新执行原保管期限。 ___
【单选题】
法人机构应定期组织对会计档案进行清查核对,保证会计档案安全、完整,防止毁损、丢失。对于永久保管的会计档案,应每2年组织一次清查核对。 ___
【单选题】
实体印章上缴应由会计主管办理。会计主管离开营业场所后必须立即将印章送达印章管理部门,上缴手续办妥前,印章交出人不得中途办理其他事项。 ___
【单选题】
会计人员离开会计工作岗位、退休、解除劳动关系的,其个人名章应由使用人或会计主管按规定上缴,由法人机构统一销毁。 ___
【单选题】
查库完毕,管库员与查库人员当面将现金、实物清点核对还原。查库人员将查库情况详细登记( )等相关登记薄。 ___
A. 查询登记簿
B. 查库登记簿
C. 会计出纳工作日志
D. 款箱包接结登记簿
【单选题】
营业机构负责人或会计主管可直接对本营业机构及所辖营业机构进行查库,上级部门查库人员应凭( )实施查库(含专项检查、飞行检查等查库)。 ___
A. 查库信
B. 介绍信
C. 查库证明材料和有效身份证件
D. 执行工务证
【单选题】
会计主管(不设会计主管的网点负责人)( )应对本网点及实行挂靠管理的现金类自助设备查库一次。 ___
【单选题】
营业机构负责人应( )对本营业机构及下属营业机构柜员尾箱查库不得少于一次。 ___
【单选题】
法人机构分管行长( )对中心金库查库不少于一次; ___
【单选题】
法人机构会计部门对全辖现金类自助设备每( )查库一次 ___
推荐试题
【多选题】
跨国公司是___
A. 对外直接投资,在国外设立子公司或分支机构的大型垄断企业
B. 从事跨国生产、销售或金融等各种经营活动
C. 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为目的
D. 战后国际垄断组织的重要形式
【多选题】
28资本主义垄断阶段的竞争与自由竞争阶段的竞争相比,不同点有___
A. 竞争的目的不同
B. 竞争的手段有了新变化
C. 竞争的激烈程度和后果不同
D. 竞争的范围不同
【多选题】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包括___
A. 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
B. 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的企业
C. 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
D. 宏观调节和微观规制
【单选题】
中国共产党内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领导人是___
A. 李大钊
B. 陈独秀
C. 瞿秋白
D. 毛泽东
【单选题】
毛泽东之所以能够提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源于___
A. 中国革命两次胜利的成功经验
B. 中国革命两次失败的深刻教训
C. 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个方面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
D. 延安整风过程中的学习与总结
【单选题】
在中共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和任务的会议是___
A. 党的二大
B. 遵义会议
C. 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D. 党的七大
【单选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所产生的理论成果是___
A. 毛泽东思想
B. 邓小平理论
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 科学发展观
【单选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所产生的理论成果是___
A. 邓小平理论
B.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 科学发展观
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单选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是___
A. 按照中国的特点应用马克思主义
B.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民族特点相结合
C. 把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D.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单选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创之作是___
A. 毛泽东思想
B. 邓小平理论
C. 科学发展观
D.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单选题】
把毛泽东思想写入党章,确立为全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___
A. 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B. 中共六届七中全会
C. 中共七大
D. 延安整风
【单选题】
标志着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是___
A. 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提出
B.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形成
C.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完整阐述
D. 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提出
【单选题】
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条件是___
A.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十月革命开辟的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C.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D. 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
【单选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贯穿这两大理论成果始终,并体现在两大理论成果各个基本观点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是___
A. 群众路线
B. 独立自主
C. 实事求是
D. 改革创新
【单选题】
毛泽东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作出完整解释和准确界定的著作是___
A. 《反对本本主义》
B. 《实践论》
C. 《矛盾论》
D. 《改造我们的学习》
【单选题】
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实践基础是___
A.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
B.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民运动
C.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实践
D.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单选题】
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的标志是___
A. 新民主主义革命领导权思想
B. 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思想
C.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D. 中国革命的道路理论
【单选题】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真正认识到要把马克思主义应用于中国实际,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共识是在___
A. 建党初期
B. 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领导地位
C. 延安整风以后
D. 解放战争时期
【单选题】
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___
A. 实事求是
B. 与时俱进
C. 解放思想
D. 求真务实
【单选题】
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概念的会议是___
A. 党的十二大
B. 党的十四大
C. 党的十六大
D. 党的十七大
【单选题】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确立是在___
A. 遵义会议
B. 党的六届七中全会
C. 党的七大
D.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单选题】
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是在___
A.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B. 党的十二大
C. 党的十三大
D. 党的十四大
【单选题】
区别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___
A. 革命对象不同
B. 革命领导权不同
C. 革命指导思想不同
D. 革命前途不同
【单选题】
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是___
A. 农民问题
B. 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
C. 革命道路问题
D. 土地革命问题
【单选题】
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___
A. 武装斗争问题
B. 党的建设问题
C. 统一战线问题
D. 农民问题
【单选题】
在中国革命进程中,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双重性质的事件是___
A. 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
B. 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C. 保护民族工商业
D. 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单选题】
中国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国体是___
A. 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B. 资产阶级专政
C. 所有阶级的共同专政
D. 劳动阶级的共同专政
【单选题】
毛泽东首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概念的著作是___
A. 《〈共产党人〉发刊词》
B.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C. 《新民主主义论》
D. 《论联合政府》
【单选题】
将经过长期的武装斗争,先占农村,后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作为革命道路确定下来的会议是___
A. 党的六大
B. 遵义会议
C. 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D. 党的七大
【单选题】
1927年9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向井冈山进军途中,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这一原则是___
A. 党指挥枪
B. 官兵平等
C. 拥政爱民
D. 一切行动听指挥
【单选题】
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中指出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___
A. 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
B. 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发展
C. 国民革命的影响
D. 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和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及政策的不错误
【单选题】
下列毛泽东的文章中,在实际上确立了“要以乡村为中心”的观念,基本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的是___
A.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 《井冈山的斗争》
C. 《反对本本主义》
D.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单选题】
在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问题上,王明提出了“左”倾教条主义的“一次革命论”,这一主张的主要错误在于___
A. 未能区分中国资产阶级的两部分
B. 混淆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
C. 割裂了两个革命之间的联系,中间横插一个资本主义社会
D. 犯了右倾错误
【单选题】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包含着两个联盟,其中基本的、主要的联盟是___
A. 工人阶级和农民、小资产阶级等其他劳动人民的联盟
B. 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C. 工人阶级同可以合作的非劳动人民的联盟
D. 工人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
【单选题】
毛泽东提出中国革命三大法宝的文献是___
A. 《〈共产党人〉发刊词》
B. 《新民主主义论》
C. 《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D. 《论联合政府》
【单选题】
毛泽东在中共七大提出的,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是___
A. 党的群众路线
B. 党的三大作风
C. 坚持民主集中制
D.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单选题】
五四运动以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从其性质上说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是因为___
A. 革命的指导思想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
B. 资产阶级掌握革命的领导权
C. 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而不是一般地反对资本主义
D. 它是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单选题】
毛泽东完整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总政策的著作是___
A.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 《新民主主义论》
C. 《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D. 《论人民民主专政》
【单选题】
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质就是___
A. 无产阶级的暴力革命
B. 工人和市民的武装暴动
C. 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
D. 游击战争
【单选题】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采取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这是由于民族资产阶级具有___
A. 天生的软弱性
B. 革命性
C. 动摇性
D. 两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