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
导入试题
【单选题】
中国官僚资本垄断全国的经济命脉是在___
A. 洋务运动时期
B. 袁世凯统治时期
C. 段祺瑞统治时期
D. 国民党统治时期
查看试卷,进入试卷练习
微信扫一扫,开始刷题
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题】
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与巩固___
A. 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B. 是土地革命战争开始的标志
C. 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端
D. 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单选题】
红军长征开始于___
A. 1932年
B. 1933年
C. 1934年
D. 1935年
【单选题】
在五四运动中,起了先锋作用的是___
A. 青年学生
B. 工人阶级
C. 人民群众
D. 先进知识分子
【单选题】
35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在对蒋介石“哭谏”无效的情况下,毅然实行“兵谏”,这就是成为时局转换枢纽的 ___
A. 一二九运动
B. 西安事变
C. 华北事变
D. 保卫中国同盟
【单选题】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提出的土地政策共同点是___
A. 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B. 消灭封建剥削
C. 维护农民基本利益
D.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单选题】
下列表述中不符合鸦片战争前夕形势的是___
A. 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
B. 自然经济在中国仍然占统治地位
C. 在中英正当贸易中中国处于入超地位
D. 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在激增
【单选题】
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___
A. 虎门销烟
B.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C. 香港工人大罢工
D. 台湾人民反抗日本割台斗争
【单选题】
“中国不败而败”是指下列哪场战争___
A. 中日甲午战争
B. 鸦片战争
C. 中法战争
D. 第二次鸦片战争
【单选题】
辛亥革命取得的最大成就是___
A. 推翻了封建帝制
B.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C. 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权利
D. 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势力
【单选题】
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历史任务是①、废除封建剥削制度②、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③、推翻三座大山④、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⑤、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___
A. ②③④
B. ②④
C. ①③④
D. ③④⑤
【单选题】
近代中国反侵略失败的内部主要原因有①、社会制度的腐朽②、外国势力的强大③、经济技术的落后 ④、人民抵抗不力⑤、清政府的腐败无能___
A. ①⑤
B. ①②③④⑤
C. ②③④⑤
D. ①③
E. ①②⑤
【单选题】
资本 - 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包括①、政治控制②、文化渗透③、军事侵略④、外交封锁⑤、经济掠夺___
A. ①②③⑤
B. ①②③④
C. ①③④⑤
D. ①②⑤
E. ①④⑤
【单选题】
下列关于洋务运动叙述正确的是①、洋务运动是封建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而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 ②、是由资产阶级发动的 ③、口号是“自强”和 “求富” ④、触及到了封建统治的根基 ⑤、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___
A. ①③④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单选题】
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①.驱除鞑虏 ②.恢复中华 ③.创立民国 ④.建立联合政府 ⑤.平均地权___
A. ①②③⑤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③④⑤
D. ②③④⑤
【单选题】
中国同盟会纲领中涉及到的问题有①.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 ②.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③.驱逐占据中国的帝国主义势力 ④.提出了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 ⑤.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主张___
A. ①②③⑤
B. ①②④
C. ①②③④⑤
D. ②③④⑤
【单选题】
抗战时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主要区别是①.抗战的领导不同 ②.抗战路线不同 ③.作战方式不同 ④.战略地位不同 ⑤ .战场范围不同___
A. ①②③⑤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⑤
【单选题】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表现是①.中国战场年平均牵制日本的陆军的 74% 以上 ②.日军在海外作战中损失的 287 万人中,有 150 万人伤亡在中国战场 ③.中国为盟国提供了大量的战略物资和军事情报 ④.苏联出兵击败日本关东军 ⑤.美英法等国向中国提供了经济援助或军事合作___
A. ①②③⑤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⑤
【单选题】
近代中国社会阶级关系发生的深刻变动表现为①.地主阶级出现了一批因军功而升迁的官僚地主和城居地主②.不少自耕农失去土地,向贫农或雇农转化,有些成为产业工人的后备军③.新产生了中国资产阶级④.新产生了中国无产阶级___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④
