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
大革命失败的直接原因是中国共产党的中央领导机关放弃了对革命的领导权,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查看试卷,进入试卷练习
微信扫一扫,开始刷题
相关试题
【判断题】
1927年国民党全国政权建立后,民族资产阶级成为中国的统治阶级,民族工商业得到自由发展
【判断题】
“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选出了以周恩来为首的临时中央政治局
【判断题】
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
【判断题】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的绝大多数来自农民,因而它不是工人阶级先锋队
【判断题】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判断题】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只有当民族资产阶级拥护革命时,才要保护民族资本主义
【判断题】
国民党政府的统治依然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统治,同北洋军阀的统治没有本质的区别
【判断题】
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所以革命本身就是无产阶级革命
【判断题】
从大革命失败到遵义会议召开之前,“左”倾错误先后三次在党中央的领导机关取得统治地位
【判断题】
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土地革命阶级路线是:坚定地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
【判断题】
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得到坚持和发展,根本的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工人阶级,开展武装斗争
【判断题】
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最大的恶果,就是使红军第五反“围剿”失败,不代表实行长征
【判断题】
遵义会议集中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和组织问题,并选举毛泽东为中共中央总书记
【判断题】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判断题】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一部分领导人之所以犯了全局性、严重的错误,主要是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没有统一的理解而来
【判断题】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判断题】
在抗战初期,国民党实行片面抗战路线,即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判断题】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把工作重心放在敌后农村,继续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判断题】
毛泽东认为战略反攻阶段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最关键的阶段
【判断题】
在抗日战争的初期和中期,游击战争虽然不具有战略地位,但起到了阻止日军进攻、减轻正面战场压力的作用
【判断题】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独立自主原则,既统一,又独立
【判断题】
对抗日统一战线中的中间势力,中国共产党必须贯彻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
【判断题】
在中国共产党七大上,毛泽东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判断题】
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
【判断题】
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是延安整风运动最主要的任务
【判断题】
1945年8月14日,日本天皇广播“终战诏书”,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战争胜利结束
【判断题】
中国的抗日战争开辟了世界第一个大规模反法西斯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判断题】
美国是最早为中国抗日战争提供援助的国家
【判断题】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判断题】
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对中国的支持,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判断题】
二战以后,在国共问题上,美国奉行中立政策,要求国民党和共产党和平解决政治纷争,反对国民党政府打内战
【判断题】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统治集团的根本目标是使中国恢复到战前的状态,继续走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判断题】
抗战胜利初期,中国民主同盟主张“以民主的方式争取民主,以合法地行动争取合法的地位”,企图走第三条道路
【判断题】
1946年1月政治协商会议决议虽不是新民主主义性质的,但在一个时期内,是否忠实履行它,是人民衡量政治是非的重要尺度
【判断题】
从1946年到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军,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最后打败了国民党,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判断题】
《中国土地法大纲》是中国共产党制定和颁布的第一个土地改革法令,为打败蒋介石、建立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深厚的群众基础
【判断题】
国统区第二条战线的形成,表明在不仅在军事战线上,而且在政治战线上,国民党都打了败仗
【判断题】
抗战胜利后,一些民主党派领导人所主张的“中间路线”实质上就是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是旧民主主义的道路
【判断题】