【单选题】
中国工人阶级具有世界无产阶级的共同优点,但又有其特点,主要是①.深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三重压迫和剥削,其革命性最强②.它人数虽少,但相对集中,便于形成革命的力量和传播先进的思想③.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便于结成工农联盟④.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___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单选题】
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是___
A. 虎门销烟
B. 鸦片战争
C. 辛亥革命
D. 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
【单选题】
所谓“国中之国”是指___
A. 帝国主义在华的势力范围
B. 帝国主义强迫我国开放的通商口岸
C. 租借地
D. 帝国主义强迫清政府割让的土地
【单选题】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___
A. 封建社会
B. 资本主义社会
C.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 新民主主义社会
【单选题】
中国的关税权自主权开始遭到破坏是在哪个条约___
A. 《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马关条约》
D. 《南京条约》
【单选题】
鸦片战争以后,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其主要目的是:___
A. 重新认识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B.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C. 了解西方国家,与之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
D. 学习西方的先进的政治制度,进行社会改革
【单选题】
对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最先作出比较完整表述的是___
A. 冯桂芬
B. 李鸿章
C. 林则徐
D. 魏源
【单选题】
近代中国的历史表明,要争取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首先进行___
A. 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
B. 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 反对封建主义压迫的斗争
D. 反对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
【单选题】
在甲午战争后,严复翻译的《天演论》所宣传的重要思想是___
A. 师夷长技以制夷
B.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单选题】
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中写道:“……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抗拒的。”这种潮流是指___
A. 新文化运动
B. 社会主义革命
C. 实业救国
D.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单选题】
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突出反映了当时社会最主要矛盾是___
A. 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B. 帝国主义与清政府的矛盾
C. 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D. 农民阶级与教会势力的矛盾
【单选题】
对“民权主义”理解正确的是___
A. 推翻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
B. 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C. 平均地权、核定地价
D. 打击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单选题】
武昌起义的主力是___
A. 同盟会会员
B. 留学生
C. 新军
D. 人民大众
【单选题】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导火线是___
A. 北洋政府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
B. 华盛顿会议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C. 北洋政府拒绝恢复《临时约法》
D.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单选题】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开端是___
A. 护国运动
B. 护法运动
C. 五卅运动
D. 五四运动
【单选题】
在新文化运动中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是___
A. 毛泽东
B. 蔡和森
C. 陈独秀
D. 李大钊
【单选题】
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领导核心的中国共产党是___
A. 社会主义思潮与中国革命相结合的产物
B. 新文化运动与中国革命相结合的产物
C.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D. 中国知识分子与工人阶级相结合的产物
【单选题】
“中国现存的各政党,只有国民党是比较革命的民主派,比较是真的民主派”这一论断的主要依据是___
A. 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封建斗争
B. 孙中山代表各阶级、各阶层的利益
C. 国民党在广东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和军队
D. 国民党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利益
【单选题】
中共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是在___
A. 八七会议
B. 遵义会议
C. 瓦窑堡会议
D. 洛川会议
【单选题】
抗战初期两条不同抗战路线的根本区别是___
A. 是否抵抗日本侵略
B. 是否依靠人民群众
C. 是否合作抗战
D. 是否积极抗战
【单选题】
1947 年 6 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实行战略反攻的战略意图是___
A. 与敌军主力进行决战
B. 全面扩大解放区
C. 解放中原,进取华中
D. 由内线作战转向外线作战
【单选题】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于1949年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标志着___
A. 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B. 美国遏制中国政策的失败
C.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D.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开始
推荐试题
【判断题】
《专用校车安全技术条件》(GB 24407—2012)规定,乘员舱内应配备灭火器,应保证至少一个照管人员座椅附近和驾驶员座椅附近各有一 只至少2kg 重的 ABC 型二氧化碳灭火器,其要求应符合 GB 4351.1 的规定。灭火器的安装位置应清晰或清楚标识,在紧急情况易于取用。灭火器的压力表应在不移动灭火器的条件下能观察到压力情况
A. 对
B. 错
【判断题】
《专用校车安全技术条件》(GB 24407—2012)规定,专用校车应在车后围板外表面、后方车辆接近时可以看到的区域,清晰标示“请停车等候”及“当停车指示牌伸出时”红色字样
A. 对
B. 错
【判断题】
《汽车、挂车及汽车列车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GB 1589—2016)规定了汽车、挂车及汽车列车的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的限值
A. 对
B. 错
【判断题】
《汽车、挂车及汽车列车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GB 1589—2016)适用于在道路上使用的汽车、挂车及汽车列车。也适用于军队、武警、公安特警装备的专用车辆
A. 对
B. 错
【判断题】
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第十三条规定,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除符合国家机动车安全技术标准外,还应当符合国家和本市环境保护标准;不符合标准的,不予办理相应登记或者不予核发检验合格标志
A. 对
B. 错
【判断题】
《汽车、挂车及汽车列车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GB 1589—2016)规定,客车及封闭式车厢(或罐体)的汽车及挂车后悬应小于或等于轴距的65%。专用作业车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后悬可按客车后悬要求核算, 其他车辆后悬应小于或等于轴距的 55%
A. 对
B. 错
【判断题】
《汽车、挂车及汽车列车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GB 1589—2016)规定,汽车或汽车列车驱动轴的轴荷不应小于汽车或汽车列车最大总质量的25%
A. 对
B. 错
【判断题】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RB/T 214 —2017)是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对检验检测机构能力评价的通用要求,针对各个不同规模的检验检测机构,应参考依据本标准发布的相应领域的补充要求
A. 对
B. 错
【判断题】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RB/T 214—2017)适用于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结果的检验检测机构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不适用于检验检测机构的自我评价
A. 对
B. 错
【判断题】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RB/T 214—2017)规定,检验检测机构应是依法成立并能够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A. 对
B. 错
【判断题】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RB/T 214—2017)规定,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检验检测机构应经所在法人单位备案
A. 对
B. 错
【判断题】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RB/T 214—2017)规定,应由熟悉检验检测目的、程序、方法和结果评价的人员,对检验检测人员包括辅助人员进行监督
A. 对
B. 错
【判断题】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RB/T 214—2017)规定,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人员培训程序,确定人员的教育和培训目标,明确培训需求和实施人员培训。培训计划应与检验检测机构当前和预期的任务相适应
A. 对
B. 错
【判断题】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RB/T 214—2017)规定,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处理投诉的程序。明确对投诉的接收、确认、调查和处理职责, 跟踪和记录投诉,确保采取适宜的措施,并注重人员的回避
A. 对
B. 错
【判断题】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RB/T 214—2017)规定,内审员须经过授权,具备相应资格,内审员应独立于被审核的活动
A. 对
B. 错
【判断题】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机动车检验机构要求》(RB/T 218—2017)规定,驾驶机动车进行检验的检验人员应持有与检验车型相对应的有效机动车驾驶证,在检验前熟悉所检机动车的操作
A. 对
B. 错
【判断题】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机动车检验机构要求》(RB/T 218 —2017)规定,机动车检验机构应有安全保障措施和应急预案,在场区道路设置上应注明人行通道和车行道, 保证人员安全
A. 对
B. 错
【判断题】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机动车检验机构要求》(RB/T 218—2017)规定,机动车检验机构的场地、建筑等设施应能够满足承检车型检验项目和保障安全的需要,至少应有检验车间、停车场、场区道路、业务大厅、办公区等设施,车辆底盘部件检查时应有检查地沟或者举升装置,各设施布局合理