内战爆发后,客观形势决定了人民没有走中间路线的余地,原先主张走第三条道路的各党派都靠近了中国共产党,站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立场上来
【判断题】
1949年9月的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新中国的创建会议,《共同纲领》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
推荐试题
【单选题】
行政机关在调查或者进行检查时,执法人员不得少于___,并应当向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出示证件。
【单选题】
___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
A. 已满十周岁不满十四周岁
B. 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
C. 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六周岁
D.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
【单选题】
2003年3月9日,卢某因协助外国人非法进入我国国境,被主管公安机关处以5日拘留。按照《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这项处罚应当由___设定。
A. 规章
B. 地方性法规
C. 行政法规
D. 法律
【单选题】
行政处罚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___人民政府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管辖。
A. 地市级以上
B. 乡镇级以上
C. 县级以上
D. 省级以上
【单选题】
黄州市交警大队以赵某违章停车为由,依有关规定,决定暂扣赵某1个月的驾驶执照。这一行为属于下列哪个选项?___
A. 行政强制执行
B. 行政监督检查
C. 行政处罚
D. 行政强制措施
【单选题】
行政机关在调查或者进行检查时,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经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先行登记保存,并应当在___日内及时作出处理决定,在此期间,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不得销毁或者转移证据。
【单选题】
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___以外的行政处罚。
A. 吊销企业营业执照
B. 没收违法所得
C. 没收非法财物
D. 责令停产停业
【单选题】
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在宣告后当场交付当事人;当事人不在场的,行政机关应当在___内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将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当事人。
【单选题】
根据《行政处罚法》规定,对情节复杂或者重大违法行为给予较重的行政处罚,由行政机关___决定。
A. 法定代表人
B. 负责人
C. 执法人员
D. 负责人集体讨论
【单选题】
下列不属于行政处罚种类的是:___
A. 警告
B. 罚款
C. 责令停产停业
D. 刑事拘留
【单选题】
行政机关___因当事人申辩而加重处罚。
A. 不得
B. 可以
C. 可以视申辩事实
D. 可以根据申辩态度
【单选题】
下列行为中是行政处罚行为的是___。
A. 责令限期治理
B. 责令停产停业
C. 责令赔偿损失
D. 责令停止违法行为
【单选题】
当事人应当自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___日内,到指定的银行缴纳罚款。
A. 7日
B. 10日
C. 15日
D. 30日
【单选题】
下列行政处罚种类中,属于行为罚的是___。
A. 行政拘留
B. 吊销营业执照
C. 没收财物
D. 劳动教养
【单选题】
下列行为中是行政处罚行为的是___。
A. 责令限期治理
B. 责令停产停业
C. 责令赔偿损失
D. 责令退还
【单选题】
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中,对行政机关应予处罚而没有予以处罚的___。
A. 可以直接给予处罚
B. 不能直接给予处罚
C. 可以命令行政机关给予处罚
D. 可以和行政机关一起作出行政处罚
【单选题】
行政机关发现行政处罚有错误的,___主动改正。
【单选题】
___是对同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之间管辖行政处罚案件的划分,它是根据行政区域来确定管辖案件的权限。
A. 级别管辖
B. 移送管辖
C. 指定管辖
D. 地域管辖
【单选题】
中学生张某(13岁)暑假卖葡萄勤工俭学,所使用的秤未经强制检定。对这种行为,应当___。
A. 不予行政处罚
B. 予以行政处罚
C. 从轻行政处罚
D. 减轻行政处罚
【单选题】
在下列何种情况下,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可以当场收缴罚款?___
A. 不当场收缴事后难以执行的
B. 在边远、水上、交通不便地区,当事人向指定银行缴纳确有困难,经当事人提出的
C. 当场作出处罚的
D. 只要当事人提出当场缴纳,无论何种情形都可当场收缴
【单选题】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违法受到行政处罚,其违法行为对他人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追究___,不得以行政处罚代替。
A. 行政责任
B. 刑事责任
C. 民事责任
D. 侵权责任
【单选题】
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可以规定一定数量罚款的行政处罚。罚款的限额由哪一机关规定? ___。
A.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B.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属的厅、局_
C.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D.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
【单选题】
某公安局以张某倒卖黄金为由,根据《金银管理条例》的规定,作出没收倒卖黄金款2万元的处罚。但未向张某送达处罚决定书。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___
A. 公安局的处罚合法
B. 公安局的处罚程序违法
C. 如公安局申请复议,复议机关为上一级公安局