A. 对
B. 错
【判断题】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机动车检验机构要求》(RB/T 218 —2017)规定,行车制动路试检验应有水泥或者沥青路面的试验车道,驻车制动路试检验应有驻车坡道或符合规定的路试驻车制动检验检测设备设施,试验车道和驻车坡道应正确标识并有安全防护措施要求
A. 对
B. 错
【判断题】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机动车检验机构要求》(RB/T 218—2017)规定,设备之间的比对不可以被视为期间核查的一种方法
A. 对
B. 错
【判断题】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机动车检验机构要求》(RB/T 218—2017)规定,机动车检验可以分包
A. 对
B. 错
【判断题】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机动车检验机构要求》(RB/T 218—2017)规定,不得在已出具的检验报告上做任何修改和增加内容
A. 对
B. 错
【判断题】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机动车检验机构要求》(RB/T 218—2017)规定,如确需对检验报告进行修改或增加内容,应将报告收回、作废,并发出新的报告
A. 对
B. 错
【判断题】
《机动车类型术语和定义》(GA802-2014)所称非法改装车,是指未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改变了已认证或者已登记的结构、构造或者特征的机动车
A. 对
B. 错
【判断题】
《机动车类型术语和定义》(GA802-2014)规定,轿车按照其规格术语确定为“大型轿车”、“小型轿车”和“微型轿车”
A. 对
B. 错
【判断题】
《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项目和方法》(GB21861-2014)适用于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对机动车进行安全技术检验。本标准也适用于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对入境机动车进行安全技术检验
A. 对
B. 错
【判断题】
《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项目和方法》(GB21861-2014)所称车辆唯一性检查,是指对机动车的号牌号码和类型、车辆品牌和型号、车辆识别代号(或整车出厂编号)、发动机号码(或电动机号码)、车辆颜色和外形进行检查,以确认送检机动车的唯一性
A. 对
B. 错
【判断题】
《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项目和方法》(GB21861-2014)规定,装有车载诊断系统(OBD)的车辆,不应有与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及其他与行车安全相关的故障信息
A. 对
B. 错
【判断题】
《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项目和方法》(GB21861-2014)规定,半挂牵引车可与半挂车组合成铰接列车后同时实施检验,不可以单独检验
A. 对
B. 错
【判断题】
《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项目和方法》(GB21861-2014)规定,在用机动车检验时,送检机动车的号牌号码/车辆类型、车辆品牌/型号,应与机动车行驶证签注的内容一致
A. 对
B. 错
【判断题】
《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项目和方法》(GB21861-2014)规定,在用机动车检验时,送检机动车的发动机号码(或电动机号码)应与机动车行驶证签注的内容一致
A. 对
B. 错
【判断题】
《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项目和方法》(GB21861-2014)规定,车辆不应有加装或改装强制性标准以外的外部照明和信号装置,可以有后射灯
A. 对
B. 错
【判断题】
《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项目和方法》(GB21861-2014)规定,授权签字人应逐项确认检验结果并签注整车检验结论。检验结论分为合格、不合格。送检机动车所有检验项目的检验结果均合格的,判定为合格;否则判定为不合格
A. 对
B. 错
【判断题】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7258-2017)适用于在我国道路上 行驶的所有机动车,也适用于有轨电车及并非为在道路上行驶和使用而 设计和制造、主要用于封闭道路和场所作业施工的轮式专用机械车
A. 对
B. 错
【判断题】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7258-2017)所称机动车,是指由动力装置驱动或牵引,上道路行驶的供人员乘用或用于运送物品以及进行工程专项作业的轮式车辆,包括汽车及汽车列车、摩托车、拖拉机运输机组、轮式专用机械车、挂车
A. 对
B. 错
【判断题】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7258-2017)规定,轻便摩托车核定乘坐驾驶人 1 人
A. 对
B. 错
【判断题】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7258-2017)规定,机动车在车身前部外表面的易见部位上应至少装置一个能永久保持的、与车辆品牌相适应的商标或厂标
A. 对
B. 错
【判断题】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7258-2017)规定,打刻的车辆识别代号的字母和数字的字高应大于等于 7.0mm、深度应大于等于 0.3mm(乘用车及总质量小于等于 3500kg 的封闭式货车深度应大于等于 0.2 mm),但摩托车字高应大于等于 5.0mm、深度应大于等于 0.2mm
A. 对
B. 错
【判断题】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7258-2017)规定,同一辆机动车的车架(无车架的机动车为车身主要承载且不能拆卸的部件)上,不应既打刻车辆识别代号(或产品识别代码),又打刻整车型号和出厂编号。同一辆车上标识的所有车辆识别代号内容应相同
A. 对
B. 错
【判断题】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7258-2017)规定,前排座位按乘客舱内部宽度大于等于 1200mm 时核定 2 人,大于等于 1600mm 时核定 3 人,但每名前排乘员的座垫宽和座垫深均应大于等于 400mm,且不应作为学生座位核定乘坐人数
A. 对
B. 错
欢迎使用我爱刷题
×
微信搜索我爱刷题小程序
温馨提示
×
请在电脑上登陆“www.woaishuati.com”使用