D. 因公安局没有送达处罚决定书,张某不能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单选题】
某县农业局委托该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对生产假种子的单位和个人行使行政处罚权,技术推广站应当以谁的名义行使处罚权?___。
A. 县农业局
B. 农业技术推广站
C. 农业技术推广站执法队
D. 县人民政府
【单选题】
行政机关对于重大违法行为给予较重的行政处罚时,在证据可能灭失的情况下,下列选项哪个是正确的?___
A. 经行政机关集体讨论决定,可以先行封存证据
B. 经行政机关集体讨论决定,可以先行扣押证据
C. 经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先行登记保存证据
D. 经行政机关集体讨论决定,可以先行提存证据
【单选题】
下列何项属于不予行政处罚的情形?___。
A. 不满14周岁的人违法
B. 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违法
C. 主动消除违法行为后果的
D. 受人胁迫实施违法行为的
【单选题】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行政处罚的有___。
A. 罚金
B. 行政拘留
C. 责令停产停业
D. 罚款
【单选题】
当场收缴罚款的,必须向当事人出具___统一制发的罚款收据。
A. 国务院
B. 财政部
C. 省级财政部门
D. 省政府
【单选题】
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___以外的行政处罚。
A. 罚款
B. 吊销许可证
C. 没收非法所得
D. 限制人身自由
【单选题】
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___规定。
【单选题】
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在下列哪种情况下当事人有权拒绝缴纳执法人员当场收缴行政处罚罚款___
A. 给予20元以下的罚款处罚的
B. 不当场收缴事后难以执行的
C. 不出具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罚款收据的
D. 认为决定证据不足
【单选题】
国务院某部制定一规章规定,对某一行政违法行为,除可以给单位处以罚款以外,还可以给予直接责任人5000元以下罚款,但有关规定这一违法行为处罚的法律、行政法规并未规定可以对直接责任人处以行政处罚。下列有关该规章违法的理由的说法哪一项是正确的?___
A. 因为规章无权规定罚款的行政处罚
B. 因为该规章对法律、行政法规未规定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作出处罚规定
C. 因为该规章扩大了法律、行政法规给某一行为行政处罚的主体种类
D. 因为该规章超出了法律、行政法规对某一行为给予行政处罚的幅度范围
【单选题】
刘某在饭馆喝酒时因不满服务将服务员打伤,刘某被扭送到区公安分局,刘父声称刘某有精神病史。经鉴定,刘某确系精神分裂症患者,而且案发时正处于发病状态。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___
A. 是否对刘某予以处罚,区公安分局享有裁量权
B. 区公安分局应当对刘某予以处罚,但应减轻处罚
C. 区公安分局应当对刘某予以处罚,但应从轻处罚
D. 区公安分局应责令刘父对刘某严加看管和治疗
【单选题】
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
A. 违法行为轻微,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结果的,应当依法减轻对当事人的行政处罚
B. 某交警在情急之时未给当事人开具罚款单据,当事人无权拒绝
C. 除当场处罚外,行政机关应当在七日内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将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当事人
D. 对情节复杂或者重大违法行为给予较重的行政处罚,行政机关的负责人应当集体讨论决定
【单选题】
王某被工商局处以2000元的罚款,王某未按期缴纳,被工商局按罚款数额的3%加处罚款。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___
A. 2000元罚款属于行为罚
B. 加处的3%罚款属于行政强制措施
C. 工商局对王某的处罚不能适用简易程序
D. 加处的3%罚款属于财产罚
【单选题】
我国《律师法》第47条规定:“律师事务所有违反本法规定的行为情节严重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责令停业整顿,或吊销执业证书。”此项措施属于什么处罚?___
A. 财产罚
B. 声誉罚
C. 行为罚
D. 人身罚
【单选题】
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可以设定一定数量罚款的行政处罚。罚款的数额由哪一机关规定?___
A.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B.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属的厅、局。
C.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D.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
【单选题】
根据《行政处罚法》第二十八条的规定,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人民法院判处拘役或者有期徒刑时,行政机关已经给予当事人行政拘留的,___折抵刑期。
A. 由人民法院决定是否
B. 应当依法
C. 不得
D. 由行政机关决定是否
【单选题】
行政机关按照法律、法规或规章的规定,可以在其法定权限内委托符合一定法定条件的组织实施行政处罚,则下列哪项不是受委托必须符合的条件___
A. 与行政机关委托其实施的行政处罚内容涉及的专业相关的组织
B. 依法成立的管理公共事务的事业组织
C. 具有熟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业务的工作人员
D. 对违法行为需要进行技术检查或者技术鉴定的,应当有条件组织进行相应的技术检查或者技术鉴定
【单选题】
下列关于行政处罚一事不再罚原则的表述正确的是___
A. 针对一个违法行为,不能进行多种处罚
B. 针对一个违法行为,不能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行政机关处罚
C. 针对一个违法行为,不能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的罚款
D. 针对一个违法行为,不能依据同一法律规范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的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